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0章 江夏鏖兵

作者:奉先啸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长江的江面已不再是单纯的战场,它化作了一架巨大而残酷的血肉磨盘。夏日的酷热蒸腾着水汽,混合着硝烟、烧焦的木头和浓重得化不开的血腥气,构成一幅令人窒息的地狱图景。江水不再碧绿,而是泛着浑浊的暗红,漂浮着破碎的船板、胀鼓的尸身和散落的旗帜。


    孙策军的中军大帐内,气氛比前几日更加凝重。连续多日的强攻如同重锤砸在铁砧上,火星四溅,却未能将铁砧砸开,反而让锤头自身出现了裂痕。伤亡名单在增加,士气在持续的高强度消耗中悄然滑落。孙策脸上的炽烈被一种沉郁所取代,那是被现实铜墙铁壁反复撞击后的痕迹。他身上的金甲多了几道深刻的划痕,虽未伤及筋骨,却无声地诉说着战斗的险恶。


    “主公,不能再这样强攻了。”周瑜指着沙盘上那座依旧巍然的夏口城,声音冷静,但眼底的血丝暴露了他的疲惫,“黄祖倚仗城高池深,存粮充足,是要将我们拖入消耗战的泥潭。我军锐气正被一点点磨去,每前进一步,付出的代价都太过惨重。长此以往,恐师老兵疲,届时若襄阳援军大举而至,我军危矣!”


    孙策猛地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令箭筒嗡嗡作响:“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这老贼逍遥?!我父仇何日能报?!”他胸中的复仇之火并未熄灭,反而在这僵持中烧得更加灼痛,只是被残酷的现实强行压抑着。


    “非是罢兵,而是需以巧破力。”周瑜的手指在沙盘上夏口城的侧后方向缓缓移动,“正面强攻,正中黄祖下怀。我已观察多日,夏口防御虽严,但其侧翼并非无懈可击。尤其城西那片丘陵林地,林木茂密,且非敌军防御重点。”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条理清晰:“此计分作两步。其一,为‘明修栈道’。我军投石车继续日夜不停,集中轰击其水寨和面向我军的主城墙,并让部分士卒佯装打造更多攻城器械,摆出长期围困、伺机再行强攻的姿态。此举旨在吸引黄祖的注意,让他将主力和我军视线都集中在正面。”


    “其二,乃‘暗度陈仓’。”周瑜的手指重重点在城西林地之后,那里标注着几处荆州军的粮仓和辎重营地,“暗中遴选精锐敢死之士,轻装简从,多备火油、硝石等引火之物。由熟悉水道、善于操舟的士卒驾驭轻快小船,趁夜色掩护,绕行远离主战场的江面,从此处林地边缘秘密登陆。然后穿越林地,突袭其后方粮草辎重所在!一旦成功,大火燃起,粮草被焚,夏口守军军心必然大乱,其城再坚,亦难久守!”


    孙策眼中精光爆射,仿佛在重重迷雾中看到了破局的曙光:“釜底抽薪!公瑾此计大妙!断其粮草,胜过斩杀万千敌军!”


    “然此计亦行险。”周瑜面色凝重地补充,“执行此任务的将士,需有决死之心,行动务必迅捷隐秘,如风如火,一击即走,绝不恋战。一旦被敌军哨探发现,或是行动稍滞,陷入重围,便是……有去无回。”


    “我江东子弟,何惜此头!”孙策慨然应道,目光扫过帐下诸将,“公瑾,人选由你亲自斟酌,必要最悍勇、最忠诚、最机敏之人!”


    “瑜,明白。”


    就在孙策与周瑜定下这奇袭之策时,夏口城内,黄祖也并非高枕无忧。


    连续的守城战虽然成功挡住了孙策的猛攻,但守军的伤亡和物资消耗同样触目惊心。城墙多处被投石砸出缺口,需要征发大量民夫抢修;箭矢消耗如流水,库存已去大半;伤兵营里哀嚎不绝,药材开始短缺。这一切都像无形的巨石压在黄祖心头。


    军议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太守,孙策军虽暂退,但其投石车威胁日甚,南面城墙有一段已出现裂痕,急需加固。”


    “军中箭矢仅余四成,需立即向襄阳请求调拨。”


    “伤兵过多,医官人手不足,恳请太守再拨些药材……”


    黄祖听着属下一一禀报困难,眉头拧成了疙瘩,烦躁地挥挥手:“修!立刻组织人手去修!箭矢、药材,行文,快马加鞭向襄阳催要!告诉所有将士,给本太守顶住!孙策小儿远道而来,粮草转运艰难,只要我们再坚守一段时日,待其兵疲粮尽,自然不战而退!届时,所有守城将士,本太守绝不吝啬赏赐!”


    他试图用未来的赏赐和孙策可能退兵的希望来稳住军心,但帐中弥漫的那种疲惫和隐忧,却并非几句空头许诺所能驱散。他拒绝了一切主动出击的建议,哪怕是有限度的、提振士气的反击。在他固守待援的战略思维里,任何主动行为都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甘宁站在将领队列的末尾,听着黄祖千篇一律的“坚守”命令,嘴唇抿成一条坚硬的直线。他此前曾提议,趁孙策军连日进攻受挫、士气有所回落之机,由他率领麾下熟悉水战的锦帆营精锐,夜间乘小船出击,突袭江东军的一处前哨水寨,不求占领,只求焚毁几艘战船,杀伤部分敌军,以此打击对方气焰,鼓舞己方士气。但这个看似可行的建议,再次被黄祖以“轻启战端,恐堕敌军诱敌奸计”为由,毫不留情地驳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甘宁默默地低下头,不再去看黄祖那张因焦虑而显得刻薄的脸。他只是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双戟,冰凉的戟柄传来熟悉的触感,稍稍压制住他心中那股几乎要喷薄而出的郁愤。在这位只知固守、不懂进取的主帅麾下,他这一身水上陆上皆可纵横的本事,以及那些险中求胜的战术构想,似乎永远没有施展的余地。一种深沉的无力感和被轻视的屈辱,在他心底沉淀,冷却。


    是夜,江风带着凉意吹拂战场残留的余温。江东军大营一侧,一队约两百人的精锐士卒正在悄无声息地集结。他们卸下了标志性的重甲,只着便于行动的黑色水靠或轻便皮甲,脸上涂抹着黑泥,背负着密封的火油罐和引火之物,腰间佩着利于近战搏杀的短刀短戟。周瑜亲自来到队伍前,目光扫过每一张坚毅而年轻的脸庞,低声做着最后的交代,强调行动的要诀:快、隐、狠、撤!


    与此同时,在远离主战场灯火的下游江面,几艘没有任何标识、船桨也包裹了布帛的小型快船,如同暗夜中潜行的水鬼,悄然离岸,借着微弱的星月光辉和江面升腾的薄雾掩护,船桨轻划,绕过夏口正面防御森严的水域,向着城西那片幽深的丘陵林地,无声无息地滑去。


    江夏的战局,在表面的僵持与沉闷之下,暗流已变得汹涌澎湃。孙策寄予厚望的奇袭利刃能否穿透黄祖看似严密的防御?黄祖能否察觉这来自侧后的致命威胁?这场围绕着夏口城的惨烈攻防,即将被投入一颗可能打破平衡的巨石。而甘宁,这位被困于保守牢笼中的猛虎,他的目光,似乎也正穿透这沉沉夜色,望向了那未知的变数,他内心的天平,正在某种无形力量的牵引下,悄然发生着倾斜。


    喜欢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请大家收藏:()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