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2章 安全模式和依赖测试

作者:清雪沐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实验室重新恢复了寂静,但这寂静与林骁到来前已截然不同。它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空旷,而是被一种无形的、紧密的张力所填充,如同系统在经历剧烈震荡后,进入的一种高度警惕、资源重新分配的“安全模式”。空气仿佛凝结,只有服务器低沉的嗡鸣是这寂静的背景音,昭示着底层未曾停歇的运算。


    徐卓远坐回了自己的位置,脊背挺直如常,却透着一股强撑的僵硬。他面前的屏幕上,原本流畅滚动的算法流程凝固在某一帧复杂的函数图像上,仿佛是他内心进程卡顿的外部映射。他没有看向封瑶,但封瑶能清晰地感知到,他的一部分系统资源,一定在后台持续地、高频地扫描着她的状态——这个刚刚被标记为【核心协作层】的外部节点。他的防火墙并未完全关闭,但至少,她的IP地址被加入了临时白名单。


    他没有再提及父亲的病情,也没有谈论那通电话的细节,这符合他一贯的处理方式——将已获取信息内化,重新构建内部模型,而非进行无意义的情感宣泄或冗余信息交换。但封瑶敏锐地注意到,他放在机械键盘上的手指,每隔十几秒会无意识地蜷缩一下,指节泛白,又迅速强制性地舒展,像是在对抗某种内部程序的异常抖动,一种试图压制“情绪溢出”的底层指令。


    (新增:人物内心活动与背景铺垫)


    封瑶的思绪微微飘远。她想起前世,徐卓远父亲第一次重病时,他也是如此,将自己彻底封锁,独自承担所有压力。那时她只能隔着冰冷的屏幕发送苍白无力的安慰,最终等来的是他因长期身心透支而在关键项目评审前夜倒下的消息。那一夜,实验室的警报声刺破了校园的宁静,也成了她心中久久无法愈合的痛。这一次,她决不允许历史重演。


    “学长,”封瑶打破了沉默,声音温和而稳定,如同系统维护时发出的低优先级提示音,不会触发防御机制,却能有效传递信息,“关于那个‘长期慢性压力’的数据集,我刚刚跑了一个初步的特征筛选,发现如果用互信息法结合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准则,似乎能更有效地剔除共线性干扰,突出潜在的压力标记物。你要不要看看初步结果?”


    她没有追问任何关于他家庭或情绪的问题,而是精准地提供了一个他绝对感兴趣、且与当前隐含主题(压力与健康)紧密相关的技术锚点。这既是一种分散注意力的方式,也是一种无声的宣告:我在这里,状态稳定,理解你的“语言”,随时可以提供你熟悉的、舒适领域的协作,无需你切换出“科研模式”。


    徐卓远的目光终于从虚空中聚焦,如同扫描仪锁定了目标,落在了封瑶推过来的平板屏幕上。上面展示着清晰的数据图表、算法逻辑流程图以及几个关键节点的性能对比。


    “……互信息法对离散化区间敏感,”他几乎是本能地接入了技术讨论频道,声音还有些干涩,像是许久未用的精密仪器重新启动,但逻辑核心已然在线,“你设定的分箱策略是基于等频还是等宽?”


    “尝试了等频,但考虑到数据分布的长尾特性,后续可以测试基于K-means聚类的自适应分箱。”封瑶流畅地回答,同时将屏幕的控制权部分移交给他,“这里,我标记了几个可能值得优化的参数节点。另外,我注意到在第三阶段的数据流中,可能存在轻微的标签泄漏,需要复核一下数据清洗流程。”


    (新增:技术细节与互动深化)


    她指出的问题非常细微,却直击要害。徐卓远迅速调出相关代码段,快速浏览后,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认可。“嗯,是一个边界条件处理不当。修正后重新跑一遍。”他开始在平板上进行简单的标注和批注,指尖划过屏幕的轨迹恢复了平日的精准与高效。讨论技术细节,如同运行一套经过千锤百炼的核心程序,能最大程度地稳定他因外部突发事件而波动的系统。封瑶恰到好处地提供了这个“安全沙箱”,让他得以在其中重新校准自身状态。


    就在两人就一个算法细节的优化路径进行简短交锋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一位穿着白大褂、气质温婉从容的中年女性站在门口,是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副主任,陈静教授。她也是徐卓远父亲多年的同事兼好友,看着徐卓远从小长大。


    “陈老师。”封瑶立刻起身问候。徐卓远也暂停了讨论,站起身,姿态略显僵硬,如同一个被迫中断主要进程转而处理外部中断请求的CPU。


    陈静教授目光关切地落在徐卓远身上,语气温和而直接,带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务实:“卓远,你父亲的事情我听说了。刚才和那边医院的主治医生通过电话,目前情况稳定,指标没有继续恶化的迹象,你不必过于焦虑。”她顿了顿,看向徐卓远,眼神中带着长辈的了然与体贴,“你妈妈那边压力不小,她性子要强,有些话可能不会跟你说,怕影响你。你这边如果有什么需要,无论是学业上的协调,还是需要我帮你联系那边的专家,随时可以找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徐卓远沉默地点了点头,喉结微动,低声道:“谢谢陈老师。”他的回应简短,但封瑶能感觉到,陈静教授带来的权威信息(与医院直接沟通)比他母亲单方面的报平安更具说服力,稍微缓解了他内部模型中“信息不确定性”带来的高负载。


    陈静教授又简单叮嘱了几句注意身体、有需要及时沟通的话,便离开了,她来得突然,走得也干脆,如同一次精准的外部干预,确认了危机登机,并提供了额外的、可靠的资源支持通道。


    实验室的门再次关上。徐卓远站在原地,没有立刻坐下。陈静教授的到访,像是一次外部系统的“ping”命令,不仅再次确认了他家庭节点危机的真实性,也让他意识到,这件事已然在某个小范围内被知晓,他无法再完全将其隔绝在自己的“实验室孤岛”之外。他必须开始处理这个“外部进程”。


    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封瑶。封瑶正平静地看着他,眼神里没有好奇,没有怜悯,只有一种“我已接收信息,状态正常,待命协作”的稳定反馈。这种稳定性,在此刻显得尤为珍贵。


    “陈老师……人很好。”徐卓远忽然开口,说了一句与科研完全无关的话,这对他而言极为罕见。像是在进行一项社交性的测试,评估外部节点的友好度,又像是在确认某个依赖关系的可靠性。


    “嗯,”封瑶点头,顺着他的话给予肯定回应,语气自然,“陈老师一直很关心学生,上次我的开题报告她还给了很详细的建议。”她没有趁机延伸话题去探听他家里的事,只是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积极的确认信号,并附带了一个证明其“可靠性”的实例。


    这似乎让徐卓远感到了一丝“安全”。他重新坐了下来,这次,他没有立刻回到代码世界,而是操作电脑,略显生涩地关闭了几个代码编辑器和数据可视化窗口,调出了一个航班查询页面和一份密密麻麻的电子日历。动作有些缓慢,带着一种明显的、不习惯处理此类现实事务的生涩感。


    (新增:剧情细节与情感刻画)


    封瑶静静地看着,没有出声。她知道,他正在执行她之前建议的“任务列表”中的一项——规划可能的行程。这是他处理问题的方式,将模糊的情感责任和不确定性,转化为清晰的、可执行的步骤和备选方案。他查看着不同时间点的航班信息,眉头微蹙,指尖在触摸板上滑动,似乎在评估不同选择下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以及与项目关键节点的冲突程度。这份沉默的挣扎,比他任何言语都更能体现他内心的矛盾——对家人的担忧与对科研责任的坚守在他体内激烈博弈。


    过了一会儿,他关闭了网页和日历,似乎暂时得出了一个初步的决策框架。他转向封瑶,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条理性,但内容却截然不同,带着一种正式委托的意味:“我初步评估了未来七十二小时的项目关键路径。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部分,你刚才提出的优化思路可行,可以交由你负责推进。模型架构的核心验证部分,以及与新采购的GPU集群的适配调试,我需要集中处理,但可以分解为几个独立的、可验证的子任务。”


    他是在进行工作交接和委托。这意味着,他潜意识里已经做出了可能需要在近期离开的决定,并且,他在信任她能够接管部分核心工作。这是前所未有的。


    “没问题,学长。”封瑶没有任何推辞,回答得干脆利落,仿佛接受一项再正常不过的任务,“子任务清单和验收标准你定好后发我就好。林骁那边如果需要帮忙协调算力资源或者处理权限问题,我也可以去沟通。”她不仅接下了任务,还主动提出了可能遇到的协作难点及其解决方案,展示了全面的对接能力。


    她的回应,完全符合一个高效、可靠的协作节点应有的表现。徐卓远看着她,眼底深处那最后一丝因“依赖外部节点”而产生的不安波动,似乎也渐渐平息了。他意识到,向她求助或委托,并不会导致系统失控或核心资源被侵占,反而能优化整体效率,提升系统在面临外部扰动时的鲁棒性。


    【系统日志:依赖度测试通过。外部节点“封瑶”在任务理解、接管意愿与资源协作方面表现稳定,响应及时,未引入额外不确定性。系统资源调度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信任等级提升至 [Level 2:可靠执行者]。】


    就在这时,徐卓远的手机再次震动。他看了一眼,是母亲发来的最新消息,附带着一张检查报告的部分截图和几句简短的说明,重点标注了几个向好的指标。他的目光快速扫过,紧绷的肩线几不可查地松弛了一毫米。虽然表情依旧沉静,但那层笼罩在他周身的、无形的压力场似乎减弱了些许。


    “指标在预期内好转。”他抬起头,对封瑶说。这一次,他的语气里,除了客观陈述,似乎多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如释重负的意味。他主动向她同步了信息,这是一种关系递进的明确信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太好了。”封瑶露出了一个由衷的微笑,温暖而明亮,如同在冗长调试后终于看到了“Build Successful”的提示,驱散了之前的凝重气氛。


    徐卓远看着她脸上的笑容,有那么一瞬间的怔忪。光线透过窗户洒在她侧脸,勾勒出柔和的轮廓。他内部系统中,那个不断记录着关于“封瑶”数据的后台进程,悄然标记了一个新的属性:【情绪价值:正向。可有效对冲外部压力带来的负面熵增。存在意义:提升系统整体稳定性。】这个判断,冷静而客观,却预示着他内心冰层下的松动。


    他低下头,开始快速而高效地起草需要交给封瑶的子任务清单,键盘敲击声重新变得连贯、稳定,充满了确定性的力量。实验室里,服务器依旧低沉嗡鸣,冷却液的味道依旧清冷,但某种东西已经悄然改变。一种名为“信任”与“依赖”的协议,在无声中完成了第一次握手。


    封瑶也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心情却比刚才轻松了许多。她知道,最危险的风暴预警期或许已经过去。徐卓远没有像前世那样彻底封闭自我,他接受了她的支持,甚至开始尝试“依赖”她这个外部节点。他在笨拙地、用他自己特有的方式,处理着这场家庭危机,并允许她停留在他的“安全模式”范围内。


    这一次,她不再是那个被挡在冰墙之外,徒劳叩击的局外人。她是被他系统认证的【核心协作层】,是他混乱升级过程中,被允许存在的“安全环境”。前世的遗憾,正在被今生的陪伴、理解与精准的“技术性”支持,一点点擦去冰冷的霜花,显露出其下悄然萌发的、名为“希望”的嫩芽。而这条通往他内心的路,虽然依旧需要耐心与智慧,但方向,已然清晰。接下来的每一步,她都将是与他并肩同行的“协处理器”,而不仅仅是旁观者。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