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5章 技工学校

作者:喜欢风箱果的乐天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金玉林的手段,其实和长贵那套差不了多少。虽不靠摆摊设点那一套,但也得把招人的风声放出去。


    一到地方,他就先安排“风将”去普鲁士人留下的修械所里找了份零工,摸清内部底细。自己则着手“包装”起来:一身行头既然已经像模像样,接下来就得把门面也装点到位。福特小汽车、专职司机、随身秘书,一样都不能少。他在闹市租了间显眼的办公室,又请人代笔,取了个洋气的名字,拟出一篇诱人的招聘启事。


    这么前后张罗了好些天,果然在城里闯出些名堂。不少人都在议论,说来了位和洋人做买卖的大老板,派头十足,正在大肆招人,听说待遇还特别高。


    而他在厂里埋下的那步暗棋,也适时开始游说。手法并不复杂,无非是把前景吹得天花乱坠,再摆出一副铁了心要跳槽的架势。


    人嘛,往往就是这样。总觉得自己运气不会差,这样的好事,凭什么轮不到自己头上?洋人工厂、包吃包住、薪水又高,还指明要熟练工,那一定是洋人在做大生意,赚得多、要求也高,眼下恐怕正急着用人呢。


    工人干活哪能没有怨气?活是照样卖力气干,可心里那口气,就从来没顺过。他们与街面上拉洋车的夫役相似,收入看着比寻常苦力高些,可付出的辛劳却远超常人。更憋屈的是,眼见着诸多机会,却因身份所限,只能干瞪眼看着,一样也沾不着边。


    娶一房媳妇,往往要白干五六年才能攒够彩礼;若是再添了几个孩子,日子过得还不如车夫。房子是决计买不起的,干活重,不吃点油水根本没力气,可稍微吃好点,月底便攒不下几个大子儿。他们始终悬在半空,比上,是云泥之别;比下,却也未见得宽裕多少。


    金玉林用的,正是攻心之计。先撩起众人心中积郁的不平,再适时画出一张香喷喷的大饼。这一招屡试不爽,只因这些技工心底,太渴望换一种活法了。


    三倍的薪饷怎能不叫人动心?还有那安家费、返乡盘缠、吃喝全包……听着虽像天方夜谭,可不少人心里都揣着一个念头:万一,万一是真的呢?


    于是,开始有人陆陆续续离开工厂,跟着引路人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当最先去的人真真切切拿到了钱,生活眼见着起了变化,这本身就成了最有力的招揽。金玉林便是靠着这般不断安插人手、鼓吹优厚待遇,硬是将这挖墙脚的难事,给办成了。


    那些来了京城的工人到了地头,虽发觉实际情况不如说得那般天花乱坠,但眼下厂房尚未建成,并无重活累活,只需教导学徒便有工钱可拿。


    一个月下来,收入确比原先多些,关键吃住都由东家包了,竟真能攒下钱来。单凭这一点,便比从前强上太多。故而,即便心里明白上了几分当,却也无人愿意再回头,都在这京城留了下来。


    金玉林办完了差,回来向宋少轩复命时:“爷,这回您交代的事,办妥了。说来也怪,这回办得……心里踏实。咱们这回,也算不上骗了他们。”


    宋少轩静默了一会儿,窗外的光斜照进来,在他脸上投下淡淡的影。“金爷,你这话说得我惭愧。只是眼下要做的事太多……没法子。”


    他目光转向窗外,虽是一片明晃晃的日头,可北洋已经走完了第一个四年,他知道,另一轮荒唐又要在这片土地上搬演了。时间,从来就不等人。


    如今此事一办成,该实践自己心中所想了。宋少轩马不停蹄地着手招生开课、采购机床,一心要把人才培养起来。接连几日,他都为此事奔波忙碌。


    不料这番动静,竟引来一位不速之客。此人行事低调,随同徐次长悄然而至,在雅间闭门深谈半日后,二人拱手作别。谁知那人去而复返,笑吟吟地望向宋少轩道:“宋主任,鄙人晋省督军闫百川,可否借一步说话?”


    宋少轩心中一惊,面上却不露声色,从容拱手道:“督军大驾光临,宋某有失远迎,还望海涵。这边请。”


    闫百川随他步入内室,未等落座便转身笑道:“宋主任醉心教育,振兴实业,闫某实在佩服。如今共和新建,百废待兴,各地都急需人才。听说阁下近日又创办技工学校,在各省广招老师傅?”


    他笑容可掬,语气温和,宋少轩却顿时了然。这看似随和的笑意背后,藏着的是兴师问罪的锋芒。这位能在“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督军,脸上的笑容当不了真。


    至于其来意,再明白不过。自民国三年被北洋第三镇撵了一把后,他便立誓强军。经数年经营,耗资数十万打造的晋省修械所已能月产步枪二百支、子弹十五万发,且仍在扩建之中。而宋少轩此番办学招生,竟是抢先一步,将他急需的技术人才网罗而去。


    宋少轩闻言,神色谦和地拱手回应:“督军大人消息灵通,宋某这点微末动作,竟也入了您的法眼。既然如此,宋某便如实相告。眼下确实正在筹建兵工厂,只是资金匮乏,只能先选址建厂,同步培养人才。若无扎实的技术储备,纵有再好的设备,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办厂本是公差在身,他心中自有底气,此刻只故作不知对方来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说得好!”闫百川倏然起身击掌,眼中掠过一丝激赏,“器械易得,人才难求。我华夏工业积弱,才屡受外人欺辱。宋老弟有这般见识,果然非池中之物。”


    他话音未落,却悄然转折:“不过,闫某亦有意创办工业专门学校,拟设机械、冶金、化工诸科,以育英才。只可惜……始终难觅良师啊。”言至于此,他目光灼灼,再度将话题引回正轨。


    宋少轩心念电转,从容应道:“这有何难?督军若从头办学,恐需时日积淀。眼下宋某也正苦于资金不足,难以扩大规模。不如这样……您可选派晋省学子来此就读,只需承担些许书本费用。待他们学成之后,为晋省效力数年即可。如此既能让寒门学子读书明志、掌握谋生之技,也能解您用人之急。”


    他言语婉转,以退为进,深知这位督军素来重视教育,在晋省办学育人确是下过一番苦功的。


    闫百川闻言,嘴角虽仍带着笑意,眼神却渐渐冷了下来:“既然口口声声说没钱,这厂子要建到猴年马月?况且,我听闻宋主任身价不菲,怎么办学这点小钱,反倒捉襟见肘了?”


    宋少轩立刻苦着脸摊开双手:“督军大人误会了。实在是眼下用钱的地方太多。不瞒您说,宋某这些产业都是与人合股经营。如今国货销路虽好,可所有盈余都压在原材料和厂房扩建上,现金流实在周转不开啊。”


    闫百川沉吟片刻,终是叹了口气:“也罢,看来你确有难处。这样吧,我先选派一批学子过来,看看你这边办学成效如何。此事我会派人与你详谈,希望你这学校,真能办出个样子来。”


    喜欢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请大家收藏:()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