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章 疑云(2)

作者:今天不宜更新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各位,不妨听听我的推测。”小说家环顾一圈,看到你们表情各异的脸,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我怀疑绑架案是弗兰德自导自演,所以真正的弗兰德根本没有死,照片上的人也不是弗兰德。简而言之,这张照片跟弗兰德绑架事件根本没有关系,我们的案子的方向,从一开始就探查错了。”


    话语像平静地湖面忽然落下巨石,众人被小说家的惊到了,一时间吵吵嚷嚷,尤其是富二代和警察,显得格外愤怒。


    你倒是能理解警察为什么生气,小说家否定了照片上的尸体是弗兰德,就等于直接一巴掌抽到维多利亚警察署脸上,指名道姓地说你们警察署就是一群酒囊饭袋,连确定个尸体身份都能搞错,及其不负责任。


    但富二代为什么生气么……你看向他的脸,他脸上你表情及其不耐,指甲略长的手指还在快速地敲击桌面,发出一阵“哒哒哒”的的声音,彰显主人有多么烦躁。


    下一刻,富二代果然忍不住了。


    “想象力丰富的小说家小姐,”富二代提高声音,众人因他的声音安静下来,他努力压抑着怒气冷静地说,“按照你的说法,照片上的人不是我弟弟,那就是警察署是随便找了一具尸体冒充我弟弟,还特意给这尸体带上了我弟弟的戒指,你是这个意思吧?”


    听到富二代的话大家的脸色都不太好,警察雷德蒙的脸色尤其不好,脸一阵青一阵红,不过他很快就冷静了一下。


    “在警察署查案的时候,多琳女士您没有把您现在的‘猜测’说出来。”警察道。


    “绑架案是弗兰德自导自演,本质上其实是我跟米勒先生的猜测。实际上我们的文学沙龙经常进行有关类似事件的讨论,所以在弗兰德提出他那些想法的时候我们没有太过在意,而且我们告诉警察署的那些话,”小说家说话严谨了一点,“那些我们跟弗兰德之间的对话,没有一句撒谎。”


    “可笔录上并没有记录弗兰德还曾经问过你‘自导自演绑架案’,我有怀疑您的理由。”


    警察冷静,又看向一旁看戏看得热闹的侦探,“还有您,米勒先生,您也有嫌疑。”


    还没一个人来得及解释,你就先举手提出疑问:“刚刚多琳小姐和米勒先生不是说过,他们在做笔录的时候把弗兰德跟他们在沙龙会上讨论的话题都告诉您了吗?”


    “的确如此,我们是老老实实全都说过。”侦探乐道。


    警察有些愤怒,可他什么都没说。


    你一头雾水,侦探终于看够了笑话,笑呵呵对你解释道,“可能是太累了?还是在上班前在酒馆里小酌?警察署来办案的警察先生们大概率在做笔录时有了那么点小状况……所以,你懂得。”


    “所以,你们两个被审问的时候雷德蒙先生并不在场。”你恍然大悟,“怪不得呢。”


    所有人都听懂了你的言外之意:维多利亚警察署根本没有几个认真干活的警察。


    侦探“噗”的一声笑出声,小说家脸上表情也有所缓和。


    警察脸上的表情更难看了。


    “警察先生,那只是个意外。”小说家缓和了语气调节气氛,她又看向富二代,“实际上我猜测这具尸体应该是弗兰德的手笔,跟警察署没有关系。”


    “那么,”富二代脸色阴沉,“你来告诉我真正的弗兰德去哪了呢?他是脑子发疯了不回家、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吗?”


    小说家仿佛陷入沉思,风情万种的眉眼也沉静下来,缓缓道,“在弗兰德失踪那天,他说出那这话的时候,我只是以为他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你知道的,我们经常进行类似的讨论……弗兰德的话很有意思,他总是能提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所以我跟米勒先生一直跟他走得很近。那天我问他可不可以把他的灵感用进我的小说,他很高兴地同意了,还跟我们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很高的方案……之后我就没有见过弗兰德了,我知道弗兰德被绑架还是因为警察署来找我们做笔录。


    如果不是警察署告诉我们弗兰德失踪后被绑架,我跟米勒,我们两个甚至不会往弗兰德是自导自演绑架的方向想。他真是我们很好的朋友……事情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小说家说到有些忧伤地捂住脸,又忽然看向警察:“警察先生,你们维多利亚警察署保密工作应该是做的很好的。在您来找我之前,我一点都不知道弗兰德被绑架的细节,我知道的,所有的有关‘绑架案’的信息都是从您这里知道的,可您为什么还是怀疑我?”


    “可多琳小姐,恕我直言,以您的反侦察能力只要您想要做一些事,或者隐瞒一些事,我是很难察觉到一些细节的。”警察双手交叠放于桌上,平静地说,“所以说,我依旧认为照片上的尸体就是弗兰德,而您刚刚的那些‘猜测’,很可能替‘凶手’放下了烟雾弹呢。”


    你不知道警察这是以退为进还是想要从小说家身上找出破绽,他居然直接承认了自己技不如人。这是你没想到的。


    小说家很显然也没想到,她一时语塞,竟也说不出一句其他狡辩的话。


    “……我没有。如果您一定要怀疑我的话,那就请您拿出证据。绑架案的很多手法都跟我曾经跟弗兰德讨论的不谋而合,可就我对弗兰德的了解,他遭到绑架绝不会坐以待毙,您也说过他受过专业训练不是吗?如果绑架案不是弗兰德自导自演的话,我相信警察先生您不会查这么久还一无所获。”


    过了一会儿,小说家平和地反驳道,“所以我还是认为照片上的尸体不是弗兰德,真正的弗兰德现在不知道在哪个角落里等着风头过去,重新改名换姓,即使您怀疑我,我还是这么认为。”


    警察先生的脸色缓和了一点。


    高啊!你不由得心里赞叹小说家的话术。她这一通高帽给警察戴下来,既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的态度,又表现得重情重义,十分高明,如果她真的如她所说的跟犯罪行为没关系就更完美了。


    ……


    沸腾要从哪里开始呢?


    你眼睛的余光看到了你旁边那个穿红裙子的女人,小说家多琳。


    多琳·杰因特里,性别女,从小到大都是“品学兼优”,家境良好。


    或许是从小到大所有东西都得到得太过轻易,或许是从小就有洞察人心的天赋,她渐渐对这个世界提不起兴致,她对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感到厌烦。


    她只需要稍微抬抬眼皮就能得到所有人的目光和追捧,实际上她也确实在做这件事情,只要一点点小伎俩就能让其他人围着她团团转,何乐而不为呢。虽然她也没多喜欢这种感觉。


    日子一天比一天无聊,今天重复昨天的事,明天重复今天的过程。


    时间长了,天上地下只有她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孤独的感受就不再令她痴迷,而是感到乏味了。


    她开始给自己找一些刺激的事情来打发这无聊的时光。


    最初她只是会教唆小朋友们恶作剧,比如从窗口跳下去,‘推倒’路过的盲人,跟跟昆虫、小青蛙、小猫咪玩一点小游戏,让他们骑着车从大坡上任由自己滑行而下……然后把这些有趣的事情记录到日记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小小的“玩笑”又不能满足她的“恶趣味”了。


    她开始利用自己越发成熟的能力做一些有趣的事情,然后把这些事情用“小说”记录下来。


    直到某一次母亲发现了她的“作品”。


    她还记得那时自己的心情,简直像是陈年美酒,即使过了这么多年,她依旧怀念自己那种,有些惊慌、又有些期待母亲发现她的真面目的表情的,刺激的像浑身触电的感受。


    可母亲没有发现她的“与众不同”,或者说她发现了但并不在意。她只是单纯地因为发现了自己女儿的天赋而高兴,她惊讶地赞叹“多琳,这些小故事都是你自己创作的吗?哦,我的多琳,你真是天才,妈妈的骄傲!”,然后兴冲冲地找到出版社,发表了她那些短篇作品。


    刺激过后是更大的孤寂。千篇一律的想法,随波逐流的思想,光滑的、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大脑皮层……人和人的差距大到像人和另一个物种比较,随意一瞥都让她觉得恶心。


    除了这个,还有另一件令她意外的事情,她的小说并没有过得多么“盛大”的关注。


    故事中只是玩弄语言做出的小小的“坏事”,在她的读者眼里“就像小孩子过家家”、“太过普通”、“太过平庸”、“不够刺激”,人们都希望看到“冲击”,所以她因为不够“大胆”受到了批评。


    为什么她会被一群脑子没有进化的虫豸“批评”?


    她并没有因此生气,只是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思考,然后忽然惊奇地发现,其实她完全不应该这么“收敛”。


    就算挖掘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阴暗面,做出一些脱轨的事情,也不会有人发现,她完全可以用一些手段让她看好的“样品”自己送上门,看他们挣扎于泥沼拼命往上爬,不需要她亲自动手,只需要用一丁点“钱”、一丁点“需求”、一丁点“梦想”、一丁点“善意”。


    控制一个人,控制他们的思想,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只需要多重复几遍就能改变一个,再多重复几遍就能改变一群,剩下的不需要重复也会被“感染”,就像电脑病毒控制的联网系统,像巴普洛夫流着口水的狗。


    制造“需求”,贩卖“机会”,猎物就会自己走进陷阱。


    就比如本杰明·詹森。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