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警官收到坐标后立即部署侦查。经核实,林婷提供的位于中缅边境小镇的坐标点,是一处废弃的橡胶加工厂。无人机初步侦察显示,厂区外围有不明身份的暗哨活动,夜间常有车辆短暂停留。
“不能打草惊蛇。”陈警官在案情分析会上指着卫星地图说,“这个据点很可能是个中转站,我们要放长线。”
与此同时,小黄在杨会长的安排下,带着父母暂时搬进了商会提供的安全屋。父亲默默收拾着简单的行李,母亲则紧紧攥着那张被划了红叉的老房子照片。
“爸,妈,对不起......”小黄声音哽咽。
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没错,我们在做对的事。”
第二十七章 数据迷宫
“灯塔”计划的技术团队有了意外发现。通过分析境外诈骗团伙使用的钓鱼网站后台数据,他们追踪到其中一个IP段频繁出现在云南某高校校园网内。
“这是个‘技术猪仔’。”团队负责人解释说,“被迫为诈骗集团提供网络技术支持的学生。”
小黄立即想起自己在园区时,那个总是低着头维护服务器的年轻人——他因为“不配合”被打断过三根手指。
通过校方配合,他们找到了这名大四学生小李。在辅导员的陪同下,小李坦白自己被高薪兼职诱骗,被迫为诈骗网站提供维护,每天活在恐惧中。
“我想戴罪立功。”小李拿出一个加密U盘,“这是我偷偷记录的服务器访问日志,可能有用的信息。”
第二十八章 暗夜渡口
小李提供的日志显示,一个重要数据中转服务器位于湄公河畔的某个废弃渡口。这与林婷提到的“水路”线索不谋而合。
缅甸方面配合的执法人员伪装成渔民,在渡口附近潜伏三天后,终于拍摄到关键证据:夜幕下,几个持枪人员押送着十余名戴头套的人质登上快艇。其中领队男子的侧脸特征,与林婷描述的“脸上有痣”高度吻合。
“行动代号‘捕网’。”陈警官在跨境联合行动部署会上宣布,“我们要在他们下一次转运时收网。”
第二十九章 重逢噩梦
行动前夜,小黄接到林婷的紧急电话。她的声音因恐惧而颤抖:“我...我梦到那个痣脸男人了。他站在我床边说...说叛徒都要喂鳄鱼...”
心理医生判断,这可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闪回症状,但也可能是潜意识对关键细节的提取。
小黄突然想起什么:“林婷,你之前说过他们‘像垃圾一样处理’,具体是指什么?”
电话那头沉默许久,传来压抑的啜泣:“他们...把不听话的人绑上石头...沉进河里...”
这个细节让专案组更加确定,水路是他们处理“麻烦”的主要途径。
第三十章 雷霆收网
行动当晚,月色昏暗。当三艘快艇在渡口靠岸,痣脸男子亲自押送新一批“猪仔”下船时,埋伏已久的执法队伍同时出击。
“警察!不许动!”
激烈的枪战中,痣脸男子试图跳水逃跑,被特警队员飞身扑倒。
与此同时,云南方面的行动组在边境线上一举抓获5名正准备外逃的“蛇头”,其中包括当年诱骗小黄的中介“强哥”的下线。
在废弃橡胶厂的地下室,警方解救了17名等待转运的受害人,查获大量作案电脑和通讯设备。
第三十一章 残破的胜利
审讯室里,痣脸男子面对铁证,供认自己是跨国诈骗集团的重要中层,负责“物流”与“清理”。
“我们有三条路线:陆路走密林,水路走河道,还有一条伪装成旅游团的合法路线。”他面无表情地交代,“没用的‘猪仔’通常在水路运输时处理掉,省事。”
小黄通过单向玻璃看着这个恶魔,拳头不自觉地握紧。杨会长按住他的肩膀:“记住,我们赢了这一仗。”
行动成功的消息传来时,小黄正在安全屋里陪母亲看电视。新闻正在报道这起特大跨国诈骗案破获的消息,屏幕上滚动着被解救人员的照片。
母亲突然指着其中一个模糊的身影:“那个女孩...是不是林婷?”
小黄愣住了。
第三十二章 未竟之路
“捕网行动”虽取得重大胜利,但幕后大老板“徐老发”依然在逃。警方在其据点发现的账本显示,这个犯罪网络仅上半年就非法获利超过二十亿元。
小李因戴罪立功获得从轻处理,现在在“灯塔”计划的技术部门服务,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抗诈骗团伙。
林婷的画作在心理医生的鼓励下,参加了一个名为“创伤与重生”的特殊艺术展。她的那幅《星光》下,标注着简介:“献给所有在黑暗中给予光亮的普通人。”
开幕式上,小黄意外遇见了前来观展的林婷。这是他们获救后第一次面对面。
两人相视无言,最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接下来去哪?”小黄问。
“继续画画。”林婷顿了顿,“还有...继续赎罪。”
夜色中,小黄的手机响起,又是一个新的求助信息:一名19岁大学生失联三天,最后信息提到“泰国高薪工作”。
他深吸一口气,回复:“收到,立即启动预警。”
远处的灯塔明明灭灭,而新的航程,才刚刚开始。
(全文完)
喜欢缅北之价请大家收藏:()缅北之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