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9章 驭风而行,布局新能源黄金时代

作者:喜欢西藏马的春风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中国资本市场的风向标,明确无误地指向了“碳中和”与“新能源”。政策东风浩荡,产业浪潮奔涌,一场属于绿色科技的资本盛宴,已然拉开帷幕。


    澈宇科技战略会议室里,空气清新而洁净,巨大的环形屏幕上,几条代表不同新能源龙头的K线图,正以各自强劲的姿态向上延展,与窗外北京难得的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林总,各位,宏观逻辑已经无比清晰。”李娜站在屏幕前,激光笔的红点精准地落在“碳中和政策路径图”上,“中国向世界承诺的‘3060目标’(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不是一句空话。它意味着未来四十年,中国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乃至社会生活方式,都将发生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


    她切换幻灯片,展示出一组极具冲击力的数据。


    “根据我们的模型测算,为实现这一目标,仅在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核心领域,未来十年就需要累计投资超过一百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史诗级的投资赛道,其广度、深度和持续时间,将远超过去的互联网浪潮。”


    陈默兴奋地搓了搓手:“娜姐,这么说,现在布局新能源,就相当于二十年前投资房地产,十年前重仓互联网?”


    “可以这么类比,但内核不同。”林澈接过话茬,他走到屏幕前,目光灼灼,“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技术突破和全球性的政策共识,其确定性更高,持续性更强。我们要做的,不是追逐短期的市场热点,而是找到这条宏大叙事下,最能代表未来方向、并且已经建立起坚实护城河的‘头马’。”


    他的激光笔移动,首先圈定了宁德时代。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成本占整车的四成以上。而宁德时代,就是这颗心脏最强大的提供者。”他调出详细的报告,“它的全球市占率已经连续四年稳居第一,技术路线上,无论是CTP技术还是即将发布的钠离子电池,都引领着行业方向。更重要的是,它与全球主流车企都建立了深度绑定关系,护城河极深。”


    他顿了顿,下达指令:“加仓十亿人民币,成本控制在150元附近。 我相信,在行业爆发的背景下,它的价值远未被充分认知。”


    接着,激光笔的红点移到了隆基绿能上。


    “光伏,是未来一次能源的核心来源。而隆基,是当之无愧的单晶硅片和组件双龙头。”林澈分析道,“它不仅在规模、成本上拥有绝对优势,更重要的是,其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在N型电池、氢能装备等下一代技术上也已提前卡位。光伏平价上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全球需求井喷,隆基的成长空间依然巨大。”


    最后,红点锁定在比亚迪。


    “比亚迪,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全产业链巨头。”林澈的语气中带着赞赏,“从刀片电池的技术突破,到DM-i超级混动对燃油车的颠覆性替代,再到半导体业务的分拆上市,它展现了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和创新活力。投资比亚迪,就是投资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整体崛起。”


    战略既定,执行团队迅速行动。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澈宇科技的交易账户上,一笔笔大额买单悄然流入这三支新能源龙头股。市场在“碳中和”的宏大叙事下,本就对新能源板块青睐有加,澈宇科技的巨资入场,如同在沸腾的油锅中滴入清水,虽未引起剧烈震荡,却也进一步点燃了市场的热情。


    随着建仓完成,新能源板块的牛市正式进入高潮。宁德时代的股价,从150元的成本区起步,如同搭载了其自家生产的强劲电池,一路突破200元、300元、400元关口,向着更高的目标发起了冲击。K线图上,一条几乎呈60度角昂扬向上的曲线,完美诠释了什么是“超级成长股”的魅力。


    到二零二一年下半年,宁德时代的股价已然突破600元大关!澈宇科技的交易室内,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李娜将最终的战报呈现在大屏幕上,她的声音也因这惊人的涨幅而提高了些许:


    “投资标的:宁德时代”


    “加仓投入:10亿元人民币”


    “平均成本:150元/股”


    “当前股价:600元/股”


    “持仓市值:40亿元人民币”


    “本轮加仓绝对收益:30亿元人民币!”


    “十倍股!真正的十倍股!”陈默看着那串数字,激动地挥舞着拳头,“从我们最早参与Pre-IPO到现在,宁德时代给了我们百倍以上的回报!这还不算期间的其他投资!”


    林澈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但他思考的维度,永远比单纯的财务回报更深一层。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秘书:“帮我安排一下,我要同时约见雷军和曾毓群。”


    数日后,在北京一家静谧的私人会所内,一场可能影响未来智能电动汽车格局的会谈悄然进行。林澈、雷军,以及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曾毓群,三位在各自领域堪称教父级的人物,围坐一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雷总,曾总,”林澈作为中间人,开门见山,“小米宣布造车,雄心勃勃;宁德时代作为电池领域的绝对王者,技术领先。我认为,双方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


    他看向雷军:“小米汽车要快速站稳脚跟,必须在核心三电系统上拥有顶级供应商的支持,尤其是在电池这个决定续航和安全的关键部件上。”


    他又转向曾毓群:“宁德时代需要绑定更多具有互联网思维、具备强大品牌号召力的新兴车企,共同定义未来的电池标准和智能能源管理方案。”


    曾毓群微微颔首:“林总所言极是。小米的生态模式和用户运营能力,是传统车企所不具备的。我们很期待与小米这样的创新者合作。”


    雷军更是展现出一贯的务实和高效:“曾总,我们小米汽车初期的电池包方案,希望能基于宁德时代最新的CTP技术进行共同开发。在成本控制和交付周期上,希望宁德时代能给予战略性的支持。”


    看着两位巨头相谈甚欢,并就技术合作、供应链保障等关键问题初步达成共识,林澈知道,他又一次成功地扮演了“产业催化剂”的角色。这笔潜在的交易,其长远价值,或许并不亚于他在股市上直接赚取的那三十亿利润。


    回到公司,林澈在战略复盘会上对核心团队说道:


    “我们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已经形成了‘二级市场投资’与‘一级产业联动’的双轮驱动模式。直接投资,让我们享受行业爆发的红利;而产业联动,则能让我们投资的企业之间产生协同效应,巩固他们的龙头地位,从而让我们持有的股权价值获得螺旋式上升。”


    他指着屏幕上宁德时代、隆基绿能、比亚迪那三条依旧强劲的K线,语气坚定:


    “新能源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做的,是继续深耕,与这些代表中国制造业未来的优秀企业,共同成长。”


    喜欢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请大家收藏:()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