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1章 灶台空了,但饭还热着

作者:布衣农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城市的心跳正从停滞的恐慌中缓慢复苏。


    林小树骑着那辆老旧的电驴,像一滴孤独的水,汇入解冻的河流。


    车轮碾过柏油路,带起的风里不再只有消毒水和尘土的焦糊味,开始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食物的香气。


    他看见了。


    起初只是零星几家,而后如雨后春笋般蔓延。


    那些还在营业的餐馆,无论大小,都在最安静的角落,辟出了一方小小的“空座区”。


    一张擦得干干净净的桌子,上面总是摆着两副碗筷,中间放着一杯尚有余温的白水。


    没有招牌,没有解释,仿佛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林小树停在一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馄饨铺前,走了进去。


    凌晨四点的店里只有老板在打瞌睡。


    他指了指角落那张空桌,老板揉着眼睛,睡眼惺忪地笑了笑。


    “不知道,客人留下来的习惯。”老板打了个哈欠,“有个常来的夜班司机,说有天太累了,恍惚间觉得对面坐着他老婆,陪他吃完了那碗面。他说,有人陪着吃饭,饭都香一些。后来大家就都这么做了,说是能沾点‘人气’。”


    林小树点了碗馄饨,坐在了那张空桌的对面。


    他没有去碰那副为“不存在的客人”准备的碗筷,只是安静地吃着自己的。


    安宁管理总局的技术分析部,此刻却无人入眠。


    一份标记为“现象-073:共感餐位”的报告正在紧急传阅。


    高清监控录像被反复播放,画面来自全城上百个设置了“空座区”的餐馆。


    录像显示,每当午夜零点至三点之间,这些空桌的红外热成像读数都会无一例外地上升三摄氏度左右。


    温度集中在桌面和那个空着的座位上,仿佛真的有一个无形的“人”坐在那里。


    更诡异的是,那杯温水的表面,在超高倍率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凝结着几颗肉眼不可见的、淀粉质的细小饭粒。


    技术人员无法解释这种能量转移,物理学家对这凭空多出来的热量束手无策。


    报告的结论只有一句话:无法解释,建议列为长期观察的稳定良性异象。


    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小,因为没人能否认,自从这个“习惯”蔓延开,那些冰冷的床铺,似乎不再那么令人恐惧了。


    几天后,林小树路过一所私立幼儿园。


    正值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着一场名为“小小炊事员”的游戏。


    他们用五颜六色的橡皮泥和玩具锅碗瓢盆,模拟着做饭的场景。


    一个穿着粉色连衣裙的小女孩,正专注地捏着她的“米饭”。


    她捏好一锅黄色的“饭粒”后,又小心翼翼地从一块白色的橡皮泥上,揪下指甲盖大小的一点,轻轻放进玩具锅里。


    “萌萌,为什么你的锅里要多放一粒白色的呀?”年轻的老师好奇地蹲下身问。


    女孩抬起头,眼睛像两颗黑葡萄,她认真地说:“奶奶说的。奶奶说,我们家每次煮饭,都要多抓一把米。她说,总有人在外面,还没吃过饭。”


    老师的笑容僵在脸上,一种难以言喻的酸楚和震撼涌上心头。


    这个诞生于绝望中的生存仪式,已经内化成了一种最朴素的童蒙教育。


    当晚,这所幼儿园的安保系统触发了一次低风险警报。


    园长办公室的监控画面中,放置在展柜里的那件“小小炊事员”优秀作品——那个装着一粒白色泥丸的玩具锅,正散发出一抹柔和的乳白色辉光,光芒微弱却执着,仿佛某种正在孕育的生命凝壳。


    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通过某些特殊的渠道,汇集到林小树这里。


    “城南最后一口‘守温锅’,已于今日凌晨熄火。”


    “西郊的‘不眠者互助会’宣布解散,所有成员回归家庭。”


    全球最后一个由官方维持的、用以象征性延续人类烟火的“守温点”,自愿关闭了。


    林小树骑车赶到那里,那是一个位于老社区广场中心的站点。


    他曾见过它最鼎盛的样子,二十四小时炉火不息,总有人彻夜不眠地守着,往那口巨大的铁锅里添水加柴,锅里永远咕嘟着热水,象征着“人间尚有热食”。


    如今,火灭了。


    站点的负责人,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指挥工人将那口被烟火熏得漆黑的破铁锅拆下。


    “不用点了,”老人看到林小树,平静地说道,“以前点着它,是怕火灭了,就真没希望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是灶台,人人心里都点着一盏灯,这口锅,也该歇歇了。”


    那口陪伴了无数人度过最黑暗长夜的铁锅,最终被熔铸成了一座小小的抽象雕塑,立在社区广场中央。


    底座的铭牌上没有记录任何英雄的名字,只刻着一行字:


    “火种不灭,因人人掌灯。”


    夜深了。


    林小树独自坐在冰冷的江边。


    他打开随身携带了许久的米袋,伸手进去,却摸了个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最后一粒米,也在不知不觉中,被他埋在了母亲的坟前。


    他的使命,似乎已经走到了终点。


    陈三皮那个送外卖的执念,连同那份源自神器的力量,好像都随着这空空的米袋,即将消散于无形。


    他苦笑着,正准备将这个陪伴他一路走来的布袋收起。


    忽然,一阵江风吹来,卷起地上几片枯黄的落叶。


    那些落叶没有被吹散,反而在他面前的空地上盘旋、飞舞,不可思议地围成了一个灶圈的形状。


    下一秒,就在那灶圈的中央,空气如同水波般荡漾了一下。


    一只古朴的陶碗凭空浮现,碗中盛着半碗晶莹剔透、热气腾腾的白米饭,饭上还卧着一枚煎得恰到好处、边缘微焦的荷包蛋。


    香气钻入鼻腔,温暖而真实。


    这是他成为“复活者”以来,第一次,有“东西”在“投喂”他。


    林小树怔怔地看着,却没有伸手去碰。


    他知道,这不是给他的。


    这是那个正在苏醒的、庞大的人类集体意识,对那个名为“陈三皮”的最初火种的最后一次致意,一次无声的告别。


    “谢谢。”他轻声说。


    话音落下的瞬间,碗中的米饭忽然轻微地震动了三下。


    三短,一长。


    像极了当年,幽冥食录提示新订单时那独有的声响。


    随即,那只陶碗连同碗里的饭和蛋,无声地化作了亿万点光芒,如灰烬般升腾,彻底融入了夜色之中。


    林小树站起身,跨上电驴。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黎明时分,他迎着第一缕晨光,驶入了一条苏醒的巷道。


    路边一家早餐铺刚刚开张,蒸笼里冒出白色的热气,带着面粉和肉馅的香甜。


    老板是个爽朗的中年男人,他看见林小树陌生的面孔,便主动从锅里舀起一碗滚烫的豆浆,又多加了一勺白糖,递了过来:“新来的?尝尝我家的,多加一勺,甜。”


    林小树接过那碗暖意融融的豆浆,道了声谢,正准备找个位置坐下。


    他看见,铺子角落的座位上,已经坐着一个穿着洗得发白校服的女孩。


    女孩的校服袖口打着一块小小的补丁,正低着头,小口小口地吃着一根油条。


    林小树没有丝毫惊讶,仿佛这一切本该如此。


    他端着豆浆,径直走到女孩对面坐下,然后自然地,将自己那碗豆浆往桌子中间推了推,推到她面前。


    女孩抬起头,她的脸庞有些模糊,仿佛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晨雾里。


    但她的眼睛很亮,像清晨的星星。


    她看着林小树,嘴角弯起一个干净的微笑。


    她的嘴唇动了动,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但林小树看懂了。


    她说的是,谢谢你,我吃得很香。


    他知道她不会说话,也知道她并非“活人”。


    她只是一个被无数份“留一口”的善意,从冰冷的梦境边缘拉回,暂时锚定在人间烟火里的一个普通灵魂。


    车轮再次开始滚动,身后,整座城市彻底苏醒。


    家家户户的窗户里,亮起了温暖的灯光,袅袅的炊烟争先恐后地升上天空,汇入晨曦。


    这一次,没有人再害怕闭上眼睛。


    因为他们终于明白: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记得你饿,你就永远,永远不会真正孤独。


    喜欢禁睡区请大家收藏:()禁睡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