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41章 符太后:妹妹,你怎么来了?你幽州之事情怎么样了?

作者:孙苏中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宫苑的晨雾尚未散尽,淡青色的氤氲裹着草木的清芬,漫过青砖铺就的小径。萧绰一夜浅眠,天刚破晓便起身梳洗,昨日与符太后的闲谈如暖流涤荡心间,那些悬着的顾虑渐渐消融,唯独幽州之事,如一根细刺扎在心头,让她难以安寝。


    “母亲,今日要去见符太后吗?”延寿女端来一杯温热的牛乳,见母亲望着窗外出神,轻声问道。她已褪去初入宫时的拘谨,眉眼间多了几分从容。


    萧绰接过牛乳,指尖暖意渐散入心脾,点头道:“嗯,有些正事需与太后商议。你们姐妹若是闷得慌,可在偏殿附近走走,切记莫要走远。”


    观音女正对着铜镜梳理发辫,闻言转头笑道:“母亲放心,昨日太后说今日让宗室姐妹来作伴,我们就在殿中等着便是,定不添乱。”


    萧绰欣慰颔首,简单整理了衣饰,只带了一名贴身内侍,便循着昨日的记忆往后宫深处走去。大周后宫与契丹宫帐截然不同,没有繁复的彩绘与张扬的纹饰,处处透着清雅质朴,连沿途的宫人都只是垂首行礼,并无过多窥探的目光,倒让她愈发自在。


    行至一处名为“静芳庭”的院落外,远远便听见孩童的嬉笑声,清脆如枝头雀鸣。萧绰放缓脚步,只见院门前并无侍卫值守,只一株老槐树虬枝盘曲,浓荫如盖,将庭院笼罩在一片清凉之中。


    她迈步而入,眼前的景象让她微微一怔。符太后并未穿昨日的华贵朝服,只着一身月白色素衣,裙摆绣着几枝淡雅的兰草,乌发仅用一根玉簪束起,少了朝堂上的威仪,多了几分寻常妇人的温婉。她正蹲在庭院中央,面前围着四五个孩童,年岁约莫五六岁到十岁不等,衣着虽有华贵与朴素之分,却都无拘无束地围在她身边。


    其中一个锦衣童子正拉着符太后的衣袖,嚷嚷着要放风筝;旁边一个穿着粗布短褂的男孩,手里攥着一只竹编的小蚂蚱,小心翼翼地递到符太后面前;还有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约莫是宫女所生,怯生生地站在一旁,符太后见了,笑着招手让她过来,顺手将盘中的糕点递了一块给她。


    那正是柴宗训,他穿着一身藏青色常服,没有帝王的架子,正陪着一个跛脚的小男孩搭积木,耐心地教他如何让木块站稳。见那男孩屡试屡败有些沮丧,柴宗训便轻声安慰:“别急,慢慢来,找准重心就好了。”


    这般景象,全然没有皇家的等级森严,反倒如寻常人家的亲子同乐,让萧绰心中暖意融融。她想起在蓟南城时,各族孩童也常这般聚在一起玩耍,不分贵贱,不分族群,那份纯粹的快乐,正是她一直想要守护的。


    “妹妹,你怎么来了?是有什么事吗?”符太后最先瞥见了她,笑着站起身,拍了拍衣上的尘土。孩子们见有外人来,渐渐安静下来,好奇地望向萧绰。


    萧绰走上前,躬身行礼:“臣妾参见太后,参见陛下。冒昧前来,扰了太后与皇子们的雅兴。”


    “快起身,何须多礼。”符太后连忙扶起她,拉着她走到廊下的石凳上坐下,又吩咐宫人添上一盏新茶,“昨日聊得投机,我还想着今日派人去请你,没想到你倒先来了。这里都是自家孩子,不用拘束。”


    柴宗训也带着孩子们走了过来,笑着颔首:“萧后请坐。这些都是宗室子弟,还有几位是宫中侍从的孩子,今日休沐,便让他们来此处顽耍。”他说着,看向身边的孩童们,“这位是辽国的萧后娘娘,快见过娘娘。”


    孩子们齐齐躬身行礼,声音稚嫩却整齐:“见过萧后娘娘。”


    萧绰笑着点头致意,目光落在那个跛脚男孩身上,见他虽身形不便,眼神却十分明亮,便柔声问道:“小家伙,你这积木搭的是什么?”


    男孩有些腼腆,小声道:“是城楼,像京城的城门一样,能保护大家。”


    符太后在一旁笑道:“这孩子是我远房宗室的庶子,幼时出了意外伤了腿,性子便有些内向。我常让他来宫里,多和其他孩子玩玩,也好开朗些。”她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感慨,“不管是皇子公主,还是庶出子弟、宫人子女,皆是父母生养,本该人人平等。我大周虽有规矩,却不该让规矩寒了人心。”


    萧绰深以为然,点头道:“太后所言极是。臣妾在蓟南城时,各族百姓混居,便是秉持着一视同仁之心,方能让大家和睦共处。规矩是为了安邦,而非为了区隔彼此。”


    柴宗训接口道:“萧后说得对。朕以为,治国之道,在于民心向背。若连宫中都等级森严,视人有别,如何能让天下百姓信服?朕与太后一直想着,从宫中做起,破除那些不必要的尊卑隔阂,让平等之风遍及天下。”


    正说着,那梳双丫髻的小姑娘怯生生地走到萧绰面前,递过一块她刚藏起来的糕点:“娘娘,这个好吃,给你。”


    萧绰心中一暖,接过糕点,温声道:“谢谢你,小姑娘真乖。”


    符太后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笑意,话锋一转,想起昨日未曾细问的事:“对了妹妹,昨日只顾着闲谈,倒忘了问你——你幽州之事,如今怎么样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提及幽州,萧绰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端起茶盏浅啜一口,掩去眸中的凝重:“不瞒太后,臣妾此次前来大周结盟,除了讨伐耶律璟之外,最忧心的便是幽州之事。”


    她放下茶盏,缓缓道来:“幽州地处辽与中原的咽喉要道,这些年被耶律璟派去的节度使萧达凛把持。萧达凛生性残暴,贪婪无度,不仅对幽州百姓横征暴敛,更是屡次纵容部下侵扰边境,掠夺中原百姓的财物与粮食。前几日,臣妾收到蓟南城传来的消息,萧达凛听闻臣妾出使大周,竟以为我们要联合大周夺取幽州,便变本加厉,在幽州城内大肆搜捕异己,不少汉人百姓与契丹开明之士都遭了殃。”


    说到此处,萧绰的声音带着几分痛惜:“幽州百姓本就饱受战乱之苦,如今又遭萧达凛迫害,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臣妾虽有心救援,却碍于蓟南城兵力有限,且萧达凛手握重兵,又占据幽州天险,贸然出兵只会让百姓遭受更多苦难。”


    符太后闻言,眉头微蹙,素衣下的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帕子:“这萧达凛,倒真是个祸国殃民的奸贼。耶律璟暴政已让辽国百姓身处水火,他还要火上浇油,实在可恨。”


    柴宗训也沉下脸,语气严肃:“幽州不仅是辽国的要地,更是中原的屏障。萧达凛如此胡作非为,不仅害了幽州百姓,也威胁着大周边境的安宁。若任由他这般下去,即便将来灭了耶律璟,幽州也难安定。”


    “陛下所言极是。”萧绰点头道,“臣妾此次前来,便是想向大周求援。待盟约签订后,还望大周能出兵相助,与蓟南城的兵力夹击萧达凛,收复幽州。”她顿了顿,补充道,“臣妾并非要大周独自承担风险,蓟南城愿出兵三万,与大周将士并肩作战。收复幽州后,臣妾只求能废除萧达凛的暴政,让幽州百姓过上安宁日子,至于幽州的归属,可按盟约约定,由两国协商而定。”


    符太后沉默片刻,目光望向庭院中嬉戏的孩童,心中已有了决断。她转头看向萧绰,眼神坚定:“妹妹放心,幽州之事,大周断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一来,萧达凛侵扰我大周边境,残害我中原百姓,本就是大周的仇敌;二来,你我两国结盟,理应同仇敌忾,共渡难关。”


    她顿了顿,继续道:“不过,出兵之事非同小可,需得细细筹划。萧达凛手握幽州兵权,又熟悉地形,贸然出兵恐难奏效。我看不如这样,先派使者前往幽州,暗中联络那些被萧达凛迫害的义士,收集他的罪证与兵力部署,再由大周与蓟南城约定时日,内外夹击,方能一举成功。”


    柴宗训附和道:“太后所言甚是。朕这便吩咐兵部,挑选得力干将,暗中潜入幽州。另外,朕会让户部筹备粮草军备,随时准备出兵。萧后可也派人回蓟南城,让将士们做好备战准备,待时机成熟,我们便一举拿下幽州。”


    萧绰闻言,心中大喜,起身躬身行礼:“多谢太后与陛下仗义相助!臣妾代幽州百姓,谢过大周的恩德!”


    “妹妹快坐下,无需多礼。”符太后连忙扶起她,笑道,“你我姐妹结盟,本就该守望相助。再说,平定幽州,也是为了大周的边境安宁,我们不过是各取所需,互利共赢罢了。”


    她话锋一转,语气愈发恳切:“不过妹妹,有一事我需与你说清楚。大周出兵,并非为了侵占幽州之地,而是为了铲除暴政,安抚百姓。待幽州平定后,我希望你能兑现承诺,让幽州百姓自主选择归属,或是归入大周,或是归入你所治理的辽国,我们绝不强求。”


    萧绰心中一暖,郑重颔首:“太后放心,臣妾向来说话算话。幽州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他们的意愿,便是最该遵循的准则。臣妾所求,不过是让各族百姓能安居乐业,至于土地归属,本就不是最重要的。”


    “如此便好。”符太后满意地点点头,拉着萧绰的手,眼中满是欣慰,“我就知道妹妹是明事理之人。有你这句话,我便放心了。”


    庭院中的孩童们不知大人们在商议军国大事,又开始嬉闹起来。那个跛脚的男孩搭好了城楼,兴奋地拉着柴宗训去看;梳双丫髻的小姑娘则围着萧绰,好奇地问起蓟南城的趣事。萧绰耐心地回答着她的问题,讲述着蓟南城各族百姓一起放牧、耕种、过节的场景,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符太后看着这一幕,轻声道:“妹妹你看,这些孩子不分出身,不分族群,都能这般和睦相处。这天下,本就该是这般模样。没有战乱,没有偏见,人人平等,安居乐业。”


    萧绰望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心中感慨万千:“是啊,这便是臣妾毕生所求。为了这些孩子,为了天下苍生,即便前路荆棘丛生,臣妾也定会全力以赴。”


    柴宗训也道:“萧后放心,朕与太后定会与你并肩作战。待平定耶律璟与萧达凛,我们便昭告天下,推行各族平等之策,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宁富足的日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正说着,内侍匆匆走来,躬身道:“太后,陛下,户部尚书与兵部尚书已在殿外等候,商议盟约细则与幽州备战之事。”


    符太后点点头,起身道:“知道了。妹妹,不如你也一同前往,正好与两位尚书商议一下幽州出兵的具体事宜。”


    萧绰起身应道:“恭敬不如从命。”


    她转头看向庭院中的孩子们,笑着挥了挥手,孩子们也齐齐挥手道别。走出静芳庭,晨雾已散,阳光透过枝叶洒下,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萧绰望着前方的殿宇,心中充满了希望。


    她知道,幽州之事的商议只是一个开始,后续还有盟约细则的敲定、出兵计划的筹备、耶律璟党羽的阻挠等诸多挑战。但此刻,看着身边温和坚定的符太后与沉稳睿智的柴宗训,想起静芳庭中孩子们的笑脸,她心中的底气愈发充足。


    以真诚换真诚,以民心定天下。这场跨越族群的结盟,不仅关乎两国的生死存亡,更关乎天下苍生的安宁福祉。萧绰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的传奇,正在这中原的土地上,续写着新的篇章。


    一行人往议事殿走去,宫道两侧的草木迎风摇曳,仿佛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和平盛宴欢呼。萧绰知道,只要她们坚守初心,秉持平等与真诚,定能克服一切困难,让天下太平的愿景,早日成为现实。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