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孟昭南脸上的血色褪去几分,心头那点因为解决了钱款问题的松快,瞬间荡然无存。
一个刚来乍到,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对自己家里的情况这么感兴趣,要说没点别的想法,鬼都不信。
陆砚池的脸色也沉了下来,他高大的身影挡在门口,像一堵沉默的墙,将外面的夜色和探究都隔绝开来。
“她都问了些什么?”陆砚池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冷意。
李桂花竹筒倒豆子似的,把徐伊以的话学了一遍:“就问你爹妈是不是大干部,是不是在京市,还旁敲侧击地问你是不是独生女,家里条件好不好……我一听这味儿就不对!咱这儿的军嫂,聊天都聊男人孩子,谁没事打听别人娘家爹妈是干啥的?”
“我就跟她打马虎眼,说不清楚,让她自个儿问你去。她看我这儿问不出啥,就没再吭声了,但我瞅着她那眼睛,滴溜溜地转,肯定没憋好屁!”
李桂花越说越气,一拍大腿,“我就知道这女娃子看着笑眯眯的,一肚子花花肠子!比那个白今语还难缠!白今语那坏是摆在脸上的,这个是笑里藏刀!”
孟昭南点了点头,心里有了数。
她看向李桂花,郑重道:“桂花姐,多谢你特地跑来告诉我。这事你心里有数就行,别声张,也别跟她起冲突,就当不知道,看她到底想干什么。”
“我懂!”李桂花一点就透,“我老婆子别的不会,装傻充愣最拿手!她要是再问,我就跟她说,你孟妹子命苦,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妈不管,不然能嫁到咱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
这话糙理不糙,逗得孟昭南忍不住笑了出来,心里的郁气也散了些。
送走了李桂花,陆砚池关上院门,屋里又恢复了安静。
“看来,她盯上你了。”孟昭南靠在桌边,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是盯上我们。”陆砚池纠正道。他走到她身边,温热的大手覆上她微凉的手背,“以后离她远点。”
孟昭南抬眼看他,昏黄的灯光下,男人轮廓分明的脸上满是认真。
她的心,莫名地就安定了下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倒要看看,这个徐伊以,到底想唱哪一出。
……
接下来的几天,生产队开荒的进度飞快。
有了第一天的磨合,军嫂们的手脚越来越麻利,分工协作也愈发默契。
每天天不亮就出工,日落才收工,虽然累得一个个腰酸背痛,但看着一块块被开垦出来的土地,和种下去的希望,每个人心里都热乎乎的。
徐伊以的表现,也确实无可挑剔。
她每天都跟着大部队一起出工,从不迟到早退。脏活累活,她也抢着干,挖坑,点种,搬运,一样不落。
手上磨出了血泡,她就用布条简单缠一下,吭都不吭一声。
她嘴巴也甜,见人就喊“大姐”“嫂子”,谁家有点什么事,她都热心地跑前跑后。不过几天工夫,就跟大部分军嫂混熟了,赢得了不少好感。
她也没再向孟昭南打听任何私人问题,只是在干活的时候,虚心地请教各种农活的技巧。
一口一个“昭南姐”,叫得又亲近又尊敬,仿佛之前李桂花的提醒,真的只是一场误会。
就连李桂花自己,都有些犯嘀咕了,私下里跟孟昭南念叨:“难不成是我老婆子想多了?我看这丫头干活是把好手,不像来混日子的。”
孟昭南只是笑笑,不置可否。
她不信一个人能在短短几天内有这么大的变化。徐伊以越是表现得完美无缺,她心里的警惕就越重。
这天下午,日头正毒。
军嫂们刚种完一垄红薯,正坐在田埂上喝水歇气。
“哎,你们快看!”一个眼尖的军嫂忽然指着前两天刚种下去的一片地,叫了起来,“那儿的苗怎么都蔫了?”
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那一片刚抽出新叶的红薯苗,叶片都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边缘还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黑褐色斑点,像是被火燎过一样。
“咋回事啊?”
“是不是水浇少了?”
“不能啊,昨天傍晚才浇过水的!”
军嫂们一下子慌了神,纷纷围了过去,议论纷纷。这可是她们的“金山”,才刚冒头,可不能出事啊!
孟昭南的心也“咯噔”一下,快步走了过去。
她蹲下身,仔细查看那些生病的薯苗。她拔起一株,发现根部并没有腐烂,土壤的湿度也正好。问题出在叶子上。
她把这事放在心里,想着等晚上进了空间,看看空间的薯苗有没有类似情况,对比一下。
“昭南姐,这……这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啊?”孙嫂一脸焦急地问,声音里都带了哭腔,“这可咋办啊?会不会传染?要是这五十亩都这样了,咱们秋后可就颗粒无收了!”
她这话一说,周围的气氛更加凝重了。
孟昭不说话,只是眉头紧锁。
就在这时,一直默默站在人群外围的徐伊以走了过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她也蹲下身,捻起一片病叶,对着阳光仔细看了看,然后有些不确定地开口:“昭南姐,你看这个斑点的形状,有点像书上说的‘黑斑病’。”
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她身上。
“黑斑病?”孟昭南看向她,“什么病?”
“我之前在农科院给我大伯整理资料的时候,看到过相关的论文。”徐伊以的表情很认真,努力回忆着。
“好像是一种真菌感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发生。一开始是叶子长斑,然后慢慢枯萎,最后整株死亡,还会通过土壤和水分传染给健康的植株。”
她这番话说得条理清晰,专业名词一套一套的,把军嫂们听得一愣一愣的。
“那……那有法子治吗?”李桂花急切地问。
徐伊以皱着秀气的眉头,想了想,才说:“论文里提过几种防治方法,不过都需要专门的农药。咱们这儿肯定没有。不过……里面还提过一个土法子。”
“什么土法子?你快说啊!”
“就是用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徐伊以看着孟昭南,语气带着几分商量,“高锰酸钾卫生所应该有,是用来消毒的。可以稀释到很低的浓度,据说对抑制这种真菌有效果。不过……我也只是在书上看的,没实践过,不知道行不行。”
她这番话说得极为谦虚,既展示了自己的“博学”,又把决定权交给了孟昭南,姿态放得极低。
军嫂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看向孟昭南。
“孟妹子,要不……咱们试试?”
“是啊,死马当活马医呗!总比眼睁睁看着它们死掉强!”
孟昭南沉默着。
她看着徐伊以那张写满真诚和关切的脸,心里的疑虑和现实的紧迫在反复拉扯。
如果徐伊以说的是真的,那她就是帮了生产队一个天大的忙。如果她是错的,或者别有用心……
“昭南姐。”徐伊以仿佛看穿了她的顾虑,善解人意地补充道,“要不这样,咱们先不弄大的。就找这一小片病得最厉害的,用最稀的溶液喷一下试试。要是管用,咱们再大面积防治。要是不管用,损失也就在这一小片,不会影响其他的。”
这个提议,合情合理,让人根本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孟昭南看着那一张张期盼的脸,又看了看地里那些奄奄一息的秧苗,终于下定了决心。
“好。”她点了点头,“就按你说的办。孙嫂,你跑一趟卫生所,就说生产队需要消毒,去领一些高锰酸钾回来。”
“哎!好嘞!”孙嫂应了一声,拔腿就跑。
很快,高锰酸钾取了回来。在徐伊以的“指导”下,她们兑了极稀的淡紫色溶液,小心翼翼地喷洒在了那一小片病株上。
做完这一切,所有人都没心思干别的活了,就守在那片“试验田”旁边,眼巴巴地等着结果。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
奇迹,真的发生了。
到了傍晚,那片原本耷拉着脑袋的红薯苗,叶片竟然奇迹般地重新挺立了起来,虽然还有些斑点,但那股蔫头耷脑的死气,明显消散了。
“活了!活过来了!”
“天呐!真的管用!”
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军嫂们激动得又笑又跳,看向徐伊以的眼神,充满了感激和崇拜。
“小徐,你可真是咱们的福星啊!”
“就是!要不是你,我们这几个月的辛苦可就白费了!”
“还是读书人厉害!懂的就是多!”
徐伊以被众人围在中间,脸上带着羞涩又开心的笑容,连连摆手:“不是我厉害,是我运气好,正好看到过。能帮上忙,我比谁都高兴。这都是昭南姐领导有方,当机立断!”
她不忘捧了孟昭南一句,显得愈发懂事。
喜欢搬空物资去随军,我在西北当团宠请大家收藏:()搬空物资去随军,我在西北当团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