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终于见到了春禾,还有在一旁椅子里,由姜妇喂饭的小宝。
小宝到现在都还没有名字,大家就小宝小宝地喊着。
从这个吃饭情况来看,这天一半地一半的情况,应该是个正常的小孩。
不过从这个饭的半径来说,好像也不算太正常,谁家小孩的饭能泼到五米开外...?
春禾似乎‘看’到明夷频频转头过去看小宝,便道,“小宝好像力气异于常人。”
“什么?”明夷疑惑。
春禾轻轻掐了掐小宝的手腕,小宝见春禾碰他,以为是在和他玩,双手舞得更欢了,幸好这个时候姜妇没有给他喂饭,不然估计能创造新纪录,“小宝的力气很大。”
“哦!”这倒是没想到,“天赋异禀呀。”
一旁的师父和孟乘老神在在,似乎一早就知道,倒是惟惠也是初次知道这个消息,“那还真是令人惊奇。”
春禾点点头,“不过具体的情况,还得等他再大些才能知道。”
饭后,几人又去了内庭散步。
春禾道,“纸书一物,应该会对士林有很大的影响。”
惟惠点头,“自然。不过纸书有利教化,‘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一个利国利民之物,想来不会有太多问题。”
春禾认同地点了点头,孟乘在一边逗着星沙,没有加入两人的对话,明夷也只是在一旁跟着他们走,没有说话。
惟惠又问,“现在是印了五册书?”
春禾道,“是,印了启蒙五经,《诗》,《书》,《礼》,《易》,《乐》。若之后反响不错,大约会开始其他书的制作,现有的木刻字可以重复使用,印新书的成本不会太高。”
眼前一朵梨花轻飘飘地落下,惟惠抬手停在空中,静静地等梨花落于手中,“王都的明成阁也好了?”
“嗯,都修整好了,把书送过去后,就可以开业了。”
“嗯...这梨树我冬日也常见,它的果子我也吃过,不过我还是第一次见它开花,倒是很美。”惟惠转头看了看明夷,“明夷今天还在这梨树下睡着了,醒来还发脾气拍了我一巴掌。”
明夷:???
恶人先告状,“惟惠把我吵醒了!”
惟惠:“到吃夕食的时辰了,我才把你叫醒。”
明夷嘟嘴转头躲春禾后面不理他,这人早些时候还说不怪她,哼,小气鬼!
春禾被她逗笑了,也抬头看了看梨树,白色的梨花和他眼上白色的绸带相得益彰,不知道他眼里的梨树,是否也是这般枝繁叶茂、梨花满头的模样,
“明夷好像很喜欢这棵梨树,时不时就喜欢坐在这里看看它。”
惟惠道,“确实怪招人喜欢的。”
几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第二天一大早,惟惠便揣着最贵的五经和纸,带上了徐妇的红豆包,又牵了灰氓的鸟笼,踏上了回王都的路。
明夷醒来的时候,惟惠已经走了,只剩下窗边花瓶上轻轻摇曳的梨花枝。
明夷内心叹了口气,一个王子,怎么能...还是算了吧。
收拾了心情,明夷就继续自己在明成山的日常,上午读书,下午还是一日去河边练拳,一日跟师父学习商业知识,其他的,她打算等纸书的事情顺当了之后再说。
纸书的事情在这个夏日里,顺其自然、顺理成章、顺风使船地...爆了,大爆。
明成阁开张之前,惟惠就把造价最高的纸和书都献给了吉王,吉王大为惊异,觉得很是奇巧。
惟惠又把纸书的制作简单说了一下,道“最便宜的纸张书本不过一布币,‘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便宜的纸书,可以组父王教化万民。”
吉王抚掌大笑,“大善!”
吉王的这声‘大善’乘着夏日温热的风传了出去,明成阁正式开张的时候,早已翘首闻风的诸侯贵族纷纷派侍者来采买,士子大夫更是络绎不绝,很快,现有库存的纸和书都被抢购一空。
抢购到的人又争相称颂这‘纸光如雪’‘其韧墨浓’‘纤薄如翼’...于是又引起了一波预购潮,下一批纸还没上市,就已经早早被订完了。
明夷收到这个消息后,轻轻地松了口气。明成阁售卖的纸书主要以中高档为主,造价不便宜,卖价更是昂贵,特别是最好的那一档的纸书,主打一个‘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三分货’。
本来想着这个价格,能卖一半也是能保本的了,没想到还是低估了王都里有钱人的购买力,果然割韭菜还是得割最肥的那一茬,卖东西里头买奢侈品的赚得最多,诚不欺我。
之前主打豆制品和面食的明成坊也放了纸书售卖,因为纸书容易受潮,店铺修整之时还特地做了个隔断,之前一直空着,现在终于派上用场。
这个隔断的空间不算大,所以纸书也放得不多,而且都是最低档的纸和书,价格也便宜,基本就是成本价,消息传回来,虽然没有明成阁卖得那么夸张,不过也卖得不错。
同时可能是师父受到了启发,他想成立一个私塾,就在工坊旁边,他道,“光有纸书不足矣,还需要明白纸书上的道理。”
春禾他们也觉得可以,刚好工坊又要扩建招人,春禾想着,既然都要建私塾了,那不若也建些房屋安置工匠和其家人,刚好工坊当时建的时候,选的地址就是离河边不远的一大片荒地,地的管够的。
知道到这里工作小孩可以上学,还是明成子亲自教导,不少知名的工匠木匠都慕名而来,除了很是壮大了一下明成村、带动了周边的经济之外,之后这些人在明成坊和明成阁的产品的开发和迭代的过程中,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私塾和房屋在如火如荼地建造的过程中,惟惠从王宫放飞的灰氓也顺利地回到了明成山,于是孟乘那间养鸟的屋子里,原来五颜六色的鸟,就慢慢都变成灰蒙蒙的鸽子,之前嘈杂混乱的叫声,也慢慢朝不同的‘咕咕’声过度。
入冬之前,私塾和房屋终于完工了,明成阁的铺子的货也终于补上了,芃麦镇上的明成坊也开张了,同时还卖食物和纸书,生意也很不错。
正待春禾他们考虑要把明成坊开到王畿其他地方的时候,他们收到了来自不同诸侯国的书信,他们希望和明成山合作。
只是他们的要求不尽相同,有的只是希望明成坊能够在他们的都城开店,有的希望能够买下纸书和食物的方子,有些希望能和明成山合作开店...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明夷刚把师父放地契店契的箱子拿出来,想看看有没有现成的铺子他们可以直接开店的,就碰上了这么一出,她道,“其实早晚我们都是要走出王畿的,只是...只是约莫纸书确实事关重大,所以这些诸侯国闻风而动,都想提前布局罢了。”
毕竟这些诸侯国之间也不见得很太平,经常是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的情况,纸书事关教化万民,对整个国家王朝的文化教育、知识传播等有着深远长足的影响,当然不能落于人后。
春禾看完后最新到的竹简后,眉头就没平下来过,时不时看看明夷,欲言又止。
师父现在上午教春禾他们,下午去私塾教书,对于这件事,他只道让他们自己做主,他会协助他们。
明夷问他,“你在犹豫什么?”
春禾叹了口气,“我在想,你要如何参与。”
春禾现在负责整个大后勤,他是一定要参与的,只是明夷最近几个月除了对新买回来的牛羊感兴趣之外,整一个甩手掌柜的模样,倒让他有点不知如何是好。
明夷自己内心在嘻嘻笑,这几个月看着自己账上的钱越来越多,终于感受到什么叫做数钱数到手抽筋,更好的是,是别人帮她数到手抽筋。她看着春禾在工坊忙到昏头转向,惟惠在王都斡旋调和,诸事皆宜,而她,还只是一个四岁的吃吃喝喝学学的小孩子。
她就觉得有点爽。
其实也不是,是很爽。
时不时她看着自己的小孩衣衫,都觉得这就是那种上辈子腰里缠着一堆钥匙收租的背心短裤的样子。
真挺好。
不过,“我当然是跟着去。”掺和还是要掺和的。
“你要如何去?”
“嘻嘻,你一个是我的师父,一个是我的师兄,你们带我去呀?”
“啊?”
“难不成你指望我一个四岁女娃和他们在桌上谈判?当然是你和师父去聊正事顺便带娃...啊不对,顺便带上我呀。”
春禾低头沉吟了半饷,“倒也可以。”
“那自然。”
她目前还小,不适宜直接进入这样的舆论漩涡,只适合富有且健康地长大,当然,也适宜时不时捣鼓些新鲜玩意。
不过入冬了,这个时候也不适合长途跋涉,也不适合开建工坊店铺,于是他们对送信来的人回了类似“他们收到信了,会进行讨论,有消息会告知”的话,来人便给他们留下了地址,道了些“静候佳音”,“恭候莅临”等话,便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