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3章 金陵春深

作者:东陵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金陵的春天来得格外早。秦淮河畔的垂柳已抽出嫩绿的新芽,桃李争妍,暗香浮动。这座六朝古都在战火中奇迹般地保存完好,如今成为胤朝流亡政府的临时都城,处处透着重获新生的气息。


    云薇站在新建的公主府露台上,俯瞰着这座正在苏醒的城市。三个月前她在此即位监国公主,如今各项政务已逐步走上正轨。但权力的滋味,远比她想象中复杂。


    “殿下,各部官员已在议事厅等候。”侍女轻声禀报。


    云薇点点头,最后望了一眼窗外。晨光中的金陵城美得如同画卷,但她知道,这幅画卷之下暗藏着无数亟待解决的难题。


    议事厅内,文武官员分列两侧。文官以清虚子为首,武官以萧彻、秦苍为首,三位星使作为客卿也参与议政。这种新旧交融的朝堂格局,是云薇刻意为之的结果。


    “启禀殿下,江北急报。”兵部尚书出列,“北凛增兵二十万,由太子拓跋昊亲自统领,已抵达长江北岸。”


    厅内顿时一片哗然。


    “拓跋昊是北凛主战派首领,用兵狠辣,屠城之事屡见不鲜。”


    “二十万大军!我军江北防线恐怕难以支撑。”


    萧彻冷静分析:“拓跋昊急于立功稳固太子之位,必会急于求战。我军可依托长江天险,以逸待劳。”


    云薇沉吟片刻:“江北百姓安置得如何?”


    户部尚书回禀:“已有七成百姓南渡,但仍有数十万民众滞留江北,多是老弱妇孺,无力迁徙。”


    “绝不能放弃他们。”云薇当即决定,“秦苍,你率水师前往接应,务必在敌军合围前将百姓全部转移至江南。”


    秦苍领命:“末将遵旨!”


    工部尚书接着奏报:“各地春耕进展顺利,但粮种短缺,特别是江南新垦田地,急需稻种十万石。”


    云薇看向清虚子:“先生,与南洋诸国的贸易通道打通了吗?”


    清虚子躬身:“南洋商路已通,第一批商船三日后抵达,运来的正是稻种和农具。”


    一条条政事禀报、商议、决策,云薇处理得井井有条。朝会持续了两个时辰,当最后一位官员退下时,已是正午时分。


    “殿下进步神速。”清虚子欣慰道,“处理政务已颇有先帝风范。”


    云薇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都是诸位辅佐有功。我只是明白了一个道理——治国如医病,需对症下药,急不得也缓不得。”


    午后,云薇换上便装,只带萧彻一人,微服出访。


    金陵街头比三个月前繁华了许多。店铺重开,商贩云集,甚至能看到来自西域和南洋的商人。战乱的阴影似乎正在远去,但云薇知道,这平静之下暗流汹涌。


    在城南的难民营,她看到了另一番景象。虽然官府尽力安置,但数以万计的难民仍然生活在简陋的棚屋里,等待分配土地和农具。


    “娘,我饿......”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女孩拉着母亲的衣角。


    那妇人抹着眼泪:“再忍忍,官府说了,过几天就发粮食。”


    云薇心中刺痛。她走上前,将随身带的干粮递给小女孩:“先吃点东西。”


    妇人连连道谢:“谢谢贵人!谢谢贵人!”


    “官府没有发放粮食吗?”云薇问道。


    “发是发了,但人多粮少,撑不了几天。”妇人叹气,“听说江北又要打仗了,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离开难民营,云薇心情沉重:“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萧彻安慰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三个月前,这些人连安身之所都没有。”


    “但我要的不只是让他们活下来,而是让他们活得有尊严。”云薇目光坚定。


    接下来的巡视中,云薇发现了更多问题:赈灾粮被小吏克扣,安置土地分配不公,军饷发放延误......每一个问题背后,都牵扯着复杂的利益关系。


    傍晚回到公主府,云薇立即召见监察御史。


    “这些问题,你们可知情?”她将日间所见一一列出。


    监察御史冷汗涔涔:“臣......臣等失职......”


    “不是失职,是无力。”云薇一针见血,“旧朝积弊未除,新朝规矩未立,正是贪腐滋生的温床。”


    她当即下令:“即日起,成立肃政司,由清虚子先生主管,三位星使辅佐,彻查各级官吏。无论涉及何人,一查到底!”


    这道命令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不少旧臣前来求情,都被云薇严词拒绝。


    “殿下,水至清则无鱼啊。”一位老臣苦心劝谏,“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若追究过甚,恐失人心。”


    云薇反问:“若纵容贪腐,失去的将是民心。老先生认为,是官员的人心重要,还是百姓的民心重要?”


    老臣哑口无言。


    肃政司的行动雷厉风行,不出半月,查处贪官污吏百余人,追回赃款无数。朝野震动,百姓称快。


    但麻烦也随之而来。


    这日深夜,萧彻匆忙求见:“殿下,出事了。江北守将赵昆拒绝接受肃政司调查,率部哗变,投靠北凛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云薇心中一沉。赵昆是原胤朝边军老将,手下有五千精兵,驻守江防要地。他的叛变,不仅削弱了江北防线,更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是我的错。”云薇自责,“操之过急了。”


    萧彻摇头:“赵昆早有异心,与北凛暗通款曲已久,肃政司只是给了他一个借口。”


    第二天朝会上,质疑声此起彼伏。


    “臣早说过,肃政之事不宜过急......”


    “如今军心浮动,若再追查下去,恐生更大变故。”


    甚至连秦苍都委婉建议:“殿下,是否暂缓肃政,以稳定军心为重?”


    在众人的注视下,云薇缓缓起身:“诸位可知道,赵昆叛变前,克扣了多少军饷?”


    她取出一本账册:“三年来,他贪墨军饷白银二十万两!而他的士兵,有半数还穿着破旧的冬衣!这样的将领,留着才是军心最大的隐患!”


    朝堂上一片寂静。


    “肃政不仅不会停止,还要加强。”云薇声音坚定,“但我会亲自向全军将士说明,肃政只为惩处贪腐,绝不冤枉忠良。”


    三日后,云薇亲赴军营,与将士同吃同住,倾听他们的心声。她发现,大多数士兵对肃政是支持的,他们痛恨的是那些喝兵血的贪官。


    “只要能按时足额拿到军饷,谁愿意跟着叛将?”一个老兵直言不讳,“当兵的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啊!”


    云薇深受触动。回宫后,她立即推行军制改革:军饷直接发放到士兵手中,设立军功授田制度,阵亡将士家属由官府供养。


    这些措施极大地提振了士气。更令人惊喜的是,赵昆旧部中竟有千余人不愿随其叛变,冒险南归。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清虚子感叹,“殿下以诚待人,人必以诚相报。”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一个月后,江北传来战报:拓跋昊大军强渡长江,江北防线全线告急!


    “报!瓜州失守!”


    “报!镇江告急!”


    “报!北凛水师突破江防,直逼金陵!”


    军情如火,金陵城内人心惶惶。有大臣建议迁都避祸,有将领主张决一死战。


    面对危局,云薇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冷静。


    “金陵是大胤复兴的象征,绝不能放弃。”她站在军事地图前,“拓跋昊孤军深入,后勤补给漫长,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她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在金陵城外与敌军决战!”


    萧彻震惊:“殿下,敌军二十万,我军不足八万,兵力悬殊啊!”


    “正因兵力悬殊,才要出奇制胜。”云薇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别忘了,这里是我们的主场。”


    她详细部署:秦苍率水师截断敌军退路,萧彻领主力正面迎敌,她自己则亲率一支部队奇袭敌军大营。


    “太危险了!”众人齐声反对。


    云薇微笑:“别忘了,我曾是考古学家。对金陵周边的地形,我比任何人都熟悉。”


    决战之日,阴云密布。长江之上,战船如云;金陵城外,旌旗蔽日。


    云薇身着戎装,亲自为出征将士送行。她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坚定的面孔,声音传遍三军:


    “今日之战,不为权力,不为富贵,只为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必再经历战火之苦!”


    “为了家园!”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战鼓擂响,决定江南命运的大战,开始了。


    而云薇知道,无论胜负,这条路她都会坚持走下去。因为在她身后,是千千万万期待和平的百姓。


    长江的水,依旧东流。但这一次,它将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喜欢亡国公主靠考古直播续命请大家收藏:()亡国公主靠考古直播续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