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熟地当归喜相逢,玄参凝色照清瞳
(1987)
— 1 —
上海虹桥机场的国际到达口位于其唯一的航站楼内,处于地面一层。候机楼的设计采用对称布局,有高挑的沿口和玻璃幕墙,给人以稳重、规整的视觉感受,透出现代化航空港的气息,既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感,也让候机楼显得更加大气。
大卫带着李梅、梅梅和父亲维宏一起等候在国际到达区。维宏和梅梅安静地坐在等候区的椅子上,大卫和李梅在信息牌前看着航班起飞落地的情况。他们看到来自英国航空公司的航班已经落地一个小时了,但是,还没有看到旅客出来,大卫心里既焦急又忐忑不安。
维宏牵着梅梅起身,也走到到达区的出口处。“莎拉,达令!” 维宏扬手大声用英语喊道。闻声,大卫注意到在走出国际到达区的人群中,一位中年妇女推着穿着棕色丝绸袄的外国老太太走过来。
“ 维宏!”莎拉把一个小手提包放在膝盖上,伸出双臂低声说。她七十多岁,银色短发下面露出精致的耳环,一双大眼睛在布满皱纹的脸上依然明亮。大卫长得跟她很像。
两位老人拥抱在一起,无声地哭泣。
“大卫,来见你妈妈。” 维宏叫道。
“妈妈!”大卫含着泪水看着莎拉。虽然他在心里呼唤过妈妈无数次,但这是他从三岁以来第一次开口说出这个词。
“来让我看看我的小宝!”莎拉说,伸开双手抱住了蹲在她面前的大卫。
维宏朝莎拉轮椅后面的女人点点头,说:“大姐姐!” 维宏用上海话说。站在莎拉后门的阿比盖尔走过来,拥抱了她的父亲,这是他们分开 39 年以来的第一次见面。
“爸爸,很遗憾小姐姐不在这儿。”阿比盖尔饮泣了起来。
“大姐姐,别哭。我们今天团聚了,我们应该高兴。” 维宏安慰着阿比盖尔。
“侬好,大卫?我是大姐姐。”阿比盖尔用上海话介绍道。她的头发是灰白色的,中等个子,长得像父亲维宏。她的眼睛跟内森的眼睛几乎像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大卫立刻就认出来内森的妈妈就是自己的大姐了。
“大姐姐!”大卫轻轻地拥抱了阿比盖尔。
“小宝!”阿比盖尔叫着大卫的昵称。她一直记得几十年前那个阴森森的日子,大卫在码头上的哭喊声仿佛还在耳边。她紧紧地拥抱着大卫,像是害怕再次失去她的小弟弟。
“你好,大卫!我是亚当。亚当·梅拉梅德。”站在阿比盖尔身边的人向大卫伸出了右手。
“哦,您是梅拉梅德教授。”大卫惊讶地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伸手握住亚当的右手。
“你好吗?很高兴再次见到你!”
“哇!我没想到是你!内森没有给我们看你的照片。”亚当看到大卫也很惊讶。
“嗨!小老弟!”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大卫很高兴再次见到亚当。“难怪我第一次见到内森时,觉得他看起来像我认识的人。”
“来,梅梅,叫奶奶。”李梅把女儿梅梅推上前。
“奶奶。给你的花。”梅梅递给莎拉一小束康乃馨。
“亲爱的!”莎拉抱住了梅梅。她注意到梅梅手里拿着一只胖乎乎的棕熊。“哦,你拿着这只小熊呢。”
维宏和大卫都热泪盈眶。
“梅梅,亲爱的,你知道是谁做了这只熊吗?”莎拉问梅梅,维宏翻译给梅梅。
“奶奶做的。”大卫告诉梅梅。
“我的熊熊是奶奶做的!我的熊熊是奶奶做的!”梅梅念道。大家都笑了。
大卫看到梅梅抱着小熊娃娃那么可爱,第一次感觉到妈妈的陪伴其实一直在身边,那么真实。“噢,亲爱的小熊!”大卫很感动。“谢谢你,老爸!”他轻声对维宏说,感谢你保留了他自以为从未拥有过的妈妈的爱。
“亲爱的,你好吗?”莎拉向李梅打招呼。
“妈妈!”李梅叫道。现在她才意识到维宏送给她的两本书其实是婆婆的,因为她清楚地记得莎拉在扉页上的签名。“我很喜欢您的育儿书。”
“哦?”莎拉有点疑惑地看向维宏。
“亲爱的,我把你的书作为我们送的结婚礼物给了李梅。我希望你不会介意吧?”维宏向莎拉解释道。
“亲爱的,我当然不介意。我很高兴你喜欢我的书。”莎拉说。她又抱住了李梅。“我想你一定把这些书用得很好。看看我们的梅梅多可爱!”她把梅梅抱起来,放在腿上。大卫推着她俩走出了机场。
— 2 —
大卫带父母家人坐上酒店派的车,一起来到了瑞景酒店,帮助爸妈、姐姐姐夫安顿下来。酒店离大卫教书的中医学院不远,午餐之后,大卫领着大家来家属区看看。大卫住的宿舍楼的红砖外墙让维宏想起了牛津大学默顿学院。大卫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妈妈在院子里散步,维宏指着宿舍区里的林荫道和绿草坪对莎拉说:“达令,看那里一片绿!”
莎拉扭头对维宏笑了笑,说:“对啊,这儿和默顿学院好像啊。”
维宏感慨地说:“时光过得好快!达令,你还是那么温柔,那么好看!”
大卫很羡慕爸妈的亲密无间,也很感激上天最终还是给他丢了一只大饼,让他全家三代人跨越千山万水得以团聚。情之所致,虽千万里吾往矣。
莎拉戴的耳环引起了维宏的注意:那是一对珍珠铜钱耳环,每只耳环上有两颗珍珠,其中一颗珍珠挂在铜钱洞里,另一颗珍珠挂在铜钱底部。
“这对耳环是芙蕾达做的。”莎拉看到维宏注视着她的耳环,便解释道。她眸子湿润,维宏握紧了她的手以示理解。
“达令,你曾经给了芙蕾达几枚古铜钱,还记得吗?”莎拉说。
“哦?我不记得了。对不起啊!”维宏有些歉意地说。
“小姐姐在十二岁那年遭遇车祸。我没能照顾好她,很内疚。”莎拉带着哭腔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哦,达令!这不是你的错。我想芙蕾达也希望她的妈妈过得快乐。”维宏试着安慰莎拉。
莎拉从脖子上取下项链,递给维宏。维宏打开吊坠,小照片上的小女孩正冲他微笑。他久久地盯着看。
“哦,我的女儿!”维宏喃喃自语。
“达令,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碧娜吧?就是我们的孙女?碧娜是内森的姐姐。”莎拉转移话题道。
“哦,还没有。她现在在哪儿?”维宏从回忆二女儿芙蕾达的悲伤中恢复过来。
莎拉告诉维宏,碧娜嫁给了一个叫查尔斯·莫罗的法国年轻人,他们是在牛津大学读书的时候认识的。两人毕业之后就结婚了。前几年,他俩搬到了法国南部的韦尔东省,是查尔斯的家乡。查尔斯回去接手他年迈的姑姑打理家族的城堡。
“城堡?”维宏听得入迷了。 “是的,是一座有 700 多年历史的古城堡。”莎拉想象着他们的孙女像公主一样住在一座古老的城堡里时,她温柔地笑了。
“真好!”维宏评价道。碧娜是他唯一一个还没见过面的家人。老两口慢声细语地聊着,仿佛害怕如果声音太大会吓跑旧时的记忆。
他们住的这家酒店是内森推荐的。去年夏天他来上海旅游时,在去大卫学校的路上经过这家酒店。他觉得这家酒店的建筑外型跟牛津的建筑很像,有一种家乡的氛围。内森在准备他的毕业考试,不能参加这次家庭团圆之行。他盘算好了,毕业之后要当一名真正的厨师。
— 3 —
大卫一家团圆的这天正值中秋节。大卫带父母和姐姐姐夫来到他的宿舍,准备晚餐,庆祝中秋佳节、阖家团聚。
大卫妈妈旅途劳累,很快就去午睡了。维宏也休息了。大卫让姐姐姐夫两口子回酒店去休息。大卫就开始准备晚餐。
6点多钟,阿比盖尔和亚当回到大卫家。刚进门,就闻到了满屋的菜香。李梅招呼姐姐姐夫坐下,端上茶水,让他们稍微休息片刻,就转身去厨房给大卫打下手。不一会儿功夫,大卫和李梅就端上了几盘菜,放在饭桌上。
大卫边摘下围裙边喊:“爸爸、妈妈,来吃饭了。”
维宏搀扶着莎拉走出房间,莎拉看到满桌的菜,很惊讶,问:“小宝,这些菜都是你做的吗?”
大卫点点头,扶着妈妈坐下来,跟她一一介绍他今天做的中秋家宴菜肴:“乌鸡汤里放了枸杞、桂圆、红枣、羊肚菌。乌鸡汤是粤菜,乌鸡的鸡肉和骨头都是黑色的。乌鸡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高于普通鸡肉,胆固醇和脂肪含量却很低。乌鸡汤具有滋阴补血、健脾固冲、健脑、抗衰老等功效,对体虚血亏、肝肾不足、脾胃不健等人群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莎拉听了大卫的解释,不是很明白,因为她已经几十年没有接触中医了,对日常的药膳也很生疏。就对大卫说:”小宝,只要是你做的菜,我都喜欢。“
大卫很高兴地笑了笑,就简短地介绍了他今天做的其它菜品:梭子蟹山药蒸肉饼、葱?大排、油爆河虾、红烧划水、炒鸡毛菜。
亚当看了这满满一桌菜,说:”怪不得内森跟着大卫观摩了几天,非常仰慕他舅舅的厨艺,原来真是名不虚传呢。“
阿比盖尔也说:”小宝,真没想到你这么会做菜,你该不会是中医大夫里面的最佳厨师啊?“
李梅听了噗呲一笑,说:”姐姐,大卫是大厨里面的最佳中医大夫。“
维宏听了也哈哈笑了起来,说:”大卫的厨艺深得他祖父的亲传,现在已经练得更加炉火纯青了。“
大卫有些不好意思了,连忙说:”爸、妈、姐姐、姐夫,你们不远万里来团聚,是我们家的大喜事。我们喝点黄酒来庆祝庆祝。“
亚当看着小酒杯里面的黄酒,抿了一口,说:“嗯,黄酒的香气层次丰富,能尝出果香、蜜香、药香,口感醇厚绵长,入口柔顺,回甘持久。”
大卫看着亚当很欣赏黄酒,就说:“我们今天品尝的黄酒是绍兴酒,在国际博览会上得过奖,还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绍兴酒的酒精含量是15度,这个度数既保留了黄酒的醇厚风味,又不会像高度白酒那样刺激。除了直接饮用,黄酒还可以用来烹饪去醒、炖煮乌鸡汤。”
亚当一仰脖,喝干净了小酒碗里面的黄酒,咂巴咂巴嘴巴,有些意犹未尽。又倒了一小酒碗。
阿比盖尔赶紧拦着亚当,说:“亲爱的,就这一小酒碗了啊。你不能多喝酒了,否则醉了,就会拉着人就大说特说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亚当脸色红红的,吐了吐舌头,对阿比盖尔做了个鬼脸,说:“亲爱的,你说了算。哈哈。“
莎拉和维宏看着这两口子闹腾,也跟着笑了起来。一旁的梅梅看着爷爷、奶奶笑了,也咧开小嘴呵呵地笑了起来。
晚餐后,大卫端出他做的五仁月饼、玫瑰阿胶糕、桂花糖芋苗,请家人们品尝。又是一片赞扬声,大卫也高兴地笑了。
梅梅指着窗外的一轮明月,背诵起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维宏揉揉梅梅的头顶,宠溺地说:“小梅梅,你背的真好!”
莎拉一把拉过梅梅,吻了吻梅梅的额头,说:“Lovely.”
梅梅学着奶奶,也说“拉屋里。”
大人们听了,都笑了起来。
这是大卫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中秋家庭大团圆。
月圆,菜香,人齐。家人们说说笑笑碗碰碗,这便是人间至暖、最踏实的阖家团聚。
— 4 —
中秋节之后,大卫带父母去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做健康体检,挂了李梅的专家号。
李梅还是在内科走廊尽头的那件诊室,大卫去读研了之后,她也晋升为主任医师,这间诊室也成为她独自工作的场所。大卫推着母亲走进来,熟悉的地方令他陪感亲切。李梅带着口罩,眉眼弯弯,跟莎拉打过招呼之后,请维宏也坐在旁边。
大卫简短地告诉父母,李梅是他的实习指导老师,也是他一见钟情的女人。李梅听着大卫的介绍,脸红了起来,虽然被口罩遮挡了,但是,双眼含情脉脉地瞅了大卫一眼,小两口的眼神暧昧交流看得莎拉和维宏心照不宣。莎拉暗自腹诽:“看起来小宝真是个性情中人,一旦对姑娘心动,必会坚定不移地追上去,不抱得美人归决不罢休。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莎拉莞尔一笑,轻轻地拉住李梅的手,柔声说:“李梅啊,你独具慧眼,欣然接纳我家小宝,许身托付于大卫,我和维宏感激不尽。”
李梅听闻莎拉的一番话,感到很羞涩,连忙说:“大卫很绅士,很温柔,尽得爸、妈的精华美德。其实,大卫的医术一直在我之上,我跟大卫学习了很多。来,妈妈,我先给您号号脉。”
李梅接着仔细观察了莎拉的眼神、面色、舌苔,问了莎拉最近胃口怎么样?怕冷还是怕热?睡眠质量好不好?维宏在一旁低声为莎拉翻译一些中医专有名词。
李梅与大卫低声交流了一下对莎拉的诊断。其实,大卫在搀扶母亲的过程中,已经悄悄地给母亲把过脉了,也仔细观察过母亲。所以,他俩很快得出共识,李梅开出的养生方案也与大卫的想法不谋而合。其中的一项是给莎拉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在耳廓上的’神门’、’心’、’枕’等安神穴位,有助于安神补脑。莎拉刚从英国来上海,时差还没有倒过来,睡眠不好。
大卫给母亲解释道:“王不留行 (Cowherb Seed)是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本草纲目》称其药性’走而不住’,仿佛有王的命令也留不住它走行的药性,故名’王不留行’。贴压在睡前按压5分钟,能帮助放松神经,持续给耳穴施加温和刺激,帮助老年人平复情绪、进入放松状态,安神补脑。贴上之后,您也可以自己按揉每个穴位。“
莎拉点点头,完全信赖地看着大卫说:”小宝,你说怎么治疗就怎么办。我们按照李梅的方案来治疗吧。“ 这也是40多年以来,莎拉第一次接受中医治疗。
接下来的几天,大卫悉心为母亲做了几款安神补脑的药膳,有桂圆山药粥、银耳莲子羹、莲子百合粥、核桃芝麻糊、核桃龙眼鸡丁,给母亲换着吃。莎拉几十年以来完全与中医隔绝,现在,儿子、儿媳都是中医大夫,给她检查身体、调理膳食,她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很期待。
李梅也为维宏号了脉、检查了他的身体健康状态,发现他的身体机能很年轻。维宏乐呵呵地对李梅说:“老家王村是块风水宝地,有益于延年益寿。过几天,我就带大卫妈妈回王村,在老家给她疗养。”
李梅听了连连点头,说:“爸爸,您说的对。老家确实是一个疗养身心的好地方。”
—5 —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大卫带着他的父母、大姐姐夫去参观他工作的地方。一进中医学院校区,维宏和莎拉很快就认出了大卫上班的那栋大楼正是老圣约翰大学的主楼,维宏曾经在这楼里给本科学生教过西方史。大卫介绍说,五十年代初,老校被撤销了。十年后,中医学院在原圣约翰大学原校区成立。维宏低头想了一下,这才慢慢理顺了几十年前的过往:也就是在老圣约翰大学撤消后不久,他家的中药店“和善堂”也公私合营了。之后,他就带着大卫回了老家王村。
当他们走过大卫住的宿舍区外的街上,阿比盖尔指着面前的一家中药店,惊呼道:“哇!和善堂!”
“百合固?汤:
百合固??地黄,?参贝母桔?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肺家伤。” 阿比盖尔随口背诵着。
“阿比盖尔,你还记得爷爷教的’百合固金汤’?”维宏惊讶地发现阿比盖尔讲中文就像30年代电影里的对白,混合了上海话和老家方言。他已经很久没听过这种口音了。
“和是和平,善是仁慈,堂是大房间。对吧?是爷爷教我和芙蕾达背的药方诗。”阿比盖尔向维宏解释道。当听到芙蕾达的昵称时,莎拉眸子闪过一丝伤感,扭头看向大女儿。
“哦,对呀。和善堂是很久以前我家开的中药店。”维宏看着街边的药店:“奇怪。和善堂中药店不是早就关闭了吗?”
大卫接着说:“前一阵子,内森去店里问’百合固金汤’时,也会背诵这首药方诗。我正好路过这家店,在门外听见了,就跟内森认识了。也有了我们家现在的团圆。”
大卫一家人正在聊着的时候,传来一声“您好!”原来是店老板王大成在药店门口打招呼。他已经在那里站了好一会儿,眯缝着眼盯着走过来的这家人,他对着维宏说:“王老先生,我是王村的王大成。您不记得我了吗?”
“哦?”维宏有点迟疑地看着王大成。
大卫问道:“你是药店的老板,对吧?”
“嗯,算是吧。”王大成显然对老王先生没太感兴趣,转头看着随行的外国人。不久前在店门口,他刚听到《汤头歌诀》,内森就被大卫拉走了。从那以后,他一直处心积虑地想弄到更多信息。
“外国朋友,进来看看吧?”王大成媚笑着对几位外国人邀请道。
“店面弄得蛮好的。”维宏在店里四处看了一圈后说道,这让他想起了很久以前自家的药店。
“承蒙夸奖!”大成冷冷地说:“我可以问您一件事吗?”
“当然了。”
“您是从前和善堂中药店老板吧?”
“对。”维宏迟疑了一下,说:“你问这个干什么?”
“你手头上有原版的《汤头歌诀》吧?”大成直截了当地问。
维宏蹙了蹙眉心,思索了一小会儿,很认真地说。“哦,我没有原版书。多年前我曾听我哥哥提起过一两次。但他在我接手药店之前就去世了。我从来没有亲眼见过那本书。”
“《汤头歌诀》没有了?您说是真的吗?”王大成有些不太相信。
“爸爸,我们得走了。妈妈在外面等我们。”大卫走进来站在维宏身边,听到了王大成跟维宏的对话,这才搞清了王大成的真实意图。
大卫扶着维宏慢慢地走出了药店。
最近这些年,大卫主要研究的正是《汤头歌诀》。原来,这本书确实与自家有关联。
— 6 —
周六到了,大卫跟父母、大姐姐夫说,晚上请大家去听音乐会。
大卫一家提前来到上海音乐厅,在周围转转。莎拉一来到音乐厅前面,就看到这座建筑似曾相识。她轻声问维宏:“达令,这栋建筑看上去像老早以前的南京大戏院,你看是不是?“
维宏仔细看了看音乐厅的外观,十分肯定地对莎拉说:”达令,你说的没错,应该是把30年代的南京大戏院改建了。你还记不记得,那时候我们没少来这里看电影、看话剧。“
莎拉点点头,说:”对、对,外观是没变的。来来,阿比盖尔,你是专家,你来给我们大家说说这建筑的风格。“
阿比盖尔快速看了一遍音乐厅的外观,再凑近到大门边的墙上仔细读了铜牌子上的介绍,点点头,然后就毫不推辞地介绍起来:” 上海音乐厅原名南京大戏院,建成于1930年,由范文照和赵深设计。他们是中国第一批留洋建筑师,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在上海音乐厅的设计中,他们采用了新古典主义风格,使建筑呈现出庄重、典雅的气质。“
大卫问:”什么是新古典主义风格?“
阿比盖尔想了一下,说:”大卫,你看,音乐厅的建筑立面设计简约,整体呈现对称布局,给人以庄重、典雅的感觉,是古典主义的构图。再看入口雨蓬上方有三个大尺度半圆券落地窗,用两根爱奥尼克半圆壁柱和两根四分之一圆形壁柱,组成三开间的壁龛和三扇圆形拱窗。楣梁上方檐口下有一块浮雕,形成典雅的装饰风格,虚实对比强烈。外墙下部为汰石子墙面,上部为深褐色的清水墙面,门前有台阶,大门为六扇木框玻璃门,门旁是爱奥尼克柱。这样的风格被称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它是借鉴古希腊、古罗马经典建筑元素,以’简洁、对称、庄重’为核心的设计风格,本质上是对古典美学的现代简化与重构 。新古典主义摒弃了古典风格中繁复的雕花与装饰,保留了核心符号:比如用柱式(多立克、爱奥尼克等)、半圆拱券、对称立面等元素,同时运用现代材料,让建筑既有古典的仪式感,又兼具简洁利落的现代气质,上海音乐厅的对称立面与爱奥尼克柱就是典型体现 。“
大卫听了若有所思,问道:”大姐,新古典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区别有哪些?“
阿比盖尔说:”上海音乐厅用的爱奥尼克柱,柱头上有标志性涡卷纹,线条柔和,适配音乐厅的典雅气质 。而古希腊多立克柱没有柱础石,就是在柱子下没有基石。多立克柱的柱头朴素,像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更显雄浑;科林斯柱的柱头有茛苕叶装饰,如巴黎的先贤祠,华丽感更强 。再看看音乐厅入口上方的半圆拱券,线条流畅且无多余雕刻,仅起结构与装饰双重作用 。古罗马的万神殿的拱券更大,侧重承重;巴洛克风格建筑的拱券常搭配繁复浮雕,如罗马的圣卡罗教堂,装饰性远超功能性 。还有上海音乐厅严格对称的三开间立面,是新古典主义’简洁对称’的体现 。古典主义的巴黎凡尔赛宫立面虽对称,但窗户、壁柱排列更密集;而洛可可风格建筑立面不对称,还会用曲线、碎花装饰,完全打破对称原则 。从上述的核心柱式对比、拱劵设计对比、立面布局对比,可以清晰看到,上海音乐厅在借鉴古典元素时,做了’去繁就简’的取舍,完美契合新古典主义的核心特质 。“
大卫其实没听懂多少,大姐说的古典建筑听起来也十分陌生,需要狂补课。大卫于是赶紧说:”谢谢大姐解释音乐厅的建筑风格。我获益匪浅。哦,我们快进去吧,演出快开始了。“
今晚,是大提琴家马友友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举办的一场音乐会,由陈燮阳指挥,马友友演奏了三部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分别是海顿的《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和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演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掌声、欢呼声震耳欲聋,看到马友友谢幕多次之后,大卫搀扶着母亲缓缓走出音乐厅。
莎拉不住地对大卫说:“太精彩了。我好喜欢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你听出来第二乐章慢板主题了吗?以G大调温柔开篇,大提琴奏出绵长且略带忧伤的旋律线条 ,音符以级进为主,偶有小幅度跳进,像极了低声呜咽的倾诉 。配器上仅用弦乐轻轻铺垫,凸显大提琴温润的音色,这段旋律被认为是德沃夏克对亡母的思念寄托,听感上如同一封未寄出的家书,细腻又充满深情 ,是整部作品最触动人心的’情感内核’ 。”
大卫自认为是一个乐盲,基本没听出啥主题,就说:“哦,还有哪些主题?”
莎拉接着说:“ 第三乐章采用捷克传统“富里安特”舞曲的3/4拍节奏 ,旋律以短促跳跃的音符构成,充满欢快活泼的气息 。大提琴在此段落通过快速换把与跳弓技巧,模拟民间舞蹈的轻盈步伐 ,同时乐队铜管声部加入,增强了热闹的氛围 ,仿佛能让人看到捷克乡村集市上的欢快场景 ,是德沃夏克对故乡民俗风情的音乐复刻 。”
大卫说:“听起来,第三乐章确实与第二乐章的风格不同呢。”
莎拉说:”其实,第一乐章才是史诗开篇,它以B小调庄严起奏,大提琴从低音区缓缓上行,旋律线条跌宕起伏 ,既有英雄般的豪迈,又带着一丝漂泊的惆怅 。主题中融入了黑人民歌的旋律特点,节奏自由且富有张力 ,乐队与大提琴交替呼应,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为整部作品奠定了’史诗叙事’的基调 ,展现出德沃夏克在异乡对人生与故乡的双重思考 。“
大卫把母亲扶着坐上轮椅,缓缓往前推着,离开了音乐厅。他虽然是音盲,但是对母亲讲的作曲家把自己的情感写入了乐曲中,还能获得听众的理解和喜爱这件事情很感兴趣。他打算再请母亲介绍其余的两首大提琴曲。
另外,马友友在台上的表现极具感染力与亲和力,给大卫留下了深刻印象,仿佛还在眼前:当他端坐在舞台中央,轻轻架起大提琴,便会微微闭眼,神情专注,仿佛与乐器融为一体。他手中的琴弓如灵动的舞者,在琴弦上翩翩起舞,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从他灵魂深处迸发而出。马友友的演奏风格细腻而富有激情,弓弦纵横交错迸发的音色,时而凝重、沉静,时而浪漫、洒脱,能让听众感受到强烈的音乐气息和琴声的穿透力。他总是面带微笑,充满信心,没有一点“神圣不可侵犯”的架子。马友友在舞台上较为随性,有时会随着音乐轻轻晃动身体。他把音乐传递给包括指挥、乐队、听众在内的全体人们,让所有在场的人都能被带入音乐之中。
大卫想起了法国文豪雨果的名言:“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
— 7 —
第二天上午,大卫来到父母、大姐姐夫住的酒店,带他们去静安寺去转转。
静安寺位于南京西路,是一座始建于三国时期吴国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当时寺庙建在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起名“沪渎重元(玄)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由于寺庙靠近江岸,受江水冲击,寺庙地基不稳,寺庙随时可能坍塌,所以,寺庙被迁到法华镇芦浦沸井浜一侧,就是现在的南京西路这个地方。这座“沪渎重玄寺”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 ,唐代改名为“永泰禅院”,宋代更名为“静安寺”并沿用至今。
大卫一家来到静安寺,眼见着面前的一片热闹的建筑工地,不禁十分诧异。
莎拉对维宏说:“达令,我们在上海住的时候经常来这里听佛学讲座,我记得当时的静安寺里有大雄宝殿、三圣殿、天王殿,还有赤乌山门。不过,在1945年赤乌山门往东头挪了。我没记错吧?”
维宏稍作思考,说:“达令,你的记忆力真好。当年,旧山门被店铺堵死了,当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主持德悟法师和监院密迦决定在原山门的东头另建一座仿唐朝风格的新山门。建成之后,挂上了由邓散木(铁翁)题额’静安古寺’。 德悟法师是在 1941年继任静安寺住持的,他革弊图新,注重佛学研究。我们来听过他的佛学讲座。“
大卫指了指快完工的山门,说:“新修的山门上有一个牌匾,’静安寺’,不知是否是照着先前的牌匾写的?”
维宏仔细看了看,说:“嗯,这书法跟我印象中的邓散木题写的’静安寺’很像,都是隶书字体,风格苍劲古朴、雄浑大气,笔画粗细变化有致,线条刚健有力又不失灵动。这三字与静安寺古朴庄重、历史悠久的气质相契合,为寺庙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他们正聊着,走过来了一组人,其中有两位耄耋老人,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身穿褐色长褂,仿唐装样式,斜部加以割截、缝缀,以表征福田、百纳之意。长衫长及脚背,纽扣在腋下的右襟边沿。另一位慢慢步行的老人头发花白,面容和蔼,身着中式服装,佩戴眼镜,神态慈祥且从容,展现出一位长者和佛教界领袖的儒雅风范。
走过大卫他们身边时,那位戴眼镜的老人听到了维宏点评静安寺的牌匾,就停了下来,对维宏行了合掌礼,说:“这位先生,你对静安寺很了解啊。难得见到呢。我是赵朴初,这位是主持度寰法师。我们今天来看看静安寺修复的情况。“
维宏听了,回了合掌礼,说:”赵扑老,我40年前就见过您了。我是王维宏,这是我夫人莎拉。我们以前常来静安寺听佛学讲座,也参加过您参与发起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活动。记得1946年4月,王若飞、叶挺等飞机失事,您以佛教协会名义在玉佛寺以超度亡灵的形式举行悼念活动。那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被特务暗杀,您再度以佛教协会名义组织在静安寺举行公祭活动。我们那时见过您。“
赵朴初在行了合掌礼,说:”你们都是那个年代的亲历者,那个时候很艰苦啊!“
维宏略回忆了一下,说:“我还记得那时的住持是持松法师。1948年初,静安寺拨出沿街楼房,创立佛教平民诊疗所,持松法师担任所长,面向贫病之众,施诊给药,救难拯贫。为筹募医疗基金,持松法师还发起敦请海内书画名家捐赠作品,举行义展。我家祖传的中药店’和善堂’也捐赠了药材,伙计们曾经轮流来诊疗所熬制汤药。“
听到这里,度寰法师给维宏施了个合掌礼,说:“阿弥陀佛,感恩你善信发心,功德无量。持松法师是我的师父,他是近代汉传密宗复兴奠基人,他在20年代赴日本高野山真言宗求学,系统掌握唐密教法,带回大量失传的汉传密宗典籍与仪轨 。他回国后,先后在武汉宝通寺、上海静安寺设立真言宗坛场,恢复灌顶、修持等完整密法仪轨,使自唐武宗’会昌灭佛’后中断近千年的汉地密宗法脉得以延续,后续有人。“
赵朴初接着说:“度寰法师就是持松法师悉心培养的核心传承人,使得汉传密宗得以发扬光大。静安寺这次的修复就得益于度寰法师自任职静安寺主持以来,始终将寺院修复视为重责,不仅牵头制定修缮方案,还四处奔走募集善款、联络工匠,全力推动古寺风貌复原,让损毁的静安寺逐步重焕生机 。“
度寰法师对赵朴初行了个合掌礼,说:“赵扑老谬赞了,贫僧不过是守着这座古寺,做些分内事罢了 。比起历代住持的付出,这点作为不值一提,全靠诸佛护佑、大家支持,才敢在佛法路上稍作践行 。”
赵朴初对大卫一家人一一施了合掌礼,说:”王先生、王夫人,我和度寰法师去看看工地,就不耽误你们了。有缘再会。“
大卫和家人都对两位老者施了合掌礼,然后目送高僧一行人走入静安寺。
— 8 —
周日一早,大卫带着李梅和梅梅来到瑞景酒店,跟父母、大姐姐夫一起早餐。然后,他们一起去中山公园玩玩。
一路上·,莎拉告诉大卫和李梅,说:“中山公园与圣约翰大学隔条街,我们以前带孩子们常去玩耍。那个园子最早是兆丰洋行主人英国商人霍格的私家花园,以英国式自然造园风格为主。大卫小时候最喜欢去园内的动物园看动物,他特别喜欢园里的黑熊。所以,我给他织了一只毛线小熊。喏,就是梅梅手上拿着的这只。”
维宏接着说:“起先,这个园子叫兆丰公园,是因为其园主霍格兄弟所开办的公司中文名称为兆丰洋行。霍格兄弟是租界早期的大地产商,他们于1854年以前在花园路开办了一家霍格兄弟公司(Hogg Brothers&Co.),中文名称为兆丰洋行。后来他们在极司非而路修建的乡间别墅,也习称兆丰花园。1914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将花园南半部改建为租界公园,定名为兆丰公园。1943年,日本占领军将租界交还给汪精卫政权。汪伪政权为了显示自己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同时也为了争取民心,以及消除租界的外国殖民色彩,将兆丰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正式收回了租界,未对’中山公园’这一名称作改动,该名称一直保留至今。“
说话间,他们来到了一栋英式乡村别墅风格的建筑前,建筑整体庄重、简约、敦实,屋顶为坡顶洋瓦,白墙面上有数个醒目的N形图案,下端铺贴黑色瓷砖。原来,这是中山公园二号门。建筑左右两侧是门卫人员办公室,中间通道供游人出入。
大卫去门口买了入园门票,每张2角,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公园。
阿比盖尔看到儿童游乐场,看到秋千、跷跷板、沙池,眸子忽然被水汽笼罩,语音也有些哽咽,她用手抹了一下眼睛,低声说:“这里是芙蕾达最喜欢的地方。我仿佛能看到她荡起在高高的秋千上,咯咯笑的情形。”
亚当伸手揽过阿比盖尔,在她肩头轻轻地拍了一下。维宏和莎拉都看了看阿比盖尔,眼前的游乐场勾起了芙蕾达的音容笑貌。
梅梅欢呼一声,直奔一上二下的滑梯,李梅连忙追了上去,母女俩又一起滑下来。梅梅开心地笑着,在滑梯上上下下了好几趟,才回到大人们的边上,开心得又蹦又跳。
大卫忽然玩心大发,拉着梅梅去坐旋转木马。梅梅由拉着李梅的手,一家三口坐在木马上,吱呀吱呀地转了起来,欢声笑语感染了站在旁边观望的几位长辈。
半晌之后,他们沿着主干道慢慢往前走去。不久,前面出现了一个大草坪。莎拉对维宏说:“达令,我记得以前的大草坪边有露天音乐台,我们也常来听消夏音乐会,欣赏了不少经典民乐,也有西方的古典音乐和爵士乐。看,那边的牡丹园是新建的吧?”
大卫走过去,看了看牡丹园门口的牌子,说:“牡丹园是1956年建的。”
维宏指着石拱桥,说:“那座桥也是以前没有的。”
大卫走过去读牌子上的文字,回来告诉父亲:“大石桥是一座花岗岩石桥,建于1959年。桥高4米,长20米,跨陈家池水面。”
维宏环视了一周,轻轻牵起莎拉的手,说:“晨晖初透翠林间,旧径茵茵似昔年。”
莎拉眸子闪过温柔的光,晃了晃他俩牵着的手,说:“风拂草香浑未改,恍然人立老亭边。”
父母间亲密互动,两句一接地创作联句诗,几位小辈们听罢对视一笑,疯狂脑补了爸妈年轻时的浪漫情怀。大卫没想到母亲也能出口成章,李梅更是佩服婆婆的中文水平。梅梅在一旁高兴地给爷爷奶奶鼓掌。大家都乐开了怀。
— 9 —
大卫请了一周假,陪父母、姐姐、姐夫返回老家王村。母亲决定留下来,今后就与父亲住在老家养老。大卫看到母亲满心欢喜地和父亲有说有笑,聊个不停。大卫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特别特别开心。
大姐阿比盖尔童年时也在老家住过几年,避开上海那时的战乱。她很熟悉后屋的厨房,很习惯地坐在灶台后门帮着烧火。亚当头一次看到乡下的厨房,看着灶台、水缸很好奇,跟着大卫去井边打水,提了一桶水回来,倒在水缸里,很有成就感。他见大卫挑了两大桶水回来,很佩服,说他像个大力士。
亚当看到阿比盖尔在烧火,也凑过去,往灶门里塞了一个把子,觉得很好玩。他就说:“达令,你去帮大卫做菜,我来烧火。”
大卫从后院抓了一只父亲养的母鸡,宰杀、清洗干净之后,就放在瓦罐里炖了起来。还加了姜、党参、当归一起炖。
阿比盖尔看着大卫手脚麻利地做菜,就跟亚当说:“看看大卫这做菜的速度,怪不得内森见了大卫就粘上了。哈哈。”
亚当也呵呵笑了起来,手抹了一把脸。阿比盖尔噗呲一声笑了起来,说:“达令,你把自己画成了一只大花猫。哈哈。”
亚当斜睨了一眼阿比盖尔,挤了挤自己那张花脸,拿着烧火棍子,装模作样地恐吓阿比盖尔,说:“俏姑娘,你乖乖过来,你被俘虏了。”
阿比盖尔立马横眉冷对,一把抢下亚当手中的烧火棍,佯装厉声道:“黑客,缴枪不杀!”
大卫在一旁看着姐姐姐夫童心未眠、嬉笑打闹,觉得很好笑。看来,回到老家,大家都焕发了青春。
说话间,大卫烧好了油爆河虾、韭菜炒鸡蛋、茨菇红烧肉、白果炒虾仁、茭白炒肉片、清炒藕丝。主食做了咸肉菜饭。
莎拉和阿比盖尔喝了一小碗鸡汤,异口同声地说:“好喝。”
阿比盖尔说:“大卫,你炖的鸡汤里面放了党参和当归吧?让我想起了爷爷做的鸡汤。”
大卫微哂,说:“大姐姐,我是跟爷爷学做的鸡汤。我还学了不少其它菜式呢,以后我都教内森做,让您以后常能吃到老家菜。”
亚当在一旁连连点头,拍了拍大卫的肩头,说:“大卫呀,你一定得把内森教会。我们在牛津等着吃老家菜呢。”
大卫笑眯眯地说:“姐夫,您放心,我保证把内森教会。您就等着吃吧。哈哈。”
莎拉在一旁看着大卫,心里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个小儿子打小就没能由自己带大,莎拉感到很有愧疚。现在,在自己晚年的时候,还能有大卫承欢膝下,她感到特别感恩维宏对大卫的培养。
一周后,大卫陪姐姐、姐夫回到了上海。第二天,阿比盖尔和亚当飞回了伦敦,返回了牛津家中。到家的最初几周,阿比盖尔感到很失落。她给住在法国南部的女儿碧娜写信,说了些跟父母去上海的旅行见闻。周末,内森从学校回来,阿比盖尔和亚当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外婆外公见面的感人情形,还有看到大卫舅舅的种种趣事。内森很开心,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