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夏蓉打着沈孤鸿的旗号,顺利进入盐铁司的官署,当然重要资料是要不来的,可能还会惊动赵恒,所以她是偷的。
她只是向盐铁司的官员询问了盐铁制度。盐铁司掌全国茶、盐、矿冶、工商税收、河渠及军器之事。朝廷规定,盐户需要在官员的监督下进行食盐生产,每年要缴纳一定数额的食盐。剩下的盐也不能留给自己卖,而是要以低价卖给官府,再由官府统一售卖。
根据她偷了半个月才找到的账本数据,官府每年给予盐户四五万钱的补贴,却要他们缴纳将近十二万斤的食盐,相当每斤盐不到0.4文钱。而官府售盐,价格四五十文,获利百倍以上。
她又去问沈孤鸿为什么卖这么贵,沈孤鸿告诉她运输耗费太多。但沈孤鸿和她都心知肚明,主要还是贪污,运输耗费,不过是借口罢了。
她想了几天,回忆自己的高中历史,终于想到了一个可行的政策。
“师父,帮我写个奏疏。”
是的,梁夏蓉的奏疏都是云筠代笔的。
“内容?”云筠备好纸笔。
梁夏蓉口述:“我想建议官人实行‘盐钞法’,定额发放‘盐钞’。内容是让商人到边境州郡纳钱四贯八百,即售予一帖盐钞,到盐田换取食盐二百斤,任由他们私自贩卖,以收入的钞钱充实边塞的费用,也省得朝廷搬运食盐的靡费。而且要增加官府对盐户的收购价,一文一斤,加强监管。同时于开封设置都盐院,由山东转运司自行派遣官员主持供应出卖事务。京师的食盐,如果每斤卖不到三十五钱,就不卖;如果超过了四十钱,就大批发放库存的食盐,以抑制商人的暴利,使盐价保持稳定。”
云筠听得直皱眉,但没有打断梁夏蓉,还补充了些细节:
『陈盐法改制疏』
『臣伏惟……而钞法有定数。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山东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郡搬运之劳。亦增盐户购价……异日辇车牛驴以盐役死者岁以万计,冒禁抵罪者不可胜数,至此悉免。因盐价时有低昂,可于京师置都盐院,山东转运司自遣官主之。京师食盐,斤不足三十五钱,则敛而不发,以长盐价;过四十,则大发库盐,以压商利,使盐价有常……臣梁夏蓉,谨上疏以闻。』
“蓉儿,你打算直接上疏给官家?”云筠问。
“怎么了,不行吗?”梁夏蓉察觉到师父对她的做法并不赞同,“师父有什么建议?”
“你想想,仅盐法转运一事,有多少人从中得利?”
“懂了。”梁夏蓉恍然大悟,“是要找个个儿高的顶着,谢谢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