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点的生意日渐红火,靠山屯及周边几个屯子的山货,如同百川归海般汇聚到赵家那间西厢房。屋里头的干蘑菇、山野菜、野核桃、松塔之类的,都快堆成小山了。赵卫国看着这些宝贝,心里头高兴,但也开始琢磨新的出路。
光靠零散卖和往公社供销社送,这量终究有限,价钱也被掣肘。他深知,要想把这份产业做大,必须找到更稳定、吞吐量更大的销路。这事儿,他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王猛。
王猛这小子,脑瓜子活络,嘴皮子利索,见人能说人话,见鬼能说鬼话,天生就是块搞外交、做销售的料。让他整天窝在收购点里过秤、搬货,属实是屈才了。
这天晚上,赵卫国把王猛和李铁柱叫到自家屋里,炕桌上摆着一盘炒松子,一壶沏好的碎茶叶子水。
“猛子,咱这收购点,货是越收越多,光指着附近这点消化能力,怕是不行。”赵卫国抓起几粒松子,边嗑边说,“我寻思着,得往外走走,找找大买主。”
王猛眼睛一亮,他把手里的松子壳往地上一扔,拍了下大腿:“卫国,我早就想说了!咱这老林子里的好东西,窝在屯子里卖,那是珍珠土里埋——显不出亮儿来!就得往外捣腾!你说吧,咋整?我听你的!”
旁边李铁柱闷头嗑松子,憨声道:“往外整?那得去县里吧?咱也不认识人啊。”
“不认识怕啥?”王猛一扬脖子,“鼻子底下长着嘴,还能问不着路?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这事儿,我看行!”
赵卫国看着王猛这跃跃欲试的劲儿,心里踏实了不少,他就需要这股子闯劲。他详细跟王猛交代:“猛子,这回你先去县里探探路。目标就两个,一个是县土产公司,那是公家单位,收货量大,要是能搭上线,以后咱的货就不愁卖了。另一个是县招待所,还有那几个大点的国营饭店,他们需要好山货撑场面,价钱能给得高些。”
他顿了顿,从炕柜里拿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蓝布包袱,打开一看,里面是分门别类用小布袋装好的样品:品相顶好的椴树蜜一小罐,肉厚色正的榛蘑一小袋,均匀饱满的五味子一小包,还有几只处理干净的沙半鸡。
“这是样品,你带着。见着管事的,嘴甜点儿,该递烟递烟,让人家看看咱的成色。”赵卫国又数出五十块钱和一些辽宁省粮票、肉票递给王猛,“这是盘缠和活动经费,该花钱的地方别小气,住店、吃饭,别亏着自己。但账目得清楚,回来咱们对。”
王猛接过钱和样品,感觉肩头沉甸甸的,这是卫国哥对他的信任啊!他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卫国,你放心!我王猛要是不把这路子趟开了,我都没脸回来见你!”
李铁柱在一旁叮嘱:“猛子,县里车多,你走路看着点车。还有,住店把钱揣好,可别让小绺(小偷)给摸了去。”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透,王猛就背着他的蓝布包袱,揣着干粮和水壶,步行到公社,赶最早那趟班车去县城。赵卫国和李铁柱一直把他送到屯子口。
“等我的好消息!”王猛跳上那辆破旧的公共汽车,从车窗探出身子,用力挥着手。
黑豹站在赵卫国身边,看着远去的汽车,喉咙里发出几声疑惑的呜咽,似乎不明白这个经常逗弄自己的伙伴要去哪里。
王猛这一走就是三天。
这三天里,赵卫国表面上依旧沉稳地打理着收购点的生意,指挥李铁柱把收来的山货进一步筛选、晾晒,该去杂的去杂,该分类的分类,提升品质。但他心里也惦记着王猛那边,毕竟这年头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啥情况都可能遇到。
第三天下午,日头都快落山了,收购点也准备关门了。就在赵卫国帮着张小梅对账的时候,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熟悉的、带着点嘚瑟意味的口哨声。
紧接着,风尘仆仆但精神头十足的王猛就出现在了门口,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笑容,头发被风吹得像草窝,但眼睛亮得吓人。
“卫国!铁柱!小梅!我回来啦!”王猛嗓门洪亮,一扫几天的疲惫。
赵卫国心里一松,看他这表情,事情八成是办成了。他赶紧把人让进屋,张小梅麻利地倒了一碗温开水递过去。
王猛接过碗,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干,用袖子一抹嘴,也顾不上歇,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汇报“战果”。
“卫国,你是没看见!我到了县里,先找地方住下,就是汽车站旁边那家‘人民旅社’,一晚上一块二,带开水票。”王猛开始滔滔不绝,“第二天,我直接就奔县土产公司去了。好家伙,那大门楼,真气派!门口还有看门的,我差点没让进去。”
“那你咋进去的?”李铁柱好奇地问。
王猛得意地一扬眉毛:“我啊,我没硬闯。我在门口转悠了一会儿,瞅见个看着面善的老师傅出来,赶紧上去搭话,敬了根‘大生产’,就说我是下面公社来的,有点好山货想请公司的领导看看。那老师傅看我挺实在,就指点我,说采购科的王科长平时爱喝口茶,上午一般都在办公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他模仿着当时的场景:“我就按老师傅说的,找到了采购科。敲门进去,嚯,一屋子人。我直接就问哪位是王科长?一个戴着眼镜、梳着干部头的中年人就抬头看我。我赶紧上前,先把那罐椴树蜜递上去,说:‘王科长,您好,我是长白山脚下靠山屯的,我们那儿的椴树蜜,那是顶风香出十里地,纯着呢!您尝尝看!’”
赵卫国听着,暗暗点头,王猛这小子确实会来事儿,知道投其所好,也能拉下脸。
“那王科长开始还挺严肃,看我拿出的蜂蜜成色确实好,金黄金黄的,透亮!又看了我带去的榛蘑、五味子,个个都是精品。脸色就缓和多了。”王猛继续道,“我又赶紧递上一根烟,给他点上。他就问我们那边产量咋样,品质能不能保证。我就拍着胸脯保证,说我们有自己的收购点,有专人筛选,品质绝对杠杠的!而且,我们离林场近,以后松子、元蘑下来,量更大!”
“后来呢?他答应收了?”李铁柱急着问。
“哪有那么快!”王猛笑道,“人家是公家单位,讲究程序。不过王科长说了,让我们先送一批货过来,按样品这个标准,他们验收合格了,就可以考虑建立长期收购关系!价格嘛,比公社供销社的收购价,每斤能高出一到两分钱!关键是量大啊!有多少要多少!”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赵卫国脸上露出了笑容。能搭上县土产公司的线,就等于有了一个稳定的出货渠道,意义重大。
“还有呢!”王猛显然还没说完,兴奋劲更足了,“从土产公司出来,下午我又跑了县招待所和‘工农兵饭店’。招待所那个管后勤的主任,开始也爱答不理。我直接就把那几只沙半鸡拎出来了,说:‘主任,您看这野味,肥不肥?咱们山里现抓的,新鲜!您这招待上级领导,桌上摆这么一盘,那多有面子!’”
他学着那个主任的腔调:“那主任一看,眼睛就亮了!当场就问我还有没有,价钱好说!饭店那边也是,他们对品相好的山野菜和野味特别感兴趣,说城里人就好这口!我跟他们都初步谈好了,以后咱有啥好货,特别是野味、鲜蘑之类的,可以直接往他们那儿送,价钱比土产公司还高!”
王猛一口气说完,长长舒了口气,脸上满是建功立业后的自豪感。
“猛子,这回你可立了大功了!”赵卫国用力拍了拍王猛的肩膀,由衷地说道。这一步棋,算是走对了。王猛开拓的这几个新渠道,一下子就把收购点的销售局面打开了。
张小梅也抿嘴笑着,赶紧去灶房张罗饭菜,说要给王猛接风洗尘。
晚上,赵家饭桌上格外丰盛。王淑芬用王猛带回来的好消息一高兴,特意炖了个小鸡蘑菇粉条,金黄的鸡肉、爽滑的粉条配上榛蘑特有的香气,满屋飘香。又切了一盘咸菜疙瘩丝,淋上点香油,算是犒劳功臣。
王猛吃着热乎乎的饭菜,吹嘘着自己在县里的“英勇事迹”,比如怎么跟招待所主任斗智斗勇,怎么在饭店后厨跟大师傅套近乎,说得唾沫横飞,引得赵卫东和赵卫红两个小家伙崇拜不已。
赵卫国听着,心里却在盘算着下一步。渠道有了,接下来就是要保证货源的质量和稳定供应。同时,他也意识到,随着生意做大,以后免不了要跟各个单位、各色人等打交道,王猛这块材料,还得好好打磨,将来好能独挡一面。
喜欢重回1982:狩猎兴家请大家收藏:()重回1982:狩猎兴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