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章 寒刃悬顶

作者:钱乌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澄音馆内的温度,似乎随着用度的削减而骤然降低。炭火不再充足,仅能维持不被冻僵,膳食也变得简单粗糙,仅能果腹。这种直白而刻意的苛待,比任何审问都更清晰地传递着谢玄的态度——一种在巨大压力下,冰冷而戒备的疏离。


    容澈坐在窗边,看着庭院中枯枝上最后几片顽固的叶子在寒风中颤抖。他拢了拢身上略显单薄的衣衫,神色并无怨怼,只有一片沉静的了然。谢玄在用这种方式向朝堂表明他的“公正”,也在用这种近乎惩罚的方式,逼迫他,或者说,逼迫那可能存在的幕后黑手,露出破绽。


    他拿起桌上那本《山河志》,翻到记载青川水道的那几页,指尖在“暗礁林立”、“私运猖獗”等字眼上轻轻划过。外界的信息虽被隔绝,但对手既然布下如此精密的杀局,必然会有后续的动作。他在等,等一个变数,等一个能让这盘死棋出现一丝缝隙的机会。


    高盛再次到来时,脸色比往日更加凝重,身后跟着两名面无表情的玄甲卫。


    “殿下,”高盛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王爷有令,为彻查军粮一案,需询问殿下几个问题,请殿下据实以告。”


    这并非正式的审讯,却无疑是审讯的前奏。那两名玄甲卫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威慑。


    容澈放下书卷,抬眼,目光平静地掠过那两名浑身煞气的侍卫,落在高盛脸上:“高总管请问。”


    “殿下初入王府,协助处理文书期间,可曾见过一份关于北境三州粮草预拨的奏报?编号应是甲字柒佰叁拾贰。”


    问题精准地指向了被掺沙的那批军粮最初的文书环节。


    容澈没有丝毫迟疑,淡然道:“见过。依照惯例核对数目与印鉴,无误后便归档,未曾留意细节。”


    “期间可曾与转运使司一名叫孙槐的吏员有所接触?”


    “孙槐?”容澈微微蹙眉,似在回忆,“名字有些印象,似是来送过几次文书,点头之交,未曾多言。”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语气平和,既不过分撇清,也不刻意拉近,完全符合一个例行公事、谨小慎微的质子身份。


    高盛仔细看着他的表情,未能发现任何破绽,只得继续问道:“那殿下可知,此人月前已因贪墨被处决,而在他家中,搜出了些许……与北燕风格相似的器物?”


    这才是真正的杀招!将已死无对证的小吏,与“北燕”直接联系起来!


    容澈闻言,脸上适时地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与……被冒犯的冷意:“高总管此言何意?莫非怀疑容澈与一介蠹吏有所勾结?容澈虽出身北燕,却也是奉旨和亲而来,代表两国邦交。此等揣测,恕容澈难以接受。”


    他并未激烈反驳,而是抬出了“和亲”与“邦交”的身份,将问题提升到了两国关系的层面,语气虽淡,却自有一股不容轻侮的矜持。


    高盛一时语塞,那两名玄甲卫也目光微动。


    “殿下息怒,奴才只是奉命询问。”高盛躬身,结束了这场短暂却暗藏机锋的问话,带着人退了出去。


    馆内重归寂静。容澈缓缓坐回椅中,指尖微微发凉。对手果然将“北燕”的标签贴了上来,这几乎坐实了通敌的嫌疑。谢玄让高盛来问,本身就是一种施压和警告。


    ———


    擎苍阁内,谢玄听着高盛的详细回禀,面色阴沉。


    “他当真如此回答?”


    “字字属实,殿下……靖安王神态不似作伪。”高盛斟酌着用词。


    谢玄挥手让他退下,独自在书房内踱步。容澈的反应,在他意料之中。若他真是细作,必然矢口否认;若他是被冤枉,也只能如此回应。这并不能证明什么。


    真正让他在意的,是那“北燕风格器物”的出现。这太过刻意,像是生怕别人不往容澈身上想。而永宁长公主府与那蠹吏的关联,萧寒那边查到的青川水道私运线索,都像一条条暗线,指向另一个方向。


    “王爷,”萧寒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陆文渊陆大人联合了十七位御史,以及部分宗室元老,递了联名奏折,要求……要求将靖安王移交刑部,彻查其与军粮、军械二案之关联。奏折已送至宫中。”


    压力,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几乎要冲破堤坝。朝野上下,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他,看他如何处置这个烫手的山芋。


    谢玄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厉色。


    “传令下去,”他声音冰冷,“明日卯时,于王府正殿,本王要亲自……讯问靖安王容澈!”


    他刻意用了“讯问”二字,而非“审问”,但其中的意味,已足够惊心动魄。


    他不能将容澈交出去,一旦入了刑部,后果不堪设想。但他必须给朝野一个交代。这场公开的“讯问”,既是做给外人看的姿态,也是他为自己,也为容澈,争取到的最后一步棋。


    他要亲自看看,在那众目睽睽之下,容澈会如何应对。


    也要看看,这重重迷雾之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魑魅魍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