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波动和数据包异常的线索,像两束微弱却方向一致的光,交叉指向了一个可能性: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利用技术漏洞的外部入侵。乌梢的调查重心开始从内部人员嫌疑,转向排查具备这种技术能力、并能提前对博物馆安保系统进行细致踩点的外部团伙。
压力似乎从博物馆内部转移了出去,但乌梢心里清楚,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那个隐藏在暗处的对手,手段高明且计划周详。
而与此同时,另一条线索,关于那个提供了关键细节的年轻安保,也在他心中悄然生长。
想到迟如意发短信时那副鼓足勇气的模样,以及电话里细弱却努力清晰表达的声音,乌梢的嘴角几不可察地牵动了一下。他应该亲自去一趟,不是为了问询,而是一种确认,一种鼓励,或许,也夹杂着一丝他自己也未曾深究的、想再见见那个人的念头。
下班时间已过,博物馆再次沉入夜晚的静谧。乌梢没有穿警服,换了一身深色的便装,更显得肩宽腿长,少了几分制服的凛冽,多了几分沉稳的随意。他没有惊动负责人,直接走向员工通道附近的安保休息室。
迟如意刚交完班,正低着头收拾自己的储物柜,准备离开。当他关上柜门转身,看到倚在门口那道熟悉的身影时,整个人都僵住了,手里拿着的保温杯差点没拿稳。
“乌、乌警官?”他睁大了眼睛,像是受惊的鹿,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后背抵在了冰凉的铁皮柜上。
“下班了?”乌梢站直身体,语气很平常,仿佛只是偶遇。
“嗯……刚、刚交班。”迟如意低下头,手指紧张地抠着保温杯的套子。
“关于你昨天提供的线索,技术组那边有了初步反馈,证实那个时间点的系统确实存在异常。”乌梢走近两步,保持在一個不会让迟如意感到压迫的距离,“你帮我们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
又被肯定了。迟如意感觉脸颊有些发烫,心里像揣了只兔子,跳得飞快。他不敢抬头,只能盯着乌梢擦得干净的鞋尖,小声说:“没、没什么,应该的。”
“对你来说是工作份内,对我们来说却是关键进展。”乌梢的声音放缓,“所以,想当面谢谢你。有空吗?附近有家咖啡馆还不错。”
邀、邀请他喝咖啡?
迟如意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和乌警官单独去咖啡馆?那种对于普通人来说再正常不过的社交,对他而言却如同需要跨越千山万水的挑战。他本能地想拒绝,想躲回自己的安全壳里,但心底又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在挣扎。那是被一次次肯定浇灌后,悄悄冒出头的好奇与渴望。
他抬起头,飞快地看了乌梢一眼。乌梢的眼神很平静,没有催促,没有审视,只是耐心地等待着,仿佛无论他答应与否,都可以被理解。
这种无声的包容,反而给了迟如意一丝微弱的勇气。
“……好、好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但他确实说出来了。
“那走吧。”乌梢转身,走在前面,步伐刻意放慢了些,留给迟如意调整和跟随的空间。
咖啡馆离博物馆不远,装修是温暖的木质风格,灯光柔和,播放着舒缓的轻音乐。这个时间点人不多,很适合谈话。
乌梢找了个靠窗的安静角落坐下。迟如意则有些局促地坐在对面,双手放在膝盖上,脊背挺得笔直,像个等待老师提问的小学生。
“想喝什么?”乌梢将饮品单推到他面前。
迟如意扫了一眼上面琳琅满目的名字,有些眼花缭乱,最终只是小声说:“随、随便,都可以。”
乌梢没再勉强,对走过来的服务员说:“一杯美式,一杯热牛奶,谢谢。”
热牛奶?迟如意有些意外地抬眼。
“晚上喝咖啡可能影响睡眠。”乌梢解释了一句,语气自然。
很平常的一句话,却让迟如意心里微微一暖。这种被细致考虑到的感觉,对他而言很陌生。
等待饮品的时候,气氛有些安静。迟如意紧张地盯着桌面的木纹,感觉每一秒都格外漫长。
“在博物馆工作多久了?”乌梢找了个安全的话题。
“三、三年了。”迟如意回答。
“喜欢这份工作吗?”
“……喜欢。”这次回答得稍微顺畅了一点,“很安静……而且,那些展品,它们不会说话,但感觉都有自己的故事。”他说完,似乎觉得这话有些幼稚,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能读懂无声之物的人,往往内心更细腻。”乌梢看着他说。
迟如意的心跳又漏了一拍。
饮品很快送上来了。乌梢的黑咖啡散发着醇厚的香气,而迟如意面前那杯洁白的、冒着暖暖热气的牛奶,看起来格外柔软。
他小心翼翼地捧起杯子,温热的触感从掌心蔓延开来,似乎稍稍驱散了一些紧张。
乌梢没有过多谈论案件,只是偶尔问一些关于博物馆日常、关于他工作感受的轻松问题。渐渐地,在乌梢平和的态度和咖啡馆舒缓的氛围里,迟如意的紧绷的神经一点点松弛下来。虽然话还是不多,回答也简短,但至少不再像刚开始那样浑身戒备。
他甚至鼓起勇气,问了一个藏在心里很久的问题:“乌警官……破案是不是都很危险?”
乌梢搅拌咖啡的手顿了顿,看向他带着些许担忧和好奇的眼睛,笑了笑:“有时候会。但更多的是需要耐心和仔细,就像你在监控里发现那个频率异常一样。”
他又把话题绕回了对迟如意的肯定上。
这一次,迟如意没有立刻低下头,而是微微抿了抿嘴,唇角扬起一个几乎看不见的、浅浅的弧度。
那抹笑意很淡,很快消失,却像一颗投入乌梢心湖的小石子,漾开了一圈微澜。他发现,这个容易害羞的年轻人,笑起来的时候,眼睛会弯成很好看的弧度,里面像是落进了细碎的星光。
一杯牛奶见底,短暂的咖啡时间也到了尾声。
离开咖啡馆,夜晚微凉的空气拂面而来。迟如意感觉自己的脸颊还是热热的,但心里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轻飘飘的感觉。
“谢谢您的牛奶。”他小声说。
“谢谢你提供的帮助。”乌梢回应道,“早点回去休息。”
看着迟如意低着头、脚步却比以往轻快几分地走向公交站的方向,乌梢站在原地,直到那抹略显单薄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他抬手揉了揉眉心,觉得自己今天的行为有些超出工作范畴。但那种看到对方因为自己的肯定而露出一点点光亮的感觉,并不坏。
甚至,有点让人上瘾。
案件依旧复杂,前路未知。但此刻,乌梢心里却清晰地印着那双带着浅浅笑意、映着星光的眼睛。
他想,他大概会经常“路过”博物馆了。
专案组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而专注。白板上密密麻麻的照片、时间线和关系网中心,终于圈定了一个可疑的阴影——一个活跃在境外、以高科技手段盗窃艺术品和珠宝的三人小团体,代号“幻影”。他们有成功案例,行事风格与“星空之泪”失窃案高度吻合:无物理入侵痕迹,利用技术漏洞,行动迅速如鬼魅。
乌梢站在白板前,目光锐利如鹰隼。“幻影”的锁定,意味着案件从漫无目的的排查进入了精准追击的阶段。压力并未减轻,反而更加具体——要在对方销赃或再次消失于国际网络之前,找到确凿证据并实施抓捕。
而在博物馆那头,一种微妙的变化正在迟如意身上悄然发生。那杯热牛奶的暖意,和乌梢那句“能读懂无声之物的人,往往内心更细腻”的肯定,像两颗小小的火种,在他沉寂的心湖里持续散发着余温。
他依然沉默,依然习惯性地避开人群,但在完成日常巡更、核对记录之外,他开始尝试做一些小小的、超出职责范围的事情。比如,他会花午休的十分钟,用软布更仔细地擦拭某个较少人关注的青铜器展柜;比如,他发现古籍修复室门口放着一批待修复的旧书,因为修复师人手不足而暂时堆积,他会趁没人时,小心翼翼地用自己带来的、柔软的旧报纸和专用胶水,尝试加固一些书脊开裂不那么严重的地方。
这天,他正蹲在修复室门口的走廊角落,低着头,屏住呼吸,极其专注地用镊子将一小片裁切好的补纸贴合在一本民国词典的内页裂缝上。他的动作很轻,很慢,仿佛手下是蝴蝶脆弱的翅膀。
“如意?你这是在干嘛?”路过的同事,一个性格爽朗的老安保,惊讶地停下脚步。
迟如意吓了一跳,手一抖,镊子差点掉地上。他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猛地站起身,脸瞬间红透,结结巴巴地解释:“我、我看它们放在这里……有点破了……就、就随便弄一下……”
同事凑近看了看,那修补的痕迹虽然稚嫩,却异常工整细心,几乎看不出突兀。“嘿,弄得还挺像样!没看出来啊如意,你还有这手艺?”同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是纯粹的惊讶和赞许,“比我们这些粗人强多了!”
这并非乌梢那种带着引导性的肯定,而是来自日常环境中同僚最直接的认可。迟如意感觉那股热气从脸颊一路烧到了耳根,心里却涌起一种陌生的、带着些许雀跃的情绪。他低着头,嘴角不受控制地微微翘起,小声说:“没、没有……就是随便弄弄。”
这细微的改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然涟漪不大,却真实地扩散开了。至少,在少数几个同事眼里,这个总是躲在影子里的迟如意,似乎比以前多了一点点存在感。
几天后的傍晚,乌梢再次“路过”博物馆。案件进入关键期,他需要亲自确认一些监控死角的位置,并与博物馆安保负责人沟通最新的防范布控。公事谈完,他鬼使神差地走向安保休息室。
刚走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对话声。
“……就那本旧词典,如意给补的,严丝合缝!”
“真的假的?他还有这耐心?”
“所以说人不可貌相嘛……”
乌梢的脚步顿住。他透过虚掩的门缝,看到迟如意坐在角落的椅子上,依旧是低着头,但旁边两个同事正笑着跟他说话,而他虽然没有抬头回应,紧绷的肩膀却明显松弛了许多。
乌梢没有进去打扰。他转身离开,心里却像被羽毛轻轻拂过。他想起资料室里那些被翻阅得边角毛糙、却保存完好的档案,想起迟如意提到古籍修复室老师时的敬畏。原来,那些他观察到的、微不足道的温柔,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细腻,更是一种主动的、沉默的守护。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拿出来一看,是迟如意发来的短信。
「乌警官,我今天下午巡更时,看到古籍修复室外面那批旧书里,有一本硬壳的画册,封面是深蓝色的,上面有一些凸起的纹路。我好像在别的地方见过类似的纹路,但想不起来了。不知道这个有没有关系。」
又是一条小心翼翼的、提供信息的短信。但这一次,乌梢能感觉到,那字里行间少了几分惶恐,多了一丝尝试性的主动。
深蓝色硬壳画册?凸起的纹路?
乌梢立刻回复:「具体在哪个位置?画册还在吗?」
「在修复室门口左手边第二个纸箱最上面。还在。」
乌梢立刻转身,快步走向古籍修复室。在迟如意描述的位置,他果然找到了那本画册。深蓝色的硬壳封面,因为年代久远有些褪色,上面烫印着凸起的、繁复的藤蔓与星辰纹样。
乌梢瞳孔微缩。他迅速拿出手机,调出“幻影”团伙已知的、几年前在欧洲一次未遂盗窃案中留下的少量物证照片。一个被遗弃的工具盒内侧,用激光刻印着一个极其相似的、带有星辰元素的徽记!
这绝非巧合!“幻影”团伙有人曾接触过这本画册,或者,这本画册本身,就是他们踩点时用于伪装或传递信息的道具之一!
他立刻打电话给技术组:“派人来博物馆古籍修复室外,提取一本深蓝色硬壳画册上的所有潜在指纹和微量痕迹!重点比对‘幻影’团伙已知成员的指纹库!”
挂掉电话,乌梢站在堆满旧书的走廊里,心跳有些加速。他看着那本不起眼的画册,仿佛看到了那条隐藏在暗处的“幻影”,终于被一缕微光勾勒出了模糊的轮廓。
而这缕光,又一次来自于那个安静得如同背景音的年轻人。
他没有立刻去感谢迟如意,而是先处理紧急的调查指令。但他知道,那个看似怯懦的小安保,正以一种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方式,一步步走向舞台中央,用他独特的“无声”语言,为这场追逐光与影的游戏,点亮了一盏又一盏关键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