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地下不知埋藏着多少帝王将相的陵寝。宁瑜与阿翎为寻一种用于炼制特殊丹药的“地脉石髓”,根据一卷残破的陵图,找到了一处位于骊山北麓、疑似是某位先秦诸侯陪葬墓的遗迹。此地表面已被农田覆盖,唯有一处不起眼的土丘,据说是封土堆的残迹。
然而,与寻常古墓的寂静不同,这处遗迹附近近来怪事频发。有夜归的农夫听到地下传来金铁交鸣与整齐的脚步声;有孩童的玩具球滚入田埂边的鼠洞,次日发现球体布满细密的斩痕;更有人声称在月夜看到田埂上立着身披甲骨、面无表情的“人影”,日出即消失。
“公子,这地下……很‘拥挤’,”阿翎站在那土丘旁,凝神感应,“有很多……冰冷的、带着杀伐之气的‘意志’,它们被束缚着,在按照某种固定的规律运转……像是一支沉睡的军队。”
宁瑜俯身,指尖拂过湿润的泥土,灵力微探,感受到一股深藏于地下的、凝练而肃杀的兵戈煞气。“非是寻常阴兵。此乃‘青铜人俑阵’!以活人浇铸青铜俑,辅以秘法,将其战魂与煞气封存于俑内,构成守护陵寝的军阵。此阵一旦触发,人俑复苏,结阵而战,不死不休!”
询问村中老人,得知此地方圆十里,自古便有“阴兵借道”的传说,但近年的异状,尤其频繁。曾有外来的“土夫子”(盗墓贼)觊觎此地,组织人手挖掘,结果下去的人无一返还,洞口也被莫名填平。
“青铜人俑,战魂不灭……触动阵法者,皆成其刀下亡魂。”宁瑜神色凝重,“那伙土夫子,怕是已凶多吉少。此阵不破,终是隐患。”
两人决定入内一探。他们避开村民,于夜深人静时,来到那土丘之后,找到了一处因雨水冲刷而暴露的、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盗洞。洞内漆黑,深不见底,散发出泥土的腥气和一股淡淡的金属锈蚀味。
点燃符火,宁瑜当先,阿翎紧随,潜入盗洞。初时狭窄,仅能匍匐前行。行约数十丈,前方豁然开朗,竟是一条宽阔规整的墓道!墓道两壁以青砖垒砌,刻着云雷纹与兽面纹,地面铺着巨大的石板。
然而,与这规整不符的,是墓道中弥漫的那股凝而不散的肃杀之气,以及地面上一些散落的、锈迹斑斑的青铜碎片和……早已干涸发黑的血迹。
“看来,那伙土夫子在此触发了机关。”宁瑜捡起一块青铜碎片,上面还残留着一丝微弱的煞气。
两人小心前行。墓道并非直通主墓室,而是错综复杂,岔路极多,如同迷宫。宁瑜凭借对阵法气机的感应,选择煞气最为凝聚的方向前进。
越往深处,那股兵戈煞气越发浓郁,空气中仿佛有无数双冰冷的眼睛在注视着他们。终于,在穿过一条尤其漫长的甬道后,眼前景象骤然一变!
他们踏入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地下空间!空间呈方形,广阔如校场,高度足有数丈。而最令人震撼的是,在这片空间的中央,整齐地排列着数百尊真人大小的青铜人俑!
这些人俑皆身披甲骨,手持戈、矛、戟、剑等各式兵器,面容刻画精细,神态威严,眼神冰冷,仿佛一支随时准备冲锋陷阵的军队!它们按照一种玄奥的军阵排列,前后呼应,左右相连,杀气腾腾!整个军阵散发出的煞气凝聚在一起,几乎形成了实质的灰色雾气,在空间中缓缓流动。
而在军阵的后方,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点将台,台上似乎摆放着一具格外高大的将军俑。
“好一个青铜军阵!”宁瑜看着这肃杀威严的场面,也不禁动容,“这军阵已然与地脉煞气相连,自成领域。闯入者一旦踏入阵中,便会引动人俑复苏,陷入无穷无尽的围攻!”
似乎是为了印证他的话,当宁瑜和阿翎的脚步刚刚踏入这校场范围的刹那,那数百尊静止的青铜人俑,其空洞的眼窝中,猛地亮起了两点幽绿色的火焰!
“咔嚓!”“咔嚓!”“咔嚓!”
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如同爆豆般响起!前排的数十尊持戈人俑,猛地踏前一步,手中长戈整齐划一地向前平举,动作僵硬却带着千锤百炼的杀伐之气!整个军阵的煞气瞬间被激活,如同苏醒的巨兽,锁定了闯入的二人!
没有警告,没有言语。军阵之中,战鼓声(并非真实声音,而是精神层面的冲击)轰然响起!持戈人俑迈着沉重的、如同丈量过的步伐,如同移动的城墙,向着宁瑜和阿翎压迫而来!步伐一致,地面微微震动!
“退!”
宁瑜低喝,拉着阿翎疾退,试图退出军阵范围。然而,他们身后的墓道入口,不知何时已然被一堵活动的石墙封死!
退路已断!
“只能破阵了!”宁瑜眼神一凝,桃木剑瞬间出鞘,纯阳真火附着其上,“阿翎,跟紧我,切勿被军阵分割!”
他挥动桃木剑,一道炽热的火焰剑气斩向冲在最前的几尊持戈人俑!
“铛!铛!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剑气斩在青铜俑身上,发出金铁交鸣之声,留下深深的灼痕,却未能将其斩断!这些人俑不知是何青铜所铸,坚硬无比,且对灵力攻击有相当的抗性!被攻击的人俑只是微微一滞,便继续前进,而它们身后的弓箭俑已然搭箭引弓(虽是青铜箭,却蕴含着煞气)!
嗖!嗖!嗖!
数十支青铜箭矢如同飞蝗般射来,破空之声凄厉!这些箭矢不仅力道惊人,更带着穿透护体灵光的煞气!
宁瑜舞动剑光,将箭矢格挡击飞,但手臂也被震得发麻。阿翎也施展身法躲避,清辉护体,将靠近的箭矢弹开。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持戈俑继续推进,持矛俑从侧翼穿插,持剑俑伺机近身搏杀!整个军阵如同精密的杀戮机器,配合无间,攻势如同潮水,一波接着一波,毫不停歇!
宁瑜和阿翎如同陷入了泥潭,四面八方皆是敌人。桃木剑与青铜兵器不断碰撞,火星四溅。纯阳真火虽然能灼伤俑身,延缓其动作,但无法彻底摧毁。军阵的煞气更是无孔不入,不断侵蚀着他们的护体灵光,试图瓦解他们的斗志。
“这样下去会被耗死!”宁瑜心知,这军阵能量几乎无穷无尽,必须找到阵眼,或者破其军势!
他的目光扫过整个军阵,最终落在了后方那座点将台上的将军俑身上。那尊将军俑散发出的煞气远超普通兵俑,显然是控制整个军阵的核心!
“擒贼先擒王!阿翎,掩护我,冲过去!”
宁瑜大喝一声,体内灵力澎湃,桃木剑光芒大盛,化作一道金色旋风,硬生生在密集的兵俑中撕开一条通道,直扑点将台!
阿翎紧随其后,灵鹤清辉全力绽放,如同水波般扩散,干扰着周围兵俑的动作,为宁瑜分担压力。
然而,军阵似乎察觉到了他们的意图。点将台周围的兵俑立刻收缩防御,组成更加密集的阵型!同时,那将军俑眼中幽光大盛,它抬起手,向前一挥!
轰!
军阵煞气凝聚,在宁瑜前方形成了一面厚重的、由无数兵器虚影构成的墙壁!与此同时,两侧的兵俑如同钳子般合围而来,身后的兵俑也紧追不舍!
宁瑜陷入了四面合围的绝境!
“公子小心!”阿翎惊呼,想要上前救援,却被更多的兵俑死死缠住。
眼看那兵器墙壁和合围之势就要将宁瑜吞噬,宁瑜眼中却闪过一丝明悟。这军阵虽强,但其行动依赖于那将军俑的指挥和固定的阵势变化!若能打乱其节奏……
他不再向前硬冲,而是猛地停下脚步,将桃木剑往地上一插,双手急速结印,口中诵念的并非攻击咒文,而是蕴含天地至理、中正平和的《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清朗平和的诵经声,与这肃杀惨烈的战场格格不入。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瓦解执着、平复杀意的力量,在这充满金铁交鸣与煞气嘶嚎的空间中回荡。
起初,军阵毫无反应。但随着宁瑜持续诵念,那蕴含“无为”、“不争”、“守柔”之意的经文,开始对那依靠“杀伐”、“进取”、“刚强”意念驱动的军阵,产生了一丝微妙的干扰。
一些兵俑的动作出现了极其细微的迟滞,那面兵器墙壁的光芒也黯淡了一丝。尤其是对于那些蕴含了战魂的兵俑,这平和的意念仿佛在唤醒它们内心深处被杀戮掩盖的、属于“人”的那一部分迷茫。
将军俑似乎察觉到了异常,发出了无声的咆哮,煞气再次暴涨,试图强行压下这干扰。
但宁瑜不为所动,诵经声越发空灵悠远。他甚至不再去看那些攻来的兵俑,而是将全部心神沉入对“道”的阐述之中,周身仿佛笼罩上了一层朦胧的清辉。
阿翎见状,也明白了宁瑜的意图。她不再仅仅是用清辉防御和干扰,而是将灵鹤族那沟通万物、安抚心灵的天赋发挥到极致,将一道道代表着“和平”、“安宁”、“回归”的纯净意念,如同种子般,撒向那些冰冷的青铜人俑,尤其是那尊将军俑!
“战争结束了……放下兵器吧……回家吧……”
这并非攻击,而是最本源的呼唤!
军阵的运转,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凝滞!那面兵器墙壁变得虚幻不定,合围的兵俑脚步放缓,眼中那幽绿的火焰开始明灭闪烁,仿佛在挣扎。
将军俑发出了愤怒而焦躁的意念波动,它疯狂地催动煞气,却发现自己与兵俑之间的连接,被那无形的平和意念所“稀释”和“干扰”!
就是现在!
宁瑜猛地睁开双眼,停止诵经,将方才积蓄的所有力量,连同一种引动“破阵”真意的法诀,尽数灌注于桃木剑中!剑身承受不住这股力量,发出嗡鸣,裂纹蔓延!
他并非攻向将军俑,而是将剑尖对准了军阵中央,那煞气流转最关键的几个节点之一——那是整个军阵“势”的汇聚点!
“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阵势已乱,何不归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随着他的大喝,桃木剑携带着洞穿虚妄、瓦解阵势的力量,化作一道撕裂灰色煞气的流光,精准地刺入了那个无形的节点!
轰——!
仿佛气球被戳破!那凝聚的军阵煞气猛地一滞,随即如同失去了支撑,轰然溃散!那面兵器墙壁瞬间消失,合围的兵俑动作彻底僵住,眼中幽火剧烈闪烁,然后……齐齐熄灭!
“咔嚓……咔嚓……”
如同连锁反应,从军阵中央开始,那些青铜人俑保持着最后的姿势,纷纷碎裂、坍塌,化作一堆堆失去灵性的青铜碎块!仅仅几个呼吸之间,那数百尊肃杀的青铜人俑,便尽数化为废墟!
只有点将台上那尊将军俑,还勉强站立着,但它眼中的幽火也已黯淡到了极点,身体布满了裂纹。
它看着台下化为废墟的军队,又看了看宁瑜和阿翎,那冰冷的青铜面容上,似乎流露出了一丝极其复杂的、如同解脱般的意味。它抬起手,似乎想行一个军礼,但手臂抬到一半,便哗啦一声,彻底碎裂,化为齑粉。
整个地下空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那令人窒息的肃杀煞气,已然消散一空。
宁瑜脱力,以剑拄地,喘息不已。方才看似平和,实则是凶险万分的心神与阵势较量,对他的消耗极大。阿翎也疲惫地靠在他身边。
良久,宁瑜才缓过气,看着满地的青铜碎片,叹道:“兵者,凶器也。这军阵虽是为了守护,然其本身便是杀戮与战争的象征。执着于军阵杀伐,困守于地下千年,这些战魂不得解脱,何其可悲。可见,武力可用,却不可恃。和平与安宁,才是众生真正的归宿。”
阿翎轻声道:“嗯,就像春风化雨,总比刀剑更能滋养万物。”
两人在废墟中找到了通往主墓室的通道,取得了所需的地脉石髓,并未动其他陪葬品,便沿着原路返回。
离开古墓,重返地面,正是黎明时分,朝阳初升,驱散了夜的寒意。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宁瑜望着天边的曙光,悠然道,“这青铜军阵,可谓‘伐兵’之极,然终被‘道’与‘和’所破。故可知,真正的强大,并非在于武力多强,阵法多妙,而在于能否以智慧与仁德,化解干戈,平息纷争,导人向善。”
阿翎挽着他的手臂,嫣然一笑。两人的身影,沐浴在晨光之中,渐渐远去。而那支沉睡千年的青铜军队,则带着它们未尽的使命与最终的解脱,永远沉寂在了历史的地层之下。
(本故事完)
喜欢民间场请大家收藏:()民间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