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秋日,天高云阔,金瓦红墙在澄澈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太和殿前,卤簿仪仗森然陈列,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按品级肃立于御道两侧,鸦雀无声,一种无形却磅礴的压力笼罩着整个广场。
今日,并非寻常大朝,而是即将举行关乎国本、定鼎江山未来的册封大典。
坤宁宫内, 舒云早已起身,在宫女的服侍下,穿上最为隆重的明黄色皇后朝服,头戴缀满东珠宝石的朝冠。
镜中的她,容颜依旧清丽,眉宇间却沉淀着历经风雨后的沉静与威仪。她的手微微有些颤抖,并非因为紧张,而是因为一种难以言喻的、混杂着巨大喜悦、欣慰与一丝隐忧的激动。
玄烨悄然走入,自身后拥住她,看着镜中并肩的身影,低沉的嗓音带着安定人心的力量:“云儿,今日之后,祚儿肩上的担子便不同了。”
舒云反手握住他宽厚的手掌,轻轻“嗯”了一声,千言万语都哽在喉间。她想起祚儿幼时在乾清宫语惊四座,想起他日夜苦读的身影,想起他面对父皇考问时沉稳对答的模样,更想起他纯孝仁厚的本性……她的祚儿,终于要走到这一步了。
玄烨感受到她的心潮起伏,将她转过身,捧起她的脸,目光深邃而坚定:“他是我们的儿子,是大清最适合的继承人。朕相信他,你也该相信他。”
舒云望着他眼中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期许,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泪光一闪而逝,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骄傲与坚定。
吉时已到,钟鼓齐鸣。
太和殿内,香烟雾气缭绕,玄烨高坐于九龙金漆宝座之上,冕旒垂旒,威临天下。舒云坐于其侧稍后的凤座,母仪天下。
殿外丹陛之上,年仅十余岁却已显露出卓然气度的胤祚,身着太子吉服,头戴金冠,身姿挺拔如松柏。他面容沉静,眼神清澈而坚定,在礼官的引导下,一步步踏上汉白玉石阶,步履沉稳,走向那象征着帝国权力巅峰的殿堂。
殿内百官屏息,目光齐聚于这位年少储君身上。李光地、马齐等老臣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欣慰与期待;一些勋贵宗亲神色复杂,暗自衡量;亦有人垂眸敛目,不知心中作何想法。
宣制官高声朗读册文,声音洪亮,响彻大殿:
“……咨尔皇十五子胤祚,日表英奇,天资粹美。敦敏好学,孝友性成。秉睿哲之资,蕴经纶之略。深肖朕躬,克承宗祧……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尔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册文铿锵,字字千钧。当那象征着储君地位的太子册宝被郑重地交到胤祚手中时,他稳稳接过,随即跪下,向宝座上的父皇母后行三跪九叩大礼,声音清越朗润:“儿臣胤祚,叩谢皇阿玛、皇额娘天恩!儿臣必当恪尽职守,勤勉修德,不负皇阿玛、皇额娘重托,不负祖宗江山社稷!”
玄烨看着阶下出色的儿子,胸中豪情激荡,他缓缓起身,声音带着帝王的威严与父亲的期许:“自今日起,尔为皇太子,当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亲贤臣,远小人,虚怀纳谏,刻苦自励。望尔毋负朕望,毋负天下臣民之望!”
“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 胤祚再次叩首,姿态恭谨,气度天成。
舒云端坐凤座,看着儿子受册,听着他清朗坚定的声音,心中那块悬了多年的巨石,终于稳稳落下,化作无边无际的欣慰与自豪。
她的祚儿,她的儿子,终于名正言顺地成为了这万里江山的继承人!她强忍着夺眶而出的泪水,只有微微颤抖的指尖泄露了她内心的澎湃。
册封礼成,百官朝贺,山呼“万岁”之声震彻云霄。
礼毕,帝后起驾回宫。玄烨携着舒云的手,并肩走在长长的宫道上,阳光将他们相依的身影拉得很长。
“云儿,我们的祚儿,是太子了。” 玄烨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与如释重负。
“是啊,皇上。” 舒云依偎着他,望着远处东宫的方向,语气轻柔却充满力量,“臣妾相信,祚儿定能成为一代明君,不负皇上今日之托。”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祚儿将站在风口浪尖,承受更多的审视、期待,甚至明枪暗箭。但她更相信,在玄烨的悉心教导下,在自身的努力下,他们的儿子有能力、也有魄力去面对这一切。
东宫(毓庆宫)自此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消息传到恂贝勒府,胤禵与福晋瓜尔佳氏立刻整装,入宫向太子弟弟道贺。胤禵心中充满了与有荣焉的喜悦,他深知弟弟的才华与品性,由衷为他高兴。瓜尔佳氏更是准备了厚礼,言行间对这位年轻的储君愈发恭敬。
夜幕低垂,坤宁宫寝殿内,白日册封大典的庄严肃穆已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室静谧温馨。
宫灯罩着柔和的绢纱,在地上投下温暖的光晕。宫女太监早已被挥退,只留帝后二人。
舒云已卸下沉重的朝冠和吉服,只着一身月白色的软缎寝衣,墨黑的长发如瀑般披散下来,衬得她侧脸线条愈发柔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她坐在梳妆台前,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支简单的玉簪,望着镜中自己眼角的细微纹路,有些出神。
玄烨亦是常服便装,走到她身后,双手轻轻按上她的肩膀,透过镜面与她对视,声音比平日里更低沉温柔:“累了?”
舒云缓缓摇头,将身子向后靠进他坚实的怀抱里,汲取着那令人安心的温度和气息。她闭上眼,轻声道:“臣妾只是……觉得像做梦一样。皇上,咱们的祚儿,今日是太子了。”
玄烨俯身,下颌轻轻抵着她的发顶,嗅着她发间熟悉的淡香,低笑道:“是啊,朕与你的儿子,是大清的储君了。怎么?朕的皇后是欢喜得傻了?”
他的打趣让舒云微微赧然,她睁开眼,握住他放在自己肩头的手,指尖微凉:“臣妾是欢喜,可……也更觉得责任重大。往后,祚儿要承受的便更多了。” 身为母亲,喜悦之外,总有挥之不去的忧虑。
玄烨将她身子转过来,与自己面对面,目光深邃如夜海,却清晰地映着她的身影:“有朕在,有你在,他会走得很稳。云儿,你忘了他是如何长大的?他不仅有天赋,更有坚韧的心性。朕看着他,便如同看到大清的百年基业,后继有人。”
他的话语带着绝对的信心,一点点驱散舒云心头的薄雾。她望着他,这个男人,是君王,是夫君,亦是他们孩子最坚实的依靠。她抬手,轻轻抚平他微蹙的眉心:“臣妾知道。只是……忍不住会多想。皇上今日在殿上,威严无比,臣妾看着您,看着祚儿,只觉得……这辈子,能陪着皇上,看着孩子们长大成才,真好。”
这话语里带着历经沧桑后的满足与感慨。玄烨心中一动,想起他们相识于微末,她那时是隆科多府中备受冷落的嫡妻,清冷坚韧,如同风雪中一枝孤梅。
而他,不顾一切地将她拉出泥沼,护在羽翼之下,看着她一步步褪去防备,展露娇柔,为他生儿育女,母仪天下。
他伸手,抚上她的脸颊,指腹温热:“朕这一生,做过许多决定,有些关乎江山,有些关乎朝局。但将你留在身边,是朕最庆幸,也最正确的决定。” 他的声音喑哑了几分,带着不容错辨的深情,“若非有你,何来今日之祚儿?何来朕此刻的心安?”
舒云的眼眶瞬间红了,泪光盈然,却带着璀璨的笑意。她投入他怀中,紧紧环住他的腰,将脸埋在他胸前,声音闷闷的,却充满依赖:“皇上……”
玄烨拥着她,如同拥着稀世珍宝,轻轻拍着她的背脊:“好了,莫要想那些忧心之事。今日是祚儿的大日子,也是我们的大日子。朕心甚慰,只想与朕的皇后,共享这片刻安宁。”
他牵着她的手,走到窗边。窗外月色如水,洒满庭院,远处东宫(毓庆宫)的轮廓在夜色中依稀可见,那里亮着的灯火,象征着帝国未来的希望。
“云儿,你看,”玄烨指着那灯火,“那是我们的儿子。这万里江山,朕会为他扫清障碍,铺平道路。而你,只需安心待在朕身边,陪着朕,看着我们的儿子,如何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他的话语,是承诺,是期许,更是帝王与丈夫最深沉的柔情。
舒云倚靠着他,望着那灯火,心中最后一丝不安也烟消云散。她轻声应道:“嗯,臣妾会一直陪着皇上。看着祚儿,看着禵儿,看着明珠……看着皇上开创的盛世,在祚儿手中,更加辉煌。”
夜风吹动檐下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寝殿内,帝后相拥的身影在灯下重合,低语渐渐消失在温暖的夜色里。不再需要更多的言语,多年的相知相守,早已让他们的心意相通。
这一夜,于国,是储君定立的庄严开端;于家,是他们携手走过风雨后,最为宁谧温暖的寻常一夜。而这寻常之中,蕴藏着的是足以撼动山河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喜欢君夺臣妻之朕偏要她请大家收藏:()君夺臣妻之朕偏要她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