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秋雾像一层薄纱笼罩着临市三中。江浔在校门口停顿片刻,目光穿过稀稀拉拉的人流,精准地捕捉到那个正低头走来的清瘦身影。林安言依旧穿着那身洗得有些发白的灰色校服,肩上的书包看起来沉甸甸的。
两人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没有言语,甚至没有点头,江浔便转身融入走向教学楼的人群。自从昨天被强行调换座位后,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默契——在公开场合,保持距离,减少任何可能被过度解读的接触。
教室里的空气带着一夜未散尽的沉闷,混合着粉笔灰和纸张的味道。江浔走到那个如今属于他的、紧邻林安言的座位时,蒋棠溪已经坐在了他原来的位置上,正笑吟吟地和前桌女生讨论着新买的发卡。看到江浔,她立刻扬起一个甜美的笑容:“早啊,江浔。”
江浔没应声,沉默地坐下,将书包塞进桌肚。他能感觉到身旁林安言的存在,甚至能闻到他身上那股淡淡的、干净的皂角清香,这让他因蒋棠溪而烦躁的心绪稍稍平复。他拿出英语书,开始机械地背诵单词,眼角的余光却不受控制地瞥向旁边。
林安言正垂眸看着物理题集,晨光透过窗户,在他浓密的睫毛下投下一小片阴影,神情专注而平静,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但江浔注意到,他今天将那支黑色的“幸运笔”放在了笔袋最外侧。
早自习的铃声刺耳地响起。夏岚老师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锐利的目光如同探照灯,扫过全班,尤其在江浔和林安言这片区域多停留了几秒。江浔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将注意力强行拉回到书本上。
第一节课是语文。夏老师讲解古文的声音冰冷而毫无起伏,像在宣读判决书。当分析到一篇关于坚守气节的议论文时,她刻意加重了语气:“同学们,人生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在你们这个关键时期,更要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要被一时的冲动蒙蔽了理智,走错了路,毁了大好前程。”
这话里的敲打意味不言而喻。教室里一片寂静,不少同学偷偷将目光投向江浔和林安言。江浔感觉脸颊有些发烫,他死死盯着课本,指甲掐进掌心。就在这时,他垂在身侧的左手小指,被一个微凉的东西极轻、极快地碰了一下。
是林安言的手指。
那一触即分的触碰,像一滴冰水落入滚油,瞬间在江浔心里炸开。他浑身一僵,几乎要控制不住侧头去看,但理智强行压下了这股冲动。那短暂的、冰凉的触感,却奇异地抚平了他心头翻涌的屈辱和愤怒。他微微动了动小指,作为无声的回应,然后更加专注地看向黑板,仿佛夏岚的话对他毫无影响。
林安言依旧保持着听课的姿势,仿佛刚才那个大胆的举动只是江浔的错觉。但江浔看到,他握着笔的右手,指节微微泛白。
课间,蒋棠溪又拿着物理题凑到林安言身边,声音甜得发腻:“林同学,这道关于电磁感应的题我还是不太明白,你能再给我讲讲吗?”她身体前倾,几乎要靠在林安言的手臂上。
林安言头也没抬,用笔在草稿纸上快速写下一个公式,推过去:“这个公式套用进去,步骤和昨天沈老师讲的一样。”他的声音平淡无波,带着明显的疏离。
蒋棠溪脸上的笑容僵了僵,还想说什么,后排的宋萤已经大声嚷嚷起来:“喂,蒋太中,人家安言也要休息的好吧?你怎么那么多问题?是不是上课光顾着看别的了?”他的话引得周围几个同学窃笑起来。
蒋棠溪的脸瞬间涨红,狠狠瞪了宋萤一眼,悻悻地收回习题册,转身时不忘委屈地瞥了江浔一下,却发现江浔正低头和旁边的刘念讨论数学题,根本没看她。
第二节课是沈老师的物理。他今天讲解一道关于能量守恒的综合大题,难度不小。讲到关键步骤时,他目光扫过台下:“林安言,你来说说看,这个过程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林安言站起身,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思路,声音清冷,逻辑缜密。
“很好。”沈老师赞许地点点头,目光随即落到江浔身上,“江浔,你来补充一下,在这个模型中,摩擦力做功应该怎么处理?”
江浔愣了一下,这道题恰好是他昨晚钻研过的类型,林安言给他的那本厚笔记里有详细的拆解。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虽然有些磕绊,但还是将要点说了出来。
“不错!”沈老师眼中露出惊喜,“看来坐到大神旁边,果然有压力也有动力啊!思路是对的,就是表述还需要再精准些。请坐。”
江浔坐下时,感觉心跳有些快,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一种微小的、被认可的喜悦。他下意识地看向林安言,对方也正看着他,眼神里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鼓励。这一次,他们没有在桌下牵手,但那短暂的眼神交汇,比任何接触都更让江浔感到温暖和力量。
午休时分,五人再次默契地避开蒋棠溪,来到了校外的“蜜语”奶茶店。推开店门,温暖的甜香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秋日的凉意和学校的压抑。
“妈的,那个楚晚真是阴魂不散!”一坐下,宋萤就忍不住骂道。
江疏延捧着热奶茶,忧心忡忡:“哥,安言哥,你们这样……真的没问题吗?我总觉得楚晚不会善罢甘休。”
刘念小声补充:“她今天好像一直在观察你们。”
江浔用力吸了一口冰奶茶,冰冷的甜意在口腔蔓延,却化不开他眉宇间的郁结:“我知道。但能怎么办?除非我们真的如他们所愿,彻底断了联系。”他说这话时,目光看向林安言。
林安言捧着那杯惯例的无糖桂花酒酿奶绿,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清俊的眉眼。他沉默片刻,才轻声开口,声音在奶茶店舒缓的音乐中显得格外清晰:“他们越是这样,我们越要稳住。”他抬起眼,目光扫过众人, “成绩,是最好的反击。”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和力量。宋萤烦躁地抓了抓头发:“道理我都懂,可这也太憋屈了!”
“憋屈,也得忍着。”林安言看向江浔,“别忘了我们说过的话。”
江浔对上他沉静的目光,心中的烦躁奇异地平息了些。他想起昨天英语课上那紧密的十指相扣,想起沈老师刚才的肯定,重重点头:“嗯。我知道。”
短暂的午休在奶茶的甜香和朋友的支撑中很快过去。返回学校的路上,秋风卷着落叶吹过,带着凉意,但江浔却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
下午第一节是英语课。陈老师安排了一场小组辩论,主题是关于“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巧合的是,江浔和林安言被分在了同一组,而且是正方,需要阐述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
准备时间,他们和同组的另外两名同学凑在一起讨论。蒋棠溪作为反方,就坐在不远处的另一组,目光不时地瞟过来。
“我认为,科技手段,比如数字化和虚拟现实,能够更生动、更广泛地传播传统文化,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林安言冷静地陈述观点,英语流利。
同组的一个女生表示赞同,并补充了一些例子。江浔在脑海里搜索着词汇,努力组织语言,想要贡献自己的想法。他有些急切,反而表达得有些混乱。
林安言耐心地听着,没有打断,等他停下来,才用中文极快地低声提示了一句:“敦煌,数字复原。”
江浔眼睛一亮,立刻反应过来,接着用英语补充了敦煌壁画通过数字技术得以保护和传播的例子,虽然语法不算完美,但观点清晰了不少。
讨论间隙,他们的手在课桌下再次相遇。这一次,不再是紧张的试探,而是带着默契的安抚和鼓励。
江浔的手指勾住林安言的,轻轻晃了晃,像在说“谢谢”。林安言的手指微微蜷缩,回应了他的触碰。那温暖的、隐秘的连接,在唇枪舌剑的辩论准备中,成了他们彼此充电的源泉。
正式辩论时,林安言作为主辩,逻辑清晰,引经据典,将正方观点阐述得淋漓尽致。江浔在他之后发言,虽然不如他流畅,但也做到了言之有物,尤其是在提到敦煌数字技术时,陈老师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蒋棠溪在反方发言时,几次试图将话题引向“科技导致人情淡漠”的方向,并意有所指地强调“某些不合时宜的关系可能就是在虚拟世界中滋生的”,但都被林安言用严密的逻辑和得体的英语轻松化解。
这场辩论,仿佛成了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江浔看着身旁冷静应对、光芒内敛的林安言,心中的喜欢和自豪几乎要满溢出来。他的林安言,就是这样,无论在何种境地下,都能如此优秀,如此耀眼。
放学铃声终于响起,宣告了这平凡却又暗流涌动的一天的结束。
江浔慢吞吞地收拾着书包,蒋棠溪已经抱着书包站在他旁边,脸上带着无懈可击的笑容:“江浔,走吧?”
江浔没理她,目光看向旁边的林安言。林安言已经收拾好东西,站起身,对上他的目光,极轻地几不可察地点了一下头,然后转身,独自走出了教室。他的背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清瘦却挺拔。
江浔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口,这才抓起书包,面无表情地越过蒋棠溪,向外走去。楚晚赶紧跟上,嘴里还在说着:“江叔叔说今晚做了你爱吃的糖醋排骨……”
江浔充耳不闻,大步流星地走着。走出校门,他习惯性地看向那个熟悉的街角,林安言的身影早已不见。他低下头,看着自己被夕阳拉长的影子,混在无数灰色的身影中,平凡而普通。
但他知道,这一天,并不平凡。夏岚的含沙射影,蒋棠溪的步步紧逼,都像是不断拍打过来的冰冷浪花。可同时,沈老师偶然的肯定,辩论赛上默契的配合,奶茶店里朋友的支撑,还有……那一次次在课桌下短暂却坚定的牵手,都像是藏在海底的暖流,无声地支撑着他,给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忍住现在就给林安言发信息的冲动。他抬起头,望向远处沉入暮色的城市轮廓,深深吸了一口气。
回到那个气氛凝滞的家,面对父母例行公事般的询问和蒋棠溪在一旁看似帮腔、实则煽风点火的言语,江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沉默,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坚定。
他快速吃完饭,回到自己的房间,反锁了门。窗外,华灯初上,秋夜寒凉。他坐在书桌前,摊开物理试卷,台灯温暖的光晕照亮了桌面,也照亮了他眼中逐渐燃起的、名为斗志的火焰。
他拿起笔,开始演算。他知道,林安言此刻,一定也在某个灯火下,做着同样的事情。他们相隔不远,或许也在看着同一片夜空。他们无法像普通情侣那样牵手漫步,互诉衷肠,但他们正在用另一种方式,朝着同一个方向,并肩前行。
这平凡的高三一天,就在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中,悄然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