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诡异档案·编号:079

作者:墨哥墨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档案背景


    2018年,江城市老城区拆迁改造进入收尾阶段,仅剩城西“槐安里”片区因产权纠纷搁置。这片始建于民国的老旧街巷,巷道交错如迷宫,两侧老槐树枝桠虬结,常年遮天蔽日,即便是盛夏正午,巷内也透着刺骨的阴凉。更诡异的是,槐安里有个流传百年的禁忌——“入夜不饲犬,闻声不追猫”。随着拆迁消息传开,大部分居民陆续搬离,仅剩下十余户老人留守,而一系列离奇事件,便从第一只“异常”的动物出现开始。


    2018年9月17日,槐安里37号住户王大爷报案,称家中饲养五年的土狗“大黄”突然失踪,同时失踪的还有放在院中的半袋狗粮。警方调取监控后发现,大黄是在深夜自行走出院门,朝着巷尾的废弃屠宰场方向跑去,监控画面的最后,大黄的身影在屠宰场门口的槐树下消失,画面同时出现短暂的信号干扰,屏幕上布满雪花点。


    9月20日,类似事件再次发生。19号住户李婆婆家的三只母鸡一夜之间失踪,鸡笼门完好无损,地面上没有任何拖拽痕迹,只在鸡笼旁发现几根泛着青黑色光泽的羽毛,羽毛触感冰冷,仿佛刚从冰窖中取出。


    短短一周内,槐安里先后发生7起宠物及家禽失踪案,失踪的动物涵盖狗、猫、鸡、鸭,甚至有一户人家的宠物兔也离奇消失。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留守老人反映,深夜总能听到巷尾传来断断续续的动物呜咽声,声音忽远忽近,夹杂着类似磨刀的“霍霍”声,但每次循声前往,都只看到空荡荡的巷道和摇曳的槐树枝影。


    因事件频发且疑点重重,超出常规治安案件范畴,江城市异常现象调查局(简称“异调局”)介入调查,档案编号079,调查负责人为异调局资深探员陆沉,协助调查的是民俗研究专员苏晚。


    诡异事件


    陆沉与苏晚抵达槐安里时,已是9月27日傍晚。刚踏入巷口,一股混杂着霉味、草木腐味和淡淡血腥气的诡异气味便扑面而来。两侧的老槐树长得异常粗壮,树干上布满沟壑,扭曲的枝桠交错缠绕,在暮色中形成一张张狰狞的黑影,仿佛蛰伏的巨兽。


    “这地方的气场很不对劲。”苏晚停下脚步,从背包中取出一个特制的罗盘,罗盘指针疯狂转动,始终无法稳定指向一个方向,“磁场紊乱得厉害,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干扰。”


    陆沉点头,目光扫过巷内的建筑。大部分房屋都已空置,门窗破损,墙上布满涂鸦,只有零星几户人家亮着昏黄的灯光,透着几分死寂中的生机。他注意到,每栋房屋的院墙上,都或多或少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线条扭曲,像是孩童的涂鸦,又带着某种诡异的规律。


    “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陆沉指向其中一个符号,那符号像是一只蜷缩的猫,尾巴缠绕着一个圆圈。


    苏晚凑近观察片刻,脸色微变:“这是‘镇兽符’,但画法很奇特,不是常见的道家符咒,更像是一种民间秘传的古符。传说这种符咒能镇压邪祟,但如果画法有误或被恶意篡改,反而会引来不祥。”


    两人先来到报案人王大爷家中。王大爷年过七旬,精神矍铄,但提起大黄的失踪,眼神中满是忧虑:“大黄通人性得很,从来不会乱跑,那天晚上我睡得迷迷糊糊,听到它叫了一声,声音很奇怪,不像平时的吠叫,更像是在哭。我起身想看看,却发现院门是开着的,大黄已经不见了。”


    王大爷还提到一个细节:失踪前几天,大黄总是对着巷尾的废弃屠宰场狂吠,眼神中透着恐惧,无论怎么呵斥都没用。而且那段时间,巷里的猫也变得异常,总是在深夜聚集在屠宰场门口,一双双绿莹莹的眼睛盯着里面,像是在守护什么,又像是在畏惧什么。


    离开王大爷家,两人前往巷尾的废弃屠宰场。屠宰场始建于民国时期,是槐安里曾经的地标,后来因卫生不达标被关停,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屠宰场的大门是厚重的铁皮门,上面锈迹斑斑,挂着一把巨大的铜锁,铜锁上布满绿色的铜锈,像是被人遗弃了很久。


    “锁是开着的。”陆沉伸手推了推大门,铁皮门发出“吱呀”一声刺耳的声响,缓缓打开。一股浓烈的血腥气夹杂着腐臭气息扑面而来,比巷口的气味浓烈数倍。


    屠宰场内一片漆黑,只有几缕月光透过破损的屋顶缝隙照射进来,照亮满地的杂物和灰尘。地面上隐约可见一些暗红色的印记,像是干涸的血迹,早已与灰尘融为一体。苏晚打开强光手电,光束扫过四周,突然停在墙角的一堆杂物上。


    “陆沉,你看这个。”


    陆沉顺着光束看去,只见墙角堆放着一堆破旧的笼子,笼子里空荡荡的,但每个笼子的底部,都铺着一层青黑色的羽毛,与李婆婆家鸡笼旁发现的羽毛一模一样。更诡异的是,笼子上方的墙壁上,用暗红色的颜料画着一个巨大的符号,与巷内院墙上的镇兽符类似,但更为复杂,符号的中心,像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鸟,鸟的眼睛是两个黑洞洞的圆圈,透着说不出的诡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些羽毛……”苏晚弯腰捡起一根羽毛,入手冰凉,她用指尖捻了捻,羽毛瞬间化为黑色的粉末,“不是普通的羽毛,像是用某种能量凝聚而成的。”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沙沙”声从屠宰场深处传来,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拖动。陆沉立刻示意苏晚噤声,两人屏住呼吸,缓缓朝着声音来源走去。


    屠宰场的最深处,是一间封闭的房间,房门虚掩着,缝隙中透出微弱的绿光。“沙沙”声正是从房间内传来,还夹杂着类似动物咀嚼的声音。陆沉轻轻推开房门,强光手电的光束瞬间射了进去,眼前的景象让两人瞳孔骤缩。


    房间内,满地都是青黑色的羽毛和动物的骸骨,骸骨堆积如山,分不清是狗、猫还是家禽的。房间的正中央,蹲着一个奇怪的“生物”——它的体型像一只巨大的猫头鹰,翅膀展开足有两米宽,羽毛呈青黑色,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但头部却像是一只猫,一双绿色的眼睛在黑暗中熠熠生辉,嘴角还沾着暗红色的血迹。


    看到有人闯入,那生物猛地抬起头,发出一声尖锐的嘶鸣,声音既像是猫叫,又像是鸟啼,刺耳至极。它展开翅膀,朝着陆沉和苏晚扑了过来,翅膀扇动间,一股冰冷的气流席卷而来,带着浓烈的血腥气。


    陆沉反应极快,立刻拉着苏晚后退,同时从腰间取出一把特制的合金匕首。那生物扑到面前时,陆沉挥刀斩去,匕首与它的羽毛碰撞,发出“铛”的一声脆响,火花四溅。生物吃痛,发出一声嘶鸣,翅膀一扇,倒飞出去,落在墙角,警惕地盯着两人。


    “这是什么东西?”苏晚脸色苍白,握紧了手中的罗盘,罗盘指针疯狂转动,几乎要从她手中挣脱。


    “不清楚,但它应该就是导致动物失踪的元凶。”陆沉紧握着匕首,目光死死盯着那生物,“它的羽毛坚硬如铁,普通武器伤不了它。”


    就在两人与生物对峙时,房间角落的阴影中,突然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别伤害它……它不是怪物。”


    陆沉和苏晚同时一愣,手电光束扫过去,只见阴影中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穿着一件破旧的蓝色布衣,蜷缩在墙角,身体微微颤抖。


    “你是谁?”陆沉警惕地问道。


    老人缓缓抬起头,露出一张布满皱纹的脸,眼神浑浊却带着一丝哀求:“我是槐安里的老住户,姓张,大家都叫我张婆婆。这孩子……它不是故意伤人的。”


    张婆婆告诉两人,这生物名叫“鸮猫”,是她从小养大的。六十多年前,她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在槐安里的槐树下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幼鸟,幼鸟的外形很奇怪,像猫又像鸟,她心生怜悯,便偷偷将它带回家抚养。随着时间推移,幼鸟逐渐长大,变成了如今的模样,而张婆婆也发现,它有着特殊的能力——能感知到人类的恶意,还能净化邪祟。


    “槐安里这片地方,自古以来就不干净。”张婆婆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民国时期,这里是乱葬岗,后来建了屠宰场,煞气更重。我小时候,巷里经常发生怪事,有人半夜被鬼压床,有人走夜路失踪,直到我养了鸮猫,怪事才渐渐少了。它的羽毛能净化煞气,它的叫声能驱散邪祟,巷里的镇兽符,也是我按照祖上流传的方法画的,为的就是帮它分担压力。”


    张婆婆说,最近槐安里要拆迁,很多施工队的人闯入巷内,破坏了不少槐树,还擅自挪动了一些老物件,导致巷内的煞气再次复苏。鸮猫为了净化煞气,需要吸收动物的精气,所以才会把巷里的宠物和家禽带到屠宰场来。那些失踪的动物,并不是被鸮猫杀死的,而是精气被吸收后,身体化为了青黑色的羽毛和骸骨。


    “它不会伤害人,除非有人对它抱有恶意。”张婆婆看着鸮猫,眼神中满是疼爱,“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守护了槐安里六十年,现在,这里要拆了,它也没有地方可去了。”


    陆沉和苏晚面面相觑,一时难以判断张婆婆的话是真是假。就在这时,鸮猫突然发出一声嘶鸣,翅膀扇动间,房间内的煞气突然变得浓烈起来,墙壁上的符号开始闪烁红光,满地的骸骨也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像是要复活一般。


    “不好,煞气失控了!”苏晚脸色大变,“施工队破坏了槐树,导致煞气源头暴露,鸮猫的力量已经不足以净化了!”


    陆沉也察觉到了异常,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血腥气和腐臭气息越来越浓,他甚至能看到一些黑色的雾气在房间内游走,像是有生命的触手。


    “怎么办?”苏晚焦急地问道。


    张婆婆站起身,走到鸮猫身边,轻轻抚摸着它的羽毛:“孩子,该结束了。”她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布包,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枚暗红色的玉佩,玉佩上刻着与墙壁上类似的符号。


    “这是‘镇煞玉’,是我祖上流传下来的,能暂时镇压煞气。”张婆婆将玉佩递给鸮猫,“用你的力量催动它,或许能保住槐安里最后一点生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鸮猫低下头,用鼻尖蹭了蹭张婆婆的手,然后叼起玉佩,展开翅膀,飞到房间的正中央。它仰起头,发出一声悠长的嘶鸣,声音中带着一丝悲凉,也带着一丝决绝。随着嘶鸣声,玉佩开始发光,暗红色的光芒笼罩着整个房间,那些黑色的雾气遇到光芒,瞬间化为灰烬。


    满地的骸骨停止了声响,墙壁上的符号也渐渐恢复了平静。鸮猫的身体在光芒中逐渐变得透明,它的羽毛一片片脱落,化为青黑色的粉末,融入到玉佩的光芒中。


    “不要!”张婆婆撕心裂肺地喊道,想要冲过去,却被陆沉拦住了。


    “它在牺牲自己,净化煞气。”陆沉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敬佩,“它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最后的守护。”


    随着玉佩的光芒越来越盛,鸮猫的身体彻底消失了,只剩下玉佩悬浮在半空中,散发着柔和的暗红色光芒。房间内的煞气彻底消散,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


    张婆婆瘫坐在地上,泪水顺着脸颊流下,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孩子,我的孩子……”


    探索过程


    为了验证张婆婆的话,陆沉和苏晚展开了进一步的调查。他们先是走访了槐安里的其他留守老人,老人们都证实,张婆婆确实从小就住在槐安里,而且六十多年来,巷里的怪事确实在张婆婆养了鸮猫后减少了很多。有几位老人还回忆起,小时候曾见过张婆婆带着一只奇怪的“猫鸟”在槐树下散步,只是那时候年纪小,以为是普通的宠物。


    随后,两人联系了江城市文物局,对槐安里的槐树和老物件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槐安里的槐树确实有着特殊的磁场,能够吸收煞气,而那些被施工队挪动的老物件,大多是民国时期的祭祀用品,上面附着着强烈的阴性能量。施工队的挖掘和破坏,导致槐树的磁场被破坏,祭祀用品上的阴性能量外泄,从而引发了煞气复苏。


    两人还调取了槐安里的历史档案,发现槐安里在民国时期确实是乱葬岗,后来被一位富商买下,建了屠宰场。屠宰场运营期间,曾发生过多次工人失踪事件,当时的警方调查无果,只能不了了之。而张婆婆的祖上,正是那位富商的管家,负责打理屠宰场的日常事务,相传掌握着一些秘传的镇煞之术。


    为了确认鸮猫的真实身份,苏晚查阅了大量的民间异闻古籍,终于在一本唐代的《异禽志》中找到了相关记载。书中描述,有一种名为“鸮猫”的异兽,形如猫,翼如鸮,能净化邪祟,镇宅避凶,通常会与人类建立深厚的羁绊,一生守护一方土地。古籍中还提到,鸮猫的寿命与所守护的土地息息相关,一旦土地被破坏,煞气复苏,鸮猫便会牺牲自己,净化煞气,守护最后的安宁。


    调查到这里,事情的真相已经清晰:张婆婆饲养的鸮猫,是一种罕见的异兽,守护了槐安里六十年。由于拆迁施工破坏了槐安里的风水格局,导致煞气复苏,鸮猫为了净化煞气,不得不吸收动物的精气。而张婆婆画的镇兽符,原本是为了辅助鸮猫镇压煞气,却因为煞气过于浓烈,失去了作用。最终,鸮猫为了彻底净化煞气,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结局


    2018年10月15日,江城市异调局出具了档案079的最终调查报告,将事件定性为“异兽守护地脉引发的异常现象”,并建议相关部门暂停槐安里的拆迁计划,对槐安里的槐树和历史建筑进行保护。


    相关部门采纳了异调局的建议,停止了槐安里的拆迁工作,并投入资金对巷内的老建筑进行修缮。张婆婆依然住在槐安里,每天都会去屠宰场的房间里,对着那枚悬浮在半空中的镇煞玉发呆,仿佛在与逝去的鸮猫对话。


    陆沉和苏晚后来又去过一次槐安里,巷内的槐树重新抽出了新芽,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来,照亮了干净整洁的巷道。留守的老人们在巷口下棋、聊天,脸上洋溢着平静的笑容。屠宰场的房间里,镇煞玉依然悬浮在半空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守护着这片历经沧桑的土地。


    有人说,鸮猫并没有真正消失,它的灵魂融入了镇煞玉中,继续守护着槐安里;也有人说,只要槐安里的槐树还在,鸮猫就会一直存在。而对于陆沉和苏晚来说,这次经历让他们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异兽,它们与人类之间,有着超越物种的羁绊,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一方安宁。


    槐安里的禁忌依然流传着,但“入夜不饲犬,闻声不追猫”的含义,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那是对守护这片土地的异兽的敬畏,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永恒命题。而档案079的故事,也成为了异调局内部流传的一段传奇,提醒着每一位探员,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除了诡异与危险,还有着人性的温暖与守护的力量。


    喜欢悬疑解密档案请大家收藏:()悬疑解密档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