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一十九章 玉玺现,真龙归

作者:茶山听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叶泰身体猛地一僵,手中的长刀“当啷”落地。


    他艰难地回过头,死死盯着那名将领,眼神如同厉鬼,吓得那将领下意识后退一步。


    “陛下……万……”一个“岁”字还未出口,叶泰扑通一声栽倒在地,气绝身亡,双目圆睁,死不瞑目。


    他带来的皇城司番子,见首领战死,非但没有溃散,反而发出了最后的怒吼,如同受伤的野兽,发起了绝望的反冲锋,最终全部战死在了大殿门前。


    他们用生命,为夏明澄争取了最后一点时间,也诠释了皇城司这些“家奴”对主人最后的忠诚。


    殿内的夏明澄,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他看着那个被他无数次因为办事不力、或仅仅是心情不好就随意打骂的叶泰,那个他内心其实也鄙夷的家奴,为了他战至最后一刻,死状凄惨。


    往日的一幕幕在眼前闪过:他对叶泰的斥责、摔砸的奏折、甚至随手扔出的茶杯……而叶泰,总是那样卑微地跪着,承受着一切,然后更加卖力地去为他铲除“隐患”。


    “朕……朕……”夏明澄嘴唇哆嗦着。


    他一生在乎颜面,自诩为真龙天子,俯瞰众生。直到此刻,他才发现,最后用生命维护他这皇帝尊严的,竟然是他平时最不放在眼里的人。


    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有悔恨,有悲哀,更有一种彻骨的孤独。


    殿门终于被叛军彻底撞开,余宗带着人汹涌而入,狞笑着逼近。


    夏明澄的目光越过他们,看向东宫方向。他心中唯一的柔软,只剩下了那个被他保护得很好,却此刻不知生死的儿子——夏景行。


    “景行……朕的皇儿……父皇……对不住你……”他喃喃自语,泪水终于混合着烟灰滑落。


    他整了整身上凌乱的龙袍,将沾血的宝剑横在颈前。


    余宗见状大惊,想要冲上前阻止:“陛下不可!”


    “朕乃大夏天子,岂能死于尔等逆贼之手!”夏明澄用尽最后的力气,发出一声咆哮,带着帝王的骄傲与末路的悲凉,猛地拉动了剑刃。


    鲜血迸溅,染红了象征至高权力的龙椅。


    大夏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夏明澄,驾崩。


    余宗看着皇帝的尸体,长长舒了口气,随即涌起的是大事已定的狂喜。


    他立刻下令:“快!肃清皇宫,把太子带来!还有,速请石都督入宫!”


    他并不知道,他苦苦寻找的太子,已经被他刚刚“收编”的曹大勇千户,用最匪夷所思的方式,送出了天阳城。


    与此同时,皇宫内的战斗虽然还在小规模的持续,但大局已定。


    然而,禁军系统内部却因指挥使罗明海被石宁早已经安排的内奸突然被杀而陷入了分裂和混乱。一部分忠于罗明海和皇帝的禁军将领红了眼,要与“叛贼”石宁、余宗等人火拼。


    关键时刻,石宁站了出来。


    他并非单枪匹马,身边簇拥着早已被他拉拢或慑服的禁军将领。他站在两拨剑拔弩张的禁军中间,声音洪亮而带着一丝悲凉:


    “兄弟们!都住手!听我石宁一言!”


    他环视众人,目光锐利:“看看天阳城外,西夏数万大军已经不远!京营右卫被拖在野外,生死未卜!”


    “我们在这里自相残杀,流的每一滴血,都是在为城外的敌人铺路!夏明澄……陛下他刚愎自用,不听忠言,致使朝纲崩坏,四方皆敌!这东夏朝廷,早已是风雨飘摇,一艘即将沉没的破船!我们今日若不做出选择,难道要等着西夏人打进来,把我们全都屠戮殆尽,或者像猪狗一样被驱赶吗?”


    他顿了顿,让话语中的分量沉淀下去:“我石宁,并非贪生怕死,更非不忠不义!正是为了给兄弟们,给这天阳城的百姓,找一条活路,也会大家找一条活路。今日之事,非为谋逆,实为……拨乱反正,另立新朝!”


    他这番结合了现实危机与未来许诺的话语,击碎了许多禁军官兵的心理防线。


    是啊,继续效忠一个明显要倒塌的王朝,还有什么前途?甚至可能连性命都保不住。


    在石宁心腹的带头呼应和现实的压力下,大部分犹豫的禁军选择了沉默,或者说,默认了石宁的领导。


    禁军内部的火拼被成功平息。


    天,快亮了。


    石宁志憔悴地走进皇宫,他此前虽然很快就压制住了禁军。


    但是他没有想到,天阳城防城军这边会反应如此激烈。


    调集了上万人来攻击他们,要为大夏平叛,要诛杀他这些乱臣贼子!


    无论他把大义讲得如何的天花乱坠,城防军的指挥使朱泰就是不认,最后他拿出了当年夏明澄为夺皇权,私通东牟陷害靖宁军一事的证据,才让朱泰松犹豫了。


    最后,石宁也表示,如果朱将军要让这天阳城的百姓都损失在这场战火中,那城防军与禁军、京营左卫完全可以放手一博。


    但京师毁了,你城防军就是最大的凶手!


    朱泰最终选择了止戈,但是只有一个要求:无论你石宁要做什么,但请不要侮辱皇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点上,石宁立即起誓保证,并请朱泰率一千兵马和他一起进宫。


    当石宁怀着复杂的心情和朱泰一起进入宫中时,在踏入尚有余烟和血腥味的皇宫主殿时,他看到夏明澄横剑自刎,龙椅染血。


    朱泰立即上前,发现夏明澄是死于自杀,但还是狠狠地瞪了一眼石宁和余宗。


    并立即吩咐人收敛夏明澄的遗体。


    石宁却在沉思。


    夏明澄死了,还是自杀的,是好事。只要太子还在,可以立刻拥立新君,稳定人心。


    然而,余宗派去东宫的人很快连滚爬爬地回来禀报:“太子……太子不见了!东宫被炮轰开,里面乱成一团,有人说被城防军的一个曹大勇千户把太子带走了!”


    “什么?”石宁看向旁边朱泰,意思是:你的人带走了太子?


    朱泰也愣了,这个曹大勇他隐约听说过,因为这小子升迁特别快,短短四年,就从一个普通士兵,升到了千户官。


    但是他并没有安排曹大勇来东宫办事呀。


    立即让人下去查探,最后隐约拼凑出一个大概,就是曹大勇一部已经在一个时辰前带着几辆马车出城而去,不知去向。


    石宁和朱泰也不是傻子,一下就明白了,太子这是被带走了,下落不明。


    皇帝死了,太子丢了!这让石宁如何收拾残局,城外还有虎视眈眈的西夏大军!


    就在这万分危急、几乎要陷入绝境的时刻,石宁把心一横,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他深吸一口气,把朱泰、余宗请到了旁边偏殿,沉声说道:“两位,事已至此,别无他法!现在只能立刻派人出城,恭请海川盟的周迈周公子入城!”


    “周公子?”朱泰一愣,这谁呀。


    石宁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他压低了声音,却字字清晰:“朱老弟,可知半年前流传的那六个字——‘玉玺现,真龙归’?那并非空穴来风!周迈公子,乃前大周皇室嫡系正统后裔,他手中,握有失传已久、象征天命所归的——传国玉玺!”


    此言一出,朱泰大惊,再一想,也明白了,这海川盟早已经把矛头对准了岌岌可危的夏国了。


    但其手握的历经数朝的传国玉玺!


    这可比夏氏百年前称帝后所雕刻的夏氏传国玉玺更具有威信!


    石宁继续道:“周公子胸怀大志,仁义布于四海,如今夏室倾颓,天命更易,正是周公子手持玉玺,顺应天命,登临大宝之时!我等今日之举,乃是拥立真龙,再造新朝!功莫大焉!”


    在失去太子这个缓冲后,拥立拥有“传国玉玺”的周迈,成了石宁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


    这不仅能迅速填补权力真空,更能以“天命所归”的名义,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对抗内外的敌人。


    朱泰沉默了,但是最终还是同意了,他都已经选择了罢兵,现在只能一条路走到底了。


    而且根据朱泰的判断,石宁和周迈应该早已经谋算好了,这城外不仅有周迈本人,还有周迈早已经隐藏的大军。


    果不出所料,朱泰一同意,隐藏在城外的周迈及其精锐力量,开始向天阳城汇聚。


    半日后,天阳城北百里外,曹大勇、吴婴等人在中午时到达一处隐蔽的林地进行休整。


    曹大勇将手下那一千城防军士兵集合起来。


    这些士兵经历了半夜的厮杀、叛乱和突围,个个惊魂未定,脸上充满了迷茫和恐惧。


    曹大勇站在一块大石上,目光扫过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朗声道:“兄弟们!事到如今,我也不瞒大家了!我,曹大勇,乃鹰扬军大帅严星楚麾下!”


    下面顿时一阵骚动,惊呼声四起。


    鹰扬军!那可是如今北方最强大的势力之一!


    曹大勇抬手压下议论:“我知道,大家现在心里都没底。我曹大勇不勉强任何人!现在,有想离开的,可以自行离去,我绝不为难!”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但是,若愿意留下来,跟我曹大勇走的,那就是我鹰扬军的兄弟!我会亲自向严帅为大家请功!从此以后,有我鹰扬军一口吃的,就绝饿不着大家!是去是留,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考虑!”


    士兵们面面相觑。


    离开?如今天阳城已成修罗场,他们参与了宫变(虽是被迫),还带走了太子,回去怎么可能有好果子吃?


    留下?跟随势力强大的鹰扬军,似乎是一条不错的出路,至少眼下能活命,未来或许还有前程。


    短暂的沉默和交头接耳后,绝大多数士兵都选择了留下。


    乱世之中,能抱上鹰扬军这条粗壮的大腿,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另一边,马车旁,夏景行依旧沉默着,小小的身体因后怕和担忧而微微颤抖。


    李青源温声安抚:“殿下,事已至此,着急也无用。京师如今是龙潭虎穴,我们回去,无异于自投罗网,届时生死难料。”


    夏景行抬起头,看着李青源,眼神复杂,嘴唇动了动,却没说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旁边的吴婴心思剔透,看出了这孩子的疑虑,冷哼一声,开口道:“太子是在怀疑李先生对你别有企图,是吧?”


    夏景行身体一颤,低下了头。


    吴婴继续说道:“三年前,你爹为了给你治病,派人从洛东关把李先生绑到了这天阳城。不错,我们当时确实有打算,想让李先生作为内应。但这三年来,李先生没有给我们传过一次消息!一次都没有!他若真有异心,你有几条命都不够丢的!”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嘲讽,却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敬佩:“直到昨天晚上,他察觉你宫中可能有变,才不顾自身安危,匆忙送出消息,想让我们设法救你!而他自己,明明可以置身事外,却还是选择在深夜再次入宫,一直护在你左右,直到把你安全带出来!太子殿下,你摸着良心想想,李先生若对你有所图,他图的是什么?图你可能会死在这场叛乱里吗?还是图陪你一起死?”


    这一番连消带打的话,如同重锤敲在夏景行的心上。


    他想起李青源这三年来耐心的教导,想起他深夜入宫时眼中的担忧,想起在乱军中被护住时的温暖……他猛地抬起头,眼中蓄满了泪水,不再是怀疑,而是深深的愧疚和依赖,他抓住李青源的手,哽咽道:“先生……景行错了……景行不该怀疑先生……”


    李青源心中五味杂陈,只是轻轻拍着他的背,无声地安慰着。


    天色刚蒙蒙亮,归宁城的大帅府书房内已经亮起了烛火。


    严星楚正对着一幅巨大的地图凝神,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周兴礼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甚至来不及行礼,便压低声音急报:“大帅,天阳城急讯!昨夜子时,京营左卫指挥使余宗联合前都督石宁发动叛乱,宫内大乱,皇城司指挥使叶泰战死,据传夏明澄已在宫中自刎殉国!”


    饶是严星楚心志坚韧,闻言也不由得瞳孔一缩。


    夏明澄死了?


    那个刚愎自用,与他鹰扬军多有龃龉的东夏皇帝,竟然以这种方式落幕?


    “还有,”周兴礼语气带着一丝怪异,继续道,“曹大勇和吴婴他们……趁乱炮轰东宫宫门,把太子夏景行,连同李青源一起带出来了!如今正快马加鞭,往我们平阜城方向赶来。”


    “什么?!”严星楚猛地转过身,脸上非但没有喜色,反而瞬间阴沉下来,“胡闹!曹大勇这是给本帅带回来一个天大的烫手山芋!”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烦躁。


    太子在手,听起来是奇货可居,但实际上呢?


    东夏这艘破船眼看就要沉了,接住这个太子,就等于接住了无数明枪暗箭!


    如今他鹰扬军如今势头正好,何必去趟这浑水,背上一个“挟持幼主”的骂名?他在书房内踱了几步,眼神锐利,迅速做出了决断。


    “周兴礼,听令!”


    “属下在!”


    “一,谍报司所有能动用的探子,全部撒出去,首要确认夏明澄的生死!第二,盯死石宁!我要知道他接下来每一步动作;第三,传令田进,让他从隆济城点两万兵马,即刻开拔,进入东夏边境,接应曹大勇一行!”


    “是!”周兴礼记下,正要离开。


    “等等,”严星楚叫住他,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再加一条,让赵兴和蒙乾,再去一次青石堡,最后一次劝降冯洋!同时,令段渊率四万大军,前往青石堡外驻扎。告诉冯洋,这是最后的机会,若再不降,他那两万人,就和青石堡一起,从这世上消失!”


    周兴礼心中一凛,知道大帅这是彻底失去了耐心。


    三年来,严星楚对青石堡这支东牟孤军算是仁至义尽,围而不攻,多次劝降,甚至默许商队悄悄运粮进去,就是不想赶尽杀绝。


    如今天阳城惊变,局势瞬间诡谲,大帅显然不打算再在这块绊脚石上浪费时间了。


    “属下明白!”周兴礼领命,快步离去。


    严星楚走到窗边,看着渐渐亮起的天色,眉头紧锁。


    天阳城这把火,烧得太突然,也太旺了。


    这背后,到底是谁在搅动风云?


    喜欢军户庶子,我靠征召定鼎天下请大家收藏:()军户庶子,我靠征召定鼎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