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章 暮登天子堂

作者:汀雨风闲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会试与乡试有些不同,同样是九天三场,每场考完后有一日休息时间,乡试本也该如此执行,但地方不似京城这般管理严格,恐生枝节,索性不让考生中途出场。


    第一场依旧是四书五经八股文,经这大半年练习,解清昀的写作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不说文采斐然,但写八股文对他来说已不似先前那般难以下笔。休息一日后,第二场开始了,这场考的是公文写作,主要内容是写判词,“审判书这我熟啊。”拿到考卷,解清昀这下可谓是气定神闲了,分析完法律关系,还未到交卷时间他早已作完。“法律素养终于有用武之地了,学法还是有点用嘛。”出场时,众人要么面无表情要么考的面如土色,解清昀脸上却挂着一丝浅笑,与周围格格不入,众人还当他考疯了。最后一场时务策结束,会试正式落下帷幕。


    还未及出考场,便遇上萧景澄,他抱怨着策论作不出来判词不晓依据,解清昀见他脸上并无沮丧神情,萧景澄还是往日那副笑脸:“大不了回家继承祖业便是。”


    连考几日,两人都有些疲乏,回到斋舍便歇下了。这面考生交上答卷,那面礼部便开始着人糊名誊录,不知是何缘由,嘉平帝对今年的阅卷进度格外催的紧,要求礼部在十二日内完成放榜,这可苦了阅卷的翰林官们,每日两眼一睁便是在审阅答卷,就这样连阅几日,紧赶慢赶终于到了定榜前的公堂会议,由知贡举、监临官、考试官三方会审前十名试卷,最终定榜。


    翰林官许如林呈上十一份答卷,在场众人皆感奇怪,向来都是从十卷内排名,可今日却多出一份来,监临官陶兴贤先开了口:“许卿这是何意?”


    许如林拿起最上面的一卷示意道:“禀大人,下官与诸阅卷学士皆认为此卷格式韵律稍弱,但内容却鞭辟入里,直指要害,怕错放英才,故决定违反先例请诸位大人定夺。”


    如许如林所言,这答卷经众人翻看数次,边角都有些磨损。陶兴贤示意许如林将答卷先交由离他最近的知贡举俞成周,俞成周接过答卷,想来是被翻阅太多次的原因,用于糊名的条纸有些散开,他瞥见名字那栏的一个解字,想起那日贡院带着玉扣的书生,鬼使神差的,他悄悄掀开那有些散开的条纸,“解清昀”,果真是那书生,他摁紧了那散散动的条纸,开始翻看答卷内容。


    然看完后他并未有何反应,只是将答卷传与身旁的考试官甄敏达,甄敏达看过后也不作声,将答卷交由监临官陶兴贤。官场如战场,此话并非虚言,名义上今日这三人都负责答卷会审,但这三人之中亦有等级之差,此刻这公堂会议便是一个小小朝堂,上官陶兴贤未发言前,底下这些人不会轻易亮明自己观点。


    陶兴贤细细审阅着这份答卷,他读的很慢,时而捋捋胡子微微颔首,时而又摇头轻叹,一炷香过后,他终于读毕:“诸位有何看法。”


    甄敏达先开了口:“这答卷韵律不甚通畅,格式也有纰漏,且尚未有此先例,恐失了规矩啊。”


    “俞卿,你待如何?”陶兴贤又转头问知贡举。


    “这答卷确实格式韵律不算上乘水准,但……。”俞成周并未着急一气说完,而是一面说,一面暗暗观察着陶兴贤表情,见他神色并未有太大变化,甚至有些期许自己继续说下去,俞成周便放心地说道:“但这内容见解属实难得,私以为虽无先例,但这先例也并非不可开。”


    这堂上拢共能拿主意的也就这三人,两人意见相左,那剩下的那位也是权力更大的那位,站在哪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陶兴贤却未急着表态,想来还在权衡,“不若先把那十份答卷先审阅完。”


    阅完那十份答卷已至日暮,名次业已排好,但这多出来的一份仍旧悬而未决,这答卷格式韵律有误,判个落榜也不是不行,但从内容上看此生确有才华,是严守格式还是为内容让步,同底下那些阅卷学士一般,这三人也不敢轻易下判断。


    正胶着着,突然底下人来报,说宫里来了人,问这名单是否拟定,明日能否张榜公布。陶兴贤思索片刻,决定将这份答卷呈上去。


    “陶大人这是?”司礼监太监赵文渊开口道。


    陶兴贤向其说明了众人对这份答卷的意见:“臣等不敢妄自决定,烦请赵公公交由圣上定夺。”


    赵公公带着名单和这答卷回到乾清宫复命。先前瑞王替他私服出巡尽心尽力,嘉平帝对五皇子颇为赏识,近来常让其陪侍左右处理公务,皇宫内外皆隐隐有圣上欲立瑞王为太子的风声出现。赵文渊呈上名单与那份特殊的答卷,阅了大半天折子,嘉平帝有些头疼:“罢了,五哥儿,你替朕作这个评判罢。”说罢便起身回内殿休息去了。


    “是。”朱载埁接过答卷,起先翻看,只觉得如诸多判卷官员所言,格式韵律确属中下乘,缘何这答卷竟能呈到圣上面前来。而后仔细审阅,越读越觉得这文词表述透着一丝熟悉感。“莫不是……”


    这糊名誊录本是防着考生与考官相勾结,但既已呈到这儿来,自然也不再有这防作弊一说。朱载埁撕开挡住信息的条纸,确实是他想的那人。读完所有内容,当初他在书院时所判断的:解清昀是可用之才这点也得到佐证,朱载埁思考片刻,提笔写下给下面的答复。


    那头解清昀不知自己的答卷之下竟藏着这番暗流涌动,每天该吃吃该睡睡,其余时间都同萧景澄在城里闲逛。京城繁华程度不必多说,管理戒备也更为森严,时不时能看见身着官府衣裳的衙役们在街上巡逻。


    一连十来日,解萧两人几乎逛遍了成立坊市大大小小的商铺货摊,买回来一大堆没见过的稀奇小玩意儿,又遍尝了京城的特色吃食,这日子可谓好不惬意。可惜这好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今年放榜时间提前,明日便要张榜了,萧景澄倒是不紧张,他觉得自己上次是走了狗屎运,这次大概是考不上了,留在京城也只是想陪解清昀等结果,顺便到处游玩享乐一番。越是到放榜时候,解清昀越是有些忐忑,总感觉有一丝不安,他坐在客舍窗前,看着太阳从远处房屋的砖檐下消失,他的左眼皮忽然快速的跳了一下,“左眼跳财。”他安慰自己道,随后那股忐忑感神奇的消失了。


    第二日张榜,解萧两人来到贡院前,解清昀的名字赫然在榜单上,萧景澄的预感确实很准,他的名字不在上面,但他似乎也并不难过,“清昀,你现在是贡士了!”萧景澄激动地拉着解清昀的手臂,比自己考上了还要高兴。


    解清昀一时也愣住了:“我考上了?”他呆滞的站在榜单前。


    “前面不看的能不能让让,别挡在榜单前面,叫后面的人怎么看。”人群中有人出声,萧景澄正拉着他往人群外走,解清昀回过神来,忽然看见人群外一个熟悉的人影,是朱吾那粗犷侍从!


    “莫非五郎现下也在京城,正好把这玉扣交还给他。”解清昀本想先同萧景澄交代两句,再一转眼,那侍从就已不见了。“人呢?”


    “什么?”萧景澄问道。


    “刚刚那边看到一个有些眼熟的人,一转眼就不见了。”


    “会不会是看错了。”


    “或许吧。”见那人已消失,解清昀只得把方才已攥在手里的玉扣放回衣袋。


    又过了数日,晨光初透,金殿之上,鸿胪寺官朗声宣旨:“三甲同进士出身,解清昀!”


    解清昀闻声出列,跪拜谢恩,自始正式成为新科进士。


    既已得知喜讯,萧景澄说一定要去最好的酒肆庆贺一番,解清昀拗不过他,两人进了酒肆坐下。“上回喝酒差点把我给害惨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想起先前那事,解清昀对这酒几乎是敬而远之了。


    “今天有喜事嘛,少喝点应该没什么事,况且有我在呢。”萧景澄是由衷的为他考中贡生感到高兴。


    “说的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解清昀卸下些许对酒的防备,“这次总不会碰上什么案子。”


    几杯酒下肚,解清昀又有些晕晕乎乎的,萧景澄没法子,只好赶紧扶他回客栈休息,“以后还是别劝他酒了。”萧景澄心道。


    与此同时,吏部文选司内,官员们正在拟定今年新科进士的初受官职,忽有人来报:瑞王殿下来了。众官皆停下手中的活计,照例行礼寒暄后,朱载埁问起今年各地官缺事宜,有问起三甲诸生情况,文选清吏司郎中汪志新向他一一说明,一边说着两人来到汪志新书案前,朱载埁用手指在桌上地图一点,汪志新立刻心领神会。


    “皆称这吏部办差勤谨,事无遗算,今日一见,果是如此,既诸卿皆有要事在身,那孤便不耽搁诸位时辰,还望诸卿及时拟定好今年这铨选事宜。”客套几句,朱载埁便离开了吏部。


    “江南西道庐陵府解气清昀,授通州武清县知县——!限三十日赴任。”


    解清昀从文选清吏司郎中手中接过凭照,“克尽职守,勿负圣恩。”起身后,汪志新勉励训诫道。


    既已有官职在身,解清昀没有选择同萧景澄一同回庐陵府,而是准备直接赴任。“这通州离京城不远,回去一趟再过来这路上着实难熬。”想起赶考路上的一路颠簸,解清昀实是不想再经历一回。


    坐上赴任的马车,解清昀长舒一口气,没想到这愿望竟真的实现了。随着马车渐渐行远,京城风起云涌的繁华与喧嚣也渐渐行远。解清昀闭上眼,仿佛已能看到自己在地方衙门里清闲断案、喝茶读书的悠哉日子。“养老躺平的咸鱼生活我来了!”,马车外阳光和煦,田野开阔,解清昀哼着小调,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第一卷要完结!小解外放地方官的心愿达成了,可是,前途真的像他想的那样一片光明吗?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卷。


    虽然没人看但我还是要请两天假好好梳理一下下卷剧情再开始写第二卷(鞠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暮登天子堂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