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豪格的尸身在义州山谷的风雪中逐渐僵硬,当大明帝国的龙旗与共和国的星旗一同在汉城的上空飘扬时,这场决定了东亚未来百年格局的战争,其激起的涟漪,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沿着古老而繁忙的商路,向着世界的另一端悄然传递。
这条消息的传递链,本身就是一幅十七世纪全球贸易的生动缩影。首先,是悬挂着星辰旗的大明东印度公司的快船,将那份印着《皇家日报》号外的捷报,从天津港带到了公司在马六甲海峡的商站。在这里,敏锐的阿拉伯商人,用他们最上等的香料和珠宝,换取了这份来自神秘东方帝国的第一手情报。他们深知,一个能够轻易击败满洲骑兵和朝鲜军队,甚至能将一支欧洲强国舰队抹去的新兴霸主,其背后蕴含的商业与政治价值,远胜过任何一船丝绸与瓷器。
随后,这些情报随着骆驼商队,穿越了炎热的波斯高原和两河流域的古老土地,抵达了地中海东岸的要冲——阿勒颇与大马士革。在这里,常年与东方进行贸易的威尼斯商人,用金灿灿的杜卡特金币,从阿拉伯同行的口中,贪婪地吸取着每一个细节。他们对那个遥远帝国的描述感到震惊,尤其是关于那种名为“无畏级”的钢铁巨舰,以及那种能将英国海军引以为傲的“海上马车夫”战术彻底碾碎的恐怖力量。
最终,一位名叫乔瓦尼的威尼斯商人,带着这份足以震动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情报,回到了他水城迷宫般的家乡。但他没有去共和国的总督府,而是秘密登上了另一艘船,径直驶向了马尔马拉海的入口,那座被欧洲人既畏惧又向往的城市——君士坦丁堡,如今,它被称为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的辉煌心脏,托普卡帕皇宫。
这座庞大的宫殿群,如同一头匍匐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之畔的巨兽,它的每一个角落都浸透着数百年的权势与荣光。精美绝伦的伊兹尼克瓷砖在幽暗的长廊里反射着微光,金线的织毯厚重得可以吸收掉一切声音,戴着高高头巾的禁卫军“耶尼切里”如雕像般伫立,眼神空洞而警惕。空气中弥漫着麝香、咖啡和淡淡的陈腐气息,奢华与阴森在这里完美地交织在一起。
在被称为“帝国议事厅”的底万内,年轻的苏丹易卜拉欣一世,正懒洋洋地斜靠在铺着天鹅绒的软榻上,百无聊赖地把玩着一枚巨大的祖母绿戒指。虽然历史上的他以荒唐和疯狂着称,但帝国的巨大惯性,以及他身边以大维齐尔(首席宰相)科普鲁律·穆罕默德帕夏为首的干练官僚集团,依然维持着这架古老机器的运转。
此刻,科普鲁律帕夏正恭敬地侍立一旁,在他的面前,便是那位风尘仆仆的威尼斯商人乔瓦尼。
乔瓦尼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气。他的每一个字都小心翼翼,生怕触怒了这位喜怒无常的世界主宰。
“……最尊贵的苏丹陛下,以及智慧的大维齐尔阁下。根据我从东方得到的最可靠消息,那个被称为‘大明’的古老帝国,已经发生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变革。他们的新统治者,一位被称为‘镇国公’的亲王,不仅在极短的时间内平定了国内的叛乱,更是建立起了一支前所未见的强大军队。”
苏丹易卜拉欣似乎并未在意,只是打了个哈欠。但科普鲁律帕夏的眼神却陡然锐利了起来,他追问道:“有多强大?比我们的耶尼切里军团如何?比哈布斯堡的火枪方阵又如何?”
乔瓦尼咽了口唾沫,组织了一下语言:“阁下,他们的强大,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模式。据描述,他们的陆军装备了一种可以连续射击的火枪,射速和精度远超欧洲的燧发枪。更可怕的是他们的炮兵,他们的火炮铸造工艺极为精湛,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投射出排山倒海般的炮弹,足以在冲锋发起前就摧毁任何坚固的阵地。北方的满洲人,那些曾经让明帝国感到头痛的骑兵,在他们的炮火和排枪面前,就像是被镰刀收割的麦子。”
听到这里,苏丹易卜拉欣的眉毛微微挑了一下。作为常年与欧洲各国交战的帝国,他对火炮和骑兵的优劣有着天生的敏感。
乔瓦尼见状,知道自己说到了重点,立刻加重了语气:“但这还不是最惊人的,苏丹陛下。最关键的是他们的海军。一支英国的远征舰队,在他们的海域,与他们的舰队发生了一场决战。结果……英国人全军覆没。”
“什么?”这一次,连苏丹都坐直了身体,那双平日里总是布满迷茫与欲望的眼睛里,透出了一丝震惊和难以置信。“英国人?就是那些自称‘日不落’,驾着高大战船,在全世界横冲直撞的红发海盗?他们输了?全军覆没?”
“是的,陛下。”乔瓦尼肯定地回答,“据说,大明的主力战舰,船身覆盖着厚厚的铁甲,普通的炮弹根本无法击穿。而他们的火炮,威力巨大,射程极远。英国人的战舰在它们面前,就像是木头玩具一样脆弱。消息传来,整个欧洲的商界都为之震动,所有前往远东的航线,保险费用都上涨了数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大殿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苏丹易卜拉欣不再言语,他那看似疯狂的头脑,正在飞速地运转着。身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帝国如今的困境。
这头曾经让整个欧洲为之颤抖的雄狮,已经显露出了疲态。在西线,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神圣罗马帝国诸侯的战争连绵不绝,像一个永不愈合的伤口,不断消耗着帝国的财富和人力。在地中海,威尼斯、西班牙和马耳他骑士团的海军,依旧是心腹大患。而在广袤的北方草原的尽头,一个名为“俄罗斯沙皇国”的巨人正在悄然崛起,他们贪婪的目光,已经越过高加索山脉,投向了奥斯曼帝国视为禁脔的黑海。
帝国,虽然依旧庞大,却已陷入多线作战、四面受敌的窘境。基督教世界虽然内斗不休,但在对抗“异教徒”奥斯曼的立场上,却总能达成惊人的一致。
而现在,一个全新的、强大的、非基督教的力量,在遥远的东方崛起了。
这个力量,对欧洲同样抱有敌意(击败了英国人),拥有可以碾压欧洲强国的军事技术,而且,它与奥斯曼帝国之间,隔着广阔的波斯和印度,没有任何直接的领土冲突。
苏丹与大维齐尔科普鲁律对视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同样的信息:机会。一个前所未有的,可以打破地缘政治僵局的巨大机会。
“一个可以在世界另一端,狠狠敲打基督教徒的盟友……”科普鲁律帕夏用极低的声音说出了苏丹心中所想。
苏丹易卜拉欣缓缓站起身,在华丽的地毯上踱步。他走到一张巨大的、绘制着当时已知世界的世界地图前,目光在欧洲和遥远的“契丹”(Cathay)之间来回移动。
“他们,就像是东方的第二颗太阳,”苏丹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一种许久未见的、属于帝王的热切与算计,“而我们,是继承了罗马荣光的新月。如果太阳与新月能够成为朋友……”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经过一整夜的密谈,一个大胆而周密的计划,在托普卡帕皇宫深处成型了。苏丹没有声张,更没有立刻派遣庞大的官方使团——那太慢,也太容易引起欧洲各国的警觉。他决定采取一种更隐秘、更高效的方式。
他召见了心腹重臣,海军帕夏扎加诺斯。扎加诺斯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家和将领,对海洋和贸易有着深刻的理解。苏丹命令他,立刻以“个人商贸考察”的名义,购置一批最名贵的土耳其地毯、大马士革刀和阿拉伯骏马,通过那位威尼斯商人乔瓦尼的渠道,搭乘最快的商船,前往那个传说中的大明帝国。
他的任务,不是签订任何协议,而是建立联系,亲眼确认那个帝国的实力,并向那位“镇国公”,呈上一封苏丹的“私人信件”。
数月之后,这支伪装成商队的使团,在经历了印度洋的季风和马六甲的暗流之后,终于抵达了焕然一新、繁华得令人目眩神迷的南京。
扎加诺斯帕夏被这座城市的规模、秩序和活力深深震撼了。宽阔的石板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不仅有汉人,还有各种肤色的商人,但一切都井井有条。码头上,巨大的蒸汽起重机轻松地吊起成吨的货物,远处江面上,几艘小型铁甲巡逻舰喷吐着黑烟,缓缓驶过,那冷酷的钢铁姿态,让他想起了传说中的深海巨兽。
他很快意识到,想见到这个帝国的实际统治者,绝非易事。在乔瓦尼的建议下,他通过重金,联系上了在钦天监任职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
汤若望对于这位来自“土耳其苏丹”的帕夏的到访,感到了极大的惊讶。但在确认了对方的身份和来意后,这位深谙政治的传教士,立刻意识到了此事对于大明,乃至对于天主教在东方的传播,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他毫不犹豫地动用了自己在朝中的人脉,将此事上报给了内阁首辅——黄道周。
在内阁的值房里,黄道周接见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奥斯曼帕夏。
扎加诺斯帕夏呈上了一个精美绝伦的、镶嵌着宝石和象牙的檀木盒子。盒中,便是那封用奥斯曼文和拉丁文书写的苏丹亲笔信。
信的措辞极为华丽而友好,充满了东方宫廷式的外交辞令。
“……致遥远的、最伟大的东方太阳——大明帝国的崇高主宰。当您的光辉驱散了东方的阴霾,即使是远在世界另一端的、继承了恺撒与穆罕默德荣光的君士坦丁堡,也感受到了您的温暖与力量。哲人曾言,世界需要光明,而太阳与月亮,理应成为朋友,而非敌人,共同照耀并守护着这个世界……”
信的末尾,苏丹易卜拉欣正式邀请大明的商船和使者,穿越星辰与大海,前往“万城之女王”君士坦丁堡,让“两片伟大的天空,能够共享彼此的光辉”。
黄道周读完译文,内心震动不已。他立刻意识到,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内阁可以决断的范畴。他当即将信件内容,连同对扎加诺斯帕夏的背景分析,通过军情司的绝密电报系统,发往了此刻仍在辽东处理战后事宜的顾昭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辽东,临时行辕。
大雪初霁,空气冷冽如刀。顾昭刚刚结束了一场关于如何安置数十万满洲降卒和重新规划辽东行政区划的会议,脸上带着一丝疲惫。
一份加急电报,送到了他的案头。
他展开电报,逐字逐句地读着,脸上的疲惫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锐利、如同鹰隼发现猎物般的专注。
“奥斯曼……土耳其……”他缓缓地念出这个名字,手指无意识地在地图上,从东亚一路划到了小亚细亚半岛。
他的思绪,在一瞬间,已经飞越了千山万水,整个世界的棋盘,在他脑海中清晰地呈现出来。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白茫茫的冰封世界,但他的眼中,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欧洲的乱局,俄国的扩张,海洋的争霸。
一连串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在他的脑海中交织、碰撞,最终汇成了一个清晰无比的全球战略构想。
他的嘴角,逸出一声几乎听不见的低语,却充满了掌控一切的自信。
“奥斯曼……世界的另一极。完美的盟友。一个可以在欧洲和中东,牵制住所有西方海上与陆上势力的巨大砝码。”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英国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如果你们的后院燃起了熊熊大火,如果通往东方的航线上,出现了一支比你们更强大的新月舰队,你们还有多少精力,可以投放到东方的海洋上来闹事?”
“还有你,沙皇……如果你要在南方的黑海和西方的波兰,同时面对奥斯曼和瑞典这两头雄狮的利爪与獠牙,你那羸弱的国力,还能支撑你在广袤的西伯利亚,投入多少力量来与我争锋?”
顾昭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名为“大战略”的璀璨光芒。联奥制欧,牵制沙俄。这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麻烦,更是为了在未来的数百年里,为中华文明的再次腾飞,扫清一切外部的障碍。
这封来自君士坦丁堡的“邀请函”,为他那刚刚开启的全球棋局,落下了一枚至关重要的棋子。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