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01

作者:秋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机缘巧合之下,我和他成了同桌。


    说是机缘巧合,其实不过是月考成绩单上,我的名字恰好排在了他的后面。老师按名次排座,我便顺理成章地坐在了他旁边的空位上。


    他叫李染。木子李出淤泥而不染。


    在这之前,他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成绩单顶端一个需要仰望的名字,是老师口中偶尔提及的榜样。如今,我们之间只隔着一道窄窄的过道,共享着同一片桌面。


    起初,我们之间界限分明。他的东西整齐地码在左边,我的书本占据右边。我们几乎不交谈,除了必要的借橡皮,或者传递试卷时指尖偶然的轻触。那时我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觉得坐在他旁边,更像是一种无声的鞭策——你看,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坐得更靠前。


    但有些东西,是在点滴日常里,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来的。


    我渐渐熟悉了他的一些小习惯。他思考难题时,右手会无意识地转笔,那支黑色的中性笔在他修长的指间翻转,形成一个稳定的圆弧,很少失手掉落。他做完一套卷子,会微微向后靠向椅背,极轻地舒一口气,那气息很轻,像初春湖面裂开的第一道冰纹。


    我们的第一次“破冰”,发生在一个昏昏欲睡的午后。


    我的自动铅笔铅芯用完了,翻遍笔袋,发现替换的铅芯盒竟然空了。正懊恼间,一盒全新的、还未拆封的铅芯被轻轻推到了我的桌沿。


    我诧异地转头。他依旧看着自己的书,目光都没偏一下,只是淡淡地说:“正好多了一盒。”


    我愣了两秒,才低声道谢。那盒铅芯是普通的透明塑料壳,握在手里却有点烫。从那以后,我们之间那种坚冰般的界限,似乎融化了一角。


    后来,我慢慢发现,李染好像……是个好人。


    这个认知,起初让我自己都有些意外。毕竟,在成为同桌之前,他在我印象里是高高在上、带着光环的符号。可真实的他,似乎并非如此。


    最让我改观的,是他讲题时的样子。


    有一次物理课,我被一道关于电磁感应的综合题困住了,思路像是打了死结的毛线团,怎么都解不开。犹豫再三,眼看快要下课,我只好硬着头皮,用笔帽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


    “李染,这道题……你能帮我看看吗?”我问得有些忐忑,怕耽误他的时间,也怕问题太过简单显得自己愚笨。


    他放下笔,侧过身来,将我的卷子往中间挪了挪。“哪一道?”


    我指给他看。


    他扫了一眼题目,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拿起他自己的草稿纸,用笔在上面轻轻点着关键条件。


    “你看,这里,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是关键……”他的声音不高,语速平缓,逻辑清晰,我很快就了解。


    他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时不时会停下来问:“这里能理解吗?”或者,“下一步你觉得该往哪个方向思考?”


    当我顺着他的思路,终于自己解出答案的那一刻,一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涌了上来。我下意识地抬头,正对上他的目光。他的目光很清澈,带着一丝浅淡的、类似于鼓励的笑意。


    “嗯,就是这样。”他点点头,语气里没有丝毫不耐,反而有种“你本来就能做到”的肯定。


    那一刻,我心里某个紧绷的地方,忽然就松动了。


    我忽然觉得,坐在我旁边的这个少年,并非遥不可及的冰山。他优秀,却并不倨傲;他聪明,却也耐心。他好像……没有我最初想象中的那么难以接近,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人。


    这个发现,让“李染”这个名字,在我心里悄悄褪去了那层冰冷的光环,开始有了真实的、温润的轮廓。


    而我尚未意识到,这种细微的认知改变,正悄然为某种更深的情感,铺下了最初的路基。


    那会儿,恋爱在我们年级几乎算是一种风靡一时的潮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空气里仿佛都飘散着青涩又躁动的气息。同年级的同学们,像是忽然被点醒了某种意识,开始小心翼翼地传递纸条,在放学后的走廊拐角红着脸告白,或者大大方方地并肩走在校园里,衣袖偶尔相碰,便引来一阵心照不宣的起哄。


    就连我身边的朋友们也未能“幸免”。课间时分,她们聚在一起分享着收到的糖果,或者苦恼该不该答应某个男生的邀约。我看着她们脸上时而羞涩、时而兴奋的光彩,只觉得那是一个离我很遥远的世界。


    直到那天,好友小A收到隔壁班男生的情书,我们几个女孩围在一起帮她“参谋”。另一个朋友快人快语:“犹豫什么呀,他看着不错,试试嘛!现在谁不谈个恋爱?”


    小A却捏着那张折得工工整整的信纸,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真实的困惑:“可是……恋爱这件事,真的可以这么轻松就开始吗?我总觉得,好像应该是更郑重一点的事情。”


    她这句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我心里漾开了一圈小小的涟漪。是啊,感情难道不该是更慎重、更珍贵的东西吗?彼时的我,对此一知半解,只觉得周遭的热闹是别人的,与我无关。我只想安安静静地读书,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往前走。


    ……


    后来不知怎的,他和隔壁班的那个女生在一起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教室。有人笑着调侃,有人低声议论。我坐在座位上,正对着一道复杂的几何题,笔尖在听到他名字的瞬间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然后,听见自己心里轻轻“噢”了一声。


    挺好。我想。那个女生我见过几次,很活泼明媚的样子,和他站在一起,应该很般配吧。


    我对很多事情都懵懵懂懂,比如恋爱。学生时代的感情,在老师和家长眼里,大概算是“早恋”吧?不过,我对此并无特别的看法,只觉得这是别人的选择,与我无关。我能理解,也能平静接受。


    只是这场恋爱风波,像一块更大的石头投入水中,让我窥见了水面下更多以前未曾留意的涟漪。


    我开始隐约意识到,原来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是需要分寸的。哪个女生和已有对象的男生说笑多了,走得近了,便会引来一些意味深长的目光和贴背而过的窃窃私语。


    那些低语像无形的丝线,缠绕在当事人的周围,编织成一张名为“界限”的网。


    那天晚上,我做完作业,对着窗外的夜色发呆。脑海里莫名地,就想到了我的同桌,李染。


    他现在,是有女朋友的人了。


    这个认知,像一道清晰却无形的界线,蓦然横亘在我和他之间。我后知后觉地想起,我们之前那些因为讨论题目而凑近的脑袋,他顺手帮我捡起掉落的橡皮,我偶尔忘记带书时和他共看一本的瞬间……


    这些在当时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互动,此刻在“他有女友”这个前提下,被蒙上了一层微妙的色彩。


    会不会……也有人,在背后那样看着我们?会不会,那些我曾经觉得理所当然的靠近,在别人眼里,已经越过了那条模糊的界限?


    这个念头毫无预兆地冒出来,让我的脸颊微微发烫,心里泛起一丝说不清是慌张还是别的什么情绪。


    我甩甩头,试图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赶出去。我们只是同桌,只是很正常地交流学习而已。


    可是,那条名为“分寸”的线,好像已经在我心里,悄无声息地画下了。


    窗外的月光很凉,静静地洒在书桌上。我第一次觉得,原来“同桌”这两个字,也可以变得这么复杂。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