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73章 无形的生命线

作者:青鸾衔书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能源农场”试验区


    与以往武器测试的紧张氛围不同,今夜这里的气氛带着一种科技带来的静谧与神奇。试验区的核心,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型建筑,屋顶上架设着一个类似大型卫星天线的装置——微波发射天线。数公里外,一座模拟的前沿观察哨所和一个无人机起降坪静静矗立在月光下。


    项目首席科学家,能源动力专家苏晴教授,一位沉稳的中年女性,正向军方后勤部门和装备发展部门的代表进行讲解。她的声音中充满了一种创造者的自豪。


    “各位领导,我们今晚演示的‘羲和’系统,解决的是一切现代化装备最根本的痛点——能源。”她指向远处的哨所和无人机,“传统的电池续航有限,燃油补给线脆弱且昂贵。而‘羲和’,旨在建立一条无形的、持续的能量输送带。”


    原理并不复杂,但工程实现极为艰难:将电能转化为微波,通过精确瞄准的发射天线发送至远方的接收天线(整流天线),再转换回直流电供设备使用。


    “今晚,我们将进行两项关键演示。”苏教授示意操作开始。


    演示一:哨所供电。


    “目标:五公里外,‘孤峰’哨所。启动‘羲和’!”


    发射天线缓缓转向,对准了远山轮廓下哨所的微小光影。没有声音,没有光束。但指挥中心的屏幕上,代表哨所储能电池的电量百分比数字,开始以稳定的速度缓缓上升。


    “接收功率达到50千瓦!足以满足一个加强排哨所的全部用电需求,包括雷达、通讯、照明、取暖!”操作员报告。


    一位后勤部队的将军瞪大了眼睛:“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任何偏远地区设立永久性哨所,无需再担心复杂的燃油运输和发电机维护!这是革命性的后勤保障!”


    演示二:无人机“永航”。


    一架中型侦察无人机“巡天-2”从起降坪起飞,执行模拟巡逻任务。按照常规,它的电池仅能支持4小时飞行。


    当无人机电量降至30%预警线时,苏教授下令:“启动移动跟踪模式,为‘巡天-2’充电!”


    屋顶的发射天线开始微微转动,始终精准锁定空中移动的无人机。无人机机腹下特殊的整流天线阵列开始工作。


    屏幕上,无人机的电量百分比,在飞行状态下,竟然从30%开始逆势回升!


    “空中充电功率10千瓦!无人机可在执行任务的同时,实现能量净增益!理论上,只要在‘羲和’覆盖范围内,它可以无限期留空!”苏教授宣布。


    在场负责无人机部队的军官激动不已:“这……这将彻底改变侦察、通信中继的作战模式!我们可以建立永不落地的‘空中警戒线’!”


    技术挑战与战略意义:


    演示成功后,讨论转向更深层次。


    “苏教授,传输效率和安全如何保障?”一位技术官员问。


    “目前微波传输效率可达60%以上,优于许多有线传输。至于安全,”苏教授解释道,“微波束非常聚焦,在传输路径旁辐射强度急剧下降,远低于安全标准。它不像武器,‘羲和’的微波是温和的‘能量面包’,而非‘波塞冬’那样的‘电磁炸雷’。”


    将军们在报告中写道:


    “‘羲和’系统的成功,其战略价值不亚于一款新型武器。它意味着:


    前沿存在革命: 偏远岛礁、高原哨所、沙漠据点将获得持久、稳定的能源,极大增强我控守能力。


    航空器续航革命: 无人机、临近空间飞行器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永久滞空’,构建不间断的侦察、打击链条。


    后勤模式革命: 大幅减少对脆弱地面燃油补给线的依赖,降低后勤成本和风险。


    未来扩展: 此技术是未来空间太阳能电站、为轨道飞行器充电乃至月球基地能源供给的基础。”


    夜深了,“羲和”系统依然在无声地工作,将能量跨越数公里空间,注入哨所和无人机。这条看不见的生命线,仿佛神话中为人类带来光明的使者,正在为未来的战场,编织一张永不枯竭的能量之网。


    喜欢怒海争锋请大家收藏:()怒海争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