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9章 协议加载和新的变量

作者:清雪沐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实验室的灯光在深夜中显得格外清冷,但徐卓远内部的“系统”却比往常任何时刻都要活跃。封瑶离开后,他并没有立刻投入下一个编码任务,而是调出了内部逻辑系统的日志界面,反复审视着关于“情感连接协议”的记录和刚刚发生的交互数据。


    【行为记录分析:响应“食物分享”请求。结果:未触发防御机制。输出:非否定性应答。关联情绪反馈(观测林骁):高度积极。关联社交预期:建立“明日连接点”。初步结论:遵循“协议”引导的交互,在当前实例中未产生负面效应,且预设了后续数据交换接口。】


    他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敲,这是一种在他进行深度思考时才会出现的、近乎本能的动作。封瑶的理论,像一颗投入他静默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缓缓扩散,扰动着他原本井然有序的认知水域。他并非感受不到外界的复杂,过去他只是选择性地过滤掉了那些他认为“冗余”或“低效”的情感信号,将其归类为系统噪声。但封瑶用严谨的类比——“设备调试”、“信号协议”、“带宽优化”——为他构建了一个可以解析和理解这些信号的逻辑框架。这让他第一次觉得,探索这片未知的“情感领域”,并非全然是无意义的能耗,而可能是一次有价值的系统升级,甚至可能解决他一直未能完全理解的、关于自身与外界连接时那种固有的“隔膜感”。


    “徐神,还琢磨封瑶学妹那套‘连接协议’呢?”林骁打完一局游戏,伸着懒腰凑过来,脸上带着促狭的笑,“要我说,你就别用你那套代码逻辑硬套了。感觉,跟着感觉走!人家封瑶学妹对你怎么样,瞎子都看得出来,那是相当有耐心了,简直就是为你这‘特殊系统’量身定做的‘专属调试工程师’。”


    徐卓远抬起眼,平静无波地看了林骁一眼,内部日志却记录着:【林骁输入:主观评价“有耐心”、“量身定做”。数据来源可靠性:中等(林骁观察力尚可,但常带有情感夸张成分)。暂存参考。】他开口道:“感觉(Feeling)是主观且不可靠的输入源,缺乏量化标准和可重复性。基于逻辑框架的分析和验证,是理解未知系统的唯一可靠路径。封瑶提供的‘协议’概念,其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可结构化的交互模板。”


    林骁被这一串术语砸得直翻白眼,举手投降:“行行行,您老继续分析验证。不过我可提醒你啊,封瑶学妹这样的‘高兼容性优质设备’,市场紧俏得很,你这边协议握手半天,小心别的‘终端’抢先连接上了,到时候你这边还在校验数据包,人家那边都直接‘高速传输’了。”他故意把话说得技术兮兮,带着明显的调侃,却也点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徐卓远敲击桌面的手指微微一顿。林骁的话,像一道未经授权的干扰信号,短暂地穿过了他正在构建的解析进程。【新变量引入:潜在竞争终端。风险预估:连接资源被抢占,导致协议测试中断,数据丢失,项目进度受影响。】这个念头一闪而过,速度快得他自己都尚未完全捕捉其情感色彩,但系统的风险评估模块已经给出了黄色的警示标志,关联着“封瑶”这个关键节点的状态从“稳定可访问”变成了“需持续监测”。


    他没有回应林骁的玩笑,只是沉默地转回了屏幕,然而,“潜在竞争终端”这个概念,却如同一个被激活的后台守护进程,持续消耗着少量的系统资源,并开始扫描环境中的相关信号。


    ---


    次日下午,封瑶如约来到与表演系同学约定的讨论地点——文学院一楼的一间小研讨室。推开门,除了之前联系她的周铭和另外两位表演系的同学,还有一个让她略微意外的人。


    一个身材高挑,眉眼带着几分张扬俊朗的男生正靠在窗边,和周铭谈笑风生。他叫秦屿,表演系的风云人物,家世好,外形出众,专业能力也拔尖,是校园里不少女生讨论的焦点。封瑶前世对他印象不深,只隐约记得他似乎追求过苏晓,但不了了之。这一世,她与苏晓的轨迹不同,本以为不会有交集,没想到在这里碰到。


    “封瑶来了!”周铭看到她,热情地打招呼,“正好,秦屿也对咱们这个‘情绪词汇’的课题挺感兴趣的,过来一起听听,不介意吧?他说他对情绪表达的理论层面有些研究。”


    秦屿转过身,目光落在封瑶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打量和一丝兴味。他扬起一个恰到好处的、充满舞台魅力的笑容:“久仰大名,封瑶。听周铭和苏晓提过好几次,说你对情绪的理解非常独特、深刻,能穿透表象直抵内核。不请自来,希望没有唐突。” 他刻意提到了苏晓,似乎在试探封瑶的反应,也试图建立一种无形的联系。


    封瑶心中了然,秦屿这种人,习惯于成为焦点,对于任何可能引起他兴趣的“新事物”都会主动出击。她礼貌性地点点头,神色平静无波:“秦同学你好,讨论而已,欢迎。” 她刻意忽略了关于苏晓的话题,直接切入正题,“我们开始吧,关于情绪自评量表的词汇分级,我认为需要更细致的维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讨论过程中,秦屿表现得异常活跃。他不仅对情绪词汇的细微差别提出见解,还时常引经据典,谈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情感记忆”和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试图在专业层面上与封瑶进行深度交流,展示他的博学与才华。他的观点不乏闪光点,但封瑶能感觉到,他的这种积极,带着一种孔雀开屏般的展示意味,目的性过于明显,与其说是探讨,不如说是一场针对她的个人秀。


    封瑶保持着专注和耐心,清晰地回应秦屿提出的问题,但态度温和而疏离,始终将讨论重心拉回量表本身。“秦同学提到的‘间离’用于观众引导是有效的,但在自我情绪认知的量表设计上,我们需要的是尽可能直接的描述,减少认知偏差。” 她的话语逻辑严密,让秦屿的表演性发挥显得有些无处着力。她的心思,更多还是停留在昨晚实验室里,徐卓远那双试图理解“连接协议”的、充满困惑却又无比认真的眼睛上。对比眼前秦屿浮于表面的华丽,徐卓远那种笨拙而真诚的探索,更让她觉得珍贵。


    讨论结束时,周铭和另外两位同学对封瑶表达了感谢,先离开了。秦屿却磨蹭着留到了最后。


    “封瑶,”他走到她身边,语气变得更为私人化,身体也稍稍拉近了距离,“你的见解真的很独到,让我对情绪表达有了新认识。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荣幸,下次约你一起去看看话剧?最近小剧场有一出先锋戏剧,讨论人性异化的,我觉得以你的洞察力,一定会喜欢,或许能给我们表演者一些启发。” 他的邀请包装着学术交流的外衣,但眼神里的期待却昭然若揭。


    这是一种明确的信号。封瑶抬起眼,看向秦屿。他确实很出色,阳光、自信、善于表达,是校园里最受欢迎的那种男生。如果是前世那个敏感自卑、渴望认可的她,面对这样耀眼人物的青睐,或许会不知所措,甚至产生一丝虚浮的窃喜。


    但现在的她,内心如同经过淬炼的湖泊,澄澈而坚定。她清楚地知道,自己重生的意义,自己目光所向、心之所系,究竟是哪里。那些未尽的遗憾,那个需要她耐心引导的灵魂,才是她唯一关注的焦点。


    她微微一笑,笑容礼貌而界限分明:“谢谢你的邀请,秦同学。不过很抱歉,我最近课余时间都在配合计算机系的徐卓远学长做一个关于行为模式分析的项目,日程排得很满,恐怕抽不出时间。而且,”她顿了顿,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我个人对戏剧的涉猎不深,可能无法给出你期待的反馈,就不浪费你的时间了。”


    她直接抬出了徐卓远和具体项目名称作为理由,既客观真实,又委婉地表达了拒绝。更重要的是,她强调了“个人兴趣”的不匹配,从根本上杜绝了对方的继续尝试,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已有明确的合作对象(徐卓远)。


    秦屿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一瞬,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和不易察觉的挫败。他显然没料到封瑶会拒绝得如此干脆,甚至搬出了那个传说中不近人情的“徐神”。他很快恢复了风度,耸耸肩,语气略带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计算机系的徐神?原来你在和他做项目。那太遗憾了。没关系,以后有机会再说。项目加油!” 他特意加重了“徐神”两个字,似乎想确认什么。


    看着秦屿离开的背影,封瑶轻轻舒了口气。她并不擅长也不喜欢处理这种直白的追求,尤其是现在,她的心像一间已经住进了人的屋子,再也容不下其他访客。她拿出手机,看了一眼时间,离去实验室还有一会儿,便决定先去图书馆还几本快到期的书。她需要一点独处的时间,来平复刚才被打扰的心情,同时也在构思,晚上见到徐卓远时,该如何自然地延续昨天的“协议”测试。


    ---


    与此同时,实验室里。


    徐卓远刚结束一段代码的调试,端起水杯走到窗边休息,让长时间注视屏幕的眼睛放松一下。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楼下的林荫道,恰好看到了从文学院方向走出来的封瑶和秦屿。


    秦屿正侧着头对封瑶说着什么,脸上带着灿烂的、极具感染力的笑容,姿态殷勤且靠近。封瑶走在他身边,微微低着头,看不清表情,但两人并肩而行的画面,在午后的阳光下,距离近得超出了普通社交范畴,竟有种刺眼的和谐感。


    【视觉信号输入:目标个体“封瑶”与未知高识别度男性个体(经面部识别比对,数据库标记为:表演系-秦屿,社交活跃度高,异性关联数据丰富)处于近距离并行状态。交互模式分析:肢体语言距离小于常规社交安全距离,对方表情输出为高积极性、高展示性。关联林骁之前输入的“潜在竞争终端”假设……匹配度升高。】


    “嗡——”的一声,徐卓远感觉自己的核心处理器像是遭遇了一次微小的电流过载。一种前所未有的、难以用现有逻辑模型定义的干扰感骤然升起。不是代码错误,不是系统漏洞,而是一种……基于“情感连接协议”测试进程可能被意外终止、关键合作节点可能丢失的……焦灼?或者说,是一种对“资源抢占”的本能排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握着水杯的手指微微收紧。冰冷的玻璃杯壁传递来的触感,也无法压下那种陌生的“系统异常”。他紧紧盯着楼下的两人,分析进程疯狂运转,试图从封瑶的肢体语言中解读出更多信息。


    他看见封瑶停下了脚步,对秦屿说了句什么,表情依旧是那种平静的疏离。然后秦屿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耸了耸肩,摆摆手,转身离开了,背影似乎带着一点悻悻然。只剩下封瑶一人站在原地,似乎轻轻叹了口气,才继续朝着图书馆的方向走去,背影单薄却坚定。


    徐卓远紧紧盯着封瑶独自离开的背影,内部的分析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行着。


    【交互结果观测:并行状态解除。对方个体离开,表情积极性下降。目标个体“封瑶”呈现单独行动状态,未见情绪低落迹象。初步判断:“连接”尝试未成功或主动终止。原因分析:封瑶输出信号为“拒绝”?需进一步采集数据确认协议稳定性及“竞争终端”威胁等级。】


    他退回座位,屏幕上的代码失去了所有的吸引力。一种明确的、强烈的冲动,驱动着他去做一件完全不符合他日常行为模式的事情——他需要立刻验证那个“协议”的状态,需要确认那个“竞争终端”是否构成了实质威胁,需要……重新建立连接,确保这个重要的“数据交换接口”处于可用且独占的状态。


    他拿起手机,动作有些生涩地打开了与封瑶的聊天界面。上面的记录还停留在几天前关于项目数据的简单交流。他犹豫了片刻,指尖在屏幕上悬停,大脑中快速检索着合适的“发起连接”的语句模板。最终,他选择了一个最符合当前上下文、也是最自然的理由——项目。他模仿着记忆中高效协作的模式,输入了一条信息:


    “关于昨日讨论的加权滑动平均模型在情绪数据平滑处理上的应用,我有了新的优化思路,理论上可以提升15%的拟合精度。你方便时,可否来实验室一趟?我们需要同步一下数据。”


    发送。


    他放下手机,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上那条已发送的信息,仿佛在监测一条刚刚启动的、至关重要的系统指令,等待着对方的响应(ACK信号)。他不知道这是否完全符合“情感连接协议”中的“主动发起连接”规范,他只知道,这是他当前逻辑框架下,所能采取的、最直接有效的“数据采集”、“状态确认”和“资源维护”行为。实验室里依旧安静,只有服务器低鸣的背景音。但徐卓远的世界里,却因为楼下那短暂的一幕和刚刚发出的那条信息,第一次清晰地响起了来自“情感”这片未知领域的、嘈杂却无法忽略的初始化噪音。一个新的变量,名为“在意”或者说“占有欲”的变量,似乎被悄然加载进了他的系统,正在编译过程中,等待着后续的运行与调试。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