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2章 总结一生着手札

作者:书里的言出法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二零一五年冬日的阳光透过皎兰庄园书房的窗棂,在红木书案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诛皎端坐于案前,身上依旧穿着昨日寿辰时那件深灰色的中山装,左胸口袋处别着一枚略显陈旧的朱雀徽章,那是皎兰集团创立早期的标志。


    他的手边,放着那根陪伴了他大半生的桃木手杖,手杖底端的磨损,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流逝与经历的丰盈。


    书案一角,整齐摆放着秘书今晨送来的最新简报,关于那笔寿礼折算款项已悉数注入“皎兰晨曦慈善基金会”的确认函,正静静置于文件最上方。


    诛皎的目光掠过确认函,眼神平静无波,仿佛那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的视线,最终落在面前那厚厚一沓尚是空白的宣纸稿纸上。


    一旁的年轻秘书小林正在轻声汇报今日的行程安排,声音谨慎而恭敬。


    “董事长,今天上午十点,集团战略发展部有一个关于新能源投资的视频会议,下午三点……”


    诛皎微微抬手,打断了秘书的话。


    “今天的行程,全部推迟或取消。”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秘书小林微微一怔,随即迅速点头应下,并在电子日程上飞快操作起来。他跟随诛皎已有五年,深知这位老人的行事风格,一旦决定,便极少更改。


    “替我准备好墨,另外,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打扰。”


    诛皎继续说道,目光已然重新落回那叠稿纸。


    小林立刻会意,熟练地开始研墨,同时将书案上可能造成干扰的物品一一归置整齐。


    他心中有些明了,自从昨日寿辰过后,老人似乎就陷入了一种深沉的思绪之中。


    墨香渐渐在书房中弥漫开来。


    诛皎并未急于动笔,他缓缓站起身,踱步至窗前。


    窗外,那株百年桃树在冬日下伸展着遒劲的枝干,几只麻雀在枝桠间跳跃嬉戏。


    他的目光变得悠远,仿佛穿透了时光的帷幕,回到了六十多年前那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夏天——1950年的百家镇。


    ……


    “小林,”


    诛皎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回忆的缥缈。


    “你可知,六十多年前,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在想什么?”


    秘书小林停下研墨的动作,恭敬地回答:


    “董事长当年,定然是胸怀大志,思考着如何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


    这是外界对诛皎早年经历最普遍的解读。


    诛皎闻言,嘴角泛起一丝复杂的笑意,缓缓摇了摇头。


    “不,那时我想的,很简单,也很残酷。”


    他转过身,目光如电,虽已八十五岁高龄,那眼神却依旧能穿透人心。


    “我想的,是如何活下去,是如何不让身边的人被饿死、冻死,是如何……不让悲剧重演。”


    他的脑海中,瞬间闪过陈兰兰前世纵身跃下山崖的决绝身影,闪过陈大壮与王麻子家搏斗而死的惨状,闪过王麻子一家被愤怒乡亲手刃的血腥,闪过自己跪在每个村村口磕头谢罪的无尽悔恨……


    那些画面,即便重生一世,即便已过去六十多载,依旧如同昨日般清晰,刻骨铭心。


    秘书小林屏住呼吸,他能感觉到老人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沉重而悲凉的气息,这与平日里那个睿智、从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商界巨擘截然不同。


    “那时,百家镇很穷,几个村子的人都穷。”


    诛皎的声音低沉下来,仿佛承载着那个年代特有的重量。


    “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家常便饭。一件衣服,哥哥穿了弟弟穿,补丁摞补丁。”


    他的眼前,浮现出合作社初建时,乡亲们将那点微薄的家当信任地交到他手中的场景,那一张张充满期盼又带着忐忑的脸庞,至今想起,仍让他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所以,我这本手札,”


    诛皎重新坐回书案前,拿起了那支狼毫笔,笔尖在砚台中饱蘸浓墨。


    “第一要写的,不是如何赚钱,而是……如何‘活下去’,如何在那个年代,带着更多的人,有尊严地活下去。”


    他落笔了。


    笔尖在宣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沉稳而有力。


    他写的并非什么高深的商业理论,也不是玄妙的处世哲学,而是从最朴实无华的“合作社记账法”开始。


    如何记录最初的股本,哪怕只是一筐鸡蛋、几斤粮食;如何分配最初那微不足道的利润,才能让所有人都看到希望;如何在与外村人交易时,守住那一点点可怜的差价……


    “很多人都觉得,皎兰集团的崛起,靠的是运气,是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


    诛皎一边写,一边仿佛在自言自语,又仿佛在说给一旁的秘书听。


    “运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根基。合作社时期积累的信誉,才是我们后来能够吸引到第一笔外部投资,拿到第一个政府订单的根本。”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这话听起来很老套,但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秘书小林默默点头,飞快地在平板电脑上记录着一些关键的点。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书写,更是一位商业传奇对自己一生核心经验的提炼与口述。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中悄然流逝。


    诛皎的书写速度不快,但思路极其清晰,几乎没有任何停顿。


    他从合作社的管理,谈到如何发现并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从第一次带着乡亲们将山货运到县城售卖的经历,谈到最初建立销售渠道的艰辛与智慧。


    其中,他提到了数次关键的“抉择”。


    例如,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是继续深耕农业,还是尝试进入当时风险极高的工业领域时,他如何通过细致的市场考察和近乎苛刻的成本核算,最终选择了后者,并成功推出了皎兰集团第一个拳头产品。


    “风险,永远存在。”


    诛皎笔锋稍顿,抬头看了一眼小林。


    “商人逐利,天经地义。但‘利’有大小,有长短。我所追求的,是长利,是可持续的利。这需要眼光,更需要魄力,还有……底线。”


    他再次提及昨日寿辰上拒收厚礼之事。


    “那些东西,看似是‘利’,实则是‘害’。它能腐蚀人的心智,模糊你的视线,让你忘记初衷。我诛皎一生,不赚不该赚的钱,不交不可交的人。”


    话语平淡,却掷地有声。


    接着,他的笔触开始涉及更宏观的层面。


    他谈到如何把握国家政策的方向,将企业的发展与国计民生的需求相结合;谈到如何在苏联解体、亚洲金融危机等重大历史事件中,不仅独善其身,还能抓住危机中蕴藏的机遇,甚至为国家战略资源的储备出力。


    “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是某个人的企业,甚至是某个家族的企业。”


    诛皎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仿佛看到了更遥远的地方。


    “它属于这个社会,属于这个国家。它的存在,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所以,我们投资教育,设立奖学金;我们支持科研,攻克技术难关;我们投身慈善,扶贫济困……这并非沽名钓誉,而是反哺,是必然。”


    他特别谈到了对子女、对家族后代的教育和期望。


    “留给后代最好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立足社会的本事,是明辨是非的智慧,是心怀家国的格局。”


    他提到了诛华的管理才能,诛玥在专业领域的钻研,诛兴对科技的痴迷,以及左兴安选择从军报国的志向,语气中带着欣慰与淡然。


    “儿孙自有儿孙福。我能做的,就是把我这一生走过的路,踩过的坑,总结出来,放在这里。他们若能从中汲取一二分教训,学到一两分经验,便足够了。”


    不知不觉间,日头已然偏西。


    书案上的稿纸,摞起了厚厚一叠。


    诛皎终于放下了笔,轻轻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指。


    秘书小林适时地递上一杯温水。


    “董事长,您休息一下吧,已经写了快一天了。”


    诛皎接过水杯,呷了一口,目光扫过那叠墨迹未干的手稿,缓缓道:


    “这手札,我打算命名为《桃园纪事》。”


    秘书小林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因为他知道,手札内容完全是写实的商业与人生总结,与“桃园”这种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词汇似乎并无直接关联。


    诛皎没有解释,只是淡淡一笑。


    那笑容里,蕴含了太多无法言说的秘密。


    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个自1950年重生之日便与他相伴的神秘桃园空间,虽然在此生所有的明面成就中不曾留下一丝一毫的直接痕迹,但它提供的百倍时间流速、灵泉黑土、无限仓储……才是他能够无数次在绝境中冷静思考、在危机中储备资源、在关键时刻做出精准判断的绝对底牌。


    所有的“运气”,所有的“眼光”,所有的“魄力”,背后都有着桃园空间无声的支撑。


    这本手札,不记录空间的秘密,却处处有着空间存在的影子。


    他将它命名为《桃园纪事》,既是对自己这一生最大秘密的隐晦纪念,也寄托了一种期望——期望后人即便没有如此奇遇,也能通过他的经验总结,在心中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能够滋养智慧与品格的“精神桃园”。


    “今天先到这里吧。”


    诛皎站起身,将手稿仔细收拢,放入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古朴木匣中。


    “后续的内容,我会慢慢补充。你负责整理和初步的电子化录入,注意保密级别。”


    “是,董事长,我明白。”


    小林郑重地接过木匣,感觉手中沉甸甸的。


    暮色渐浓,书房里没有开灯,光线昏暗。


    诛皎独自站在窗前,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拉得很长。


    撰写手札的过程,仿佛将他的一生又重新走过一遍。


    那些曾经的艰难困苦,惊心动魄,如今都已化为平静的文字与深刻的思考。


    他做到了重生归来时的誓言,弥补了前世的遗憾,守护了挚爱,带领乡邻走出了饥寒交迫,并将创造的巨大财富回馈了国家。


    从个人救赎到家国情怀,他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充实的路。


    这本《桃园纪事》,将是他留给这个世界,除了财富与慈善之外,另一份独特的遗产。


    它不记录桃园空间的秘密,却凝聚了借助空间之力,在此世红尘中拼搏、感悟、升华的全部智慧。


    窗外,寒风依旧,但书房内,墨香氤氲,思想的光芒仿佛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诛皎的八十五岁,在淡然的寿辰之后,以这样一种方式,开启了另一段宁静而深刻的旅程。


    喜欢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请大家收藏:()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