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2章 未央宫夜话

作者:奉先啸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夜色下的未央宫,褪去了白日的庄严肃穆,在星月清辉与宫灯暖光的交织下,显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轮廓。宫阙万间,大部分都沉寂在黑暗里,只有少数几处还亮着灯火,如同蛰伏巨兽偶尔睁开的眼睛。


    吕布没有穿那身标志性的猊铠,只着一袭玄色深衣,外罩一件同色的锦缎斗篷,在几名沉默的亲卫护送下,穿过重重宫禁。守卫宫门的羽林郎显然早已得到吩咐,见到他后只是无声地行礼,便打开了沉重的宫门。石阶两侧的甲士如同陶俑,唯有在他经过时,那细微的甲叶摩擦声透露出一丝活气。


    引路的内侍将他带到宣室殿外,便躬身退下,消失在廊柱的阴影里。吕布解下斗篷交给按刀侍立于殿外的亲卫统领,独自一人迈过高高的门槛。靴底落在光滑如镜的金砖上,发出清晰而孤独的回响。


    殿内灯火通明,却并不显得空旷。年轻的汉献帝刘协并未坐在那高高在上的御座,而是坐在靠窗的一张紫檀木书案后,案上堆着一些摊开的奏章文书。他穿着常服,是一身暗红色的深衣,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面,似乎正在为什么事情烦心。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看到是吕布,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习惯性的警惕,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更有深藏的不甘与无奈,但所有这些最终都迅速沉淀,恢复了属于帝王的、刻意练习过的平静。


    “温候深夜入宫,有何要事?”刘协的声音还带着少年的清亮,但语气已经刻意模仿着成年帝王的沉稳,甚至带着一丝疏离。他并没有起身,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热情或恐惧,这是一种经过多次试探、碰撞后形成的、微妙的平衡与默契。


    吕布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依照臣礼,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动作标准得无可挑剔:“臣吕布,参见陛下。”


    “赐座。”刘协摆了摆手,语气平淡。


    一名侍立在一旁的小黄门连忙搬来一个锦墩,放在书案侧下方不远不近的位置。吕布谢恩坐下,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书案上那些大多已被朱笔批阅过的奏章,语气平和地开口,仿佛真是来闲话家常:“夜色已深,陛下还在为国事操劳,臣感佩于心,然龙体关乎社稷,还望陛下善自保重。”


    刘协轻轻放下手中那支玉管狼毫笔,露出一丝带着倦意和自嘲的苦笑:“天下纷扰,奏报繁多,虽大多……嗯,总归要看一看,批一批,方不负朕位。”他话中有话,这些奏章多半是先经过吕布的幕府筛选、甚至预先提出处理意见后,才会象征性地送到他这里,他能做的“批改”大多限于礼仪、祭祀、祥瑞或一些不涉及核心权力与军队的中低级人事任命。但吕布至少给了他这个名义,保留了朝廷最后的体面,也让他没有完全与外界信息隔绝。相比于董卓的蛮横无礼,李傕、郭汜时期的混乱与朝不保夕,吕布在“待遇”上,确实好了太多。不仅归还了传国玉玺,还允许他在未央宫、乃至上林苑部分区域有限度地自由活动,并未将他彻底囚禁在这方寸之地。


    “不知温候此来,所为何事?”刘协将话题引回正轨,手指微微收紧。


    吕布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近似心腹臣子向君主密奏的姿态,然而其内容却绝非寻常:“臣此来,是向陛下禀报一事。臣已依朝廷规制,任命刘备为平寇中郎将,令其持节,前往司隶、兖州交界之地,清剿屡屡为祸的黑山贼寇张燕部,并协防该处边境。”


    刘协闻言,眼中骤然亮起一丝微弱的光芒,如同黑夜中的萤火,但很快这光芒便摇曳着黯淡下去,被更深的疑虑和一丝了然取代。刘备,他的“皇叔”,是他曾经在无数个绝望的深夜里,偷偷寄予厚望,希望能借此制衡甚至摆脱吕布掌控的一步暗棋。然而上次那冒险的、秘密的召见,刘备的回答虽然冠冕堂皇,充满了忠君爱国、匡扶汉室之辞,却也滴水不漏,让他感觉如同重拳打在棉花上,空落落的,反而更印证了吕布此前看似随意、实则精准的提醒——“刘备,世之枭雄也,陛下不可不察,更不可轻信。”


    “玄德公……忠心王事,确是合适人选。”刘协斟酌着词句,每一个字都像是在舌尖权衡过,“有他出面剿匪安民,必能彰显朝廷威德,抚慰地方。”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甚至带上一丝赞许。


    吕布看着少年天子那强作镇定、却连指尖微微颤抖都难以完全掩饰的样子,心中了然。他轻轻摇头,语气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直白,仿佛要亲手撕碎对方最后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陛下,恕臣直言。刘备此去,打着汉室宗亲、皇叔的旗号,借着奉诏剿匪之名,手握兵权,远离长安……恐怕,如蛟龙入海,不会再轻易回返了。”


    刘协的手指猛地蜷缩了一下,紧紧捏住了衣角,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会在那边收拢流民,招降纳叛,结交地方豪强,不断壮大自身。”吕布继续说道,如同在陈述一个早已看透的、冰冷无情的既定事实,“他会成为一方不容小觑的势力,或许未来还会与曹操争夺兖豫,与袁绍摩擦,甚至……与臣产生冲突。但他所做的一切,首要目的,是为了他自己,为了他刘玄德的野心和生存空间。‘兴复汉室’这面旗帜,好用,能聚拢人心,但他绝不会甘心只做一面被高高挂起、任人观摩的旗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话如同冰冷的匕首,精准而残忍地剖开了那层温情脉脉的、由血缘和口号编织而成的面纱。刘协的脸色微微发白,呼吸都滞涩了几分。他何尝不知?只是内心深处,总还存着一丝源自血脉和绝望的幻想,希望这乱世中,能有一个同姓之人,是真心为了汉室江山。


    吕布不等他消化这刺骨的寒意,语气转冷,提到了另一方的动向:“再说那荆州刘表。朝廷令他自宛城北上策应,他倒是派了文聘,领两万兵马列于边境。可结果呢?兵马出动,却如石沉大海,未见其有一兵一卒真正北进威胁袁绍。这与其说是出兵策应,不如说是一场给朝廷看的‘武装游行’。其首鼠两端,只想置身事外、坐观成败的心思,已是昭然若揭。”


    他看着刘协那双逐渐失去神采的眼睛,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锤子敲打在年轻帝王的心上:“陛下,您看到了吗?刘备,是借您的名号,行自家扩张之事。刘表,是拿着朝廷的诏令阳奉阴违,首要保全自身基业。袁绍、曹操、孙策乃至西凉韩遂、马腾,哪一个不是如此?这天下诸侯,有几人真正将陛下您的旨意,将汉室的威严与利益放在心里,置于自身之上?他们尊奉的,不过是他们自身的权位与地盘!”


    这番话,比之前的更加刺耳,更加血淋淋,将乱世最残酷的生存法则赤裸裸地展现在刘协面前。刘协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不是因为愤怒,而是因为一种深切的、几乎要将他吞噬的无力感和幻灭感。他想起吕布刚入长安时的景象,残破倾颓的宫室,面有菜色、易子而食的百姓,混乱不堪、纲纪扫地的朝堂。是吕布,以强硬的姿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灭了李傕、郭汜等巨患,迅速稳定了秩序,虽然大权在握,行事专断,但也确实开始了长安的重建,恢复了基本的民生,甚至将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归还于他。与其他那些口惠而实不至、甚至觊觎皇位的诸侯相比,吕布至少维持了朝廷的表面尊严与运转,给了他这个天子应有的物质待遇和有限的自由,让他不必再担惊受怕,颠沛流离。


    难道……在这纲常沦丧、礼崩乐坏的乱世之中,一个能维持住基本秩序、能提供相对安稳环境、哪怕手段强硬、名声不佳的权臣,竟比那些口口声声忠君爱国、却各行其是、视皇命如无物的诸侯,更……可靠一些吗?这个念头让刘协感到无比的恐惧和羞耻,却又无法遏制地在他心中滋生、蔓延。


    他看着吕布,这个被世人称为“三姓家奴”、勇武盖世却也背负无数骂名的男人。在他身上,刘协感受到的是一种赤裸裸的、不加掩饰的权力和现实,没有虚伪的道德装饰,也没有空泛的理想承诺。吕布控制着他,监视着他,限制着他的权力,但也保护着他,至少目前,给了他一个相对安稳的、“皇帝”该有的日子过。


    “……朕,知道了。”良久,刘协才艰涩地吐出几个字,声音沙哑干涸,仿佛耗尽了全身力气。他仿佛一瞬间被抽走了支撑的脊梁,肩膀微微塌了下去,整个人都笼罩在一种巨大的疲惫和认命之中。“温候……辛苦了。若无他事,便……退下吧。朕,乏了。”


    吕布看着少年天子那副深受打击、理想幻灭、却又不得不接受冰冷现实的模样,心中并无多少快意,反而有种淡淡的、物伤其类的感慨。他站起身,再次一丝不苟地行礼:“臣告退。夜凉露重,陛下早些安歇,保重龙体。”


    说完,他转身,迈着沉稳而决绝的步伐离开了宣室殿。玄色的身影融入殿外深沉的夜色中,如同他来时一样悄然,仿佛从未出现过,只留下满殿的寂静和那挥之不去的、名为现实的寒意。


    殿内,刘协独自一人坐在书案后,久久没有动弹,如同一尊失去了灵魂的塑像。案上的灯火跳跃着,明明灭灭,将他年轻却已被沉重命运刻上阴霾的脸映得晦暗不明。吕布的话如同带着倒刺的魔咒,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穿刺。刘备的野心,刘表的虚伪,天下诸侯的自私与冷漠……而他,这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却只能被困在这金碧辉煌的未央宫中,依靠着一个名声不佳、却至少能提供实际庇护的权臣,才能维持住这可怜的、表面的体面与安全。


    一种巨大的、几乎令人窒息的孤独和绝望感,如同冰冷的潮水,彻底攫住了他。


    就在这时,一阵极其轻微的脚步声自后殿传来。伏皇后从巨大的屏风后转出,她显然已经听到了方才所有的对话。她走到刘协身边,看着他失魂落魄的样子,心中一酸,轻轻握住他冰凉而颤抖的手,试图传递一丝微不足道的温暖,柔声道:“陛下……”


    刘协仿佛被这声呼唤惊醒,抬起头,看着妻子写满担忧的秀丽面容,眼中终于无法抑制地流露出属于他这个年纪本该有的脆弱和迷茫,声音带着哽咽:“皇后……朕……朕是不是很没用?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改变不了……只能像……像傀儡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伏皇后心中一痛,用力握紧他冰冷的手,声音温柔却带着一种绝望中的坚定:“陛下切莫如此想!如今天下崩乱,群雄割据,尾大不掉,非陛下之过,乃是积弊所致,时运使然。温候虽……行事专权,然其能迅速平定关中祸乱,修复宫室,归还玉玺,待陛下以君臣之礼,保境安民,已是不易之中求不易。陛下当隐忍持重,韬光养晦,保重龙体为上,静待天时变幻。切不可因一时之愤懑,伤了心神,徒令亲者痛仇者快啊!”


    她的话语如同黑暗中的涓涓细流,稍稍抚平了刘协心中翻腾的惊涛骇浪。他反手紧紧握住皇后柔弱却温暖的手,仿佛这是他在无边黑暗中唯一能抓住的浮木。是啊,除了隐忍,除了在这方寸之地小心翼翼地活下去,他还能做什么?至少,吕布目前还需要他这面“汉室正统”的旗帜,他还活着,还有一定的自由和尊严,比起在董卓手中朝不保夕、在李傕郭汜手中饥寒交迫时,已是天壤之别。


    他抬起头,望向殿外那一片漆黑的、仿佛能吞噬一切的夜空,星光黯淡,月色凄迷。未来的路在哪里?汉室的希望在哪里?他不知道,一点也看不到。他只能在这未央宫的深宫里,继续扮演好他这个“皇帝”的角色,在吕布划定的界限内,如履薄冰地生存下去,等待那或许永远也不会到来、渺茫如同星火的转机。


    今夜吕布这一席毫不留情的“夜话”,彻底击碎了他对刘备等外部诸侯最后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让他更加清晰地、血淋淋地认识到自己尴尬而无比真实的处境。一种名为“现实”的冰冷,深深地、永久地浸入了这位少年天子的骨髓与灵魂深处。


    喜欢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请大家收藏:()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