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2章 小皇帝病重

作者:逍遥神王羽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并州的盛夏,在紧张与忙碌中悄然滑向尾声。


    随着孙虎势力的彻底覆灭和“大唐商号”的强势主导,这座北疆重镇的经济命脉被迅速重整,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


    新钱通行,物价平稳,尤其是通往塞外的互市在赵敏与阿史那云的共同操持下,已初见雏形。


    来自中原的粮食、布匹、茶叶、铁器,与来自草原的良驹、皮货、药材,在指定的草场上进行着公平而有序的交易,双方各取所需,剑拔弩张的边境气氛竟因此缓和了不少。


    并州城内外,商旅云集,车马络绎,俨然成为连接中原与漠南的新兴商贸枢纽。


    在这片日益繁荣的景象中,摄政王李贞并未急于回銮洛阳,而是坐镇并州,一方面整饬边军,巩固防务,另一方面则深入民间,考察吏治,推广新法。


    他的务实与勤勉,赢得了并州军民的广泛拥戴。而随着接触日深,他与那位突厥公主阿史那云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阿史那云并未随首批交易完成而返回草原,而是以“监督互市、学习中原技艺”为由,留在了并州,住在李贞特意为她安排的一处清雅别院中。


    她不再总是身着利落的骑射胡服,偶尔也会换上中原女子的襦裙,虽仍难掩那份草原儿女的洒脱,却平添了几分柔美。


    她时常以请教商事、了解风土为名,出入摄政王行辕,与李贞探讨边贸细节、突厥内情乃至天下大势。


    这一日,黄昏时分,晚霞烧红了西边的天空,将广袤的草原和远处的阴山勾勒出金色的轮廓。


    李贞与阿史那云相伴而行,在数百名精锐亲卫的扈从下,巡视新划定的互市草场边界。夏末的风带着青草和野花的香气,拂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阿史那云策马与李贞并肩,指着远处井然有序的帐篷和货栈,语气中带着几分兴奋:


    “殿下你看,不过月余,这里已初具规模。若能长久如此,边民何须再受刀兵之苦?我突厥部落,亦可安居乐业。”


    李贞颔首,目光深远:“互利方能长久。以往征战,多因生存所迫,或野心驱使。若能以商道通有无,以诚信筑和平,方是万民之福。


    然,此路漫漫,非一日之功,需上下同心,更需……强有力的手腕,震慑那些不甘寂寞的宵小。”


    他意有所指,既是说突厥内部的主战派,也是提醒潜在的破坏者。


    阿史那云自然明白,她侧过头,看着李贞被霞光镀上一层金边的侧脸,他眉宇间的沉稳、目光中的睿智与抱负,以及那份超越年龄的从容气度,让她心弦微动。


    她自幼生长于草原,见惯了部落间的征伐与权谋,所遇男子,或勇武粗豪,或狡诈阴险。


    如李贞这般,既有逐鹿天下的雄心,又有经世济民的胸怀,更兼具处理复杂局势的精细手段者,实属罕见。


    “殿下胸怀天下,非池中之物。”阿史那云忽然叹道,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我在草原便听闻,中原皇子,多困于深宫,争于权斗,视野不过方寸之地。今日见殿下,方知天地广阔。留在草原,你最多是个征服四方的可汗。”


    她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向李贞,声音清晰而坚定,“但留在中原……你能成为天下共主,创不世之业。”


    李贞勒住马,转头迎上她毫不掩饰的目光,心中微微一动。这位公主的直率与见识,再次让他刮目相看。


    阿史那云迎着他的目光,脸上泛起一丝红晕,却并未躲闪,反而更近一步,声音压低,带着草原女子特有的坦荡与炽热:“李贞,我阿史那云此生,佩服的人不多,你是其中一个。


    草原的雄鹰,不会甘于栖息在矮小的灌木上。我……愿助你,翱翔于九天之上。”


    这近乎表白的话语,在旷野的晚风中显得格外清晰。


    没有扭捏,没有含蓄,只有草原儿女最直接的热忱与认定。她不是在祈求,而是在宣告,宣告她的选择,宣告她的同盟。


    李贞凝视着她明亮而坚定的双眸,心中波澜起伏。他欣赏她的才华、胆识,更看重她背后所代表的突厥缓和派势力以及未来可能带来的战略价值。


    但此刻,抛开所有政治算计,面对这样一位身份特殊、性情如火的女子的真诚示好,他心中亦难免生出几分异样情愫。乱世之中的信任与托付,尤为珍贵。


    夜幕缓缓降临,繁星渐次点亮天穹。巡视完毕,返回行辕。


    当晚,李贞在府中设下小宴,仅有柳如云、赵敏、阿史那云等几位核心人物在座,气氛融洽。


    柳如云温婉持重,赵敏爽朗英气,阿史那云直率热烈,几位各具风姿的女子围绕在李贞身边,或讨论商事,或言说趣闻,灯下看美人,更添几分丽色。


    李贞看着眼前景象,心中亦不免有几分志得意满之感。


    并州基业初成,身边人才济济,更有红颜相伴,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当天晚上,李贞和金山公主共度良宵,体验草原女孩的不同滋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柳如云、赵敏、金山公主轮流陪伴在李贞身边,让他在温柔乡流连忘返。


    然而,就在这温馨融洽的氛围达到顶点之际,一名风尘仆仆、背插三根红色翎羽的信使,被亲卫急匆匆地引了进来!


    信使脸色苍白,扑通一声跪在李贞面前,双手高举一封火漆密信,声音嘶哑颤抖:


    “王爷!长安八百里加急!陛下……陛下突发急症,昏迷不醒,太医束手!朝中……朝中大臣频繁密会,恐有异动!”


    如同一盆冰水当头浇下,宴席上温馨的气氛瞬间冻结!所有人都愣住了,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那封密信上。


    小皇帝病重!朝廷异动!


    这消息不啻于一道惊雷,炸响在并州宁静的夜空!皇帝年幼,是李贞以摄政王身份总揽大权的法理基础。


    一旦皇帝有个三长两短,或是被别有用心之人控制,李贞的摄政地位将立刻受到严峻挑战,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惨烈的权力洗牌!洛阳,才是帝国真正的权力中心!


    李贞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接过密信,迅速拆开,目光飞快地扫过上面的字迹,脸色变得越来越凝重。


    信是留守洛阳的裴炎亲笔所书,详细描述了小皇帝突然昏厥、病情危重的经过,以及中书令、侍中等一批官员近日频繁串联、出入小皇帝宫殿的异常举动。字里行间,透露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息。


    “王爷!”柳如云首先反应过来,脸上血色褪尽,声音带着急切,“京师有变,此乃生死存亡之秋!需即刻启程回京,稳定大局!”


    赵敏也站起身,柳眉倒竖:“不错!王爷,京中若有闪失,并州便是无根之木!当速归,以雷霆手段,镇压宵小!”


    阿史那云虽对中原朝局细节不甚了然,但也明白皇帝病重对摄政王意味着什么,她看着李贞紧锁的眉头,没有贸然开口,但眼中充满了关切与支持。


    厅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贞身上,等待他的决断。是立刻放下并州一切,星夜兼程赶回洛阳,争夺那至高无上的权力?


    还是暂缓回京,继续经营并州这来之不易的根基?


    李贞缓缓放下密信,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和远处并州城的点点灯火,沉默不语。他脑海中飞速权衡着利弊。


    返京,可抢占先机,控制中枢,但并州初定,根基未稳,若此时离开,孙虎余孽、乃至北方突厥是否会有反复?武媚娘在洛阳能否稳住局面?


    若不返京,一旦洛阳有变,新帝另立,他这摄政王便名不正言不顺,甚至可能被扣上“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的罪名,届时内外交困,局面将更加凶险。


    这是一场巨大的政治赌博。一步踏错,满盘皆输。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中,又一名信使被引了进来,呈上一封来自洛阳的、加盖着特殊凤印的密信——是武媚娘的信!


    李贞深吸一口气,拆开妻子的来信。信的内容不长,字迹娟秀却力透纸背,带着武媚娘一贯的冷静与决断:


    “贞郎如晤:京中事,已知悉。陛下虽恙,然天命在唐,非小人可窃。彼辈跳梁,不过趁隙耳。吾已布控,暂无大碍。然,京师水深,牵一发而动全身。


    尔初定并州,根基未固,龙潜于渊,正宜积势。若贸然回銮,如无根之萍,易为风波所撼。并州乃北门锁钥,龙兴之地,万不可失。


    当此非常之时,宜静制动,加速整合并、代、云、朔,练强兵,实仓廪,通商路,固根本。待根基深厚,羽翼丰满,则京师纵有波澜,亦不足为虑。切切。”


    信的最后,只有简单四字:“媚娘手书。”


    读完信,李贞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决断。武媚娘的分析,与他内心的权衡不谋而合,甚至更为深远。


    她看透了洛阳局势的暂时性与危险性,更指出了并州作为战略根基的极端重要性。


    在权力核心的诱惑面前,她选择了更为稳妥、也更需魄力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


    “王爷?”柳如云和赵敏见他神色变化,急切地望来。


    李贞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京师之事,王妃已有安排。我等……暂不返京。”


    “不返京?”柳如云和赵敏皆是一惊。


    “不错。”李贞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点在并州的位置,“媚娘所言极是。并州乃我等心血所系,北疆门户,龙兴之基。


    此刻返京,看似争夺主动,实则将根基置于险地。若并州有失,或北方生变,我等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唯有将并、代、云、朔连成一片,练就一支强兵,积攒足够钱粮,打通塞外商路,使我进可攻、退可守,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看向柳如云和赵敏:“如云,加大‘飞钱’推行力度,加速吸纳北地资金,筹建‘北疆钱号’,统筹边贸金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敏儿,互市事宜交由你全权负责,与金山公主紧密配合,务必畅通无阻,利益最大化。同时,秘密招募流民、健儿,以护卫商队为名,加紧训练,扩充我等嫡系武装!”


    他又看向阿史那云,目光诚挚:“公主,京师之变,恐影响大局。互市能否长久,边陲能否安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我能否尽快壮大实力,震慑内外。望公主鼎力相助!”


    阿史那云看着李贞在巨大变故面前展现出的冷静、远见与魄力,心中钦佩之意更甚,她郑重点头:“殿下放心!云既已承诺,必竭尽全力!


    我立刻修书回部落,调集更多良驹物资,巩固互市,并设法打探突厥王庭动向。”


    决策已定,众人心中稍安,立刻分头行动。并州这台庞大的机器,以更高的效率运转起来,整军、理财、通商,一切为了夯实根基。


    然而,就在李贞全力经营北疆之际,一丝不和谐的暗流,已悄然涌动。数日后,燕青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书房,呈上一份来自洛阳的密报。


    “王爷,”燕青声音低沉,“飞凤卫洛阳暗线密报。王妃娘娘……对金山公主阿史那云常驻并州,与王爷过往甚密之事,似……似有疑虑。娘娘近日曾问及公主性情、部落背景,以及……王爷对其信任程度。”


    李贞接过密报,看了一眼,随手置于烛火上,看着纸张化为灰烬。他面色平静,眼中却掠过一丝极淡的阴霾。武媚娘的疑虑,他并非毫无察觉。


    阿史那云的身份特殊,才华出众,又对自己表现出明显的好感与追随之意,这无疑会触动武媚娘那敏感而强烈的权力掌控欲。


    昔日柳如云之事,尚在可控范围,但一位突厥公主的介入,性质截然不同。


    “知道了。继续监视京师动向,尤其是几位宰相府邸。至于王妃那里……”李贞顿了顿,语气平淡,“本王自有分寸。退下吧。”


    燕青躬身退下。书房内,只剩下李贞一人。


    他走到窗前,望着南方洛阳的方向,目光复杂。


    喜欢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请大家收藏:()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