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墨羽承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听说了吗?肃安侯府那嫡女崔砚秋,前几日投湖了!”


    长安城角落的茶摊,两个书生模样的男子正低声交谈。


    “都说是因为与息国公府的婚事。那世子家世显赫,乃人中龙凤,她还瞧不上?”


    另一人了然摇头,"高门贵女又如何?还不是..."


    话音未落,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断了他们的交谈。几个身着戎装的侍卫纵马而过,扬起一片尘土。


    “出什么事了?”


    “看方向,是往肃安侯府去的。”


    茶客们的猜测声被风吹散,而此时肃安侯府内,确实正在上演一场风波。


    *


    肃安侯府的正堂内,气氛凝重。


    崔砚秋跪在冰凉的瓷砖地板,纤细的身子微微发抖,像是一枝在风中摇曳的梨花。她抬起苍白的脸,泪珠顺着脸颊滚落,在精致的绣花裙裾上晕开深色的痕迹。


    “女儿实在不能嫁。”


    她的声音细若蚊吟,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厅堂。


    端坐在上首的息国公夫人脸色铁青,手中的茶盏重重一顿:“崔娘子这是何意?莫非觉得我息国公府,配不上你们博陵崔氏?”


    站在她身后的世子李骜冷哼一声,俊朗的脸上满是讥诮:“母亲何必多问?这般惺惺作态,分明是瞧不上我们李家。”


    “放肆!”


    崔家主猛地一拍案几,震得茶盏叮当作响。他怒视着跪在地上的孙女,“这桩婚事乃是两家长辈早就定下的,岂容你置喙!明日起将砚娘关在房中,若再生事,家法处置!”


    崔砚秋的肩头颤了颤,却仍倔强地抬起头。阳光从雕花窗棂间漏进来,照在她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上,更添几分脆弱。


    "祖父明鉴,孙女并非不愿嫁,只是……”她依依垂泪,可怜兮兮,一双含泪的杏眼望向端坐在侧的母亲父亲,"女儿大病初愈,身子尚未康复,只想再多侍奉父母膝前尽孝..."


    她的话还没说完,李骜已不耐烦打断:“装模作样!前日宴会,我分明见你……”


    “够了!”


    息国公夫人厉声喝止,目光如刀般扫过崔砚秋,“崔娘子,今日吾儿前来纳征,是给足了肃安侯府面子。你若执意要闹,休怪我们……”


    话音未落,远处忽然传来一声沉重的钟响。


    "铛——"


    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


    钟声沉重而缓慢,一声接一声,震得人皮肉耸动。


    满堂皆惊,众人哗然。


    崔家主猛地站起身:“这是……”


    一个家仆连滚带爬地冲进来,面色惨白:“丧钟!是宫里的丧钟!陛下……陛下殡天!”


    “你说什么?!”


    方才还剑拔弩张的正堂,瞬间乱作一团。皇权更迭,什么婚约、什么纳征,在这一刻都变得无足轻重。息国公夫人脸色煞白,匆忙起身:“快备马,前往大明宫!”


    不过片刻功夫,方才还济济一堂的正堂,就只剩下崔砚秋跪在原地,与李骜面面相觑。


    她缓缓站起身,用绣帕一点点拭去脸上的泪痕。再抬眼时,那双杏眸中哪还有半分怯懦,只余一片沉静的冷光。


    崔砚秋睥睨一旁的李骜,挑眉问道,“你怎么不哭?”


    李骜瞥了她一眼,“皇位又不会传到我这儿。哭的最凶的当属几个皇子,还轮不到我表孝心。”


    他倒是敢说这些话!


    “咱俩的亲事可是暂时成不了。”崔砚秋道,“我也去外面哭哭,爽快爽快!”


    纳征结束,按理已经订婚。


    “崔砚秋!从前的你乖巧懂事,如今怎变得如此不知礼义!”李骜气愤要走。


    “你最知礼义,我以为你是谁呢,原来是小孔子来了!惭愧惭愧。”崔砚秋掩着鼻息,“我当是清朝人来了。”


    “清朝是什么朝?”李骜冷笑一声,面容不屑,“又是话本子上杜撰的朝代吧?从早到晚看话本,看得头脑空空!”


    李骜拂袖而去。崔砚秋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漫不经心地低头扣着指甲。


    *


    没有人知道,这具看似柔弱的身体里,如今住着一个来自异世的灵魂。


    那时,她的名字还是唐薇,无母无父,却成为了二十一世纪顶尖的珠宝设计师,在现代社会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硬是在竞争激烈的时尚界杀出了一条血路。然而一场意外,却让她穿越到这个十七岁的唐代贵族少女身上。


    原本的崔砚秋性格怯懦,被一纸婚约逼得投湖自尽。而她醒来时,只接收到部分模糊的记忆,和这副虚弱却年轻的身体。


    她花了三天时间,才勉强理清现状:博陵崔氏嫡女,与息国公世子李骜拥有一纸婚约,崔砚秋不愿成为深宅中的妇人,投湖自尽,所谓的“家族”只想用她换取利益。


    女性的地位在如今的时代,使得她像是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


    绝不可能。


    她的人生,从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既然老天给了她一次机会,她就要继承崔砚秋宁死不屈的志向,在这大唐长安,重新凿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路!


    她仔细分析,贵女的身份,尚且是暂时的护身符,超越这个时代千年的知识和眼光,才是她真正的立身之本。


    现代的她能白手起家,这一世,她照样能利用这贵女的身份,在这座繁华的长安城里,闯出一片天地。


    只是她需要时间,需要一个契机。


    而现在,皇帝的突然驾崩,无疑给了她最好的缓冲之机。


    *


    新帝登基,改年号为大威。


    国丧期间,婚仪统统暂停。这给了崔砚秋宝贵的喘息空间。


    临近秋冬,她领着两个婢女在西市闲逛。看似漫无目的,实则那双清澈的杏眼始终锐利地扫过每一个摊位,寻找着可能的商机。


    西市的喧嚣,与她记忆中的繁华商区颇有几分相似。


    胡商开设的珠宝铺子前围满了贵妇,酒肆里飘出西域葡萄酒的醇香,还有那些纵马而过的男装女子,每一个画面都十分新奇。


    她在一个冷清的首饰摊前停下脚步。


    摊主是个面色憔悴的妇人,见有客人来,局促地搓着手,不敢直视这位衣着华贵的小娘子。摊子上摆着的首饰样式普通,材质也一般,难怪无人问津。


    “砚娘,你如今怎看上这些破铜烂铁?”一道女声语带轻蔑,“从前,你可是非金璋玉契坊的头面不买的。”


    说这话的人,正是崔砚秋的闺中密友,尚书之女、范阳卢氏卢令娴。


    崔砚秋便仔细盯着卢令娴的面庞。少女的风韵宛如初春百花,耳尖轻轻捻一抹扎眼的胭脂,映得她面若桃花。


    崔砚秋拿起一根银丝和几粒成色普通的珍珠,对摊主温和一笑:“老板,借您这些东西一用,可好?”


    “卖这些烂货,能有什么用?谁会穿戴?”卢令娴轻觑万分。


    不等对方回应,她那纤纤玉指便灵活地翻飞起来。银丝在她指尖缠绕、弯折,珍珠被巧妙地固定其中。不过片刻功夫,一副无需穿耳、精巧别致的珍珠耳挂便在她掌心成型。


    她亲自戴上,转向卢令娴,“娴娘你看,此物可增添几分颜色?只需十文。”


    摊主瞪大了眼睛——她的珍珠一对才两文钱!


    这副耳挂造型别致,更妙的是无需穿耳就能佩戴,顿时吸引了周围女子的注意。


    唐朝,国力鼎盛,儒家孝道思想为社会基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被视为孝之始,前朝那些穿耳洞的行为被视为对父母所赐身体的不敬,是“大不孝”的行为。因此,唐朝女子多会用胭脂抹于耳垂处,增添面容颜色,正如卢令娴一般。


    无需损伤身体发肤,竟能妆点耳畔?


    新奇!太新奇了!


    就在众人跃跃欲试之时,一位着男装、执马鞭的飒爽女子大步走来,见状朗笑:“此物甚妙!给我来一对!”


    崔砚秋含笑,亲手为她佩戴。


    这娘子自小随父亲在军营长大,从未被这么多小娘子围观,还盯着自己的脸欣赏,霎时面上有些绯红。崔砚秋拍了拍她的肩,夸赞道,“很好看。”


    有人带头,人群立刻围拢过来,生意空前火爆。摊主手忙脚乱地收钱,脸上笑意盈盈。她的店铺,生意从未如此好过。


    正当大家七嘴八舌地,抢崔砚秋不断制作出的耳挂时,一道浑厚的声音打破了一派争夺之景。


    “金吾卫肃整街市!何人在此聚集!”


    金吾卫首领一声冷喝,如寒冰破浪,人群瞬间寂静,自动分开一条通道。


    逆光处,却有一道颀长挺拔的玄色身影缓步而来。


    他身着玄色暗纹常服,光照流转间,隐现出云海蟠龙的精细绣样。领口露出里衣一朵小小的缠枝纹,腰间仅束一条同色蹀躞,悬着一枚质地上乘、毫无杂色的螭龙印信。伴随他沉稳的步伐,印信纹丝不动压着裙裾,悄无声息。


    他的目光掠过骚动的人群,最终,落在被围在中央、手中还拿着银丝的崔砚秋身上。


    崔砚秋心头一紧,面上却丝毫不显。她上前一步,敛衽行礼,姿态柔弱恭顺:


    "奴家乃肃安侯府,崔赓之女,崔砚秋。"


    男人没有立刻叫起。他修长的手指拈起摊上一枚刚做好的耳挂,指尖在精巧的卡扣处微微一顿。


    他抬眸,视线如冰冷的刀锋刮过她低垂的眉眼:


    "奇技淫巧。"


    薄唇轻启,刻薄地吐出四个字。


    空气,瞬间凝滞。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