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陈斯澄刚到工位,就收到部门经理的通知,公司新接的一个区域性环境评估项目,需要特邀分析师叶思阳提供关键技术支持,由她担任项目联络人,负责与叶思阳的对接和资料整理。
陈斯澄的心跳漏了一拍,面上却保持专业:“好的经理,我明白了。”
一整天,她都在忙碌地整理项目背景资料。下午快下班时,内部通讯软件上弹出了叶思阳的消息。
叶思阳:陈同事,项目资料我看了一下,有些数据需要当面讨论。明天上午十点,方便的话,小会议室见?
陈斯澄:方便的,叶指导。我会准备好相关资料。
叶思阳:好。辛苦了。
公事公办的语气,但陈斯澄的嘴角还是忍不住微微上扬。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明明私下里已经可以聊星星聊月亮,但在工作场合,他依旧是那个严谨可靠的“叶指导”,这种角色转换带来的微妙差异,让她觉得格外真实和……可爱。
第二天上午九点五十分,陈斯澄抱着笔记本电脑和厚厚一叠资料提前到了小会议室。她刚连接好投影仪,叶思阳就准时推门而入。
他今天穿了一件浅蓝色的衬衫,没打领带,最上面的扣子松开着,少了一丝正式,多了几分随和,但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依然专注锐利。
“早。”他朝她点头示意,声音是工作场合特有的清朗。
“早,叶指导。”陈斯澄将资料推过去,“这是您要的补充数据。”
“谢谢。”叶思阳接过,迅速翻阅起来,手指划过纸页,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会议开始,叶思阳进入工作状态后,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他语速不快,但逻辑极其清晰,对数据的敏感度惊人,往往能一眼看出陈斯澄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潜藏的矛盾或关联。他指着投影幕布上的图表,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原本复杂的技术问题被他讲得明明白白。
陈斯澄一开始还有些紧张,但很快就被他的专业素养吸引,全神贯注地记录着要点,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叶思阳对她提出的问题都给予了耐心的解答,甚至还会引申开去,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这里,”叶思阳用激光笔圈出一个数据点,“需要重点核实采样时的天气状况,可能对结果有显著影响。麻烦你跟进一下。”
“好的,我记下了。”陈斯澄飞快地敲击键盘。
叶思阳看着她专注的侧脸,忽然语气放缓,带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不用那么紧张,你的理解很快,我们配合得不错。”
陈斯澄抬起头,正好撞上他镜片后柔和的目光。她的耳根微微一热,低下头假装整理笔记:“是叶指导讲得好。”
一个半小时的会议效率极高。结束时,陈斯澄感觉收获颇丰,不仅理清了项目思路,更对叶思阳有了新的认识——工作中的他,散发着一种强大的、令人安心的智性魅力。
“后续的数据核实就辛苦你了。”叶思阳一边收拾自己的东西,一边说。
“应该的。”陈斯澄合上电脑,“那叶指导,我先回去忙了。”
“嗯。”叶思阳点头,在她走到门口时,忽然又叫住她,“陈斯澄。”
“啊?”她回头。
只见叶思阳已经从工作模式切换回来,眼神温和:“资料很多,谢谢你提前准备得很充分。中午……一起吃个饭?就当是项目启动。”
不是命令,而是带着商量的口吻,理由也冠冕堂皇。
陈斯澄的心轻轻跳了一下,面上努力维持镇定:“好啊,在公司食堂吗?”
叶思阳笑了笑:“食堂人多。我知道附近有家不错的简餐,环境安静些,方便聊聊项目细节。”
“好。”陈斯澄点头,感觉自己答应的速度有点快,赶紧补了一句,“那我十二点楼下等你?”
“好,十二点见。”
看着陈斯澄离开的背影,叶思阳嘴角的弧度加深了几分。师兄宋程要是知道他用“项目细节”当借口约人吃饭,大概又会笑他“闷骚”了吧。但有什么关系呢?第一步,总要迈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