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4章

作者:你个大赑屃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当第一缕微光,现在并非是阳光,只是阴沉天幕下略微增亮的灰白色艰难地穿透持续不停的雪幕,映照在堡垒观景窗上时,陈星灼和周凛月已经再次坐在了窗前。持续了整夜的狂暴降雪,强度虽然从巅峰略有减弱,但依旧没有停歇的迹象,只是从之前那种几乎水平横扫的暴雪,变成了更加密集、垂直降下的大雪。


    窗外,已然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目之所及,再无半点焦黑的痕迹。一切都淹没在无边无际的、厚茸茸的白色之下。山峦的轮廓被积雪柔和地重塑,原本嶙峋陡峭的岩石变得圆润臃肿。那些碳化的、如同黑色墓碑般指向天空的枯树,此刻挂满了沉重的、毛茸茸的雪凇,枝桠被压得低垂,仿佛不堪重负。地面上的起伏被填平,形成一片相对平坦的雪原,只有偶尔几块特别巨大的岩石,还能顽强地顶开雪被,露出一点点深色的“头皮”。


    积雪的厚度,根据堡垒外围几个尚未回收的、带有测距功能的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平均已经超过一米二,在一些背风的洼地,甚至可能达到两米以上。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厚厚的、吸音的白绒毯覆盖,那种曾经在高温期令人烦躁的、无处不在的死寂,如今被这冰雪放大,变成了一种更深沉、更压迫的绝对静默。连昨夜那凄厉的风啸,也仿佛被积雪吸收了大半,只剩下一种低沉的、如同叹息般的呜咽,若有若无。


    空气澄澈得惊人。虽然大雪仍在纷飞,但之前高温期弥漫的灰尘、烟霾早已被清洗一空,能见度在雪幕间歇时反而变得极远,可以一直看到山下模糊的、同样被冰雪覆盖的平原轮廓。天空是均匀的、毫无生气的铅灰色,低垂得仿佛触手可及,看不到丝毫蓝色的缝隙。


    温度,已经稳定在了零下四十八摄氏度左右,并且还在极其缓慢地下降。这是一个足以在短时间内冻僵任何暴露生物的致命低温。呵气成冰不再是夸张的形容,而是真实的物理现象。


    陈星灼调出了堡垒外部几个关键点的实时监控画面。伪装成岩石的传感器外壳上,凝结了厚厚的、晶莹剔透的冰霜,镜头需要依靠内置的加热元件间歇性工作,才能勉强保持一小块清晰的观测窗口。传回的画面,大多是晃动的、被雪花部分遮挡的白色世界,或者就是加热元件工作时,镜头前瞬间蒸腾起的一小团白雾。


    “能见度太差了,”陈星灼看着屏幕上大部分时间都是雪花噪点的画面,微微蹙眉,“大部分外部视觉监控基本失效。只能依靠非光学传感器了。”


    周凛月捧着一杯刚煮好的、冒着滚滚热气的姜枣茶,凑过来看了看屏幕:“声音采集呢?还有震动传感器?”


    “声音采集受到风雪噪音干扰很大,需要高级算法过滤。震动传感器……除了风雪和偶尔可能的雪崩(小范围),暂时没有检测到大型生物或人类活动的规律性信号。”陈星灼切换着数据界面,“环境参数传感器工作正常,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积雪厚度、地表热辐射……这些数据流很稳定。”


    这意味着,在堡垒周边半径一公里多的范围内,除了她们两个,以及可能存在的、极其耐寒且懂得隐藏的小型生物(比如某些变异昆虫或深埋地下的休眠体),几乎不存在其他活跃的、能产生显着环境扰动的生命迹象。这片区域,暂时还是安全的“白区”。


    大雪和极寒,不仅改变了地貌,也严重影响了信息的流通。


    陈星灼例行打开了无线电扫描系统,调整到以往偶尔能接收到幸存者信号的几个频段。耳机里传来的,不再是断续的人声、争吵或杂乱的背景音,而是一片更加纯粹、更加令人心悸的静电噪音,如同宇宙背景辐射般永恒嘶鸣。偶尔,会穿插进一些极其微弱、扭曲变形、几乎无法辨别的信号碎片,像是从极其遥远的地方,或者深度屏蔽的环境下,艰难穿透这冰封电离层传来的绝望呼号,但转瞬即逝,无法捕捉任何有效信息。


    “信号衰减非常严重,”陈星灼记录着扫描结果,“大气条件恶劣,电离层变化,加上可能存在的、大量电子设备因低温或能源短缺而停止工作……能接收到的外界无线电通讯,减少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她们仿佛又置身于一个信息孤岛,回到了高温初期的时候。之前还能通过电波隐约感知到的、远方城市废墟中“社会”的脉搏,此刻几乎彻底沉寂了下去。只剩下 Cyberstellar Ash 还能通过残存的、抗干扰能力更强的卫星链路和深空网络,断断续续地接收到一些来自全球其他尚存观测站点的、高度压缩和加密的数据包。


    陈星灼将这些数据包解密后,呈现在主屏幕上。画面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甚至只是单色的热成像图或雷达扫描图。


    来自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画面,几乎与她们窗外所见无异——无尽的雪原,冰封的城市轮廓,死寂。偶尔在一些大型聚居点或疑似地下掩体的入口处,能看到微弱的热信号聚集,代表着那里还有生命在挣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来自赤道附近原本高温核心区域的画面,则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冰火两重天”景象。一些地区同样被罕见的冰雪覆盖,而另一些地区,则似乎还在承受着高温的余威,但与之前的极致酷热相比,温度也已大幅下降,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因温差剧变而产生的雾气,能见度极低,仿佛处于一种混沌的过渡状态。


    来自海洋的观测数据更是触目惊心。海冰范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低纬度扩张,海平面在初期因为冰川融水注入而上升后,随着极寒降临,似乎又出现了复杂的波动。巨大的风暴系统在海洋上空盘旋,将更多的水汽和寒冷带向内陆。


    “全球都在同步经历这场剧变,”陈星灼整合着信息,语气凝重,“只是程度和表现形式略有差异。我们这里,算是变化最剧烈、最典型的区域之一。”


    周凛月看着屏幕上那些或冰封、或混沌的景象,轻轻叹了口气:“不知道还能有多少人,能撑过这个天气。”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陈星灼关掉了大部分令人压抑的画面,只保留了关键数据流,“我们能做的,就是确保自己不在被淘汰的行列。”


    与外部世界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堡垒内部一如既往的安宁与舒适。甚至,因为窗外那银装素裹的景象,反而增添了几分以往没有的、独特的氛围感。


    周凛月说到做到,正式开启了堡垒的“冬季模式”。


    她首先将内部环境控制系统的设定温度,象征性地调高了一度,来到了二十三摄氏度。虽然人体几乎感觉不到这点变化,但心理上却觉得更加“应景”。然后,她兴致勃勃地启动了分布在起居室和主卧的仿真壁炉。


    “噼啪……”


    随着开关按下,壁炉内嵌的全息投影仪和加热元件开始工作。逼真的、跳动的橙红色火焰影像出现在仿木炭的背景上,同时,一股温暖而不燥热的气流从壁炉下方徐徐送出,伴随着模拟木材燃烧的、极其轻微的、令人放松的白噪音。壁炉的光芒映在周围的地板和家具上,摇曳生姿,瞬间将房间的氛围渲染得温暖而慵懒。


    “这才有冬天的感觉嘛!”周凛月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赤脚踩在柔软温暖的长毛地毯上,伸了个懒腰。


    接着,她开始折腾吃的。连着两天,她的主食都锁定在了——火锅。


    第一天,她弄的是麻辣牛油火锅。从空间的冷藏区里取出早就备好的、凝固着鲜艳红油的火锅底料块,放入定制的、带自动加热和排风系统的电磁火锅中。加入熬制好的高汤,看着那厚重的牛油在滚烫的汤液中慢慢融化,红色的辣椒和花椒在其中翻滚,散发出霸道而诱人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开放式厨房和餐厅区域。


    她又像变戏法一样,从空间里拿出各式各样的涮菜:切成薄如蝉翼的雪花肥牛、鲜嫩的羊羔肉卷、爽脆的毛肚、黄喉、鸭肠、手打虾滑、包心鱼丸……以及满满一篮子的蔬菜:茼蒿、娃娃菜、金针菇、木耳、豆腐皮……还有一小筐她之前自己试着发的鲜豆苗。还有各式各样的高档海鲜,打算放到锅里一起涮一涮。


    酱料更是摆了小半桌子:芝麻酱、香油蒜泥、蚝油、香菜、葱花、小米辣、沙茶酱……应有尽有。


    两人围着咕嘟咕嘟冒泡的火锅坐下,窗外是零下四十度快接近五十度的冰天雪地,窗内是热气蒸腾、香气四溢。周凛月吃得鼻尖冒汗,脸颊绯红,不时被辣得吸着气,却又忍不住一筷子接一筷子,实在辣的受不住,就喝一口边上放着的冰可乐。陈星灼虽然吃得相对克制,但也在这种极具烟火气的氛围中,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和满足。


    第二天,周凛月又换成了清淡养生的菌菇鸡汤锅。金黄色的汤底,漂浮着红枣、枸杞和各种名贵的菌菇,汤汁鲜美醇厚。涮上新鲜的鸡肉片、手工制作的虾滑和鱼滑、以及各种当季的绿叶蔬菜,别有一番风味。她还特意开了瓶清淡的白葡萄酒搭配。


    “感觉把以前没机会好好吃的火锅,都补回来了。”周凛月心满意足地喝着最后的鸡汤,看着窗外依旧纷飞的雪花,感觉人生圆满不过如此。


    除了火锅,堡垒内的其他“冬季限定”活动也陆续展开。周凛月翻出了厚厚的、触感极佳的羊绒袜子和柔软的居家服,陈星灼则更喜欢穿着轻便但保暖性极佳的抓绒衣。下午茶的点心,也从之前的冰淇淋、冷饮,变成了热可可、姜撞奶、烤红薯和刚出炉的、散发着黄油香气的曲奇饼干。


    她们甚至在娱乐室里,找了几部经典的冰雪题材电影来看,比如《后天》、《冰雪奇缘》之类,一边看着屏幕上虚构的冰封世界,一边对比着窗外的真实景象,有种奇妙的超现实感。


    在享受内部安宁的同时,陈星灼并没有放松对外界的监控。虽然大部分摄像头被风雪影响,但她重点关注的、几个朝向山下平原和那个已知幸存者村落方向的高倍数、高环境耐受性的摄像头,在加热元件和除雪装置的辅助下,依旧顽强地工作着,尽管画面时常模糊,传输时断时续。


    就在大雪持续的第二天下午,陈星灼在反复查看传回的画面时,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异常。


    那是在一片白茫茫的、几乎无法分辨细节的平原远景中,几个极其微小的、持续存在的……灰黑色烟柱。


    由于距离遥远,加上风雪干扰,烟柱很淡,若隐若现,但它们的位置相对固定,并且不是单一出现,而是在那片区域的几个不同地点,零星地升起。


    “凛月,来看。”陈星灼将画面放大、增强对比度,招呼周凛月。


    周凛月凑过来,仔细辨认着屏幕上那些几乎与灰色背景融为一体的细微痕迹。“这是……烟?”她有些不确定。


    “嗯,”陈星灼肯定地点点头,指着那几个固定的位置,“位置和山下阿秀家那个村落聚居点大致吻合。应该是他们在生火取暖。”


    这个发现,让两人沉默了片刻。


    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极寒中,火焰意味着生存。


    “他们……至少还有人能点燃火。”周凛月轻声说。


    陈星灼将这些烟柱的位置、出现频率和大致强度记录下来,作为分析山下幸存者团体生存状态和资源情况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看来,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坚韧很多。或者说,淘汰已经悄然发生,剩下的,是更适应或者说更幸运的一批。”


    喜欢末世钞能力生存实录请大家收藏:()末世钞能力生存实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