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科研需要钱

作者:夜凉微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九点整,何所长推门而入。


    他五十多岁的年纪,发间已有些许银丝,却腰背挺直,眼神锐利。


    没有多余的寒暄,他径直走到主位坐下,直接切入主题:“人都齐了?好,各课题负责人按顺序开始吧。”


    马教授率先起身,陈述课题一的内容。


    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显露出多年项目申报积累的老练。


    趁他讲述的空隙,许知微微侧身,压低声音问坐在旁边的课题三负责人:“小刘老师,你们组准备得怎么样?”


    小刘教授眉头紧锁,眼下挂着浓重的青黑,手指仍在键盘上敲打着。


    “别提了,不怎么样,最近忙着一个项目的结题,抽空勉强凑出一版……”


    许知暗自松了口气,紧绷的神经松弛了几分,不再纠结是否要临阵磨枪大改内容。


    何所长全程凝神倾听,身体微向前倾,目光随着汇报人移动,时而低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


    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


    轮到课题四。


    许知沉稳走到台前,深吸一口气,开始汇报。


    汇报完毕,就进入领导点评环节。


    何所长放下手中钢笔,双手十指交叉,身体向后稍稍靠向椅背。


    他端起保温杯啜了一口茶,杯盖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声,仿佛在酝酿措辞。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在假期里牺牲休息时间,为这个项目努力,这份责任心,我代表所里表示感谢。”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谨慎的附和。


    “但是!”他双手分开,右手食指在桌面叩了一下,语气沉了下来:


    “刚刚听完四个课题汇报,问题很突出!”


    他低头看了眼笔记,会议室瞬间落针可闻,众人下意识缩了缩脖子。


    “不过,我也能理解,”何所长的声音缓和一丝,带着理解,“一个学期连轴转,大家想休息调整,人之常情。”他停顿,手肘撑桌,身体前倾,目光扫过众人:


    “只是,各位老师,我们不能不面对现实。现在高校、研究所之间,竞争激烈到什么程度,大家心里有数。”


    听到激烈竞争,许知的心颤了一下。


    有种不祥的预感。


    何所长抛出更沉重的消息:“大家都知道,国计划的会评阶段马上就要开始了。但根据杨院长那边的消息,我们所今年的上会情况……很不理想。”


    他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许知等几个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们还需要加把劲啊!”


    谢禾琳震惊地捂住嘴,看向许知。


    何所长的话语和那若有似无扫过的目光,让许知的心猛地一沉。


    常规探索研究计划……


    没中?


    连会评的门都没摸到?


    不可能啊……本子里的创新点、前期基础,还找好几位资深教授甚至院士仔细打磨过……


    那些不眠之夜,那些反复修改的申请书,那些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案……


    难道都白费了吗?


    短暂的失落感过后,更强烈的是一种现实压迫下的隐忧。


    科研新星启航计划已经结题,现在手上就剩省计划和省人才托举项目支撑。


    常规探索计划项目申不下来,后面科研经费真是捉襟见肘。


    这次没中,意味着明年还得继续申请,继续等待,继续煎熬。


    更要命的是,副教授晋升正教授的考核越来越严格。


    没有重量级项目,没有持续经费,没有成果……


    拿什么评?!


    许知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凝神听何所长接下来的话。


    就听到沉重的叹息从何所长口中溢出,带着浓浓的无奈,“我也和你们一样年轻过,也曾满腔热血,立志要理论突破,攀登科研高峰。”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最根本的前提,搞科研,需要钱!”


    何所长没有细数账目,只是加重了语气:“没有持续的经费支持,再好的想法也是空中楼阁!”


    “……尤其是我们的一些青年老师,要认清现实!没有重量级项目,职称晋升就是一句空话!”


    这话说到了许知的心坎上。


    她太清楚了。


    没有钱,学生的补助发不出,实验做不下去,论文出不来,项目申不到——恶性循环,无路可退。


    “这也是为什么,我提前召集大家开这个会。”


    何所长在桌面上轻轻一敲,“老师们!这个国家战略科技攻关计划,我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要抱着应付差事的心态了。多下功夫,提前运筹,反复打磨,力争把这个项目拿下!”


    “国计划惨淡”的小道消息被坐实,如同一盆冷水兜头浇下。


    众人心底那份假期的懒散瞬间被冲刷得一干二净,尤其是等着评职称的青年教师,比如许知这样的。


    连“谢躺平”,脸上都难得地添了几分严肃。


    点明困境后,何所长回归正题:“因为大家提交的都是初稿,我就提几个共性问题。”


    他翻动笔记本:“第一,研究现状总结太敷衍,浮于表面。”


    目光锐利扫过几位负责人,“评审专家眼睛毒得很,这部分体现你们对领域的理解深度、前沿把握和梳理能力!要把这个故事讲好、讲透、讲出逻辑亮点,才能真正打动评委!这里——”


    他话锋一转,语气中带上一丝赞许,“课题一和课题四做得不错,现状梳理得比较清晰到位,下了功夫。”


    这句难得的肯定,短暂抚平了许知被经费压力扰乱的心绪。


    至少,这些天的熬夜没有白费。


    何所长接着点评了科学问题挖掘深度不够、创新点凝练不足、技术路线可行性论证薄弱等几个核心问题。


    最后,他着重强调:“最突出的问题:项目整体性差。”


    “这四个课题,像是四块各自为政的‘拼图’,甚至还有重复建设!研究内容应该是层层递进、有机衔接的。”


    “所以,一个要求,”何所长看向四位课题负责人,目光如炬,“你们四个,立刻组个小会,把四个课题之间的逻辑链条理顺、接驳口对准!不要各干各的了!”


    许知和另外三位负责人连忙齐声应道:“好的,所长!”


    “明白!”


    该说都说了,何所长毫不拖泥带水,啪地一声合上笔记本:“散会!”


    会议室瞬间响起椅子挪动、纸张翻飞、笔记本合拢的嘈杂声,沉闷的低气压随着人群松动而流动。


    谢禾琳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凑到许知耳边小声嘀咕:“体育中心有家酒楼,啫啫煲做得绝了,咱们去那吃?”


    许知简直要被她这强大的胃动力打败。


    仿佛先前情绪低落的人不是她一样。


    “等一会,何所长说让我们四个负责人立刻组会,我先听听他们的安排。”


    小刘教授申请书摊开着,页边密密麻麻的红笔批注,“核心问题不明确”几个字被圈了又圈,他苦着脸揉着眉心:“这研究内容得大改,和课题一的实验内容有重叠,反正头大。”


    马教授扫了一眼面露难色的小刘教授便建议:“要不今天大家都先回去,集中精力把核心内容梳理清楚。我们组稍后会把课题一的框架和潜在连接点整理出来发群里。明天早上再组个会,把整体逻辑衔接理顺,等各自的研究内容都明确了,各课题再细抠技术细节和文字表述,怎么样?”


    大家连忙应好。


    许知收拾好笔记本,脑子里还在盘算着接下来的工作。


    走出会议室,谢禾琳挽住她的胳膊:“知知,你是不是在想经费的事?”


    许知看她一眼,没说话。


    “走吧,先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许知被她拖着往外走,心里却还在想着那个数字。


    137,421.19元。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