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章 月满西楼

作者:柳在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盛国,元启七年,秋。


    宣武大将军府邸,今夜灯火通明,喧嚣隔着高高的院墙逸散出来,透着一股子京城其他勋贵之家难有的、沙场淬炼出的豪迈与热烈。


    今日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更是大将军方振霆的五十整寿。双喜临门,府内自是热闹非凡。


    前院宴开数十席,军中旧部、朝中同僚往来敬酒,声如洪钟。须发微白却精神矍铄的老将军坐在主位,满面红光,接受着众人的祝贺。他的三个儿子——长子方行俭、次子方行远、幼子方行止——皆是人中龙凤,穿梭于宾客之间,举止得体,气度不凡。尤其是次子方行远,虽为武将,却因尚了宁国长公主,眉宇间比兄弟更多了几分儒雅之气。


    而后院女眷处,又是另一番光景。虽不似前院那般豪放,却也是笑语盈盈,暖意融融。


    宁国长公主杨玉真坐在上首,她身着绛紫色宫装,容颜依旧明媚,岁月似乎格外厚待这位深受两朝帝宠的金枝玉叶。此刻,她正含笑看着庭院中嬉闹的孩子们。


    长子方行俭家的两个儿子,十二岁的方伯晗和十岁的方仲儒,正带着小叔方行止家年仅八岁的方季成,以及方行远与杨玉真的独生子,刚满十岁的方舒明,在桂花树下追逐打闹。


    小舒明跑得急了,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被眼疾手快的堂兄伯晗一把拉住。他也不哭闹,反而咯咯笑起来,眉眼弯弯,像极了其父方行远的俊朗,又继承了其母杨玉真的精致。


    “慢着点,舒明!”杨玉真忍不住扬声叮嘱,语气里满是宠溺。


    “知道啦,娘亲!”小舒明回头,清脆地应了一声,又像只小鹿般窜了出去,衣袂翻飞,带起几片落在地上的金黄桂花。


    方行远不知何时从前面宴席上退了下来,悄悄走到妻子身边,将一件薄披风轻轻搭在她肩上,温声道:“夜凉了,仔细身子。”


    杨玉真回头,对上丈夫关切的眼神,心中一暖,笑道:“不妨事。看着孩子们,心里便是热的。”她顺势握住方行远的手,两人并肩而立,望着庭院里儿孙绕膝、和乐美满的景象。


    他们自幼一同在宫中长大,青梅竹马,情谊深厚。及至杨玉真及笄,先帝,她的父皇,欣然应允了这对璧人的婚事,成就了一段佳话。婚后十余年,二人琴瑟和鸣,感情愈发醇厚。方舒明的出生,更是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一转眼,舒明都这么大了。”方行远看着儿子活泼的身影,语气中带着为人父的骄傲与满足,“前日师傅还夸他文章有进益,弓马也未曾落下。”


    杨玉真倚着丈夫,轻声道:“不求他将来封侯拜相,只愿他一生平安喜乐,如我们一般,觅得良人,安稳度日便好。”


    “这是自然。”方行远紧了紧握着她的手,“有我在,有父亲和大哥、三弟在,必护你们母子,护这一家子周全。”


    他的话语坚定,带着军人特有的笃定。杨玉真闻言,心中愈发安定。是啊,宣武大将军府圣眷正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满京城谁不羡慕这般光景?


    这时,老将军方振霆也被儿孙们簇拥着来到后院。孩子们立刻围了上去,“祖父”“祖父”地叫个不停。老将军开怀大笑,挨个摸了摸孙儿的头,尤其将小舒明抱了起来,用带着胡茬的脸蹭了蹭他嫩滑的小脸,惹得孩子又是一阵笑。


    “好!好!都是我方家的好儿郎!”老将军声若洪钟,“伯晗沉稳,仲儒机敏,舒明聪慧,季成伶俐!我方家后继有人,老夫心甚慰!”


    他看向方行远和杨玉真,目光慈和:“公主,这些年,辛苦你了。”


    杨玉真连忙敛衽行礼:“父亲言重了,此乃儿媳分内之事。能嫁入方家,是儿媳的福气。”


    “哈哈哈!好!”老将军愈发高兴,吩咐道,“来人,把陛下今日赏赐的御酒抬上来,咱们自家也再热闹热闹!”


    下人应声抬上美酒,一时间,庭院内香气四溢,欢声笑语直上云霄。明月高悬,清辉遍洒,将这片其乐融融的景象笼罩在一片皎洁与祥和之中。每个人都沉醉其中,似乎可以永远沉浸于这份岁月安好。


    宴至酣处,老将军兴致高昂,命小辈们展示才艺。方伯晗打了一套拳法,虎虎生风;方仲儒背了一段兵书,条理清晰;连最小的方季成也抑扬顿挫地背了一首咏月的诗。


    轮到方舒明,他却不似兄弟们那般选择武艺或诗文。他走到庭院中央,先是对着祖父、父母和各位长辈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然后清了清嗓子,竟学着市井里说书先生的样子,有模有样地讲起了一段《宣武将军荡寇传奇》。他年纪虽小,口齿却极伶俐,将方老将军当年一段征战故事说得跌宕起伏,关键时刻还配上动作,逗得满堂大笑,掌声不断。


    “好小子!”老将军抚掌大笑,眼中满是激赏,“不像他爹娘,倒有几分我年轻时的混不吝!”


    方行远与杨玉真相视一笑,眼中皆是作为父母的骄傲与幸福。


    夜色渐深,年纪小的孩子如方季成和方舒明已经开始揉眼睛,显露出困倦之意。杨玉真便同妯娌一起带孩子们先去安置。


    她牵着方舒明的手,送他回房。小家伙还沉浸在方才的热闹里,兴奋地拉着母亲的手:“娘亲,我讲得好不好?祖父笑了呢!”


    “好,我们舒明讲得最好。”杨玉真替他理了理额前跑乱的碎发,柔声道,“时辰不早了,快些睡吧。”


    将儿子安顿好,看着他沉沉睡去,恬静的睡颜在月光下如同天使。杨玉真俯身,在他光洁的额头上轻轻印下一吻,心中被无边的满足感填满。


    她回到自己的院落,方行远已在等她。夫妻二人摒退下人,在院中的石凳上坐下,共赏那一轮如玉盘般的明月。


    “真希望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杨玉真依偎着丈夫,轻声喟叹。


    方行远揽着她的肩,声音沉稳而令人安心:“会的。待父亲寿诞过后,我向陛下请旨,带你和舒明去京郊别院住些时日,赏秋狩猎,可好?”


    “嗯。”杨玉真轻轻点头,唇角含笑。


    月光如水,静静流淌。桂花树的影子婆娑摇曳,暗香浮动。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如同最珍贵的琉璃盏,剔透无瑕,却也……脆弱得仿佛一触即碎。


    远处,隐隐传来三更的梆子声。


    夜色浓稠如墨,将军府的欢宴笙歌渐次歇下,只余檐下灯笼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在地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斑。


    而皇城深处,那片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宫阙阴影里,一场足以将整个宣武大将军府吞噬的风暴,正在无声地凝聚。命运的齿轮,已在无人知晓的暗处,悄然开始了它冷酷无情的转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