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师回朝后,陆延曦第一件事便是处置了丞相及其党羽。
丞相意图谋反,谋害公主,罪无可赦,被陆延曦下令满门抄斩。
朝中其他有异心的大臣,也都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经过一番整顿,朝堂之上焕然一新,再也无人敢对陆延曦的统治构成威胁。
接下来,陆延曦所要做的,便是立舒日迟为后。
这个决定一出,立刻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许多大臣纷纷上书反对,认为舒日迟是大胤的亡国公主,身份卑微,不配母仪天下。
“陛下,舒日迟乃大胤余孽,若立她为后,恐会引起天下人不满,动摇我北凛的根基啊!”一位老臣跪在大殿之上,语气恳切地说道。
“陛下,臣也认为不妥。”另一位大臣附和道,“宫中尚有许多名门闺秀,她们才是立后的最佳人选。
舒日迟出身不正,怎能担此重任?”
陆延曦坐在龙椅上,面色平静地听着大臣们的反对意见,心中却早已下定了决心。
他知道,立舒日迟为后,必然会引起诸多非议,但他不在乎。
他只想给她一个名分,一个承诺,让她成为这天下最尊贵的女人。
“众卿所言,朕都明白。”陆延曦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但舒日迟并非你们口中的大胤余孽。
当年大胤王朝腐朽不堪,百姓怨声载道,朕推翻大胤,是为了结束战乱,让天下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舒日迟虽是大胤公主,却从未参与过皇室的**与暴政,反而在冷宫中受尽了苦难。”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更何况,在边境之战中,舒日迟为大军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
她的聪慧,她的坚韧,她的善良,都配得上皇后之位。
朕意已决,立舒日迟为后,即日起昭告天下,任何人不得再议!”
大臣们见状,知道陆延曦已经下定决心,再也不敢反对,纷纷躬身行礼:“陛下英明!”
陆延曦之所以如此坚定,不仅是因为对舒日迟的深情,更是因为他要为她正名。
他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舒日迟并非亡国妖女,而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女子。
为了让大臣们延曦底信服,陆延曦还公开了当年舒日迟“假死”的真相。
他将当年大胤宫廷的旧案公之于众,揭露了当年有人为了争夺皇位,设计陷害舒日迟,导致她被送往偏远宫苑,换了身份生活的事实。
真相大白之后,大臣们再也没有了反对的理由。
他们纷纷称赞舒日迟的遭遇令人同情,她的坚韧令人敬佩,立她为后,实乃民心所向。
舒日迟得知陆延曦力排众议,执意要立她为后,心中感动不已。
她知道,陆延曦为了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当好这个皇后,辅佐陆延曦,治理好这天下。
大婚之日,都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舒日迟身着华丽的皇后礼服,头戴凤冠,妆容精致,容颜绝世。
她乘坐着凤辇,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驶入皇宫。
陆延曦早已在宫殿前等候。
他身着龙袍,身姿挺拔,眼神中满是深情与喜悦。
当他看到凤辇中的舒日迟时,眼中的光芒愈发耀眼。
婚礼仪式庄严而隆重,在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的见证下,舒日迟成为了北凛王朝的皇后。
婚后,陆延曦对舒日迟宠爱有加,却并未因此荒废朝政。
他每日勤勉理政,关心百姓疾苦,致力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
舒日迟也没有辜负陆延曦的期望,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才干,在后宫中提倡节俭,善待宫人,赢得了宫中上下的一致好评。
同时,她还常常为陆延曦出谋划策,在朝堂之上,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有一次,南方发生了水灾,百姓流离失所,灾情十分严重。
陆延曦接到奏报后,忧心忡忡,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大臣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有的主张开仓放粮,有的主张移民就食,却始终没有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
舒日迟得知消息后,对陆延曦说道:“陛下,臣妾认为,开仓放粮只能解一时之急,移民就食则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不如我们一方面开仓放粮,安抚受灾百姓;另一方面,组织百姓兴修水利,治理河道,从根本上解决水灾问题。
同时,还可以减免灾区的赋税,鼓励百姓恢复生产。”
陆延曦听后,心中一亮。
他觉得舒日迟的建议十分周全,立刻采纳了她的意见。
在陆延曦和舒日迟的共同努力下,南方的水灾很快就得到了控制,百姓们也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经过这件事,大臣们对舒日迟更加敬佩,再也没有人敢轻视这位亡国公主出身的皇后。
陆延曦在舒日迟面前,总是会放下帝王的身段,流露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