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7章 替岗上班 20xs.org

作者:空空如斯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潮城的深秋已有了点点的寒意。 天空常常是那种灰蒙蒙的颜色,风刮在脸上,带着明显的干冷。


    学期的尾声仿佛能听见脚步声,距离寒假离校的日子越来越近,空气中也弥漫起一股淡淡的离愁别绪。


    对于重活一世的詹晓阳而言,这种感受尤为复杂而清晰。他比任何人都更懂得“一期一会”的珍贵。


    他知道,眼前这看似寻常的校园生活、身边这些朝夕相处的同窗好友,很多人一旦毕业分离,便可能天各一方,此生再难相见。


    这种认知,让他格外珍惜眼前的日子。


    他不再像刚开学时那样急于拓展商业版图,而是有意识地放慢了脚步, 更多地沉浸在课堂、宿舍、食堂这三点一线的简单生活中,更多地与刘小惠、汪胖子、黄朝彬这些伙伴们待在一起,感受着青春末尾的纯粹与美好。


    周三中午,放学后。 同学们纷纷涌向食堂。


    詹晓阳没有急着去吃饭,而是先来到学校小卖部的电话旁。


    他需要安排周末的事情。


    他先拨通了皮客新桥店店里的电话。


    “喂,小姨,是我,晓阳。”


    “晓阳啊,吃饭没?有事?”小姨的声音带着笑意,最近生意顺遂,她心情很好。


    “小姨,这个周末,让大姐和霞姐回老家一趟吧。 让她们回去看看,也休息两天。周六周日,我和小惠过去店里替她们上班。”詹晓阳说出自己的打算。


    电话那头小姨愣了一下,随即语气充满了欣慰:“哎呀!你这孩子,想得真周到!我正琢磨着这事呢!是该让她们回去看看了。行!那就这么定了!周末辛苦你和小惠啦!”


    “不辛苦,应该的。那说好了,周六早上我们直接过去店里。”


    “好!好!我一会儿就跟她们说,她们肯定高兴坏了!”


    挂了小姨的电话,詹晓阳又立刻拨通了堂舅跑运输的调度站电话,预约了周六凌晨的货车,送两位姐姐回饶北老家。


    一切都安排妥当,他才松了口气,快步走向食堂。能为家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让他心里感到踏实和温暖。


    接下来的两天, 詹晓阳的心似乎真的静了下来。他按时上课,认真记笔记,下课和刘小惠一起吃饭、散步,偶尔和汪胖子他们打打篮球,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他享受着这种“寻常学生”的简单快乐。


    周五下午,放学铃声响起, 预示着周末的到来。黄朝彬要回家,马上就走了。


    汪胖子又活跃起来,大声张罗着:“同志们!老规矩,聚餐去!中心医院旁边巷子里新开了家海鲜排档,听说味道贼正!我请客!走着!”


    于是,詹晓阳、刘小惠、汪胖子、林雅雯、林珊珊、王大华,六个老友结伴出发。


    汪胖子最近可谓春风得意, 感情上和林雅雯形影不离, 如胶似漆;生意上波鞋业务持续不断, 詹晓阳每周都能准时收到刘厂长的转账,分到他手上的利润相当可观。


    海鲜排档藏在医院后街一条狭窄潮湿的巷子里,环境简陋,但烟火气十足,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海水腥味和蒜蓉辣椒的香气。


    汪胖子熟门熟路地点了一大桌:清蒸海鱼、白灼大虾、蒜蓉粉丝蒸扇贝、姜葱炒花蟹、椒盐濑尿虾、蚝仔烙……琳琅满目,十分丰盛。


    然而,对于从小在山里长大的詹晓阳和刘小惠来说, 这一桌生猛海鲜却让他们有些无从下口。


    饶北山区不靠海,日常饮食以家禽畜肉和山野河鲜为主,对这种带着浓郁海腥味的贝壳类、虾蟹类,两人都不太习惯。


    詹晓阳还好,勉强吃了些调味较重的椒盐虾和蚝仔烙。刘小惠则几乎只夹了几筷子青菜,对着那盘张牙舞爪的濑尿虾和需要动手剥壳的螃蟹,眉头微蹙,实在提不起太大兴趣。


    汪胖子和林雅雯、王大华则吃得酣畅淋漓,满手是油,不亦乐乎。


    晚饭后, 时间尚早,有人提议去西湖公园逛逛。


    夜晚的西湖,灯影朦胧,垂柳依依,比白天更添一份静谧。湖边的夜市格外热闹,卖小饰品、衣服、零食的摊位一个接一个,对女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刘小惠、林雅雯立刻被吸引,淹没在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中, 兴致勃勃地挑选起来。


    汪胖子买了三瓶玻璃瓶装的可口可乐,用开瓶器“砰”地打开,插上吸管。


    三个男生就坐在湖边的石凳上, 喝着冰凉的汽水,看着不远处在摊位间流连忘返的女生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晚风带着湖水的微凉拂面而来。詹晓阳看着眼前熟悉的湖光山色,夜市灯火,还有身边的朋友,忽然想起去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他和刘小惠刚确定关系不久,第一次跑来逛西湖夜市的情景。


    那时的心情,带着青涩的甜蜜和探索的新奇。仿佛就在昨天, 可转眼一年就过去了。


    他不由得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时间过得真快啊……”


    女生们终于心满意足地回来了


    , 每人手里都提着个小袋子,装着发卡、丝巾之类的小玩意儿,脸上带着购物后的开心笑容。


    王大华看着眼前这两对“公然”出双入对的好友,再想想自己形单影只,故作哀怨地摇摇头, 调侃道:“唉,看来下次聚餐,我得申请带家属了!不然这狗粮吃得撑得慌!”


    大家被他的话逗得哈哈大笑。


    回到南春桥头的小屋,已快晚上十点。 想到明天要早起还要替班站一天,两人赶紧轮流洗漱。


    刘小惠想着接下来两天没空洗衣服,就把两人换下来的衣服内衣袜子等顺手洗了, 晾在屋后的小窗户边。


    詹晓阳则走到旧沙发旁,蹲下身,熟练地掀开沙发底部靠近墙角的缝隙, 从那个隐秘的“小金库”里,掏出厚厚一沓现金。


    他就着昏黄的灯光,坐在床边,仔细地数出3300元钱。 然后,他拿出一个信封,将3000元整整齐齐地装进去, 封好口。


    “这3000块,明天一早让大姐捎回去给妈。家里建房用钱的地方多。”詹晓阳对正在晾衣服的刘小惠说。


    接着,他又另外数出300元零票, 单独放一边。“这是给堂舅的辛苦费。前不久刚托他捎了大电饭锅和衣服回去,这次就没再买什么东西了。”


    刘小惠看着他细心安排的样子, 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他总是这样,默默地安排好一切,体贴周到,让她感到无比安心和踏实。


    她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抱住他,把脸贴在他坚实的后背上。


    想着明天要凌晨起床,两人没有过多温存, 简单收拾了一下,便相拥着早早睡下了。


    周六凌晨,五点半。 床头那只旧闹钟发出刺耳急促的铃声, 瞬间划破了小屋的宁静和睡意。


    詹晓阳几乎在铃声响起的第一秒就猛地睁开眼, 没有丝毫犹豫,迅速伸手按掉闹钟。


    他深吸一口气,驱散浓重的睡意,然后转过身,轻轻摇晃着身边蜷缩成一团、睡得正香的刘小惠。


    “惠儿,惠儿,醒醒,该起床了。”他的声音还带着睡意,但很清晰。


    刘小惠咕哝一声, 把脑袋往被子里缩,明显的“起床气” 写在脸上。


    詹晓阳知道叫她起床是场“硬仗”,干脆俯身, 连人带被子一把将她抱坐起来, 继续摇晃:“快醒醒!再晚赶不上送大姐了!”


    被这么一折腾,刘小惠总算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眼神茫然,一脸不情愿。


    詹晓阳


    下床拿起毛巾,用冷水浸湿又拧干, 回到床边,仔细地帮她擦了擦脸。 冰凉的触感让刘小惠一激灵,终于清醒了些。


    “快,换衣服,马上出发了!”詹晓阳催促道。


    几分钟后, 两人穿戴整齐,裹上厚外套,轻轻推开小屋的门, 走进了黎明前最深沉的黑暗中。


    天色未明,只有东方天际透着一丝微不可察的鱼肚白。空气冰冷,呵气成雾。巷子里寂静无人,只有他们匆匆的脚步声。


    他们先绕道南春桥市场。 黄爸爸看到詹晓阳,黄爸爸笑着从怀里拿出一个信封:“晓阳,今天这么早!喏,这是上周和这周的货款,一起给你了!”


    “谢谢黄叔!辛苦您了!”詹晓阳接过沉甸甸的信封,揣进怀里。


    接着,两人快步赶到潮江大桥老路口。 这里是堂舅货车约定接人的地方。


    天色依旧昏暗,路灯发出昏黄的光。刘小惠的“起床气”还没完全消散, 加上凌晨的寒冷,她蔫蔫地靠在大桥的栏杆上, 把脑袋埋在詹晓阳的肩膀窝里, 闭着眼睛,几乎又要睡着。


    詹晓阳一手揽着她,帮她挡风,一边不时抬头张望。


    等了大约十几分钟, 一辆三轮车载着大姐和霞姐到了。两人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都是给家里老人和孩子买的潮城特产、衣服等。


    詹晓阳赶紧上前帮忙搬行李。


    趁堂舅的车还没到,詹晓阳从口袋里掏出那个装着3000元的厚信封,递给大姐:“姐,这钱你带回去给妈。 家里用钱的地方多。你和霞姐自己的钱就留着自己用, 买点喜欢的,或者给爸妈买点好吃的,别省着。”他的语气不容置疑。


    大姐接过那个沉甸甸的信封, 捏在手里,眼眶瞬间就红了, 声音有些哽咽:“晓阳……你……你自己在外面也要用钱……”


    “我够用,你放心。”詹晓阳打断她,拍拍她的肩膀。


    又等了一会儿, 远处传来柴油发动机的“突突”声,堂舅的蓝色解放牌货车亮着大灯,缓缓驶来,在路边停下。


    詹晓阳和霞姐一起把行李搬上车厢放好。安顿好两位姐姐上车,詹晓阳掏出那准备好的300元零票, 硬塞进堂舅外套的口袋里: “舅,辛苦您跑一趟!下周一还得麻烦您去接她们回来。”


    堂舅推辞不过,笑着收下:“你这孩子,总是这么客气!放心,保证安全送到!周一准点去接!”


    货车启动,缓缓驶离,红色的尾灯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詹晓阳一直挥着手,直到车子看不见。


    送走姐姐,天色已经蒙蒙亮。强烈的困意再次袭来。


    两人回到小屋, 直接倒在床上,拉过被子,立刻沉入了回笼觉的温暖怀抱。


    再次被闹钟吵醒,已是上午九点。 阳光透过窗帘,屋里一片明亮。这一觉虽然不长,但足以缓解凌晨早起的疲惫。


    两人起床,认真洗漱一番, 在楼下小店吃了热乎乎的肠粉早餐, 然后便在路口各自坐上三轮车,分头前往皮克专卖店替岗。 刘小惠去了大姐负责的南郊路店,詹晓阳则去了霞姐打理的新桥路店。


    周末两天的“店员”生活, 平淡而充实。詹晓阳和新桥路的店员们已经很熟,他主要负责接待一些老客户,介绍新品,整理货架。


    刘小惠在南郊路店,则在大姐同事的帮助下,学习收银、盘点。店铺的工作节奏不像上课那么紧张,但需要耐心和细心。


    接触形形色色的顾客,也让她们对“生意”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晚上九点店铺打烊后, 两人才拖着略感疲惫但心情愉快的步伐回到小屋。


    两天短暂的“替换上班”很快过去了。 周日晚上,躺在床上,詹晓阳对身边的刘小惠说:“等大姐她们回来,忙完年底这阵子,咱们就该准备回家过年了。”


    “嗯。”刘小惠往他怀里靠了靠,对即将到来的假期和团圆,充满了期待。


    喜欢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