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5章

作者:你个大赑屃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接下来的几天,那些烟柱断断续续地出现,有时明显一些,有时几乎看不见。它们成了那片死寂白色中,唯一能证明人类群体依然存在的、微弱的生命信号。陈星灼注意到,烟柱的数量和出现时间似乎有一定的规律,可能对应着不同的家庭、小团体,或者是由某个“管理者”统一控制的燃料配给。


    尽管堡垒内部恒温恒湿,温暖如春,但周凛月却有一种奇妙的体感。


    “星灼,你说奇怪不奇怪,”她某天晚上蜷在壁炉前的沙发上,身上盖着柔软的毯子,手里捧着热茶,对陈星灼说,“明明屋里这么暖和,但我就是能‘感觉’到外面特别冷。看着窗外那片白,还有玻璃上偶尔凝结的、几乎看不见的细微水汽(很快被防凝露系统处理掉),就觉得骨头缝里都透着一种……嗯,清凉?或者说,是一种知道外面极寒,所以内心反而更觉得温暖安稳的感觉。”


    陈星灼理解这种感觉。这是一种强烈的环境对比带来的心理暗示和安全感叠加效应。就像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躲在温暖干燥的房间里,听着外面的风雨声,会觉得格外舒适和安心一样。此刻,窗外那足以致命的严寒,反而成了衬托堡垒内部安宁幸福的背景板。


    “这是因为你知道我们绝对安全,”陈星灼解释道,拿起遥控器,将观景窗的透明度稍微调低了一点,让外部的景象更加朦胧,减少视觉上的“冷意”,“而且,视觉、听觉以及我们对温度的认知,都在共同作用,影响了你的体感。”


    “反正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周凛月满足地喟叹一声,将下巴搁在膝盖上,看着壁炉里跳动的“火焰”,“比高温那会儿,看着外面焦黑一片,心里要舒服多了。至少这白色,看起来干净。”


    陈星灼笑了笑,没有反驳。确实,虽然同样是极端环境,但冰天雪地相较于炼狱焦土,在视觉上少了几分惨烈和绝望,多了几分纯净和……近乎神圣的威严。只要自身安全无虞,观察这样的景象,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大雪持续了整整四天四夜,才逐渐转为零星的小雪,最终,在第五天的清晨,彻底停了下来。


    天空依旧阴沉,但整个世界仿佛被按下静音键后,又蒙上了一层崭新的、厚厚的白色天鹅绒。积雪平均厚度超过一米五,部分区域接近两米。温度稳定在零下五十一摄氏度,伴随着偶尔刮起的、卷起地面雪粉的冷风,体感温度更低。


    堡垒,在这场持续数日的极端气候考验中,表现堪称完美。


    能源核心“核聚能”装置,负载最高时达到百分之七十五,始终运行平稳,输出功率没有丝毫波动。环境控制系统成功抵御了内外超过七十度的巨大温差,将内部环境参数控制在极窄的浮动范围内,确保了绝对的舒适。结构应力监测显示,堡垒主体在经历急剧降温后,只有符合材料物理特性的、微乎其微的均匀收缩,没有任何结构性损伤或隐患。所有内部设备,从精密仪器到日常家电,运转正常。


    外部传感器方面,除了少数几个位于最暴露位置、被冰层完全覆盖且加热功能受损的摄像头暂时失效外,大部分非光学传感器(震动、声音、热辐射、环境参数)都保持了正常工作。它们传回的数据,勾勒出了一幅堡垒周边冰封死寂、但系统自身坚不可摧的清晰图景。


    Cyberstellar Ash 整合了所有数据,更新了气候模型。预测显示,在未来至少两个月内,气温将持续维持在零下五十度到零下六十度的区间,期间会有间歇性的降雪和大风天气。真正的“高寒期”,已经稳固地确立起来。


    陈星灼和周凛月站在观景窗前,望着窗外那片一望无际的、在灰白天光下反射着清冷光辉的雪原。远处,属于山下村落的方向,今天依旧有几缕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烟痕,倔强地升向铅灰色的天空。


    “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了。”陈星灼平静地陈述。


    “嗯,”周凛月点点头,伸手挽住她的胳膊,将头轻轻靠在她肩上,“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慢慢观察,慢慢适应。反正,家里什么都有。”


    她们转身,离开了观景窗。身后,是冰封千里、危机四伏的末世寒冬。面前,是温暖、光明、物资充裕、拥有彼此的坚固堡垒。她们已经成功度过了气候剧变最猛烈的冲击阶段,接下来,将是漫长冰封期下的守望与生活。


    周凛月已经开始琢磨,今晚是吃寿喜锅呢,还是弄个羊肉炉?或许,可以再烤个苹果派当甜点。


    堡垒之内,寒冬亦如春。


    ------------------------------------------------------------------------------------


    自那场标志性的暴风雪过后,又过去了近两周。天空依旧是那片永恒的、毫无生气的铅灰色,几乎每隔几天就会飘下一些细碎的、干燥的雪粉,但再也没有出现过之前那样狂暴的降雪。气温顽固地维持在零下五十二到零下六十摄氏度之间,仿佛这个星球的热量已经被彻底抽空,只剩下了绝对的寒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堡垒之内,生活早已进入了平稳的“冬季节奏”。恒定的温度,充足的光照(模拟),以及彼此毫无保留的陪伴,让时间失去了外界的焦灼感。仿真壁炉几乎成了起居室的常驻背景,跳动的火焰影像和散发的暖意,与窗外冰天雪地的景象形成了日常化的对比,不再令人惊心动魄,反而成了安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陈星灼每日例行的监控工作,却捕捉到了外界正在发生的、细微而持续的变化。


    最初那几天,山下平原那片区域,只有零星几处、时断时续的微弱烟柱,如同风中残烛,仿佛随时都会熄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星灼注意到,烟柱的数量在缓慢但确实地增加。


    从最初的两三处,逐渐变成了五六处,七八处……到了最近几天,在天气相对平静、能见度稍好的时段,通过高倍摄像头拉近观察,甚至能同时看到十几处深浅不一的烟迹,从那片被厚雪覆盖的村落废墟的不同位置袅袅升起。


    这些烟柱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浓黑粗重,直冲而上,显然是在燃烧油脂含量较高或者潮湿的物料,效率低下且污染大;有的则颜色较淡,青白纤细,盘旋缭绕,可能是在燃烧相对干燥的木材或处理过的燃料,显得更有“技巧”;还有一些则极其微弱,时有时无,仿佛燃料匮乏,只能小心翼翼地维持着最低限度的取暖。


    “他们在适应,”陈星灼指着屏幕上那些越来越多的烟点,对身旁的周凛月说,“或者说,是在进行一轮残酷的筛选。能找到稳定燃料来源,或者有能力组织起来获取燃料的团体,活下来了,并且开始尝试维持更长时间、更大范围的取暖。”


    周凛月看着那星星点点的“生命信号”,沉默了片刻:“但这里的树木本来就不算茂密,经过高温炙烤又死了一大片,能烧的……恐怕不多。”


    她的担忧很快得到了印证。


    几天后,陈星灼在回放一段位于山腰较高处、视角较好的摄像头夜间录像时,清晰地捕捉到了几个移动的、散发着微弱热信号的身影。


    那是几个裹得极其臃肿的人影,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及腰深的积雪中艰难跋涉。他们手中拿着斧头、锯子之类的工具,行动缓慢而笨拙,目标明确地走向那些在冰雪中挺立的、早已碳化但躯干尚存的枯树。由于极寒和之前的摧残,这些枯树木质变得异常坚硬,砍伐起来极为费力。录像中,可以看到人影反复挥动工具,动作僵硬,偶尔会因为用力过猛或脚下打滑而险些摔倒。


    他们费尽力气砍倒一棵不算粗壮的枯树,然后几个人合作,将其拖拽着,在雪地上留下深深的痕迹,缓慢地朝着村落的方向挪动。整个过程耗时漫长,效率低下,而且暴露在致命的严寒中,风险极高。


    “他们在砍树。”陈星灼将这段录像放给周凛月看,“看来,附近的易燃物,比如家具之类的,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开始向更远、更艰难的自然资源伸手了。”


    这不仅印证了燃料的紧缺,也说明幸存的群体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组织性,能够派出人手进行这种集体性的、危险的劳作。同时,也意味着堡垒周边区域的“安静”可能将被打破。虽然这些村民目前的活动范围还局限于山脚下平原和较低的山坡,但随着燃料需求的日益迫切,他们的搜寻范围必然会不断扩大。


    山下幸存者为了生存而进行的艰难挣扎,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外界环境的残酷,也反过来促使陈星灼和周凛月更加审视自身的准备。尽管她们短期内没有丝毫离开堡垒的打算,但“有备无患”是刻在她们骨子里的信条。


    陈星灼决定,利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间,再次深入梳理一遍空间内的物资,特别是针对极寒环境的装备和医疗保障。


    她将空间内所有与御寒、生存、医疗相关的物品,分门别类地在她面前“展示”出来。这并非清点数量——那早已完成——而是为了加深记忆,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像本能一样,瞬间想到并准确取出所需之物。


    于是,在堡垒宽敞的储物间里,出现了一场奇特的“物资检阅”。


    首先是防护装备区:


    顶级极地防寒服:多种型号,从轻便高效的羽绒内胆到带有主动加热功能的重型探险服,颜色多为低可视度的灰、黑、白。


    防风防水外层:GORE-TEX面料的多功能冲锋衣裤,接缝处全部压胶处理,能抵御暴风雪。


    保暖中层:抓绒衣、羊毛衫、羽绒马甲,提供静态保暖。


    基础层:美利奴羊毛或功能性化纤材质的保暖内衣,排汗透气。


    配件:加厚羊毛袜、雪地靴(内部带保暖层)、多功能头巾、加厚手套(分指和并指都有)、护目镜(防雪盲、防强风)、各种厚度的帽子。


    陈星灼仔细观察每一件物品的细节,用手感受其材质和厚度,在脑海中构建出不同寒冷等级下的着装组合方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接着是生存工具区:


    取暖设备:除了大型燃油取暖器(噪音大,基本不考虑),更多的是各种小巧高效的怀炉、充电式电热袜/手套、以及大量的化学暖宝宝。


    照明与导航:强光手电(耐低温电池)、头灯、GPS备用设备、指南针(应对可能的磁暴干扰)。


    工具:冰镐、雪铲、防风打火机、耐低温的多功能工具钳。


    shelter:轻便但保暖性能极强的四季帐、应急保温毯。


    陈星灼拿起每样工具,模拟使用动作,检查其完好性,思考其在各种意外场景下的应用可能。


    然后是药品与医疗区:


    这是重点。陈星灼和周凛月将所有药品按功能重新整理。


    冻伤防治:大量的冻伤膏、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消毒药剂、无菌敷料、保温绷带。


    失温应对:应急保温袋、高热量能量胶、热饮冲剂。


    呼吸道疾病:针对极寒容易引发的感冒、肺炎等疾病的各类抗生素、消炎药、止咳化痰药。


    外伤处理:缝合包、止血带、夹板、止痛药、麻醉剂(局部)。


    其他:维生素补充剂(尤其维生素D,应对长期缺乏日照)、安眠药(应对极端环境下的精神压力)、以及一些应对常见慢性病的药物。


    陈星灼虽然不是医生,但凭借着前世积累的粗浅急救知识和这一世系统的学习,她仔细核对着每一种药品的用途、用量和有效期,在脑中模拟着可能需要的处置流程。


    喜欢末世钞能力生存实录请大家收藏:()末世钞能力生存实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