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0章 筹钱,立威

作者:裴秃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都头,剿匪……”


    陆沉踏出县衙高高的门槛时,已是子夜时分。


    方才在后堂,与县尊、师爷饮了几杯水酒,酒意微微上涌。


    此刻被深秋的夜风一吹,非但没有昏沉,反而让思绪更加清晰活跃起来。


    他独自走在空旷寂静的长街上,清冷的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脑海中反复回想着县尊周云最后交待的差事。


    都头这个位置,细细琢磨起来,颇为微妙。


    说它小吧,手底下实实在在管着几十号甚至上百号人马,弓刀齐备。


    在这安宁县境内,足以横行乡里,称霸一方,一般小一些的势力,见到之后都得小心巴结,绝对称得上是一方实权人物。


    可说它大吧,头上压着县尊这座大山,下面还盘踞着各路士绅豪强。


    更关键的是,县尊只给了一纸任命文书,画下了一张“剿匪安民”的饼,最实际的钱粮饷银,却是只字未提,摆明了是要他自己去筹措!


    去哪儿筹措?


    答案不言自明。


    除了县里的那些富户,士绅,别人也支使不出来这笔资粮,也没有被他“打秋风”的资格啊。


    这种事情其实也几乎是地方上不成文的规矩。


    想让衙门全额拨付不可能,士绅背后要是没有个足够强的势力撑着,也难免落得个血包的下场。


    “这当官,看来也不好当。”


    陆沉揉了揉眉心,感到一丝棘手。


    养活百十号人,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人吃马嚼,每日的米面粮油、肉食菜蔬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更别提维护兵甲、添置弓弩、配备药材,乃至事成之后的犒赏,林林总总加起来,估计没有上千两银子根本打不住!


    “除非我还能再抄一个回春堂那样的肥羊。”


    陆沉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随即又自己否定了。


    这种横财可遇不可求,要是谁上来都不讲规矩的做事,那就别提剿匪了,安宁县的这些人能不能安宁生活都是问题。


    “而我虽然如今靠着解元的赏赐和之前的积累,如今名下有了几处铺面产业,算是攒下了一些家底。”


    “可那些产业更像是下蛋的母鸡,需要持续投入经营才能产生收益,而非能立刻掏出大把现银的钱袋子。”


    “要我一次性拿出上千两现银,还不影响各个铺面的正常运转和生意扩张,确实捉襟见肘,颇有难


    度啊。”


    “固定资产和现金流?”


    陆沉心中莫名蹦出两个自己并不知道从何而来的词汇。


    但这两个词拿来放在当下的场面里,却让他感觉很是合适。


    “县尊把这难题抛给我,既是用人之术,怕也是一种考验了。”


    陆沉看得透彻。


    周云想看看,他这个新晋的解元都头,除了武功身手,是否还有筹措钱粮、平衡地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手腕。


    若是连这点事都办不好,那以后去了巡山司,恐怕坐不稳当。


    那这样一来,他们以后对自己的投资和关注,自然要来的少很多。


    思绪翻腾间,陆沉已回到自家的宅子。


    他将这些烦扰暂且压下,倒头便是一场好睡。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已临头,焦虑无益。


    翌日清晨,练完功后,陆沉没有像往常一样看书或处理琐事,而是径直出了门,赶往沈记铺子。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这种涉及人情世故、地方势力盘根错节的难题,询问阅历丰富的师父,保准没错!


    师父在这安宁县扎根大半辈子,对县里的明暗规则,各种底细,恐怕比县尊的案卷还要清楚。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你这都头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烧的不是匪,是钱粮。”


    沈爷坐在铺子后院那张被磨得发亮的竹椅上,眯着眼,嘬了一口旱烟,烟雾缭绕中,透着一种老江湖的洞悉。


    他曾出入沐王府,见过大世面,对官面上的弯弯绕绕也门儿清。


    “通常来说,官府剿匪若不动用上面拨发的银钱,便是动用县衙自己的存银。”沈爷缓缓道。


    陆沉点头。


    朝廷征税,会允许地方截留一小部分作为日常行政开销,这便是“存留银”。


    但这笔钱是县尊的命根子,维系着整个衙门的运转,周云绝不会轻易拿出来给他这个都头去冒险。


    “官衙除了存留银,还有‘常平仓’,里头囤着粮食,本是用于平抑粮价、应对灾荒。”


    “可县尊既然把难题甩给你,明摆着就是不想动官库的老底,指望你自己能想出法子来。”


    陆沉的眉头拧成了疙瘩。


    道理他懂,可这凭空变出钱粮的本事,他去哪里学?


    “再就是最下乘的法子了,那就是摊派。”


    沈爷吐出


    个烟圈:“下发公文,命令各里、各甲的里长、甲长,按人头或者田亩数量,强行征收‘剿匪捐’、‘壮丁费’。”


    “这招能弄来钱,但吃相也难看,等于从穷苦百姓嘴里抠食,必定怨声载道,指着你脊梁骨骂娘!”


    “你小子好不容易攒下的那点‘仁义’名声,立马就得臭大街。”


    陆沉眉头锁得更紧。


    这种事情绝对不可行!


    他的名声可是一点点涨起来的,谁人不竖起大拇指,赞自己一声仁义。


    做这种事情,以后在乡亲们那儿就跟杨全一样。


    这种自毁长城的事绝不能做!


    “最后一种,便是看似体面,实则最考究手腕的‘劝捐’了。”


    沈爷话锋一转,眼中闪过精光:“发下请柬,把本县有头有脸的乡绅、地主、各大商号的东家,都请到一处。”


    “你不必强要,而是晓以利害,匪患不除,商路不通,大家的生意都做不安生,甚至可能祸及自身。”


    “动员他们为了保境安民,也为了自身利益,主动捐钱捐粮,对于捐输大方、数额巨大的,官府可以为其上报请功,请求朝廷‘旌表’,或者赏个‘员外郎’之类的虚衔。”


    陆沉听到这里,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旌表的意思就是立牌坊,这种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至于那员外郎的虚衔也是能写进族谱,提升家族地位的荣耀!


    这对那些家财万贯却地位不高的富户乡绅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等于是花钱买面子,买风光,买一道护身符。


    这条路,听起来确实能走通!


    “不过。”沈爷兜头泼下一盆冷水,“想法是好的,但你这新扎都头,一没赫赫战功,二无深厚根基,威望不足。”


    “那些老狐狸们凭什么信你?又凭什么把真金白银掏给你?就怕你好话说尽,他们也只是敷衍了事,捐个三瓜两枣,还不够塞牙缝的。”


    沈爷眯起眼睛:“所以,你得先立个威,把场子镇住!”


    “让他们既看到你的手段,又看到你的决心,更看到跟着你能得到的好处!把这‘劝捐’的台子扎稳了,他们才会乖乖掏出真金白银!”


    陆沉立刻凑过去,恭敬地给师父奉上热茶:“请师父指点,这威,该如何立?这台子,又该怎么扎?”


    沈爷接过茶杯,手指在粗糙的杯壁上敲打了几下,笑道:“你与县城里那帮子‘少东家’,不是很相熟


    么?”


    “他们家里,可都是县里数得着的富户,去找他们,让他们配合你,好好演一出大戏!场面务必做得热闹,手段务必显得果决,只要这出戏唱好了,不怕其他那些观望的富户乡绅不乖乖跟着掏钱,支持你剿匪!”


    喜欢搜山降魔,山海显圣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