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安全模式”指示灯依旧幽幽地亮着红光,象征着外部威胁尚未完全解除。然而,在这片被严格限定的数字疆域内部,运行的规则已在徐卓远的绝对掌控下悄然更新。他指尖下的键盘敲击声,恢复了某种近乎冷酷的效率,如同精密机床在进行纳米级的雕琢,每一个指令都精准、凝练,不带一丝冗余情感。他正在为封瑶拆分和定义一份极其详尽的子任务清单。
这份清单本身,就是一份无声却分量极重的信任状。它不仅允许封瑶进入他核心代码库的特定区域,授予了她相应的“读写权限”,更意味着他将自己视若珍宝的“作品”的一部分,交付了出去。这在从前,是不可想象的。清单上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验收标准、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异常处理路径,都被清晰地罗列出来,逻辑严谨,条分缕析,仿佛一份冰冷的法律文书,却又透露出制定者试图将所有不确定性都纳入掌控的极致用心。
“清单和临时权限已经发到你内部账户。”徐卓远没有抬头,声音平稳得像系统提示音,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模型验证部分的三个关键脚本,运行环境依赖已经标注。特别注意脚本三,它对CUDA驱动版本和cuDNN库路径极其敏感,任何细微偏差都会导致结果不可复现。如果遇到环境冲突,优先检查这两项,文档第7.3节有详细排错指南。”
“明白。我会先搭建隔离的测试环境,跑通基线模型,确保结果一致性后再进行后续验证。”封瑶迅速回应,接收文件后,目光快速扫过那细致到近乎苛刻的要求,心中却是一片奇异的安定。这正是她所熟悉的、能与徐卓远有效沟通的领域——用代码和逻辑构建的确定世界。他用他独有的方式,在混乱的现实危机中,努力维系着这片可控的秩序孤岛,而她,幸运地成为了这秩序中被纳入、被信赖的一部分。
她立刻开始着手配置环境,动作流畅,没有丝毫滞涩。徐卓远偶尔会从屏幕边缘抬起视线,快速扫描一下她的工作状态,如同系统后台一个高效的低优先级监控进程,在确保关键服务的响应时间稳定。每一次,他看到的都是封瑶全神贯注的侧脸和屏幕上稳定滚动的、无错误的指令流。这种“无需干预,稳定运行”的状态,无声地强化了他内部评估系统中关于【节点“封瑶”:可靠性高,技术契合度优】的判断。
【系统日志:子任务“模型验证模块”部署完成。外部节点“封瑶”响应正常,资源占用合理,初步运行效率符合预期,误差率低于阈值。】
时间在服务器低沉的嗡鸣与交替响起的键盘敲击声中悄然流逝。下午三点左右,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又迅速关上。进来的是林骁,他手里拎着两个印着学校咖啡厅logo的纸袋,脸上带着一如既往的、仿佛能驱散任何阴霾的爽朗笑容。
“两位大佬,中场休息!战略物资补给到位!”他声音洪亮,瞬间注入了实验室过于凝重的空气,像一股活泼的、带着暖意的数据流,注入了过于严谨甚至有些冰冷的主板总线。
他熟练地将一杯热美式放在徐卓远手边一个不会碰到任何线材的固定位置——他记得徐卓远只喝这个,而且从不加糖加奶。然后,又将一杯点缀着细腻奶泡、撒了少许肉桂粉的拿铁和一小块精致的抹茶慕斯蛋糕递给封瑶,冲她眨了眨眼,刻意压低了点声音,却足以让实验室里的每个人都听清:“封瑶学妹,辛苦了!听徐神说你接手了部分核心模块的验证?这可是里程碑式的进步啊!咱们实验室的‘访问权限’等级体系,怕是要因你而重写了。”他话语轻松,带着点玩笑,却精准地传递了一个信息:徐卓远已经将工作委托的情况告知了他,这意味着徐卓远在事实上承认并需要这个临时的“协作体系”正常运转,甚至默许了林骁作为这个体系的“润滑剂”和“外部接口”。
徐卓远对林骁的咋呼只是微不可察地蹙了下眉,但并没有排斥那杯咖啡,甚至罕见地低声说了句“谢谢”。他拿起杯子,指尖感受到纸杯壁传来的温热度,这是一种非常规的、属于“休息”或“社交”范畴的输入信号,与他正在处理的冰冷代码截然不同。
封瑶接过温热的拿铁和精致的蛋糕,心中了然。这必然是徐卓远的授意。他或许不擅长、也不习惯直接表达关怀,但会以这种间接、务实的方式,确保“协处理器”状态良好,以保证整体运算效率。她心中微暖,轻声道:“谢谢林学长,也……谢谢徐学长。”
徐卓远端着咖啡杯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没有回应,只是低头喝了一口。极度苦涩的液体滑入喉咙,似乎也带去了一丝紧绷的神经电流。
林骁自来熟地拖过一张椅子坐下,一边用吸管搅动着杯子里的冰块,一边看似随意地切入正题,语气也正经了不少:“对了,老徐,刚在楼下碰到陈静教授,她特意让我跟你说,她联系上她那位在协和的同学了,张启明张教授,国内心脑血管领域绝对的权威。那边已经打过招呼,说如果需要,可以随时把叔叔的最新检查报告和病历摘要发过去,他们专家团队帮忙进行线上会诊,给一些治疗方向的参考意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个消息,比之前所有言语上的安慰都更具分量。它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强有力的外部资源锚点,直接针对徐卓远内心最大的不确定性风暴眼——父亲的病情判断和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
徐卓远猛地抬起头,看向林骁,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如数据捕捉器的光。“张启明教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南》的主要执笔人?”他确认道,语气带着平日里讨论关键技术参数时才有的急切和精准。
“对,就是他!陈老师已经把张教授团队助理的直接联系方式和资料传输加密通道发到你邮箱了。”林骁肯定地点头,脸上也收起了玩笑神色。
徐卓远立刻放下咖啡杯,拿起手机,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操作起来,神情专注得像是在进行一项关键代码的调试。他显然是在第一时间查看信息,并立刻开始筛选和准备需要发送的相关医学影像、检查报告和病历摘要。这个迅速而高效的举动,比他之前任何沉默的承受或短暂的失态,都更能体现他内心深处的焦灼与寻求最优解决方案的迫切。
封瑶静静地看着,心中感慨万千。前世的此刻,徐卓远独自承受这一切,是否也曾在无数个深夜里,无助地搜索过这些权威专家的名字和论文,却苦于没有门路,只能凭借自己有限的医学知识在信息的海洋里艰难跋涉?而今,陈静教授、林骁,还有意外介入的她……一张虽然微小却切实存在的支持网络,正在他周围悄然形成。虽然他还未完全学会如何依赖,但至少,他没有再像刺猬一样竖起尖刺,拒绝所有的靠近。
林骁趁着徐卓远专注处理信息的间隙,凑近封瑶,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封瑶,干得漂亮。我还是第一次见老徐这么快……嗯,怎么说,愿意让人分担核心层面的东西。”他竖了个大拇指,眼神里是毫无保留的真诚赞赏,“他这个人,习惯了自己扛所有事。你能让他迈出这一步,不容易。”
封瑶微微摇头,目光落在徐卓远紧绷的侧影上,轻声道:“是学长自己愿意走出来一步。他只是需要确认,外部接口是稳定且可靠的。”她很清楚,内核的改变,终究源于徐卓远自身。她只是恰好在他内心系统因巨大压力而产生松动可能的那一刻,提供了一个他能够理解、信任且愿意接受的“协议”和“接口”。
很快,徐卓远似乎完成了初步的资料整理和加密发送。他放下手机,深吸了一口气,胸腔微微起伏,仿佛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数据提交。当他再次看向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任务清单时,眼神比之前更加清明和坚定,如同清除了缓存垃圾后运行更顺畅的系统。现实的危机尚未解除,但通往解决方案的路径上,似乎亮起了几盏具有明确坐标的导航灯。
他重新投入工作,但这一次,封瑶敏锐地感觉到,他身上那种孤绝的、近乎自毁性的超频专注力,稍微缓和了一些。仿佛那个一直被迫在极限状态下运行的中央处理器,终于允许系统调用了一些外部散热资源,虽然核心温度依旧很高,但至少避免了因过热而宕机的风险。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实验室里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动态的和谐。徐卓远如同精密机床的核心控制单元,专注于模型核心架构的调试与优化;封瑶则如同高效可靠的协处理器,精准地处理着他分配的子任务,反馈及时,错误率极低;而林骁则扮演着灵活的I/O控制器和外部设备接口,负责处理一些外联沟通、协调临时算力资源、订餐等杂事,并适时地用他活泼而不逾矩的方式调节着实验室的“环境参数”。三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短暂却高效的“三角稳定结构”,共同抵御着外部危机带来的扰动。
傍晚时分,天色渐暗,城市的霓虹初上,透过窗户在实验室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徐卓远揉了揉因长时间聚焦而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第一次主动暂停了手头的工作。他转向窗外,望着那片沉沉的暮色与渐起的灯火,沉默了片刻,忽然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清晰,如同最终敲定的系统指令:
“我订了明早六点的航班。”
封瑶和林骁几乎同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看向他。
徐卓远没有回头,依旧望着窗外,像是在对虚空陈述一项经过严密推演后得出的既定事实:“回去看看。情况……确认清楚。最快明天晚上,最迟后天中午回来。”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带着一种近乎程式化的、确保信息传递完整的交代,“项目核心进度,按既定计划推进,关键路径已标识。紧急外部事务,林骁全权处理。技术节点与代码维护,封瑶负责。”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清晰、主动地向他们告知自己的行程和安排,甚至包含了不确定的返回时间区间。这不再仅仅是他内部模型的推演日志,而是对外部环境的正式通告,是一次系统状态的主动同步。这意味着,他已经将他们两人,正式纳入了应对此次危机的“临时应急系统”之中,赋予了明确的角色和权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放心去吧,这边有我们。”林骁率先反应过来,拍着胸脯,语气是罕见的沉稳可靠,“实验室这边我给你看得好好的,保证不掉链子!叔叔那边的事要紧,你安心处理。”
封瑶看着徐卓远映在玻璃窗上那有些模糊却挺直的侧影,那脊背仿佛承载着无形的千钧重压。她轻轻点头,声音温和而坚定,如同她手下稳定运行的代码:“嗯,学长放心。数据和代码的完整性与一致性,我都会维护好。等你回来。”
徐卓远终于转过身,目光在封瑶脸上停留了两秒。实验室顶灯冷白色的光线落在他眼底,似乎融化了一丝深藏的冰层,显露出其下极少示人的、属于“徐卓远”这个人的,一丝淡淡的、无法用程序量化的疲惫与……或许可以称之为“托付”的情绪。那是一种将最重要的东西,暂时交由他人守护时的不安与不得已的信任。
“好。”他最终只回了一个简单的音节。
但就是这个沉重的、仿佛经过内部系统重重校验后才得以输出的音节,却让封瑶的心脏微微揪紧,又缓缓落地。她知道,这一步,他迈得有多艰难。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暂时离开,更是心理防线上的一次重大冒险——将他视若生命的科研项目,以及其中承载的、关于父亲未来希望的部分,交由他人暂管。
冰封的湖面,终于因为内外力量的共同作用,裂开了一道清晰的缝隙。光线得以透入,温暖得以传递。
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面对家庭与未来的重压。而她,终于不再是那个只能隔着冰墙无力凝望、徒劳呼喊的旁观者。
她是被他系统认证的【协处理器】,在他需要的时候,为他分担运算,稳住阵脚。
回家的路,无论多么崎岖难行,至少,灯已点亮,有人等候。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