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北京的冬天来得格外早。金融街两侧的银杏树早已落尽了最后一片叶子,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轻轻摇曳。然而,在澈宇科技总部的区块链会议室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巨大的曲面屏幕上,比特币的K线图如同一条腾飞的巨龙,自三月的低谷一路昂扬向上,终于在十二月突破了两万美元大关,此刻正朝着两万三千美元的高点发起冲击。那一条条连续拉升的阳线,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市场压抑了太久之后的爆发。
陈默站在屏幕前,手指轻轻划过实时价格曲线,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林总,比特币今年从三千八百五十美元的低点一路反弹,涨幅已经超过百分之六百。我们持有的十七万枚比特币,现在总市值已经接近四十亿美元!
他的指尖在屏幕上轻点,调出了详细的持仓数据。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背后,是整整十年的坚守与布局。从二零一零年在宿舍里以零点零七美元的成本买入第一批比特币开始,到如今数万倍的回报,这段旅程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远征,充满了艰辛与传奇。
林澈静静地凝视着K线图,目光深邃如古井。他注意到,在价格飙升至两万两千八百美元时,出现了一根带有长长上影线的射击之星形态,随后虽然成交量持续放大,但买盘力量明显开始分散。
市场已经陷入了FOMO情绪。林澈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洞察力,散户在疯狂追高,机构开始获利了结,单日杠杆爆仓金额已经突破十亿美元。这是市场贪婪的信号,也是风险来临的前兆。
李娜适时地补充了一份链上数据分析报告:短期持有者的换手率同比增加了百分之三百,长期持有者的抛压也在逐步累积。此外,监管风险正在升温——国内多地已经发布风险提示,明确表示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她推了推眼镜,语气一如既往的冷静,建议立即执行套现计划。
林澈起身走向控制台,调出了提前制定的套现方案。屏幕上清晰地展示着三条执行路径:通过场外交易和算法拆单进行分批出货,避免对市场造成冲击;利用永续合约的空头头寸部分对冲价格波动;通过合规渠道将美元兑换为人民币,注入集团账户。
卖出五万枚,均价按照两万零一百美元计算。林澈的声音斩钉截铁,套现十点零五亿美元,约合六十五亿人民币。
命令下达后,整个交易团队立即行动起来。陈默亲自监督场外交易通道,与北美、欧洲的机构买家进行对接;李娜则协调银行与税务团队,确保资金跨境流动的合规性。在整个过程中,比特币价格一度因为大户抛售回落至两万零五百美元,但澈宇科技的算法订单始终稳如磐石,最终以两万零一百五十美元的综合均价完成了全部出货。
资金到账了!一名财务专员高声汇报。屏幕上弹出了银行的确认短信:六十五亿元人民币已经划入澈宇科技的主账户。会议室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陈默用力拍着桌子,激动地说:五年了!从挖矿到囤币!
林澈的嘴角微微上扬,但眼神依旧保持着清醒。他指向剩余的十二万枚比特币持仓数据:这些筹码,成本早已经归零。留下它们,是为了见证比特币冲向十万美元的未来——那是属于区块链的星辰大海。
第二天清晨,战略会议在公司的顶层会议室召开。李娜将六十五亿资金的分配方案投射在大屏幕上:三十亿用于澈芯半导体的光刻机采购与EDA软件授权;二十亿用于组建澈行汽车团队,聚焦电池管理与智能驾驶研发;剩下的十五亿作为储备现金流,应对潜在的政策风险与市场波动。
这三十亿投给半导体,相当于去年A股全行业研发投入的百分之十五!陈默兴奋地划动着平板上的数据,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英伟达的算力芯片,我们都要逐一攻克。
李娜则从财务角度进行了分析:根据模型测算,半导体研发需要持续投入五到八年,但一旦突破二十八纳米制程,估值可以提升百分之三百;新能源汽车赛道虽然竞争激烈,但政策补贴与碳中和大势已定。
林澈聆听完汇报,缓步走到落地窗前。远方工地的塔吊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如同他正在构建的科技帝国蓝图。十年前,我们依靠比特币攫取了第一桶金;十年后,我们要用这笔钱改写中国硬科技的命运。他转身面对团队,声音沉稳如磐石,套现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半导体的,新能源的,将成为澈宇科技下一个十年的脊梁。
夜幕降临时,林澈独自留在会议室。屏幕上定格着两幅图表:左侧是比特币十年来的K线,从泥泞中蜿蜒升至云霄;右侧是澈宇科技的资产结构图,加密货币、股权、现金如三足鼎立。
陈默推门而入,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澈哥,今天套现之后,好多老矿工都在骂我们是,说比特币还能涨到十万美元。
在狂欢中保留理性,在绝望中坚守信仰——这才是生存之道。林澈轻啜一口咖啡,目光深邃,记住,真正的投资者既要懂得在泡沫中收割,也要敢于在荒芜中播种。
窗外,金融街的霓虹灯渐次亮起,仿佛无数资本与梦想在此交织。而澈宇科技办公室的灯火,依然在为下一场远征长明不灭。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他们刚刚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转身,也将开启更加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喜欢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请大家收藏:()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