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章 贤林馆

作者:诸葛扇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昨夜,雨鸣鸳瓦,收走了残夏的最后一丝炎热。


    待雨停,天明,澄空明净,万物清丽。


    晏同殊踏着湿润的青砖走进贤林馆,打开修书室的窗户,深呼吸一口气,沁着草木清香的凉意丝丝渗入肺腑。


    她抬头看向窗前的乌桕树,乌桕树前不久还郁郁葱葱,而现在竟然已经露出了一点浅浅的“红头”,仿佛在说,秋天到了。


    晏同殊转身回到书案旁,取下斜挎包,将里面的包子,坚果,和奶茶拿出来。


    这奶茶是她临出门前自己泡的,这一路坐马车来贤林馆修书,算算路程,这会儿温度正好。


    晏同殊就着窗外美景,享受着初秋凉风,一口包子,一口奶茶。


    吃完了,晏同殊摸摸肚子,打了个饱嗝,将垃圾收拾干净,抱着枕头往修书室旁边的午憩长塌上一躺,翻出小人书,一边打发时间一边吃坚果。


    等看累了,晏同殊将手上的小人书往旁边一放,将一旁的薄被拉过来盖在身上,翻了个身,眼睛一闭,睡起了回笼觉。


    等睡得差不多了,钟声响起。


    晏同殊从床上坐起来,懒懒地打了个哈欠。


    瞌睡洇出了泪水,视线变得朦朦胧胧。


    晏同殊还没睡醒,脑子也仿佛蒙着一层雾。


    敲钟了?


    下课了?


    晏同殊看了看周围古风古韵的建筑,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红色官服,清醒了。


    哦,她忘了,她都已经穿到这个叫武的古代王朝,成为这个女扮男装的十四岁小状元郎八年了。


    当官八年,她从十四岁长到了二十二岁,也从贤林馆一个五品修书小官,混资历混到了从三品。


    晏同殊伸伸懒腰。


    真好,又混过了一上午。


    “晏大人。”


    门口传来衙役的声音:“晏大人,你家丫鬟给你送午膳来了。”


    晏同殊又打了个哈欠:“让她进来吧。”


    过了会儿,珍珠拎着食盒进来了:“少爷,今儿个厨房做了你最爱吃的糖醋里脊,八宝鸭,素炒藕片。”


    晏同殊将书案上笔墨纸砚和要修的书一股脑抱到榻上,将吃饭的空位留出来。


    珍珠将菜一个一个端出来,将碗筷递给晏同殊,然后自己也拿了一副碗筷坐下和晏同殊一起吃了起来。


    晏同殊夹了块鸭肚子里的糯米,这糯米里放了火腿,干贝,鸡丁等,蒸透后酱汁和鸭肉的味道都渗了进去,独具风味。


    珍珠手拿着鸭腿:“对了,少爷。”


    晏同殊抬起头:“嗯?怎么了?”


    珍珠:“夫人说今日她偶然遇到了周夫人,两个人掐算时间,先帝去世,新皇登基已经两月有余,这避讳也避讳得差不多了,既然遇见了,择日不如撞日,不如明日两家合一块儿商量商量二小姐和周少爷的婚事。


    夫人说,少爷您毕竟是家里的主事,若是明日贤林馆没什么重要的事,让您请个假,明儿个就留在府里。”


    晏同殊将嘴里的鸭肉吞下去,去够桌下的暖水壶,想泡茶。


    等暖水壶一上手,晏同殊晃了晃。


    哦,没水了。


    她今儿个一上工就躺平了,压根儿没去打热水。


    晏同殊拎着暖水壶站起来:“珍珠,你先吃着饭,我去旁边找江大人借点水。”


    珍珠:“少爷,我去吧。”


    珍珠将晏同殊手上的暖水壶抢过来,飞速跑去隔壁借水。


    晏同殊在贤林馆当了八年修书官,珍珠也过来送了八年饭,早就和这里的大人都熟悉了。


    对官员来说,贤林馆并不是什么好去处,它只是一个修书的地方。


    修书而已,先皇不重视,朝廷不在意,拨款也少,没什么油水,更没什么权力。


    进入贤林馆的官员,一开始愤愤不平,四处游走,说项,希望能逃离“冷宫”,重回仕途。


    当然,有关系有门路的都走了。


    剩下的没关系没门路的只能继续待着,待得时间久了,那不平的心也就渐渐平和了。


    晏同殊隔壁的江大人就是没关系的那一个。


    江大人比晏同殊官职低两级,刚来时是个愤青,每天至少骂朝廷一个时辰,晏同殊当时就很佩服他的旺盛精力。


    而如今,时间长了,江大人就丧丧的,整天像个被抽走了精气神的冤魂。


    果然,珍珠敲开了江大人的门后,江大人一脸丧地打开了门,听珍珠说了来意,飘进了屋子,又像工作十年被吸干了的打工人一样飘了回来,将自己的水倒进了珍珠的暖水壶。


    冷风一吹,珍珠被江大人身上的怨气糊了一脸。


    我的妈呀。


    珍珠拎着暖水壶赶紧跑了过来,拍了拍胸脯:“少爷,这江大人怎么才半月未见,身上怨气更重了?”


    晏同殊摊摊手:“我哪里知道?”


    珍珠将茶叶挑出来:“少爷,你说这都五年了,江大人怎么就想不通呢?奴婢觉得在贤林馆当差事挺好的。事儿少钱多还自由,多好啊。奴婢羡慕还来不及呢。”


    晏同殊用力点头,深表赞同。


    别看在别人眼里贤林馆是“冷宫”,在她眼里,这贤林馆可太好了!


    一天工作四个时辰,也就八小时。


    独立工作间。


    没人管,没有业绩考核,没有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没有上下班打卡,还不用出差,不会被投诉。


    每天只需要从家里出来,坐着,泡一壶茶,备一碟点心,拿几本小人书,一混混一天,闲了就修两页书,不想修书,就说今日修书不满意,撕了,明日重做。


    反正没人管,没有绩效,多爽啊。


    工资每月按时到账,一分不少,到了年份就自动升职加薪。


    这简直是打工人的梦中情司!


    回想自己穿越前在医院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当牛做马的日子,再看看如今的幸福,晏同殊眼泪都快掉出来了。


    她当初为了摆脱这种吸干精气的工作,听说法医比医院轻松一些,甚至辞职备考法医,然后因为一边上班一边备考,过度疲劳猝死了。


    肯定是上天听到了她内心的痛苦呐喊,才让她拥有了这么完美的躺平人生。


    “神啊!信女愿意一生荤素搭配,换一辈子留在贤林馆!”


    晏同殊在心里大声祈祷。


    等吃完饭,珍珠将碗筷盘子收回食盒里:“少爷,别忘了请假。”


    晏同殊点头。


    贤林馆每天都没事,更从来没有急事,请假就是递个条子的事。


    送走珍珠,晏同殊躺回榻上,左腿搭右膝盖上,抓了把瓜子嗑了起来。


    听话听音。


    晏夫人刻意强调和周夫人偶遇,那就不是。


    当年晏大人身患重病,命悬一线,大夫说活不过今夜了,刚好原主的母亲晏夫人临盆,为了让晏大人走得安心,晏夫人就骗晏大人说生的是个儿子。


    没想到,一直惦记着自己无后,郁郁寡欢的晏大人听到自己有了儿子,一高兴硬生生挺了八年,直到八年后才去世。


    先皇听闻晏大人因“喜得麟儿”而挺过了病情,为表对臣子的关心,特派人问候并送来了礼物。


    原主就这么阴差阳错被迫一直女扮男装下去。


    后来,晏大人和侧室陈美蓉生了原主的妹妹晏良玉,在晏良玉两岁时撒手人寰。


    那时,晏大人是正三品的大员。


    周家不过五品。


    原主不过八岁。


    谁也没料到,挺过了一劫的晏大人会在八年后突然病发,猝然离世。


    这晏大人一走,晏家就只剩下晏夫人,原主,原主的姐姐晏良容,两岁的妹妹晏良玉。


    一家子孤儿寡母。


    晏家就晏大人在朝为官,家族底蕴并不深厚,周家从那时开始就渐渐减少了和晏家的往来。


    后来,原主以十四岁的年龄,高中状元,名满京城,眼看前途无量,周家忽然又对晏家热络了起来,并且重新提起了当年两家随口一提的婚约。


    晏夫人不喜周家势利,借口孩子年龄还小,事情就搁置了。


    再后来,晏同殊穿越了过来。


    此时,原主已经因为生性正直,直言纳谏在朝堂上得罪了不少人,眼瞅着朝堂上全是豺狼虎豹,已经对晏家虎视眈眈,晏同殊自觉自己有个“欺君之罪”的尾巴,更打不过这些浸淫官场几十年的老狐狸,便想了个辙。


    趁先皇老了,越发看中圣徳之君这个名声的时候,专门找来鸡毛蒜皮的边角料,每天定点定时,弹劾皇亲国戚,文臣武将。


    她吃准了先皇不愿意承担逼死大臣的昏君之名,便就着原主先前的为官路径,给自己立了个为人正直,极其正直,非常正直的人设,动不动就以头撞柱,要求先帝严惩满朝文武。


    没过多久,先帝也烦了晏同殊,找了个借口,将晏同殊发配到了贤林馆。


    晏同殊也乐得躺平。


    只要她在贤林馆安静地待到退休,让所有人忘了有她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就不会有人去揭穿她女儿家的身份,晏家和她就都是安全的。


    可是晏家男儿被打入“冷宫”,晏家就没了前途,周家对晏家又冷了下来。


    几年后,周大人荣升到了四品中奉大夫。


    周家和晏家谁也没提起婚约旧事,两家都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没想到周正询和晏良玉不知道何时已经有了感情,彼时周正询十四岁,晏良玉才十三岁。


    晏同殊将手里的瓜子壳扔进垃圾桶,又端起一碟花生。


    才十三岁啊。


    换算到现代,才初一。


    妥妥早恋啊。


    初一的孩子,正是最倔的时候,不管周家怎么反对,周正询就是不管不顾要和晏良玉在一起,两个人甚至约定私奔。


    没辙,私奔的事情两家都怕闹大,只能认了,把婚约正式定了下来。


    婚约虽然定了,但周家提出两个孩子太小了,让再长几年。


    对此,晏同殊深表赞同。


    才初一啊。


    十三四岁的两个孩子结婚,太冲击她的三观了。


    不合适,真的不合适。


    晏良玉十五岁,议亲,谈婚约,约好了日子,周夫人生病,事情搁置了。


    十六岁,议亲,想定日子,周夫人旧病复发,又给搁置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贤林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