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明的母亲是所有参加吊唁的同事记忆最深的。不算高的老太太,却有张十分会说的嘴。张母在吊唁会几乎没停止哭泣,谁和她说话,说到动情处都要哭几声。然后又收起来,继续说。
亲戚朋友也说,他们婆媳关系,比亲母女还亲。苏晚和张建明谈恋爱的时候,就利用人脉给救助站修缮。结婚后,几乎救助站所有宣传的活都是苏晚来做。苏晚不上班的那两年,天天给救助站拍视频直播,先不说效果,就这份操心也值得婆婆对她好。
尤其后来有了孩子,苏晚几乎揽了救助站所有的活。这次救助站受灾,如果不是苏晚,救助站连新地址也没办法落实。
人们都说苏晚善良,可是苏晚也要上班,也要照顾家,还要照顾老人。现在还有这么一大摊子事,苏晚有多大的精力,才能处理全部呢?
善良不是绑架的理由。可惜张建明的母亲并不理解这个道理。
为了搞清楚真正的婆媳关系,林卫东假借回访房东纠纷案件去了救助站。
救助站只有两个老头,是张母雇来喂狗收拾卫生的。林卫东假装的问了问房东近期的动态,然后把话题转向了张建明的母亲和苏晚。
“叔,你们这救助站,到底谁是管事的?我看一会一个小姑娘,一会一个年长点的阿姨。阿姨还倍儿厉害,每次说话不饶人。然后小姑娘再给解释,再给处理事。”
“嗨,他俩是婆媳。大妹子是我们管事的,她媳妇是来帮忙的。大妹子现在不是帮着带孙子么,有事就让她媳妇来。小姑娘也是一天到晚的瞎折腾,也没给挣回来点啥。”
“听说你们这个新院不是人她媳妇给跑下来的?”
“现在这个院啊,对,她婆婆说是媳妇给跑下来的。但是你看这个院子,是真的不如之前那个院。又小不说,还得收拾好多。”
“那你们觉得不好还为啥搬家?”
“这不之前那个院子说是什么违建强拆?然后就搬了这边。可折腾人了,一共搬了四天,天天拆迁队就顶在脑门子催,逼得我差点心梗犯了。后来就她媳妇主持搬家,我负责收敛东西。哎,包工头来了,你可以问问他,他那会给施工的。”
双方互相打了个招呼,老头说我们是回访的,就去忙活了。包工头手里盘着一串核桃,一看就是上了年头。笑憨憨的表情透露着不易察觉的精明。
“现在警察的服务意识也是强要求哦”,包工头笑嘻嘻的说,“村里这点事,无非家长里短,哪里还用惊扰到警察,我们都协调好了,决不能添乱。”
老头说过,新院就是包工头给联系的。也是他信誓旦旦保证可以养狗。后来和房东的矛盾,也是他解决的。房东在他手底下有活,想必是给了点其他的活才平息了这次的矛盾。
“您这客气了,人民警察为人民,我们有义务给人民提供帮助。大哥贵姓?”
“免贵姓韩,您看着脸生,想必不是我们片区的吧。”
说些把烟递给了林卫东。
林卫东一边客气的应付,一边不动声色的打量。“伸手不打笑脸人”,说的就是韩包工头这类人。不笑不说话,但句句都是试探,看来他知道些什么。
“韩哥,听大爷说这救助站是婆媳俩弄的,也是有意思啊,好好的日子不享受,钱都花在这里。现在的人们可真难懂。”
“可不是么,”韩包工头猛吸了一口烟,“当时他们救助站被冲塌,她家媳妇就每天在村里镇里的协调。小姑娘不容易,白天上班,下了班就在村里争取保护。那会人都费劲,更别说狗了。小姑娘就偷偷淌水过去,喂了狗,拍了视频,然后各大平台的寻求帮助。
那段时间,小姑娘被骂惨了,网络暴力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其实小姑娘只是寻求租赁新院,却被网民认定浪费国家资源。再骂也不能不管呀,她就每天去周围村了解洪水情况,然后去考察能租的小院。天天一折腾就到晚上十一二点。
后来镇长看不下去,找我让我给联系个院子。我第一次见她的时候觉得这么文文弱弱的小姑娘,怎么可能联系到镇长。直到看到她一边指挥搬家,一边协调车辆,一边沟通安置,才明白为什么镇长愿意管这个闲事。
哪怕不冲救助站,就冲她这股子韧劲,也值得帮。
人们都说她婆婆是大爱。其实从我的视角和短时间的接触,我觉得她才是她家的福星。老人们以为耍横撒泼就能解决,其实政府最不怕就是撒泼的人。本身她们这个事政府就没错,但是她媳妇一招先礼后兵,让政府不得不出面。
世上没有那么完美的事。不是说事情就能按照想象的走。这个新院,也是她媳妇跑了三个月才安置下来的。
结果来了新院,又是位置太远,又是地方太小,又因为搬家死狗。她媳妇被她婆婆骂的哪哪儿都不对。我作为旁观者,我都觉得无理取闹。小姑娘也不说话,默默把事情安顿好,又继续忙其他的事。
那天我实在忍不住,和她说,在我们村,哪个婆婆敢骂媳妇?
她也只是笑笑说,急了么,说出来也就好了。她婆婆一直都是这样。
况且她婆婆还给她照顾孩子,所以理应她帮婆婆处理救助站的事。
从我的角度,我觉得婆婆带孙子天经地义。怎么还得感恩感谢的?不过不是自家的事,也不能多说什么。
所以从我们开始接触,我就避免和她婆婆多接触。我这个人,虽然平时脾气不错,可我受不了理所当然。所以大部分都是我和她媳妇接触的多,一来二回也就熟了。
说真的,我还真挺心疼她的。她婆婆舍得给救助站买带棚电动车,不舍得给她换一个。我是理解不了。”
韩包工头也比较能说,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堆。林卫东默默听了半天,偶尔附和两句。也大概对她们婆媳关系有了了解。
总结一句话,暴躁的婆婆忍气吞声的她。
虽然林卫东喜欢狗,也固定给救助站捐赠,但是从来没接触过管理救助站,也不了解救助站有这么多坎坷。人们常习惯用小钱要求办大事,但从来没人考虑过办大事那个人要付出多少。
苏晚的婆婆就如此。她拿10年前的做法,来批判现如今的社会。却忽略了现在的人,远比10年前冷血。苏晚争取到的这个院,作为一个体制内的人,都能想象的到经历了多少次谈判才争取到。
结果就被她婆婆轻描淡写的一句“你还年轻,不懂社会规则”给否定。
要求撒泼打滚管用,还要法律干嘛?
林卫东再次为苏晚感到不值。同时也好奇这么大一个救助站,又没有政府支援,如何维持运营?
毕竟虽然是救助站,哪里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
不会又是苏晚给吧。林卫东为自己的猜疑感到深深的无奈。为了搞清楚钱的来源,林卫东假借爱心人的身份混进了救助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