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章 深渊之中回响

作者:吃粮当首席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小黄没有等来犯罪集团的进一步报复,却先接到了陈警官的紧急电话。


    “小黄,刚接到云南边检通报,他们在打击一个跨境诈骗链条时,解救了一批被困人员,其中……可能有林婷的弟弟,林晓。”


    小黄的心猛地一沉。他立刻想起林婷曾偶然提过,她有个不学无术、总幻想一夜暴富的弟弟。他马上联系了林婷的父亲。电话那头,老人声音沙哑,证实了林晓在一个月前就以“朋友介绍去泰国做游戏代练”为由离家出走,再无音讯。


    在杨会长的协调下,小黄和林父迅速赶往云南。在边境城市的救助中心里,他们见到了形容枯槁、眼神躲闪的林晓。与林婷当初被诱骗不同,林晓的经历更显可悲——他几乎是主动钻进圈套的。


    “我……我知道可能是骗局。”林晓低着头,声音微弱,“但群里那些‘成功人士’天天晒豪车、名表,说在东南亚跟着‘大佬’搞盘,一个月顶国内十年……我,我就想搏一把。”


    林晓描述的,是一个更加隐蔽的“线上养猪”模式。诈骗团伙不再单纯依赖高薪诱骗,而是在网络世界精心构建一整套“暴富人设”,通过长期经营,吸引那些心存贪念、渴望不劳而获的年轻人主动上钩。他们被安排从事最底层的“杀猪盘”话务,然而,所谓的“高额提成”从未兑现,等待他们的依然是囚禁、殴打和转卖。


    看着这个和林婷眉眼相似的年轻人,小黄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他意识到,摧毁有形的诈骗园区或许不难,但根除深植于人心的贪欲,是一场更为漫长和艰难的战役。


    ---


    第四十四章 画笔为刃


    林婷得知弟弟获救后,情绪经历了剧烈的波动。庆幸、后怕,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愤怒交织在一起——她几乎是用自己的血肉为这个家趟出了一条血路,为何至亲之人仍要重蹈覆辙?


    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她将这股澎湃的情感倾注于画笔。她开始创作一组名为《七日》的系列画作。


    第一幅,《饵》:绚丽的网络信息如同色彩斑斓的毒蘑菇,生长在扭曲的键盘之上。


    第二幅,《笼》:由电脑屏幕和手机边框构成的铁笼,里面困着眼神空洞的人影。


    第三幅,《鞭》:一根巨大的PVC管,阴影下是无数皮开肉绽的背部特写。


    第四幅,《链》:人被明码标价,像货物一样在不同园区主之间转手,脖子上挂着价格标签。


    第五幅,《溺》:幽暗的水牢,只露出一双绝望的眼睛和拼命仰起的口鼻。


    第六幅,《星》:漆黑的夜空中,一颗微弱的星投下一束光,照亮一只向上攀爬、布满伤痕的手。


    第七幅,《生》:一株嫩芽,顽强地从干涸龟裂的土地缝隙中钻出。


    这组画作充满了超现实的隐喻和直击灵魂的冲击力。当小黄通过加密渠道看到这组画时,他震撼不已。他意识到,林婷的画笔,正在成为另一把刺向黑暗的利刃。


    ---


    第四十五章 殊途同归


    林晓的回归,让两个破碎的家庭以一种奇特的方式产生了更深的联结。小黄的父亲,这位沉默的渔民,在一次两家人的便饭上,对依旧有些萎靡的林晓说:“掉坑里不丢人,丢人的是躺在坑里不肯爬起来。你姐爬出来了,你黄哥也爬出来了,你也得爬。”


    林晓红着眼眶,闷头吃饭,没有作声。


    与此同时,小黄的“灯塔”计划与林婷的《七日》画作,意外地找到了结合点。在反诈专家的建议下,他们决定将画作数字化,制作成一系列动态反诈宣传短片。小黄负责撰写旁白,用冷静克制的语调,讲述画面背后血淋淋的真实案例。


    当《饵》的动画短片——展示那些精心伪装的高薪招聘信息如何一步步将人拖入深渊——在“灯塔”平台发布后,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艺术的感染力,弥补了单纯文字和口述的局限,更深刻地触动了公众,特别是年轻人。


    一天,小黄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看了《笼》,想起了自己。谢谢你们还在坚持。”


    发信人没有留名,但小黄知道,他们的光,又照到了一个需要它的角落。


    ---


    第四十六章 未竟之路


    “捕网行动”的阶段性胜利表彰大会低调举行。小黄和陈警官都站在了领奖台上。台下,杨会长、林婷(通过视频连线)、小李等人都在默默关注。


    陈警官在发言时特别指出:“……我们打击的是犯罪,但要真正战胜罪恶,需要的是全社会的觉醒和抵抗。感谢像小黄、像林婷这样的受害者,他们敢于直面伤痛,并将其转化为警示世人的力量,他们同样是真正的英雄。”


    聚光灯下,小黄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知道,缅北的规模化园区或许已成为历史,但诈骗的幽灵已在全球网络中扩散。AI诈骗、线上“养猪”、“幽灵据点”……新的挑战层出不穷。


    大会结束后,他接到国际反诈组织一位协调员的邮件,邀请他和小李参与一个关于“AI技术在反诈领域应用与防御”的跨国研讨会。


    小黄回复了邮件,只写了四个字:


    “义不容辞。”


    他走到窗边,看着这座重归宁静的城市。远方的灯塔依旧规律地明灭,为夜航的船只指引方向。他的战斗远未结束,只是转换了战场。从缅北的实体园区,到无形的网络空间,再到人心的贪念与侥幸,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甚至可能永无止境的战争。


    但他的身边,已经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同行者。他们带着满身伤痕,却擎着不灭的微光,步履坚定地走向更深、更广的黑暗。


    喜欢缅北之价请大家收藏:()缅北之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