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九回 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

作者:郝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话说宝钗把袭人叫到一旁,仔细询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她担心宝玉会因为过度悲伤而落下病根,便借着和袭人闲聊的机会,把黛玉临终时的话编了一番说辞讲出来:“人活在这世上,有情有义,可一旦死了,就各归各的,再不像活着的时候那样了。活人或许还痴痴念念,可死了的人哪里还能知晓这些。况且林姑娘已经说是成仙去了,在她眼里,咱们凡人都是些污浊不堪之物,她又怎么愿意还留在这尘世之中?只是活着的人自己疑心,才会觉得好像有那些邪魔外祟来纠缠打扰。”


    宝钗表面上是在和袭人聊天,实际上这话是说给宝玉听的。袭人一下子就领会了宝钗的用意,也跟着附和道:“根本没那回事。要是林姑娘的魂灵还在这园子里,咱们和她相处了那么久,感情也算深厚,怎么我们一次都没梦见过她?”


    宝玉在外屋听着,心里细细琢磨起来:“这事儿可真够奇怪。我自从知道林妹妹走了,每天都要想她好几回,可怎么一次都没梦见过她?想来是她去了天上,觉得我这凡胎俗骨的,没法跟神明沟通,所以连个梦都不给我。要不这样,我今晚就在外屋睡,说不定等我从园子里回来,她知道我对她一片真心,就愿意在梦里跟我见上一面。到时候,我一定要问问她到底去了哪里,我平时也没少祭奠她。要是她真的嫌弃我这污浊之人,连个梦都不肯给我,那我也就不再想她了。”


    宝玉心里拿定了主意,便对宝钗说道:“我今晚就在外屋睡,你们不用管我。”


    宝钗见他心意已决,也没有强行劝阻,只是叮嘱道:“你可不要胡思乱想。你也不瞧瞧,因为你去了园子,太太急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了。要是你还不懂得保养身体,万一老太太知道了,又要怪我们照顾不周了。”


    宝玉应承道:“行了行了,你就别唠叨了。我坐一会儿就进去。你也累了,先睡吧。”


    宝钗知道他一定会进来,便故意说道:“那我先睡了,让袭人姑娘伺候你吧。”宝玉一听,正中下怀。


    等宝钗睡下后,宝玉便叫来袭人和麝月,让她们另外铺好一副被褥,还时不时让人进来瞧瞧二奶奶有没有睡着。


    宝钗其实是在装睡,心里也是一夜不得安宁。


    宝玉见宝钗像是睡着了,便对袭人说:“你们各自去睡吧,我没什么可伤感的。你要是不信,就先服侍我睡下再进去,只要别惊动我就行。”


    袭人果然依言服侍他睡下,又准备好了茶水,关好门,进里屋去照应了一会儿,然后各自假装睡觉,以便宝玉有动静时能及时出来。


    宝玉见袭人她们进屋了,便把守夜的两位婆子支到外面去。他轻轻坐起身,暗暗地祷告了几句,便躺下了,想要与神灵交流。一开始,他怎么也睡不着,后来静下心来,便渐渐睡去了。


    谁能想到,宝玉这一夜竟睡得格外安稳,一直沉睡到天亮才醒来。他揉了揉眼睛,缓缓坐起身,静下心来仔细回想,发现夜里并没有做梦。想到这里,他不禁长叹一声,感慨道:“真是应了那句‘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而另一边,宝钗这一整晚却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她听到宝玉在外面念叨这两句诗,便忍不住接话道:“你这话可说得太冒失了。要是林妹妹还在,听到这话又该生气了。”


    宝玉听了宝钗这话,反倒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只好起身边往里间走边说道:“我本来就想进来的,结果不知不觉就打了个盹儿就睡着了。”


    宝钗回应道:“你进不进来,跟我有什么关系?”


    袭人等人其实都没有睡,她们眼看着宝玉和宝钗交谈,便赶紧上前倒茶。


    就在这时,只见贾母那边派了个小丫头过来询问:“宝二爷昨晚睡得安稳吗?要是睡得安稳,就早点和二奶奶梳洗好,过去一趟。”


    袭人便说道:“你去回老太太,就说宝玉昨晚睡得可安稳了,等会儿就过去。”


    小丫头应了一声,便回去复命了。


    宝钗起床后梳洗完毕,莺儿、袭人等人跟着她,先到贾母那里行了礼,接着又依次到王夫人、凤姐那里问候过,最后还是回到贾母处,这时她看见母亲也过来了。


    大家纷纷询问:“宝玉昨晚睡得好吗?”


    宝钗回答说:“他回去就睡了,没什么事。”众人听了这才放心,接着又聊了些闲话。


    这时,一个小丫头进来禀报说:“二姑奶奶要回去了。听说孙姑爷那边派人来,到大太太那里说了些话,大太太让人去四姑娘那里传话,说不用留了,让她回去吧。现在二姑奶奶正在大太太那里哭呢,大概马上就会过来向老太太辞行。”


    贾母等人听了,心里都很不是滋味,纷纷说道:“二姑娘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命里就摊上这样的人!一辈子都没法出头,这可怎么办好!”


    正说着,迎春走了进来,满脸泪痕。因为今天是宝钗的好日子,她只好强忍着泪水,向众人辞行准备回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贾母知道她的苦处,也不便强行挽留,只是说道:“你回去就回去吧。但别太悲伤了,碰上这样的人,也是没办法的事。过几天我再派人接你回来。”


    迎春说:“老太太一直疼我,可如今也疼不了我了。可怜我再也没有回来的时候了。”说着,眼泪直流不止。


    众人都劝她说:“这有什么不能回来的?不像你三妹妹,隔得那么远,想见面都难。”


    贾母等人想起探春,也不由得都落下了眼泪。但因为今天是宝钗的生日,大家便很快转悲为喜说:“这也不难,只要海疆平静下来,那边亲家调进京来,就能见得着了。”


    大家纷纷附和说:“可不是这么着呢。”


    说着,迎春只好含着悲痛与众人告别。众人送她出来后,又都回到贾母那里。从早到晚,又热闹了一整天。众人见贾母有些劳累了,便各自散去。


    只有薛姨妈向贾母告辞后,来到宝钗住处,对她说道:“你哥哥的事,今年是过不去了,非得等到朝廷大赦,给他减了罪等,才能赎罪回来。这几年留我一人孤苦伶仃,可怎么办!我想给你二哥哥把婚事办了,你觉得怎么样?”


    宝钗说道:“妈妈是因为大哥哥娶亲后出了事,被吓怕了,所以对二哥哥的婚事犹豫起来。依我看,这事儿就该赶紧办。邢姑娘的情况妈妈是知道的,她如今在这里日子过得也挺苦的,把她娶过来,虽说咱们家现在不富裕,但总比她寄人篱下强多了。”


    薛姨妈说:“你找机会跟老太太说一声,就说咱们家没人,得赶紧挑个日子了。”


    宝钗说道:“妈妈只管和二哥哥商量着挑个好日子,然后去跟老太太和大太太说一声,把邢姑娘娶过来,这事儿就算办成了。这里大太太其实也盼着早点把她娶走才好。”


    薛姨妈接着说:“今天我听说史姑娘也要回去了,老太太想留你妹妹在这儿住几天,所以她就留下了。我想她在这儿也住不了多久,你们姐妹几个就多聚聚,好好说说话。”


    宝钗说道:“正是这个理儿呢。”于是,薛姨妈又坐了一会儿,出来向众人告辞后,便回去了。


    话说宝玉晚上回到自己房中,心里琢磨着:“昨晚我竟然没梦见黛玉,说不定她已经羽化登仙,所以不愿意见我这等凡夫俗子,这也是有可能的;再不然,就是我心太急了,也说不定。”


    于是他便想了个法子,对宝钗说:“我昨晚在外间偶然睡着了,感觉比在屋里睡得更安稳,今天起来,心里也觉得清爽多了。我想再在外间睡两晚,只怕你们又要拦着我。”


    宝钗听了,心里虽然明知早上他念诗是为了黛玉的事,但想到他这股子痴劲儿劝也没用,倒不如让他睡两晚,兴许他自己死心了也就罢了。而且昨晚看他睡得还挺安稳,便说:“无缘无故的,你想睡就睡去,我们拦你干什么?只是别胡思乱想,免得招来什么邪门的东西。”


    宝玉笑着说:“我能想什么?”


    袭人说道:“依我看,二爷还是回屋里睡吧。外边万一照顾不周,着了凉,可不好。”


    宝玉还没来得及回答,宝钗却向袭人使了个眼色。袭人心领神会,便说:“那也行,叫个人跟着你吧,夜里好给你倒茶倒水。”


    宝玉笑着说:“这么说,你就跟我来吧。”袭人听了,倒有些不好意思,脸一下子红了,一句话也没说。


    宝钗知道袭人一向稳重,便说:“她一直跟着我,还是让她继续跟着我吧。让麝月和五儿照顾你就行了。况且今天她跟着我忙了一天,也累了,该让她歇歇了。”


    宝玉只好笑着出来。宝钗于是吩咐麝月和五儿给宝玉在外间重新铺好床,又叮嘱她们俩夜里警醒些,要茶要水都得上点心。


    两个答应着出来,一进屋就瞧见宝玉正端端正正地坐在床上,双眼紧闭,双手合十,那模样竟活脱脱像是个出家的和尚。


    两个见状也不敢出声,只是在一旁偷偷地瞅着他,忍不住发笑。


    这时,宝钗又吩咐袭人出来照看一下。袭人走进屋,看到宝玉这副模样,也觉得十分好笑,便轻轻唤道:“该到睡觉的时候啦,怎么又打起坐来了?”


    宝玉缓缓睁开眼睛,看到是袭人,便说道:“你们不用管我,只管去睡,我坐一会儿就睡。”


    袭人说道:“就因为你昨天那副样子,把二奶奶折腾得一整夜都没合眼。你要是再这样,这成何事体!”


    宝玉心里明白,要是自己不睡,其他人也都不肯睡,于是便收拾收拾躺下了。袭人又叮嘱了麝月等人几句,这才进去关好门睡了。


    这边,麝月和五儿两个人也整理好了被褥,守在宝玉身旁,等他睡熟了,才各自回自己的地方歇下了。


    哪曾想,宝玉越是想睡却越睡不着。他瞧见晴雯和五儿正在那儿铺床,忽然就忆起那年袭人不在家的时候,是晴雯和麝月两人伺候他。有一回夜里,麝月出去,晴雯本想吓唬她一下,结果因为没穿衣服着了凉,后来竟就因为这个病丢了性命。想到这儿,宝玉的心思一下子全跑到了晴雯身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忽然间,他又想起凤姐曾说五儿和晴雯长得极为相似,就像是从晴雯身上脱了个影儿似的。这么一想,宝玉对晴雯的念想又转到了五儿身上。他假装自己已经睡着了,偷偷地打量着五儿,越看越觉得五儿像晴雯,不知不觉间,他那痴呆的性子又犯了。


    宝玉侧耳听了听,里间已经没了声响,料想是都睡下了。他又看见麝月也睡着了,便故意大声喊了两声麝月,可麝月并没有应答。五儿听到宝玉唤人,便问道:“二爷要什么?”


    宝玉说:“我想漱漱口。”


    五儿见麝月已经睡下,只好起身,重新修剪了蜡烛上的灯花,又倒了一杯茶过来,一只手还托着漱盂。因为她是匆忙起身的,身上只穿着一件桃红绫子小袄,头发也只是松松地用一个簪子挽着。


    宝玉瞧着五儿,恍惚间竟觉得是晴雯又活过来了。忽然,他又想起晴雯曾说过的话:“早知担个虚名,也就打个正经主意了。”想到这儿,宝玉不禁呆呆地看着五儿,连茶都忘了接。


    那五儿自从芳官离开后,便没了再进来的心思。后来,她听说凤姐要她进去服侍宝玉,心里竟比宝玉盼着她进去还要急切几分。


    不想等她真正进来后,看到宝钗和袭人都那么尊贵稳重,心中不禁生出深深的敬慕之情;再瞧瞧宝玉,疯疯傻傻的,全没了先前的风采;又听闻王夫人因为女孩子们和宝玉打闹玩笑,把她们都撵走了。于是,五儿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对宝玉竟没有了一丝一毫的儿女私情。


    可今晚,这位痴情的宝玉爷却把她错认成了晴雯,对她百般怜爱。五儿早已羞得脸颊绯红,又不敢大声说话,只能轻声细语地说:“二爷,该漱口了。”


    宝玉笑着接过茶杯,拿在手里,也不知道漱没漱口,就笑嘻嘻地问道:“你和晴雯姐姐关系很好吧?”


    五儿听了,一头雾水,便答道:“我们都是姐妹,关系自然不错。”


    宝玉又悄悄地问:“晴雯病重的时候,我去看她,你不是也一起去了吗?”


    五儿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宝玉接着问:“你听见她说了什么吗?”


    五儿摇了摇头说:“没有。”


    宝玉此时已经有些忘乎所以,便伸手拉住了五儿的手。五儿急得满脸通红,心里怦怦直跳,连忙悄悄说道:“二爷,有什么话尽管说,别拉拉扯扯的。”


    宝玉这才松开手,说道:“她和我说:‘早知落了个这样的虚名,当初就该打正经主意了。’你怎么没听见吗?”


    五儿听了这话,心里明白这是宝玉在轻薄自己,却又不敢发作,便说道:“那是她自己不知羞耻,这样的话,也是我们女孩儿家能说的吗?”


    宝玉着急地说:“你怎么也这么迂腐!我看你长得和她一模一样,才肯和你说这些心里话,你怎么反而用这些话来贬低她!”


    此时,五儿心里也拿不准宝玉到底是什么意思,便开口说道:“夜已经深了,二爷也该睡下了,别一直这么坐着,小心着凉。刚才奶奶和袭人姐姐是怎么嘱咐的都忘了?”


    宝玉回道:“我不冷。”


    说到这儿,他忽然想起五儿没穿厚实的外套,生怕她也像晴雯那样着了凉,赶忙问道:“你怎么没穿外套就过来了?”


    五儿解释说:“二爷催得急,我哪来得及穿衣服?要是早知道要说这么久的话,我肯定早就穿上了。”


    宝玉听了,连忙把自己身上盖着的一件月白色绫子棉袄掀起来,递给五儿,让她披上。


    五儿却不肯接,说:“二爷自己盖着吧,我不冷。就算冷,我也有自己的衣服。”


    说着,她回到自己床边,拿了件长袄披上。接着,她又听了听动静,发现麝月睡得正香,才慢慢走过来,轻声问道:“二爷今晚不是说要养养神吗?”


    宝玉笑着回答:“实话告诉你吧,什么是养神,我其实倒是有要遇仙的意思。”


    五儿听了,心里越发起了疑心,便追问道:“遇什么仙?”


    宝玉说:“这事儿说来话长。你过来挨着我坐下,我慢慢给你讲。”


    五儿听了,脸一下子红了,笑着说:“你在那里躺着,我怎么坐呢。”


    宝玉说:“这有什么不行的。那一年冬天特别冷,也是你麝月姐姐和晴雯姐姐在玩,我怕她冻着,还把她拉进被窝里暖着呢。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大凡一个人,总别那么扭捏作态才好。”


    五儿听了,觉得宝玉这话句句都像是在调戏自己,哪知道这位呆子其实是真心实意地在说话。


    五儿这下子可犯了难,走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坐下也不是,一时没了主意。她微微红着脸,笑着说:“你可别乱说了,让人家听见像什么话?怪不得人家都说你整天就爱在女孩儿身上花心思。你自己身边放着二奶奶和袭人姐姐,她们都跟仙女似的,你却偏爱和别人瞎缠。明天要是再这么说,我可就告诉二奶奶了,看你还有什么脸面见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正聊着天,就听见外面传来“咕咚”一声,把两人都吓了一跳。这时,里间传来宝钗咳嗽的声音。宝玉听到咳嗽声,赶忙冲着五儿努了努嘴。五儿见状,也急忙把灯熄灭,然后轻手轻脚地躺下了。


    原来宝钗和袭人因为昨晚没睡好,白天又忙忙碌碌劳累了一整天,所以早早就睡下了,都没听到宝玉和五儿说话。这会儿院子里突然传来声响,两人一下子就被惊醒了,仔细听了听,外面又没别的动静了。


    而宝玉此时躺在床上,心里疑惑:“莫不是林妹妹来了,刚好听到我和五儿在说话,故意弄出这声响来吓唬我们?”


    他翻来覆去,各种乱七八糟的念头在脑海里乱转,直到五更天以后,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话说五儿被宝玉鬼混了半夜,这时又听见宝钗在咳嗽,她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宝钗察觉了什么。她左思右想,整整一夜都没合眼。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悄悄起床,看到宝玉还睡得迷迷糊糊的,便轻手轻脚地整理起房间来。


    这时,麝月也醒了,看到五儿这么早就起来了,便好奇地问:“你怎么起这么早?难道你一整晚都没睡吗?”


    五儿听了这话,心里咯噔一下,感觉麝月好像知道了什么,但她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没有回答。


    没过多久,宝钗和袭人也起床了。她们打开门,看到宝玉还在睡,都觉得很奇怪:“怎么在外面连着两晚都睡得这么香?”


    等宝玉醒来,看到大家都起来了,他也赶紧爬起来,揉了揉眼睛,心想昨晚并没有做梦,难道真的是仙凡有别,无法相通?


    他慢慢走下床,又想起昨晚五儿说的“宝钗和袭人都像仙女一样”,觉得这话也不假,便呆呆地看着宝钗。


    宝钗见宝玉发呆,虽然知道他是因为黛玉的事,但也搞不清他到底有没有做梦,只是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便问道:“二爷昨晚真的遇到神仙了吗?”


    宝玉听了,以为宝钗知道了昨晚的事,便勉强笑着否认:“这是哪里的话!”


    五儿听了这话,心里更虚了,但又不好说什么,只能观察着宝钗的反应。


    只见宝钗又笑着问五儿:“你听到二爷睡梦中跟人说话了吗?”宝玉听了这话,坐立不安,找了个借口走开了。


    五儿脸一下子红了,只好含糊其辞地说:“前半夜他确实说了几句,但我没听清楚。说什么‘担了虚名’,又什么‘没打正经主意’,我也不懂,就劝二爷睡了。后来我也睡着了,不知道二爷后面有没有再说什么。”


    宝钗低头想了想,“这话明显是说黛玉了。但一直让他在外面,恐怕他会胡思乱想,惹出什么风流韵事来。而且他旧病复发,本来就是对姐妹们情深意重,得想办法把他的心思转移过来,才能避免出事。”想到这里,她不禁脸红心跳,也讪讪的进屋梳洗去了。


    话说贾母这两天心情十分愉悦,吃得比平时略多了些。到了晚上,身体便有些不舒服,第二天就感觉胸口发闷、饱胀。


    鸳鸯等人打算把这事告诉贾政,贾母却阻止她们,说道:“我这两天嘴馋,稍微多吃了一点,饿上一顿自然就会好了。你们可千万别声张出去!”于是,鸳鸯等人就没有把这事告诉别人。


    这天晚上,宝玉回到自己房中,只见宝钗刚从贾母和王夫人那里请过晚安回来。宝玉想到早晨发生的事情,不禁感到一阵羞愧和尴尬。


    宝钗看到宝玉这副模样,也猜到他心里不好受,心想:“他是个痴情的人,要治好他这心病,恐怕还得用痴情来化解。”


    想了一会儿,宝钗便问宝玉:“你今晚还是在外间睡吗?”


    宝玉自觉没趣,便回答说:“里间外间睡都一样。”


    宝钗本想再说些什么,却又觉得不好意思开口。


    袭人说道:“这算怎么回事!我不信在外间能睡得那么安稳。”


    五儿听到这话,连忙接着说:“二爷在外间睡,别的倒也没什么,就是爱说梦话,让人摸不着头脑,又不敢反驳他。”


    袭人便说:“那我今晚就挪到床上睡,看看他到底说不说梦话。你们只管把二爷的铺盖铺在里间就行了。”


    宝钗听了,没有作声。宝玉自己心里惭愧,哪里还有争辩的余地,便依着搬进了里间。


    一方面,宝玉因为心中有愧,想借此机会安慰宝钗;另一方面,宝钗也担心宝玉会因为忧思过度而生病,不如稍微给他点好脸色,让他觉得亲近些,也算是一种转移心思的办法。于是,当晚袭人果然搬了出去。


    宝玉因为心中愧疚后悔,宝钗又想要拉近和宝玉的关系,从过门到现在,两人这才像鱼儿得水一样,恩爱缠绵起来,真可谓是“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了。此是后话。


    话说第二天,宝玉和宝钗一同起床。宝玉洗漱完毕后,先到贾母那里去请安。


    贾母因为十分疼爱宝玉,又见宝钗孝顺懂事,忽然想起了一件东西,便吩咐鸳鸯打开箱子,从中取出了一块祖上传下来的汉代玉玦。这块玉玦虽然比不上宝玉随身佩戴的那块通灵宝玉,但挂在身上也显得十分珍贵稀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鸳鸯将玉玦找出来递给贾母,说道:“这件东西,我好像从来没见过。老太太这么多年还记得这么清楚,说是在哪个箱子的什么匣子里装着,我按照老太太说的,一下子就找到了。老太太怎么突然想起这个,拿出来是要做什么?”


    贾母说道:“你哪里知道,这块玉还是我祖爷爷传给我爷爷的。爷爷疼我,在我出嫁的时候把我叫过去,亲手把这块玉递给我,还说:‘这玉是汉代时人们佩戴的物件,非常贵重,你拿着它就像见到我一样。’我那时年纪还小,拿到手也没觉得有多特别,就随手放在箱子里了。到了这里,我见咱们家的好东西也多,这块玉也算不上什么,所以从来没戴过,一放就放了六十多年。今天见宝玉这么孝顺,他又丢了一块玉,所以我就想着把这块玉拿出来给他,也算是祖上传给我的一种传承吧。”


    这时,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见了他,顿时喜笑颜开,招呼他说:“你过来,我这儿有件好东西给你瞧瞧。”


    宝玉依言走到床前,贾母便将那块汉代古玉递到他手中。宝玉接过玉来细细端详,只见这块玉约有三寸见方,形状宛如一颗甜瓜,色泽温润中透着淡淡的红晕,工艺极为精巧。宝玉忍不住连声赞叹。


    贾母笑着问道:“你喜欢吗?这是我祖父传给我的,现在我就把它传给你吧。”


    宝玉听了,笑着又给贾母行了个礼,表示感谢,随后便打算拿着玉去给他母亲看。贾母忙说:“你太太看了,就告诉你父亲,省得他又说我疼孙子胜过疼儿子。他们可都没见过这东西。”宝玉笑着应了一声,便离开了。宝钗等人又陪贾母聊了几句,也告辞离去。


    从这之后,贾母连续两天都没怎么进食,胸口还是觉得闷闷的,时常感到头晕目眩,还伴有咳嗽。邢夫人、王夫人以及凤姐等人前来请安,她们看到贾母的精神状态还算可以,只是让人去通知贾政,让他立刻过来请个安。


    贾政得到消息后,马上出来,随即派人去请大夫来给贾母把脉。没过多久,大夫就来了,仔细诊了脉后说:“这是上了年纪的人,饮食稍微停滞了一些,又感染了些风寒,稍微用点消导发散的药就会好起来。”说完,便开了药方。


    贾政接过药方看了看,知道都是些常见的药品,便吩咐人把药煎好,然后给贾母服下。


    接下来的日子里,贾政每天早晚都会进来给贾母请安。然而,一连三天过去了,贾母的病情并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


    贾政心里十分焦急,于是又命令贾琏:“你去打听打听,找个医术高明的大夫,赶紧请来给老太太看看病。咱们家平时常请的那几个大夫,我看医术不怎么样,所以才让你去。”


    贾琏思索了一会儿,说道:“记得那年宝兄弟生病的时候,咱们请了一个并非专业行医的人来看,结果病还看好了。如今不如再去找他试试。”贾政听后,感慨道:“这医道确实是很难的。有时候那些不太出名的大夫,反而有真本事。你就赶紧派人去找他来吧。”


    贾琏赶忙答应了一声,便出去安排了。过了一会儿,他回来禀报说:“这个刘大夫最近出城教书去了,大概过十来天才会进城一次。现在老太太的病等不及,我又请了另外一位大夫,应该很快就来了。”贾政听了,也只能无奈地等着,这里暂且不提。


    话说贾母生病卧床期间,整个府里的女眷们没有一天不来探望请安。这天,大家又都聚在贾母房里,只见看守园内腰门的老婆子进来禀报说:“园子里栊翠庵的妙玉师父,听说老太太病了,特意前来请安。”


    众人听后说道:“她平时不常过来,今天特地前来,你们快去请她进来。”


    凤姐走到贾母床前,轻声告知此事。邢岫烟与妙玉是旧相识,便先走出房门去迎接她。


    不一会儿,只见妙玉头梳妙常髻,身着一件月白色的素绸袄,外面罩着一件水田青缎镶边的长背心,腰间系着一条秋香色的丝绦,下身穿着一条淡墨色花纹的白绫裙,手里拿着拂尘和念珠,跟随着一个侍女,步态轻盈地走来。


    岫烟见状,连忙上前问好,说道:“以前在园子里住的时候,还能常常来找你聊天。最近因为园子里人少了,一个人轻易出不来,而且咱们这里的腰门也常常关着,所以这些日子都没能见到你。今天真是难得碰面。”


    妙玉回应道:“以前你们那里热闹非凡,你们虽然住在外园,我也不好常来亲近。现在听说这里的情况也不太好,又听说老太太病了,心里挂念着你,也想来看看宝姑娘。你们关不关门,对我来说无所谓,我想来就来,不想来,你们求我来我也不会来啊。”


    岫烟笑着说道:“你还是老样子,脾气一点儿没变。”两人边说边走,不一会儿就到了贾母的房中。


    大家见了妙玉,纷纷上前问好。妙玉走到贾母床边,恭敬地问候了几句套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贾母便开口道:“你可是个心善如菩萨的姑娘,你瞧瞧我这病,到底能不能好起来?”


    妙玉安慰道:“老太太这么慈善的人,寿命还长着呢。这不过是暂时着了凉,吃上几副药,想来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年纪大了,凡事只要放宽心就好。”


    贾母叹了口气,说道:“我倒不是为别的担心,我这人最爱寻个乐子,找点开心。如今这病,倒也没觉得有多难受,就是胸口闷得慌,有些饱胀感。刚才那大夫说是气恼引起的。你可是知道的,谁敢给我气受?这大夫的医术看来也不怎么样。我已经跟琏儿说了,还是第一个大夫说得对,说是感冒加上有点伤食,明天还是请他来。”说着,贾母吩咐鸳鸯,让厨房准备一桌干净的素菜,请妙玉在这里吃顿便饭。


    妙玉连忙推辞道:“我已经吃过午饭了,而且我平时是不吃东西的。”


    王夫人也说道:“不吃就不吃吧,那咱们就多坐一会儿,聊聊天儿。”


    妙玉说道:“我好久没见大家了,今天特地过来看看。”接着,大家又闲聊了一会儿,妙玉便起身准备告辞。


    她回头看见惜春站在一旁,便关切地问道:“四姑娘,你怎么这么瘦?是不是画画太费心思了,可别太劳累了。”


    惜春摇了摇头,说道:“我好久没画画了。现在住的地方没有园子里那么明亮宽敞,所以也就没兴致画了。”


    妙玉又问道:“那你现在住在哪里?”


    惜春回答道:“就是你刚才进来的那个门东边的屋子。你要是想来找我,很近。”


    妙玉微笑着说道:“等我有空了,高兴了,就过来瞧你。”


    惜春等人把妙玉送了出去。回来后,听见丫头们回话说,大夫正在贾母那边呢。于是,大家便暂时散去了。


    谁知贾母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请了医生来调治,却始终不见效果,后来又添上了腹泻的毛病。


    贾政心里十分焦急,知道这病恐怕难以医治,便立刻派人到衙门去告了假,然后日夜和王夫人一起亲自照料贾母,看着她服药。


    有一天,贾母稍微吃进去了一点儿饮食,贾政和王夫人心里这才稍稍宽慰了一些。就在这时,只见一个老婆子在门外探着头往里张望。王夫人便让彩云过去看看,问问是谁。


    彩云走过去一看,认出是当初陪迎春去孙家的那个婆子,就问道:“你来做什么?”


    婆子一脸焦急地说:“我都来了半天了,这里找不着一个姐姐们。我又不敢冒冒失失地闯进去,心里实在着急。”


    彩云皱了皱眉头,问道:“你急成这样,是不是那姑爷又折磨姑娘了?”


    婆子带着哭腔说:“姑娘情况不好了!前些天闹了一场,姑娘哭了一整夜。昨天痰又堵住了喉咙,他们家的人也不请大夫来看看。今天病情更严重了!”


    彩云赶忙说道:“老太太正病着呢,你可别在这儿大惊小怪的!”


    王夫人在屋里已经听到了她们的对话,她担心贾母听到这些会心里难受,加重病情,就急忙让彩云带着那婆子到外头去说。


    哪知道,贾母虽然病着,但心里格外安静,这番对话偏偏就被她听见了。贾母虚弱地问道:“迎丫头是要死了吗?”


    王夫人赶紧走上前,强装镇定地说:“没有。婆子们不懂轻重,说迎春这两日有些不舒服,恐怕没那么快好起来,就跑到咱们这儿来问有没有大夫。”


    贾母吃力地说:“把我的大夫请去给她看看,快叫人去请。”


    王夫人便让彩云叫那婆子去回大太太的话,那婆子领了命,便匆匆离开了。


    这时,贾母不禁悲从中来,说道:“我有三个孙女儿,一个享尽了福气死了;三丫头远嫁他乡,以后想见一面都难;迎丫头虽说日子过得苦,可说不定能熬出头,哪曾想她年纪轻轻就要死了。留下我这把老骨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王夫人、鸳鸯等人劝慰了好一阵子,贾母的情绪才稍稍平复了些。


    当时,宝钗、李纨等人不在贾母房里,凤姐最近又生病了。王夫人担心贾母过度悲伤而加重病情,就派人把宝钗她们叫来,让她们陪着贾母,自己则回到自己房中。


    她把彩云叫来,埋怨道:“那个婆子也太不懂事了,以后我在老太太那里的时候,你们要是有什么事,不用来回我。”丫头们听了,都依命不再言语。


    哪知道,那个婆子刚到邢夫人那里,外面就有人跑进来传话说:“二姑奶奶去世了。”


    邢夫人听了,也忍不住大哭了一场。眼下迎春的父亲不在家中,只能赶忙叫贾琏赶紧过去瞧瞧。可大家知道贾母病得很重,都不敢把迎春去世的消息告诉贾母。


    可怜迎春这位如花似玉的女子,结婚才一年多,没想到在孙家受尽折磨,最终丢了性命。又赶上贾母病危,大家都脱不开身去处理迎春的后事,只能任由孙家草草把丧事办了。


    贾母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心里却总是惦记着那些好孙女们。某一天,她突然想起了湘云,便立刻派人去探望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派去的人回来后,悄悄地去鸳鸯,因为此时王夫人等人都陪在贾母身旁,不便上前搭话。于是他到了后面,找到了琥珀,悄悄告诉她:“老太太心里惦记着史姑娘,让我们去打听她的近况。哪知道史姑娘哭得十分伤心,她说姑爷突然得了急病,医生都看过了,说这病恐怕好不了,要是转成了痨病,还能拖个四五年。所以史姑娘心里特别着急。她又知道老太太病了,只是不能过来请安,还特意叮嘱我,别在老太太面前提起这事。万一老太太问起来,希望你们能想个法子应付过去。”


    琥珀听了,“咳”了一声,就不再说话了,半晌只说了一句:“你回去吧。”


    琥珀心里也犯难,不知道怎么回禀,心里打算告诉鸳鸯,让鸳鸯去撒个谎,于是她来到了贾母的床前。只见贾母脸色大变,屋子里站了一屋子的人,都小声地议论着:“看样子是不太好了。”大家见状,也都不敢再出声了。


    这时,贾政悄悄把贾琏唤到身边,凑近他的耳朵低声说了几句话。贾琏轻轻地点头应下,随后便退了出去,立刻把当时在家的所有家人都召集到一起,说道:“老太太的后事,差不多快要料理了,你们赶紧分头行动去操办。第一件事,先把棺材板抬出来看看,好准备内衬。赶快到各处,把每个人的衣服尺寸量好,都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叫裁缝赶制孝服。那些搭棚用的材料、抬棺的杠子,还有出殡时用的仪仗等事务,都去谈好价格、定下来。厨房那边也得再多安排几个人手。”


    赖大等人回道:“二爷,这些事情不用操心,我们早就谋划好了。只是,办这些事所需的银子,咱们从哪里筹备?”


    贾琏说:“这笔银子不用操心筹备了,老太太生前早就预留好了。刚才老爷的意思也是,只要把事情办得妥当,我想在外面的排场方面也得讲究些,好看些。”赖大等人听了,点头答应,随后便派人分头去办了。


    贾琏回到自己房间,便问平儿:“你奶奶今天身体状况如何?”


    平儿朝里屋努了努嘴,说:“你自己进去看看就知道了。”


    贾琏走进里屋,看见凤姐正准备穿衣服,但一时动弹不得,只能暂时靠在炕桌旁。


    贾琏说:“我看你这身体,怕是撑不住了。老太太的丧事,今天或者明天就要开始操办了,你还能躲得过去吗?赶紧让人把屋里整理整理,你也得挣扎着起来去处理了。要是真有什么事,咱们俩还能回来吗?”


    凤姐说:“咱们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特别收拾的,就是这点子东西,还怕什么!你先去吧,看看老爷有没有叫你。我换件衣服随后就到。”


    贾琏先回到贾母的房中,向贾政悄悄的回道:“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妥当了。”贾政微微点头,表示知晓。


    这时,外面有人通报太医到了。贾琏赶忙出去迎接,将太医引入房中。太医又为贾母仔细诊了一回脉,随后出来,悄悄对贾琏说:“老太太的脉象不太好,得提前做好准备。”


    贾琏心领神会,转身将太医的话告知了王夫人等人。


    王夫人听后,立刻向鸳鸯使了个眼色,示意她过来,然后吩咐道:“快去把老太太要穿的装裹衣服预备好。”鸳鸯应了一声,便自行去安排了。


    过了一会儿,贾母睁开眼睛,说想喝点茶。邢夫人赶忙端来一杯参汤。贾母刚把嘴凑过去准备喝,就说道:“我不要这个,给我倒一杯茶来喝。”


    众人不敢违抗她的意思,连忙端来一杯茶。贾母一口喝了下去,觉得还不够,又要了一杯,喝完第二口后,她说道:“我想坐起来。”


    贾政等人赶忙劝阻道:“老太太有什么需求尽管说,还是躺着比较好,不必坐起来。”


    贾母却说:“我喝了点水,心里感觉舒服多了,稍微靠起来,和你们说说话。”珍珠等人见状,轻轻地将贾母扶了起来。大家发现,贾母这会儿的精神头比之前好了一些。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