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0章 星海启航,铸造硬科技之魂

作者:喜欢西藏马的春风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二零二一年盛夏,北京的阳光灼热而明亮,如同当下资本市场对“硬科技”赛道的炽热追逐。然而,在金融街一栋新近完成装修的甲级写字楼顶层,氛围却迥异于外界的概念炒作与浮躁。这里安静、肃穆,空气中弥漫着新家具的气息与一种蓄势待发的凝重。


    这里,是“星海科技”的全球筹备总部。


    超过三千平米的开放式办公区尚显空旷,但核心会议室里已坐满了人。林澈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川流不息的城市脉络,他的背影挺拔,目光深远,仿佛在凝视着一个即将由他亲手开启的全新未来。


    陈默和李娜分坐于长桌两侧,他们的面前,摊开着一份份厚重的文件——技术路线图、财务模型、人才档案、法律文书。今日,将是澈宇科技完成资本积累后,向实体硬科技领域发起总攻的誓师之日。


    “资金已经全部到位。”李娜清冷而精准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她面前的超薄笔记本屏幕上,显示着令人心跳加速的数字汇总:


    “资金来源一:比特币套现所得,三百七十七亿人民币。”


    “资金来源二:从A股投资账户战略性抽调,五十亿人民币。”


    “资金来源三:深圳、北京核心地段房产抵押融资,八千万人民币。”


    “星海科技初始启动资金,共计:四百二十七点八亿人民币。”


    这个数字,即便对于见惯巨额的他们而言,也依然充满了沉甸甸的分量。这不仅是金钱,更是他们过去十一年在资本市场纵横驰骋,从比特币、股市、风投中攫取的全部精华,是投向未知硬科技战场的全部弹药。


    “四百二十七亿……”陈默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闪烁着技术狂人面对终极挑战时的兴奋与决然,“澈哥,这够我们烧一阵子了!”


    林澈缓缓转身,他的目光扫过两位最亲密的战友,最终落在会议室前方那块一尘不染的白板上。白板上,只用遒劲的笔锋写下了三行字:


    星海核心业务线:


    1. 车规级芯片(智能驾驶、座舱、底盘)


    2. 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三电系统、智能化)


    3. 工业AI(智能制造、机器视觉、高端装备)


    “这不是够不够烧的问题,”林澈走到白板前,指尖轻轻划过那三行字,语气沉稳如磐石,“这是我们能否在五年内,在这三个领域,至少其中一个,撕开国外巨头垄断铁幕的入场券。钱,是燃料,但决定能飞多远的,是技术,是人才,是信念。”


    他看向陈默:“默仔,CTO的位置,你来扛。技术研发、团队搭建、路线规划,你全权负责。我们要的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品,是能经过市场残酷检验、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品。”


    陈默重重点头,脸上再无平日的跳脱,只有沉甸甸的责任:“明白!芯片从设计到流片,车从图纸到量产,我知道路有多难,但我等这一天,等了太久!”


    “李娜,”林澈的目光转向另一边,“CFO的重担交给你。这四百多亿,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建立最严格的财务模型和投资回报评估体系,既要保证研发的巨额投入不被掣肘,也要确保公司能在资本寒冬中活下去。”


    李娜推了推金丝眼镜,眼神锐利而冷静:“林总放心,资金安全和效率,是我的生命线。我会建立三道防火墙,确保星海在技术狂奔的同时,财务根基稳如泰山。”


    战略架构既定,一场席卷全球硬科技人才市场的“星海计划”悄然启动。在李娜设计的极具竞争力的薪酬方案(普遍比原岗位高出50%)和陈默描绘的技术蓝图吸引下,一封封满载诚意的邀请函,飞向了华为海思、特斯拉帕洛阿尔托研发中心、中芯国际、英伟达等顶尖公司的核心研发人员。


    效果是震撼性的。


    一周后,在星海筹备处的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面试正在进行。林澈亲自坐镇,面对的是十位在各自领域早已声名显赫的行业精英。


    一位前华为海思的芯片架构师,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股票期权,他的理由简单而直接:“林总,我在海思做了十几年,做到了顶尖,但有些天花板,不是技术能突破的。您说要砸重金做真正的国产车规级芯片,打破Mobileye和英伟达的垄断,这个愿景,打动了我。钱很重要,但能做成一件事,更重要。”


    一位来自特斯拉的电池系统专家,举家从加州迁回北京,他说:“我在特斯拉见证了电动车的崛起,但很多核心的东西,我们依然是跟随者。星海要整合芯片、AI和整车,做下一代智能汽车,这个平台,比特斯拉更开放,更有想象力。高50%的薪资让我没有后顾之忧,但真正让我下定决心的,是您说的‘定义未来’的可能性。”


    一位从中芯国际挖来的工艺整合专家,一位从微软亚洲研究院邀来的AI算法大牛……每一位专家加入的背后,都是一个被“国产替代”、“技术突破”、“定义未来”这些宏大叙事所点燃的梦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十天时间,十位顶尖专家,在令人咋舌的薪资和更令人心动的愿景双重作用下,齐聚星海。


    在简朴而庄重的入职会议上,林澈站在那面写着三大业务线的白板前,面对着这十张充满智慧与渴望的面孔,以及核心团队的成员,发表了星海科技的“独立宣言”。


    “各位,欢迎登船!”他的开场白简洁而有力,“这里,是星海科技。我们聚集于此,目的只有一个:用最高的智慧,最极致的努力,最充足的资本,去攻克这个时代最硬的科技堡垒!”


    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信念。


    “我们不做追随者,我们要做定义者!车规级芯片,不仅要能用,更要好用、领先!新能源汽车,不仅要能跑,更要智能、安全、颠覆!工业AI,不仅要赋能,更要革新整个制造体系!”


    “国外巨头垄断了太多核心领域,卡住了我们发展的脖子。这种滋味,不好受。星海科技存在的意义,就是要用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把这些卡点,一个一个地敲掉!”


    他环视着每一张激动而专注的脸,最后斩钉截铁地说道:


    “我在此立下目标:五年!五年内,星海科技至少要在一个核心业务线上,成为全球顶尖的硬科技公司!我们要让世界听到中国硬科技的声音,看到中国硬科技的力量!”


    “啪——!”


    话音刚落,会议室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十位新加入的专家,连同陈默、李娜,所有人都自发地起立,用力地鼓掌。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共同奔赴伟大征程的激动与豪情。那面写着三大业务线的白板,仿佛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即将被他们用智慧与汗水点亮的、通往星辰大海的航图。


    星海科技,这艘承载着巨额资本、顶尖人才和宏大梦想的巨轮,就在这个夏天的午后,于无声处,正式启航,驶向那片充满未知、挑战与无限可能的硬科技深蓝。


    喜欢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请大家收藏:()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