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宁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六章  气管镜检查


    肿瘤内科的程教授是知名的主任医师,除了繁重的临床工作,还肩负着教学任务。


    他每周只出一次门诊,所以周一那天的号源总是格外紧张。


    挂号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但陈静心里明白,真正的等待才刚刚开始。


    程教授年约六十,态度温和,条理清晰。


    他耐心地向陈静解释了气管镜检查的完整流程:整个过程分为术前准备、麻醉、检查操作和术后恢复四个阶段。


    同时,他也坦诚地说明了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出血、感染、气胸等,以及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不适感。


    最后他强调,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才能安排检查。


    陈静回家后,把医生的每一句话都转达给了母亲。


    林淑华沉默片刻,还是点了点头。


    接下来便是跑流程:开检查单、缴费、抽血。


    术前评估紧锣密鼓地展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做心电图和胸片,详细询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手术安全。


    按照约定时间,陈静三人再次来到医院。


    然而那天路上异常拥堵,好不容易抵达首都医院,却根本找不到停车位。


    眼看着预约的时间一分一秒逼近,陈静一咬牙,把车停在了医院附近一个公园的后门——尽管那里明确竖着“禁止停车”的告示牌。


    由于检查需要术前禁食6-8小时、禁水2-4小时,林淑华从凌晨开始就滴水未进。


    护士根据她的身体状况,提前使用了镇静剂帮助她放松,并注射阿托品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检查室里,林淑华仰卧在检查床上,身上连接着血氧和心电监护设备。


    局部麻醉后,医生手持纤细的气管镜,轻柔地经她的鼻腔深入……


    家属不能陪同,陈静和小张只能在紧闭的手术室外焦灼地等待。


    当检查室的门再次打开时,林淑华的脸色惨白如纸,止不住地咳嗽。


    三人走出医院,陈静却愣在原地——原本停车的地方空空如也,只有地上用粉笔写着一串电话号码。


    一通电话后确认,车因违章停车已被拖走。


    陈静无奈,只好先打车将母亲和小张送回家。


    回到家,林淑华才虚弱地道出实情:“太难受了,管子进去的时候又呛又憋气,我是硬忍着才熬过来的。”


    之后整整一周,她一直嗓子疼痛、声音嘶哑,甚至痰里还带着血丝。


    陈静急得团团转,咨询了几位学医的朋友后才得知,这些都是气管镜检查后的常见反应。


    直到一周后母亲症状逐渐缓解,她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但坏消息还是来了!


    这次气管镜检查“没有获得任何有效信息”。


    医生解释说,可能的原因有几个:


    一是病变位置太深或太隐蔽,超出了气管镜的可视范围;


    二是病灶位于管腔外,从内部观察无异状;


    三是取样误差,未能取到最具代表性的病变组织;


    四是痰液或血液遮挡,影响了视野清晰度。


    医生建议,如果不想再次进行有创检查,可以先做三次痰液检测碰碰运气。


    陈静缴费领取了专用的痰盒,护士特意叮嘱:“一定要留取深咳痰,否则没有检测价值。”


    回到家,陈静又开始查阅“胸部穿刺”的资料,却发现这项检查有个重要前提:必须获得麻醉医生的评估同意。


    她立刻挂了首都医院麻醉科的号,打算趁第一次送痰标本时一并咨询。


    接诊的是一位女医生,特别耐心细致。


    她详细讲解了胸部穿刺的流程,并对比了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的利弊与风险。


    但最后,她诚恳地提醒道:“为了一个穿刺做全麻,在医学上当然可行。但考虑到您母亲已有过两次全麻大手术的经历,这样的选择是否值得,还需要您和家人慎重权衡。”


    为了保险起见,陈静和陈波电话联系,两人商量好,决定跳过穿刺查病理的过程,直接做血液的基因检测。


    陈静上网查了几个国内比较大的基因检测公司,最后确定采用XX医学的检测方案。


    这家公司主要提供基因检测服务,针对肺癌有朗克,朗康,朗清三种基因检测方式。


    陈静选择了最贵的朗清,可以检测168个肺癌相关基因,根据病人病情发展,可提供三次检测。


    而且XX医学可以提供上门采血服务,只是需要额外支付费用。


    朗清10个工作日即可出结果。


    如果幸运的话,能够查到突变基因,就可以确定吃哪种靶向药物。


    如果运气不好,可能什么都测不出来。


    费用:


    肿瘤内科专家医事服务费100元,拖车罚款200元,气管镜检查费用780元,痰检测600元,麻醉科医事服务费50元。共计1730元。


    知识点:痰检测/血液基因检测


    痰检测


    肺癌患者进行痰液检查主要是为了辅助诊断、判断病情或指导治疗,包括痰细胞学检查、病原微生物检测、基因检测等。


    通过分析痰液中的细胞、微生物及基因异常,帮助明确肿瘤类型、感染情况或靶向治疗选择。


    1. 通过显微镜观察痰液中是否存在恶性肿瘤细胞,是肺癌筛查和初步诊断的常用方法。但敏感性较低(约30-60%),需多次取样(连续3天晨痰),且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肺癌。


    2. 病原微生物检测


    肺癌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合并感染。痰液可进行:细菌培养(如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涂片与培养(如曲霉菌、念珠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抗酸染色、PCR技术);病毒核酸检测(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


    3.基因检测。部分肺癌患者痰液可检测到肿瘤相关基因变异,例如: EGFR突变:指导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的使用; ALK融合基因:提示克唑替尼等药物的敏感性;其他如ROS1、RET等驱动基因。


    血液基因检测:


    血液基因检测肺癌是一种通过分析血液样本中的遗传物质来检测肺癌相关基因突变的方法。


    这种检测方法可以用来评估肺癌患者的病情轻重、预后情况,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肺癌血液基因检测通常包括EGFR突变检测、ALK融合基因检测、KRAS基因检测、BRAF基因检测和NTRK基因检测等项目。


    这些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